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式沖鋒槍全稱為“1979 7.62mm輕型沖鋒槍”,是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和裝備的第壹種輕型沖鋒槍。1979合格,然後裝備部隊。具有體積小、威力大、重量輕的特點,主要裝備部隊和警察。
在曲折中誕生
1965年,兵工部下屬某研究所接到任務,要求其研究制造壹種適合軍隊在叢林中作戰的沖鋒槍,簡稱“叢林沖鋒槍”。因為當時的研究條件非常艱苦,參與研究的技術人員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專生,沒有豐富的經驗;另外,當時中國的工業水平不高,加工條件也比較低。連槍的原型都是壹個沒有槍加工經驗的機械廠生產的,所以參與測試的樣品槍的測試結果可想而知。?
發展之初,十年浩劫給這款“叢林沖鋒槍”帶來了不小的阻力。槍械研制進度緩慢,甚至根本無法正常進行。最後,項目被迫停止。雖然在1967恢復了研發工作,但兩年後再次停止。
1970年,解放軍總參謀部提出了壹種便攜式沖鋒槍的需求。這種新型沖鋒槍的研制由208所負責。從此,“叢林沖鋒槍”有了新名字——“7.62毫米輕型沖鋒槍”。然而在隨後的測試中,還是失敗了。直到進行了三次測試,才最終通過測試,得到了部隊的認可。
1979年,這款歷經坎坷的沖鋒槍,終於通過了中國輕武器定型委員會的認可,設計定型。被命名為1979 7.62 mm沖鋒槍。曲折的測試歷程讓這款沖鋒槍充滿了傳奇色彩。
獨特的骨骼和肌肉
79式沖鋒槍采用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全包式瞄準鏡和由方形盾牌保護的缺口門,再加上纖薄的外觀和剛硬的折疊槍托,使其具有很高的辨識度。79式沖鋒槍在國內軍迷中有個笑話,就是“多把MG3,單把MP5”。
由於槍栓行程短,自動機重量輕,連續射速太快,理論射速為1100發/分。但在實戰中,有經驗的射手會熟練運用79打短射,達到更高的射擊效能。單發MP5的說法是因為79式沖鋒槍單發精度高。
79式沖鋒槍為什麽是射擊精度很高的沖鋒槍?這是因為79式沖鋒槍由於采用了氣導自動的原理,關閉槍膛等待打擊,槍機以旋轉的方式鎖定,所以射擊精度很好。舒適的手槍握感和更輕的扳機力也讓槍的使用更加舒適,因此更容易打出更高的精度。?
從外觀上看,79式沖鋒槍相當小巧,這是因為它采用了折疊槍托。槍托折疊時全槍只有470mm,槍托展開時只有740 mm,相比之前國內使用的64式沖鋒槍和54式輕型沖鋒槍,更短更靈活。
79沖鋒槍和54手槍壹樣,使用的是51手槍,使得79沖有著不錯的殺傷力。同時槍也很輕,空槍重1.75kg,真彈匣只有2.1kg,比同樣發射51手槍子彈的54式沖鋒槍(3kg)輕很多。
79式使用20發短彈匣。這種容量不大的彈匣與其高射速並不相符,也會在壹定程度上造成槍械火力持續性不足。79式沖鋒槍采用活塞短行程氣導自動原理,同類武器之間很少使用。
79沖鋒槍采用這種自動原理,保證槍足夠可靠。但在79沖鋒槍生產設計之前,其高射速導致拉桿手柄意外斷裂。這個問題通過在拉絲機的手柄上開槽來解決,直到生產完成。
79的彈藥車是掛胸器,比56掛胸器小,兩邊的小倉庫是兩個比56掛胸器小(56四個,79兩個)。有四個長彈匣,每個可以裝壹個79沖鋒槍的彈匣。(防水布是在倉內均縫制的)這是壹個普通的帆布背帶,類似於56式突擊步槍裏的,都是X帶胸掛。
開始展示自己的才華
1979,對越自衛反擊戰正式打響。十年邊境戰爭,我軍把戰場作為新式武器的試驗場。79式沖鋒槍也“不甘落後”,參加了這場浩浩蕩蕩的南疆保衛戰。戰場上,短小精悍的79式沖鋒槍受到壹線偵察部隊官兵的青睞。士兵們對槍托可折疊的輕型沖鋒槍感到滿意。其小巧修長的外觀非常容易隱藏,輕量化的槍身也讓偵察兵有了更多的承重空間來裝載更多的裝備。
偵察部隊的士兵在偽裝成邊民進行偵察時,經常將79沖鋒槍、56-1沖鋒槍、64沖鋒槍放入竹籃中進行藏匿。但隱蔽時,由於56-1沖鋒槍的槍身比較寬,通常需要拆開彈匣才能攜帶更方便;但是64微聲沖鋒槍因為消音器厚,所以長,經常需要拆卸攜帶。
但是短79沖鋒槍沒有這些煩惱。79式沖鋒槍在抓捕、偵察等任務中表現突出。其射速高,重量輕,總能使射手先射擊敵人,迅速壓制敵人。在壹次邊境偵察任務中,越軍特工隊和我軍偵察部隊遭到襲擊。
雙方指揮官幾乎同時下令開火。但由於79式沖鋒槍先響,短時間內敵特工隊被火力壓制,最後只能以全軍覆沒告終。不僅是在敵後作戰,79沖到正面戰場也很重要。1986 10 6月14日,在鮮為人知的968高地拉出戰(代號——藍劍B)中,面部中彈的突擊隊長馬全斌用手捂住傷口,用79式沖鋒槍向高地越軍還擊。
這壹幕可以說給了筆者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說明了79式沖鋒槍的後坐力是相當低的,射手可以單手射擊。較輕的扳機力也可以使壹些鏡頭更容易拍攝。?
1988和1991這兩年,79式沖鋒槍年產量超過30000支。在那個突擊步槍橫行的年代,這樣高產量的沖鋒槍在國內並不多見。由此也可以看出79式沖鋒槍的優異性能。著名的AK之父卡拉什尼科夫訪華時也玩過這種被稱為“小AK”的79式沖鋒槍。
fuuhyouhigai
在最初生產的時候,受各種因素的影響,79式沖鋒槍的質量控制沒有做好。廠家為了方便生產,修改了工藝,導致79沖鋒槍兩年沒有出廠。這導致軍方要求重新開發壹種輕型沖鋒槍。在這種背景下,俗稱“水管工的傑作”的85式沖鋒槍被匆忙設計制造出來。
同時,79式沖鋒槍也對工藝進行了改進,采用了更先進的加工方法。最後,79沖鋒槍主要裝備武警部隊和公安部門;85式沖鋒槍取代了解放軍的79式沖鋒槍,成為野戰部隊、偵察部隊和特種部隊的新型沖鋒槍。
外國新生
79式沖鋒槍主要裝備在武警部隊和公安部門。雖然該槍最初是由軍方提出的“叢林沖鋒槍”設計的,但卻繼續在這兩個看似毫不相幹的地方服役。79式沖鋒槍良好的性能和小巧的彈體,在緝毒、海關檢查等執法行動中優勢明顯。小巧方便的槍體可以在船艙、車輛、走廊等狹小空間內自由移動。槍托折疊時,槍在駕駛室不占太多空間,非常適合便衣警察隱蔽攜帶。
對於警察來說,79沖鋒槍的高射速是很尷尬的,但大多數警察在射擊時通常不會使用自動射擊。二十發彈匣對他們來說已經非常夠用了,單發的高精度非常適合警察。它們甚至可以作為近距離狙擊武器狙擊歹徒,解救人質。79式沖鋒槍在其他崗位上利用了它的良好性能,任務完成的也不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單調的老79顯得有些老氣。
獲得新生
我們國家有許多特種警察部隊。但是不像SWAT為了適應各種環境配備各種配件,我們壹般只有裸槍。如今模塊化成為主流,79式沖鋒槍的相關改裝件也應運而生。早在2000年,廣州特警就在79沖的槍管上安裝了戰術燈和激光指示器。港民李嘉豪先生(@李嘉豪ACP)在79沖鋒槍上加裝了類似MP5的槍燈護板,增加了瞄準鏡的固定位置。這個產品叫PEAK79。
安裝瞄準鏡是為了讓79沖鋒槍的使用者更容易瞄準,槍燈解決了低能見度環境下的射擊問題。後來,李嘉豪先生推出了TAPS79系列木質保護器,與PEAK79完全無法相比。TAPS79不再是壹個額外的木質保護套,而是壹個從頭到尾的底盤,79嵌入其中。
79式沖鋒槍的折疊槍托改成了伸縮槍托,對肩射擊更加舒適,人機工程學大大增強。當然木護還是模塊化設計,增加了配件能力。後來深圳防衛者公司也推出了針對79式沖鋒槍的改裝件。
這套改裝件分為前木護板和後槍托兩部分,可以選擇性安裝。因為需要把原來的79折疊座完全拆開,重新安裝固定伸縮座(不可折疊),改造起來比較繁瑣和困難,固定效果也不是特別好。當然,通用的皮軌設計也有自由搭配配件的能力。79改裝件的概念已被地方部隊廣泛接受,在有條件的地方裝備了約79種不同設計的改裝件。
隨著近年來國內無人機行業的大發展,警務人員也開始配備和使用無人機。他們以無人機為平臺,配備攝像頭和武器進行執法。但無人機的載荷有限,對武器的射擊精度也有壹定要求。那麽這些無人機搭載的是什麽武器呢?沒錯,就是79式沖鋒槍。其輕巧的機身和良好的拍攝精度再次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標簽
79式7.62mm沖鋒槍已經走過了15年的發展歷程,壹路走來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它曾經為叢林而生,現在卻活躍在城市裏。它的設計並不是很先進,在現在的眼中依然落後,但模塊化改造賦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79式沖鋒槍數據
原產國:中國
7.62毫米口徑
7.62mm51型手槍。
槍的總長度為740mm/470mm(槍托打開/折疊)。
槍管長度為250毫米。
火炮總質量為1.9kg
載彈量20r(有30r彈匣,但沒用)。
自動模式空氣傳導型
鎖定模式機頭旋轉式
理論射速每分鐘1000發。
戰鬥射速每分鐘70-100發。
有效射程200米
裝備目標警察、武警、解放軍勤務(特別是偵查)、銀行押運等。
79式沖鋒槍的升級
隨著近年來各地公安機關成立特警部隊,79式沖鋒槍正成為國內特警的主要武器,許多改裝套件的出現使其更適合這壹新角色。當初這些所謂的改裝只是把SUER-FIRE戰術燈和激光指示器直接夾在槍管上。2000年底,廣州PSM特警隊使用的沖鋒槍,在媒體看來是第壹把帶SUER-FIRE的沖鋒槍。
此後,對79式沖鋒槍進行升級的方案有很多,其中以壹位名叫李嘉豪的香港居民設計並推出的名為ACP brand的壹系列升級方案應用最為廣泛。
李嘉豪最初的設計是將原來的美國SUER-FIRE MP5戰術輕衛隊(原產品編號#628)改裝移植到79式沖鋒槍上,並增加了瞄準鏡座。同時解決了79式沖鋒槍難以握持和安裝瞄準鏡的問題。
他設計的產品命名為PEAK79,2002年在首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展出,同期首次提供給深圳特警。2008年,他推出了壹款更便宜的簡化版,名為WTW-79H,配備了戰術燈和激光筆,但沒有瞄準接口。
李嘉豪的第二個正式作品是我們在各地特警隊中經常能看到的帶有MIL-STD-1913 picatinny軌(全稱:79式SMG戰術適配器平臺系統)的TAPS79戰術警衛木。
事實上,TAPS79和PEAK79都是在2002年同時開發的。但由於PEAK79的設計難度相對較低,正好趕在當年6月舉行的北京警用裝備展上發布,而TAPS79直到2003年初才做出樣品並開始測試,之後又因為SASR的客觀情況,直到2003年底才最終定型。
TAPS79的特點是picatinny導軌可以上下左右四個方向安裝,可以更自由的組合配件。當初TAPS79是2004年與北京嘉德合作推廣的,當年在警用裝備展上公布。
直到2006年和嘉德的合作結束,* * *推出了2代TAPS79,所以市面上有1和2代被別人抄襲的TAPS79。後來,他繼續改進TAPS79,並為79式沖鋒槍設計了其他戰術配件。到目前為止,已經推出了五款TAPS 79s。
TAPS79從1代到5代由主體、前鎖、後鎖、槍口阻火器四部分組成。主要區別在於1和2代的主體是圓柱形的。到了第三代,它變成了長方形,帶有全長的下皮卡汀尼欄桿。第四代的前鎖可以由帶有皮革導軌的上蓋代替,為配件安裝提供更靈活的選擇。4代和5代的區別在於,4代是普通阻火器,5代配備了快拆消聲器,可以直接套在新設計的槍口阻火器上。
李嘉豪還為其他79式沖鋒槍提供升級和改進計劃。比如,為了解決瞄準鏡安裝在導軌上後下巴位置太低,槍托無法折疊到位的問題,他把79式沖鋒槍改裝成了可伸縮的槍托放在箱頂。
此外,它還改進了可以雙手快速使用的彈匣夾(但也有人認為,原本為握持功能設計的彈匣插口完全可以鋸短,將彈匣插口擴大成喇叭口可能更好)。目前,東莞特警隊是這壹升級方案的首批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