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創業公司如何分配股權?五種股權結構模型,做股權設計說明!

創業公司如何分配股權?五種股權結構模型,做股權設計說明!

很多創業者問:初創企業如何做股權設計?股權怎麽分配?

下面將從兩人合夥、三人合夥、五人合夥、為員工預留股權池等五種股權結構模式進行分析,用什麽樣的股權結構來尋找投資人進行融資。

兩個人合夥創業怎麽分配股權?

高手們都說5: 5是最差的股權結構,容易導致僵局;7: 3應該是最優的股權結構。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股權之路”工號有騰訊早期股權結構分析。從南非MIH獲得融資後,創始團隊和投資人保持了多年5: 5的結構。

用大師說的最差的股權結構,並沒有像大師說的那樣走向僵局。現在騰訊的成績大家都知道了。

不僅僅是騰訊,很多知名公司,比如豐田和比亞迪的合作,長城汽車和寶馬的合作,順豐和UPS的合作,都是采用5: 5的股權結構。這些知名公司都是傻子嗎?或者誰是傻子?

我們還發現了壹家股權結構為7: 3的公司。後來,他們陷入僵局,被法院解散。

大師說7: 3的最優股權結構,為什麽會變成僵局?可以在“股權之路”微信官方賬號查看。

三人合夥怎麽分配股權?

大師們都說3: 3: 4是最差的股權結構。例如,Xi大師采取了3: 3: 4的股權結構,這導致了僵局。

不過《股權之路》也有早年阿裏巴巴股權結構的分析。雅虎融資後,其他投資人全部退出,只剩下三個股東,分別是馬雲、雅虎和軟銀。他們的股權結構是3: 3: 4,40%的股份由雅虎持有,而不是馬雲。

現在大家都知道阿裏巴巴的成就了。他們用了大師們說的最差的股權結構,卻成了行業第壹。

大師們還說,三人合夥創業采用7: 2: 1或5: 3: 2的最佳股權結構,可以避免僵局。

但是我們研究過10成功企業在創業初期的股權結構。這些公司大多是行業第壹,但沒有壹家符合大師們所說的股權結構。

而壹家鬧翻的公司采用7: 2: 1,因為股東陷入僵局,無法解決,大股東只好向工商局舉報自己的公司。

為什麽真實案例和大師們說的相反?

因為有壹個詞叫“智商稅”,可以通過巧妙的營銷手段來征收。

五個人壹起創業用什麽股權結構?

有高手說平均股權結構最差。比如五個人各持股20%,四個人各持股25%,這是最差的股權結構。

不過《股權之路》的工號也介紹了遠景的案例,遠景已經成為全球行業第壹,占據1/3的市場份額,現在市值超過600億元。

但在成立的前四年,遠景源采用了平均股權結構,五位創始人各占20%的股份,長達四年之久。他們沒有以敵人的身份分手。

甚至李國慶說,壹個人必須持股51%以上,最好是60%,才能保證第壹輪融資稀釋股權後,創始人持股仍在51%以上,對公司有絕對的控制權。

但是,妳看看“股權之路”介紹的法院判決的案例,就知道這只是壹個很初級的操作。遇到壹個合格的小股東,可以讓妳對90%的股份都沒有控制權,更別說持股51%了,完全沒用。

名人和企業說的話壹定是真話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bit continental作為礦機行業排名第壹的公司,兩位創始人難道不會鬧翻嗎?而且萬科那麽有名,不會有轟動全國的萬科之爭吧?

用什麽樣的股權結構為員工預留股權池?

有些大師提供了三種模式:

首先是創始人持股67%,聯合創始人合夥人持股18%,員工持股15%。

第二種是創始人持股51%,聯合創始人合夥人持股32%,員工持股17%。

第三種是創始人持股34%,聯合創始人合夥人持股51%,員工持股15%。

大師們提供的這種模式,總的原則是創始人持股67%或51%或34%,這樣就可以掌握絕對控制權或相對控制權或否決權。

而“股權之路”卻推出了九條股權生命線,而這些所謂的股權生命線不過是在收智商稅。

我們介紹了法院判決的案件。有的人90%的股份都沒有控制權,更別說67%或者565,438+0%了。

融資後會采取什麽樣的股權結構?

壹位大師說:

1老板必須擁有51%以上。

2內部高管持股10%-15%。

3創投持股10%-15%。

4留出10%-15%作為員工權益池。

創始人持股51%是不夠的,壹定要註意企業內部* * *合計占股67%以上。

因為在不合理的股權結構下,只要出了問題,壹定是毀滅性的,壹定要把壹些合夥人踢出去。

誠然,所有權結構的問題可能是毀滅性的。

但是,持有67%的股份,擁有絕對的控制權是不對的。只在遇到低級別的股東時有用,如果遇到高級別的股東就沒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