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模具開始加工後,需要向模具廠家索要進度計劃,這是模具進度的計劃。什麽時候開始訂模坯,什麽時候打毛坯,什麽時候做鑼打火等等。,最重要的是T1的時間,這樣可以定期檢查模具加工進度,保證T1按計劃進行。
3)模具跟隨的真正開始是在T1模具試驗之後。拿到樣品後,妳要安排壹個評審會議,組裝工程樣機,總結所有問題,討論解決方案。壹般情況下,產品工程師應與模具廠的模具跟蹤人員壹起工作。每壹個問題都要分析,是設計不完善還是模具加工不到位造成的。、或註射成型工藝參數。這就需要工程師有豐富的產品設計經驗和模具經驗。有些問題是幾個原因綜合造成的,是改變設計還是通過流程解決,這也需要豐富的經驗來判斷。接下來,需要給出壹個改變方案。對於結構變化(加膠/減膠),需要手工確定,並給出詳細的換模圖。很多工程師也寧願在這方面偷懶。就跟模具廠說這裏那裏做不到,做這樣的改動,沒有給出具體的圖紙尺寸。這樣,模具廠就會經常出錯或失誤,從而增加變更的次數。這方面我吸取了很多教訓。現在所有的改變都是我們和模具廠的人壹起完成的,我們必須制作手持樣品來測試計劃的效果。對於外觀表面的缺陷,比如水線,我們通常會先考慮註塑工藝,否則也要考慮。
4)試模必須到現場。T1試模不是必須的,但設計工程師最好每次在T2開始試模時去現場了解試模情況。壹方面看模具狀態很重要,另壹方面了解註塑過程也很重要。光看樣品不知道模具狀態。樣品合格不代表模具合格。也許只有十瓶啤酒才是好啤酒,或者它幾乎不含脫模劑。
5)檢查並接受模具。雖然產品合格,但是模具不壹定能進入生產狀態。即使模具合格,也需要壹段時間才能順利大批量生產。除了根據模具說明書進行常規檢查外,還要檢查滑塊的硬度、冷卻水通道的壓力、相關配件等。如有必要,制造商應提供模具材料的證明,以確保按照規範中的要求采購。
以上是我們平時對模型的處理。希望對妳有幫助,也希望其他同事能把妳用模型的經驗寫出來和妳分享。
1.外觀:T1階段,模具廠只有60-70%的把握,新材料更不壹樣,所以試模是外觀試模的關鍵。
2.尺寸:建模者為壹些重要的裝配尺寸留有余地,這些尺寸也是基於經驗的。所以T1的時候要精確測量,更重要的是要確定實際匹配後要修改多少。如果不確定,可以先做大再小,考慮焊接方向。
模具開發流程和模具工程師的具體工作。
1.第壹,產品工程師開發出新產品後,為我們的模具工程師檢查各個零件開模的可行性,評估產品結構是否可以簡化,從而簡化模具結構,降低成本。
在詳細確認可以開模後,模具工程師會和模具廠、產品工程師、註塑工程師預約報價。(我們公司規定至少需要三家模具廠同時報價。不知道其他公司有沒有這種情況?)報價時詳細討論了模具分型面的確定、進膠口的位置、零件的模數,註塑工程師提出了模具測試時可能出現的外觀問題,如氣線、水線等。模具工程師提出線位、斜頂、鑲件註意事項,與產品工程師確定塑料材質、鋼材型號。最後由模具廠提出意見。如無差異,要求模具廠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模具報價,報價應提供每個模具的價格、鋼的型號、模數和第壹次試模的日期。
3.接到報價後,貨比三家,選擇價格最低、技術能力最強、制模周期短的供應商,確定供應商後,給模具廠開賬單,通知模具廠開始模具設計和訂購材料。模具工廠設計完成後,模具供應商需要提供模具圖紙,並與模具工程師和產品工程師會面,討論模具設計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4.確定模具圖紙後開始通知模具廠正式開始模具加工。模具廠應每兩周向模具工程師提供壹次模具加工進度,並提供完整的模具結構圖(2D,3D),向模具工程師和產品工程師預約試模進度。產品工程師收到預定的試模時間表後,向塑料部發送試模通知,準備試模機和塑料原料。
5.模具完成後,會送到我們工廠的塑膠部。試模前,需要對模具進行檢查,如水路運輸、安全系統、定位、合模等。確認OK後,在機器上開始試模。試模時要求模具工程師、產品工程師和模具廠人員到場。試模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都需要模具廠在機器上解決。如果在機器上解決不了,要求拆模,解決後會安排試模。
R6。拿到樣板後,模具工程師安排零件數量,產品工程師安裝樣機。以上工作完成後,通知模具廠開會討論第壹次試模存在的問題,產品工程師提出組裝和外觀問題。大家壹起來討論解決方案吧。確定方案後,模具廠開始換模具。若模具修改過程中需要報價,模具廠應盡快將報價發給產品工程師確認。模具修改時,模具廠應提供第二次試模的具體時間。模具修改完成後,將開始第二次試模,按照步驟6進行第二次試模,直至試驗合格零件,安裝合格樣機。7.模具確認合格後,模具工程師和塑膠部在模具合格單上簽字。在生產過程中,10萬瓶啤酒內出現的模具問題,模具廠需要免費維修。如果10萬瓶啤酒後有模具問題,模具廠會提供報價給模具工程師審核。
以上模具開發流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