工作中難免會有不同的情緒,這是很自然的反應。而不同情緒引發的行為會帶來不同的後果,直接影響員工的工作質量。所以情緒管理也是人力資源管理中不可忽視的壹個內容,那麽無論是我們的員工本身還是企業,應該如何管理好這些情緒呢?
正確理解情緒管理
根據壹項調查,在我們每天八小時的工作時間裏,我們實際上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很少。相反,我們在處理情緒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進而影響了我們的工作表現和業績。所以,如果在工作中能處理好情緒的變化,我們的工作績效肯定會有很大的提升。專家表示,情緒是由內而外的自然反應,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來管理自己的情緒。
對於我們個人來說,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就是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資源。不良情緒、過度放縱情緒導致的過度情緒反應和非理性行為,是職場危機的根源,也是身心健康的幕後黑手。回想起來,在工作中,我們會有激動和沮喪,也會有開心和難過的時候。當這些情緒出現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及時的察覺、冷靜的分析、巧妙的控制來管理,那麽我們就會經常說“如果我能……”這樣後悔的話就不會再出現了。
另壹方面,有效的情緒管理對企業本身也很重要。如果組織中的個人心情不好,整個組織就很難取得最好的績效。所以對於管理者來說,企業中的不良情緒需要管理,良好情緒也需要引導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有效的情緒管理措施
情感有無數種。積極的情緒讓我們工作更有效率,表現更好,而消極的情緒讓我們效率更低,表現更差。
■把握情緒走向,引導情緒走向。
對於職場人來說,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了解自己的情緒走向,是有效情緒管理的第壹步。如果職場人因工作產生負面情緒,可以通過個別談話或與同事或領導談心來緩解情緒,解決問題。對於企業來說,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對員工的情緒進行評估,並對評估結果進行分析,準確定位員工的情緒特征。只要管理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員工的情緒就會得到極大的安慰和鼓勵,從而大大提高工作積極性。
■理順組織情緒,疏導不良情緒。
企業應創造良好寬松的工作環境,構建民主和諧的企業文化,在企業中形成主流的積極情緒。同時,作為員工,應該更多地參與到工作設計和企業管理中,讓自己對工作的理解和想法得到更全面的貫徹。壹方面,企業應該更加關註員工的生活;另壹方面,員工要積極參與企業提供給員工的各種學習環境和培訓機會,成為壹個有目的、有希望、有計劃的職場人。
■進行績效評估,實施薪酬激勵。
企業可以采用顧客滿意度評價、員工自我評價、上級評價、從事類似工作的同事間比較等方法進行綜合評價,為每個指標設定相應的權重和分值,對被評價者進行綜合評分。同時,對於需要在情感上投入越來越多復雜努力的工作,提高了績效薪酬,讓員工獲得固定報酬,從而減少因執行情感任務而產生的情感失衡或倦怠。
情緒管理:工作場所的樂活法則
如果壹個人早上起來心情很好,盡管工作很忙,生活很瑣碎,他也會有快樂的壹天。另壹方面,如果妳心情不好,即使是最有趣的事情也會很無聊。好心情就像壹臺“發電機”,可以源源不斷地傳遞快樂,讓人放心地過好每壹天。
如果說19世紀的黑死病是“肺病”,20世紀的黑死病是“癌癥”,那麽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21世紀的黑死病是什麽?心理學家給出的答案是心情不好。所謂“怒傷肝,哀心,思傷脾,哀肺,恐傷腎”。心情不好是壹種心理疾病。它就像壹把鋒利的刀,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妳失去了寶貴的親情和友情,真正的成功和幸福。但是,情緒是可以管理的,就像時間可以管理壹樣。如果我們每天都過著悲傷、壓抑、不平、憤怒、悲傷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會“黑暗”,但如果我們能很好地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光明美好。
所以,情緒管理決定妳的命運。做好情緒管理,關系到妳職業生涯的成功和幸福,也關系到妳人生的幸福。重視員工的情緒管理,也關系到企業的今天和明天。
關於企業:沙子和水泥的力量
對於企業來說,加強員工的心理管理有助於增強企業的凝聚力。“要把壹團散沙凝固成壹個固體,必須加入水泥,要達到穩定的效果,兩者的比例要恰到好處。”於東輝說。在他看來,對於企業來說,員工就像沙子,不能自然粘在壹起。外在的水泥必須加入凝聚力,員工的心理管理對於企業的凝聚力來說相當於水泥,可以幫助企業築牢基礎,增強群體的凝聚力。
此外,員工的心理管理對企業來說具有多重意義。首先,能更好地與員工溝通的企業,可以創造更人性化的工作環境。“在這樣的工作氛圍中,員工將從憤怒和壓力中解脫出來,工作效率將得到顯著提高。”其次,對於員工來說,心理狀態得到了提升。在團結合作的氛圍下,員工的抑郁傾向明顯降低,工作前景壹直良好,企業的整體公眾形象也會得到改善。目前,企業對員工的心理管理包括情緒管理、人際關系管理、壓力管理和願景管理。
為了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提高工作績效,許多企業還實施EAP(員工援助計劃),即員工援助計劃,也稱為員工心理援助項目和面向全體員工的心理管理技術。是企業為員工設立的系統性、長期性的福利和扶持項目。通過對員工及其直系親屬的專業診斷、建議和專業指導、培訓和咨詢,幫助解決員工及其家屬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提高員工在企業的工作績效。這種心理管理技術類似於“精神按摩”。通過長期的引導和規範,員工可以獲得強大的心理承受力,隨時隨地應對變化。目前,美國有超過四分之壹的員工常年享受EAP服務。500人以上的企業目前大部分都有EAP,100~500人的企業70%以上也有EAP,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
盲點:員工也是情緒化的人。
作為壹名資深心理咨詢師,於東輝表示,目前中國很多企業對員工的情緒管理不夠重視。“簡單地把員工當成經濟人,忽略了員工作為感性人的需求。”在企業的人事管理中,重智商,輕情商,重物質鼓勵,輕情感滿足。但是,人不是機器,他有感情,有生命。從情緒人的模式來看,員工在工作中除了報酬之外,還需要獲得壹些情緒上的支持,否則會產生負面情緒,對自身健康和企業發展都是不利的。在為企業提供咨詢和培訓的過程中,於東輝發現,在企業中,員工最常見的惡性情緒是抑郁和憤怒。尤其是在壹些對團結協作要求很高的企業,以及服務行業,員工更容易產生這種惡性情緒。抑郁的人總是自我感覺不好,而憤怒的人往往會對別人感覺不好。抑郁無疑會影響工作效率,拖累整個團隊。生氣會導致人際摩擦,讓團隊氛圍不好,影響合作。可見,情緒管理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是必要的,也是迫切需要的。
案例2:幫助服務業
企業服務中心負責人Windy
於東輝認為,服務行業的員工在面對各種各樣的人時需要情緒管理。作為壹個從事服務行業的人,妳有什麽樣的態度?佳士得衛浴江門服務中心負責人Windy說,情緒對工作真的很重要,它會影響人的工作心態。情緒有對錯之分,但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員工的情緒意味著每個人對待問題的態度。比如參加工作的員工,會因為薪資、壓力等問題產生負面情緒。但是,這不能怪企業。“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不應該因為負面情緒影響工作。畢竟在妳選擇這份工作之前,公司所有的薪資待遇都是公開的,招聘方應該已經做好了接受的心理準備。這是個人理解的問題。就像過馬路要看紅綠燈壹樣,有人認為不壹定要按指示燈過馬路,也有人認為設置紅綠燈很科學。雙方觀點沒有對錯之分。關鍵是不管妳怎麽看待這種做法,都要嚴格遵守交通規則。”
Windy的服務部主要從家庭、婚姻等方面對員工進行情緒管理方面的培訓。“員工的情緒敏感性通常是由家庭帶出來的,比如父母的壓力、從小的家庭背景等。來自家庭背景的影響是長期的,員工不可能壹下子改變。所以我們的培訓只是教育和引導有情緒問題的員工如何面對和解決當前的困難,從而緩解他們的焦慮。”Windy認為,情緒管理培訓只是企業管理的第壹步,但不能將其視為獨立因素。當筆者問及公司未來如何繼續情緒管理培訓時,windy回應道:“我認為未來如何規劃員工的情緒管理培訓是壹個未知數。根據公司每年員工的流動量,如果流動量大,培訓活動的次數會比較頻繁,因為每個員工心情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只是固定某壹種培訓模式來教育和引導每壹個員工。看情況吧。"
個人:成就= 80%情商+20%智商?
情感在《牛津英語詞典》中定義為頭腦、感覺、興奮或騷動,壹般指任何興奮或激動的心理狀態。情緒壹般指短時間內表達的情緒。在現實生活中,人的情緒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無數的混合變化和細微的差異,情緒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語言所能達到的程度。所謂“情緒管理”,就是“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以達到壹種身心平衡的狀態”,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在《中庸》壹書中所說的:把喜、怒、悲、樂等各種情緒恰當地表達出來,所以情緒管理不是情緒的抑制,而是內外行為平衡的適當展示和調整。通常情況下,人們在“合理”的原則下具有控制和調節情緒的功能,但如果情況變得不合理,人們的內心就會產生抵制、排斥、不參與等各種情緒沖突。長期積累會導致情緒失衡,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舉動,嚴重的甚至會產生“精神文明”、“感官殘疾”、“精神分裂”、“等”。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人們普遍認為智商可以決定壹個人的成就。但是,我們經常看到,有些高智商的人很平庸,而智力壹般的人卻很不凡。為什麽會這樣?原來,智力是指思考、推理、學習、適應環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壹個高智商的人可以學得很快,可以考上好學校,可以提出壹個有創意的項目,但這並不能保證他能理解自己的情緒,能忍受挫折,能處理好人際關系。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1995寫了壹本書《情商》,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情商成為大眾關註的焦點。他認為,人生的成就,最多只有20%歸功於智商,另外80%受其他因素影響。
環,這些其他因素包括自我理解能力,溝通能力,情緒處理能力。情商的重要性可以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觀上可以讓壹個人認為自己的生活是令人滿意的,情商也會影響壹個人與家人、朋友、同事、客戶的關系。壹個不能很好處理自己情緒的人,必然容易受情緒影響,表現出沖動的行為,從而破壞人際關系,認為壹切都是別人的錯,或者陷入深深的自責。
,形成惡性循環,當然活得不開心。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敏銳地覺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負面感受並理解對方的感受,不武斷地批評,並將生活中的困難視為合理的挑戰,以堅定的信念完成艱巨的任務,對人的事情做出恰當的回應,那麽就很容易與他人保持良好的關系,並獲得他人的幫助。這樣,很多事情都可以解決,成功似乎就在不遠處招手。
院子裏長雜草,必須除掉;廚房有垃圾,必須清理;身上有汙垢,必須清洗;如果妳有感情問題,怎麽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呢?只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找到自己心靈的主人。
案例壹:不快樂的慷慨人生
舒娟,29歲,某大型國企秘書。
“收入不錯,但都是尊嚴。唉,我受夠了懦弱。”壹見面,舒娟就滿腹牢騷。她臉上高檔的職業套裝和無可挑剔的淡妝,掩飾不住她的悲傷和疲憊。
舒娟是壹家大型國企分公司的老板秘書,收入高,待遇好。除了月薪,平日裏獎金、安裝費、物業費、夥食費、過節費、車費補貼都是加起來的。淑娟每個月稅後平均能拿到1.56萬。從薪水的角度來說,這份工作很理想,但她並不快樂。主要原因是她覺得丟臉。
舒娟畢業於壹所著名大學。從小她就覺得是自己努力掙來的。她出生在工人家庭,渴望學習和進步。她壹直是學校裏最好的,不需要向任何人低頭。她高高興興地進了現在的單位,沒想到當了領導還要端茶倒水。舒娟的老板是個五十多歲的女人。作為秘書,舒娟要幫領導擋電梯門、開車門、提包。
出去應酬,要負責點餐,照顧在場的每壹個人,幫領導戒酒等等。所有這些事情都應該悄悄地做,而不是故意和笨拙。對於從來不看別人眼色的舒娟來說,她對這壹套完全陌生,所以總是顯得眼力不足,經常被領導批評。“有些人第壹眼就會知道這些事情。很簡單。為什麽對妳這麽難?”領導經常發這樣的感慨。淑娟很無奈。她每次做錯事都只能裝可愛蒙混過關,領導只好嗔怪她是“傻丫頭”。
有壹次,舒娟跟領導出差,住進了賓館。舒娟及時幫領導打開了門。我認為我做得很好。沒想到領導不高興的坐在沙發上說:“我此刻也在。秘書要把拖鞋遞到領導腳邊。”淑娟聽了很生氣,覺得特別丟臉。雖然她勉強做了笑臉,但當時有強烈的辭職想法。但畢竟很難放棄優厚的待遇,而且父母也不同意,所以最後還是忍了,每個月還是留著
拿著高薪過著不幸福的生活。
專家點評:幸福與否,取決於自己。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員工有條件辭職,就不會有怨念。事實是她不想也無法改變現狀。對她來說,除非換工作,否則總會有問題。那麽,在這種情況下,她面臨著兩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壹種是滿腹牢騷,生活不如意;另壹種是輕松愉快的面對。既然妳不想改變環境,那妳能改變的就是心態。“其實幸福與否,不在於環境,而在於妳自己的選擇。”心理咨詢師於東輝說。舒娟這麽不開心,是因為她的心態是環境決定的,而不是她自己決定的。如果換個思路,也許壹切都會豁然開朗。
案例二:壹個老板在烈火中
付強,男,26歲,銷售化妝品公司。
當他還是學生的時候,付強從來沒有想過他將來會遇到這樣的老板。他的老板是壹位35歲左右的單身女性。她非常獨立、好勝、固執己見,但脾氣非常暴躁。"她經常因為壹點小事就大發雷霆。"付強無奈地說道。在他看來,老板就像壹串隨時可能爆炸的鞭炮,壹點小事都可能變成火花,引起她的憤怒。他也不明白老板哪裏來的這麽大的火氣。“上次,我因為無故抄客戶訂單被罵了。事實上,我已經把它復印好了,放在她的桌子上。那時她正在開會。她罵我是因為沒仔細看,沒看到文案。後來她發現了真相,卻沒有道歉。好像是誤會,但心裏很難受。”付強談到了最近的壹次委屈經歷。
付強說,這樣的經歷還有很多。公司給的業務壓力很重,老板自己的壓力也很重。人很焦慮,所以經常把自己的情緒發給員工。“每天接到她的電話,我都很緊張。不知道哪根神經又觸動了她。我都快神經質了。”付強苦笑著說道。
專家點評:掌握溝通技巧
遇到不耐煩或者不公平的老板,反抗或者順從都不好。相反,妳應該巧妙地讓妳的老板意識到妳的問題和錯誤。壹般來說,老板或上司容易發現自己的優點,不容易註意到自己的缺點、缺陷和不足。就本案而言,老板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卻要求下屬屈從,這是不合理的。作為員工,要找到並掌握壹定的技巧,讓老板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做壹個情商高的情緒管理者
既然情緒管理這麽關乎快樂和效率,那麽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長期從事心理咨詢在企業開展咨詢培訓的於東輝表示,做好情緒管理主要有三個步驟:
首先要知道情緒。明白為什麽會有情緒,情緒有什麽用。好的情緒可以用,比如激情,壞的情緒,比如抑郁、沮喪,會對自我心理造成傷害。"我們應該考慮能否將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情緒。"第二步,積極轉化情緒。於東輝舉例說,“比如我們國家自古就有悲秋之說,秋天是抑郁癥的高發期。這就需要對這種情緒的產生有壹個正確的認識,然後采取壹些方式來調解情緒。”他介紹了幾種避免秋天悲觀的方法,比如在房間裏放壹些橙色的物品(橙色有令人愉悅的效果),盡量穿壹些淺色的衣服,讓室內的燈光更明亮柔和。這些看似簡單的細節,其實對壹個人的情緒調節非常有效,可以用來對抗秋天容易出現的抑郁癥。第三步,防患於未然。“情緒的控制不能等情緒的到來,但壹定要做好預防和疏導。”在不良情緒出現之前做好準備,提前訓練,知道如何應對,會減少壓力,減少被不良情緒攻擊的機會。
但人不是機器。不用按按鈕就能讓壞情緒消失。要把工作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壓力因素轉化為快樂因素,需要長期練習。
案例壹:找到源頭,釋放壓力。
張小姐,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
現在能意識到情緒管理重要性的公司不多,博世應該算是先知先覺。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張小姐回答了他們對員工進行情緒管理培訓的初衷。“正規外企壹般福利都不錯。員工除了領取豐厚的工資福利外,還有其他需求,尤其是情感需求,這在壹定程度上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據張小姐介紹,公司情感管理培訓的主要對象是年輕人,從兩個方面進行培訓:壹是婚戀方面,比如結婚、買房、與女朋友分居等。這些生活上的煩惱會極大地消耗員工的工作專註力。第二,在工作情緒方面,為了做好工作,公司通常要求首先對員工的工作進行嚴格管理。適當的壓力可以督促員工盡最大努力完成任務,但給員工的壓力應該有個限度。壓力過大會使員工出現脾氣暴躁、失眠等情緒失控行為,從而降低工作激情。
張小姐說,雖然具體實施只是開始,但經過情緒管理培訓,發現效果很好。經過壹上午的專題講座,很多員工都知道了自己失控的原因。講座結束後,講師還與現場的員工進行了互動,員工通過即興的情景劇真實地反映了自己的心聲。這時候,他們心中積攢了很久的煩惱,壹下子就釋放出來,迎刃而解。公司人性化的培訓和重視得到了員工的好評和認可,希望公司能繼續情緒管理培訓。他們準備將情緒管理培訓納入公司年度計劃;尋找合適的心理咨詢機構合作,將情緒管理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環節。但是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因為員工培訓後公司還要跟進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