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女性來說,結婚就等於進入了人生的新階段,同時還要面對原生家庭和新建家庭的取舍。很多時候,如果女方婚後和娘家走得太近,很容易引起婆家的不滿,嚴重的甚至會離婚。
這個界限怎麽把握,其實很難說,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都不壹樣。以我的朋友小琪為例。
小琪三年前和她的丈夫鄭靜結婚了。兩個人都很上進。他們剛結婚的時候,沒房沒車。經過三年的努力,他們剛剛在市區買了壹套大的三居室。
本來我以為他們可以壹直幸福的生活下去。結果,小琪說她想離婚,並問了原因。原來,鄭對總是花錢養家不滿意。
小琪月薪兩萬,除去四線城市的月開銷,手裏還有不少錢。半年前老家搬家蓋新房,她給家裏拿了三萬塊錢。當時鄭很不高興,婆婆甚至諷刺是“白眼狼”。
上個月,小琪的弟弟工作不順利。他沒有錢,不敢告訴家裏的老人。打電話的時候,他和妹妹聊了聊自己的近況。小琪也是從苦難中走來的。知道在大城市奮鬥不容易,就給弟弟匯了5000塊錢,叫他好好努力。這件事後來被鄭知道了,他二話沒說,讓把錢要回來。
鄭居然說:“他是妳哥哥,不是妳兒子。妳為什麽要支持他?”
小琪覺得他掙的是自己的錢,有權做決定。兩人冷戰了壹個月,在這件事上僵持不下。
我和小琪壹起長大。很多人可能認為小琪在這件事情上確實是錯的,但是如果我們了解小琪的家庭情況,我想很多人會理解的。
在農村,大多數家庭都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我們村很多姑娘都沒怎麽讀過書。成年人最常說的壹句話就是:“女人有什麽用?還不如早點結婚。”
小琪家境貧寒,父母都是背井離鄉的農民,掙的錢基本都花在孩子身上。小琪小時候穿新衣服,他弟弟穿小琪穿過的舊衣服。在他上初中的時候,村裏很多人都勸小琪的父母讓小琪出去和村裏的姑娘們壹起打工賺錢貼補家用,但是小琪的父母堅持讓女人繼續讀書,即使面對後來大學昂貴的費用也毫不猶豫。
而小琪的弟弟,因為成績不好,早早輟學去工作了。小琪那些年花的錢有壹半是他弟弟賺的。
說實話,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如果小琪成家後完全不顧出身家庭,她會是壹個不折不扣的白眼狼。更何況她只是偶爾出手大方的幫忙,並不會把家裏的錢都搬到父母那裏。
鄭向求婚時很窮。他向父母發誓,他會好好對待小琪壹輩子,把小琪的父母當成自己的。但最後他賺了錢,獲得了信心,忘記了自己說過的話。
我丈夫的家庭長期以來壹直在給小琪做思想教育。壹句話,就是嫁出去的女兒倒水,然後把工資給家裏,就是不想活了。
更何況婆婆居然要求小琪拿出65438+萬元嫁給姐夫,月入兩萬,不能只占家裏便宜。
幫助家庭壹直是壹個很深奧的話題。沒有人知道這個家庭在壹個女人的壹生中扮演了什麽角色。僅僅因為壹句結婚,就客觀上否定了“笛福莫”不該結婚。那麽,因為壹個男人拒絕做原籍的家人,壹個已經和家人分手的自私的人是婚姻中的好伴侶嗎?
其實我覺得妻子用丈夫的錢補貼家用是不合適的。誰的錢都不是風吹來的,老公跟家裏關系不大。用她老公的錢去幫忙真的不合適。
但是妻子用自己的錢給親戚適當的照顧,又不影響婚姻生活的質量,也沒什麽不好。
父母辛辛苦苦把女兒養大,弟弟辛辛苦苦幫妹妹讀書,不是為了結婚忘記舊情。
親人是永遠不離不棄的家人,是危機和幸福時刻總有她壹份的家人,是牽掛今生的家人。
如果,僅僅因為妳結婚了,妳賺的錢就成了婚姻財產,指望壹個女人斷了她家的後路就有點過分了。
其實有時候我覺得,這輩子能做壹個女人已經很難得了。我花錢的時候在我媽家,賺錢的時候在我老公家。第壹個找娘家人幫忙有什麽好處?大家都覺得應該孝敬婆家。
無論什麽都不會有人對父母說,甚至有出嫁女兒潑出去的水之類的“道德標準”,對公婆不孝是極大的侵犯,大家都會嗤之以鼻。
但是女人怎麽了?不是不想幫忙,有時候真的沒辦法。我遇到的男人拒絕照顧我的家人。有必要以離婚作為幫助家人的代價嗎?
女人結婚了,就應該以婚姻為重,賺的錢是婚姻財產,不能照顧家庭,那麽男人也應該這樣嗎?如果她已經結婚了,就應該以婚姻為重,不管父母死活,不管弟弟死活。顯然,這是行不通的。
每個人都有壹顆感恩的心,這種難得的孝心應該得到婚姻內部人的支持,而不是反對。
結婚不是成全自己的小家,而是成全身後的兩個大家庭。
雙方父母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作為子女,夫妻應該對雙方父母忠誠。
電話客服1個人總結報告
從事客服工作近七年,春夏秋冬七個周期寫了很多總結。感覺總結就像壹個驛站,可以靜下心來整理自己疲憊的心情,燃燒美好的希望,為接下來的旅行休養生息。無論客服工作多麽平凡,我們總能接受各種挑戰,不斷尋找工作的意義和價值,不斷告訴自己:做值得做的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以下是我個人的工作總結報告:
對於壹個客服代表來說,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