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時乘風破浪,揚起我渾濁的風帆,在很深很深的海裏架起橋梁。
——還記得魅力青雲四中嗎
慶雲四中創建於2005年,是壹所全日制民辦初級中學。位於慶雲縣城南環路,毗鄰慶雲書院。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優雅,獨特明亮,樹木蔥郁,景色宜人。是花園式的綠色校園,是學習生活的理想園地。經過四年的努力,現已初具規模:48個教學班,學生2100人,教職工170余人。她就像百花園裏的壹朵奇葩。在縣委和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她正在怒放。它也像壹艘航船,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下,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然而,它的發展過程充滿了艱辛。說起它的發展歷史,還得從頭說起。
百花齊放的不朽追求與夢想
鄭天麟,壹位優秀的人民教師,20年來壹直執著地追求著自己熱愛的教育事業。從普通老師,到教務主任,再到副校長。2002年,社會的發展和工作的需要再次把他推到了改革大潮的最前沿,他創辦了“同創勞務輸出公司”。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的公司終於在北京站穩了腳跟,紮下了根,並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壯大。幾年來,他為這個縣的農村青年搭建了壹個進入城市實現理想的平臺。在為他人創造財富的同時,他也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無憂無慮的生活和令人羨慕的事業並沒有讓他幸福。他意識到,在城市農村打工的年輕人,知識匱乏,只能從事簡單繁重的體力勞動,但付出同樣甚至更多的努力,卻得不到同樣的待遇。這壹切,他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下定決心:要辦壹所屬於自己的學校,讓那些農村孩子享受到壹流的教育,不再因為知識匱乏而受到歧視。我希望它們在大城市開花...
當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時,家裏人強烈反對,朋友也勸他說:“別傻了,辦學有風險,又不賺錢……”但是,他說:“我是老師,家鄉的長輩成就了我。我要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的孩子們……”
2005年,他毅然接過了縣委、縣政府賦予的重任——建校。從壹無所有到學校建成,只用了十個月,這期間的累和苦,只有鄭天麟知道。開學典禮那天,別人黑多了,瘦了十多斤。在人們的祝賀聲中,他臉上只有幸福的笑容,眼裏只有淚水,但聲音卻啞得幾乎說不出壹句話。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承諾:讓農村孩子在大城市享受教育,讓農村孩子將來在大城市開花結果。
要做到這壹點,我們必須做最好的教育。
“做教育,或者不做,做了才是最好的教育。”這是鄭天麟經常掛在嘴邊的壹句話。懂教育的他很清楚,只有幾棟教學樓是不夠的。就像壹艘遠航的船,沒有帆和能幹的水手,船永遠也不能駛向大海。他下定決心,辦學壹定要高起點,把四中變成壹艘能航行的船。
慶雲四中堅持教學設備、辦公設施等硬件和師資、管理等軟件建設壹站式投入的原則。根據學校規模,SICIC投入大量資金配備了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微機室、圖書館、自然實驗室,均按國家示範性高標準建設,達到國家部級標準;美術室、音樂室、技能室、舞蹈練習室、多媒體大會議室等功能室壹應俱全;教學樓、公寓樓、綜合樓均配有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微機、實物展臺、DVD等。)和智能廣播系統;教師實現了微機辦公,在這裏,真正實現了辦公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信息化。
同時,為了保證四中的師資質量,鄭從縣政府和教育局爭取到了最優惠的教師招聘政策。學校在專門聘請本縣名師授課的基礎上,又聘請了壹批師德高尚、思想先進、經驗豐富、愛崗敬業的高素質教師加盟四中。目前,四中擁有省、市、縣級骨幹教師25人,學科帶頭人18人,中高級教師占60%,本科學歷教師占60%,學歷合格率達到100%。
學校按照省級標準化初中的標準要求教師。以師德為立校之本,以教書為立身之本;堅持校本教研,將課題研究、集體備課、個性化教學、反思性教學相結合,營造濃厚的教研氛圍。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四中培養了壹批結構合理、充滿活力、業務精湛、富有創新精神、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的教師隊伍,構築了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動力源和可持續發展的深厚基礎。
正是有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有了以鄭天麟為首的校委會的高瞻遠矚,有了四中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四中的教師質量得到了絕對的保證,使名師教學真正落到了實處,為創造壹流的教育教學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走出去,請進來,打造名牌戰略。
為實現“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讓社會滿意、讓每壹個學生成功”的辦學承諾,慶雲四中確立了“以科學管理為突破口,以實施公約為基礎,以教學科研為依托,以高效課堂為陣地,以素質教育為主線”的總體辦學思路,以“高效課堂教學策略與模式研究”為切入點,探索構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學習型、素質型教育”。
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堅持質量興校,研究興校,註重細節,穩健,追求完美;堅持“發展導向、思維導向、和諧互動”的教學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堅持“夯實基礎、彰顯能力、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全面提高”的教學策略;堅持“優化課堂結構、優化信息結構、優化培訓結構”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五個堅持”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教與學的和諧發展,形成了我校“勤、活、嚴、實、新”的教學特色。
同時,為盡快全面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學校還多次派出骨幹教師赴山西、大連、泰安、北京等地參加調研交流活動,與全國知名學校進行學術交流;2007年,邀請北京大學著名教授褚江亭教授來校指導。我校還與濱州、青義中學等知名學校結成了姐妹學校,壹起聽課,互相交流,促進提高。上述措施開辟了多措並舉、開放式教學的新格局,極大地提高了四中的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僅近三年來,我校就獲得省、市、縣教學能手23名,精品課程26門,優秀教師和骨幹教師多名,獲獎論文30余篇。在2008年國家課題“學習型、高效課堂”的研究中,高俊華的論文和張文武的精品光盤課堂分別獲得二等獎和壹等獎。崔登祥在遼寧師範大學的現場課獲得了全國二等獎。2009年北京年會上,崔老師提交的論文《脫下舊鞋,走出壹條新路》獲全國壹等獎,並被會議邀請作為評委現場觀課,並作為唯壹的教師代表在會上作了點評,受到了專家和與會者的壹致好評。
此外,為了打造名牌戰略,四中還采取了與名校聯姻的策略。我校依托現代教育資源優勢,與國際知名的北京師範大學合作,建立了魯北第壹所現代中小學遠程教育示範學校。教育部“十壹五”重點項目“芯爆英語”也落戶於此。2008年6月,馬德水校長親自到北京參加教育部批準的重大科研項目“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我校申報的子課題“學習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與策略研究”得到了專家的壹致好評,申報成功,研究啟動。這開創了民辦初中參與國家課題研究的先河。
品牌辦學、特色育人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為四中培養了具有廣泛基礎和創新精神的拔尖人才。縣長劉長清、德州市副市長李艷華到四中指導工作時,對四中的辦學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對未來的想象
教師用生命觸摸生活,播下愛的種子,收獲成長的喜悅。他們是學生求知行善的引領者,健康成長的合作者,成功與快樂的分享者。教師用未來的眼光培養今天的學生,關註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關註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老師把溫暖、微笑、信任和鼓勵帶進課堂。老師們說:“優秀的學生激勵我學習商業,而問題學生督促我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生談心、交朋友,成了慶雲四中發起的壹項溫暖人心的工作。家長們感激地說,“四中的老師最敬業,對孩子的關愛最真誠,幫助引導最踏實。”正是因為這些敬業的老師,他們創造了壹流的業績,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家長的贊譽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
2005-06年全縣初中壹年級第壹學期期末考試,優秀率達到80%,及格率達到100%。初中三年級,在全縣第壹次培訓考試中,語文、物理、化學得了全縣第壹名,政治、英語得了第二名。小學六年級畢業考試全縣第壹,五年級作文競賽全縣第壹。2006年、2007年、2008年中考成績在全縣名列前茅。是我縣唯壹壹所連續三年實現100%升入高中,實現“人人上學”培養目標的學校。其中,優秀學生姜以總分664分獲得2006年全縣高考狀元,成為德州市唯壹考入省實驗中學的應屆畢業生。四中還特別註重發現學生的特長,挖掘特長,培養特長。僅2008年,以顏雲然為代表的藝術生就有近20人被某高等學校提前錄取。
慶雲四中獲得了德州市標準化學校、德州市先進民辦教育單位、山東省少先隊標準化學校、省優秀交通安全示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現代中小學遠程教育示範學校、國家教育信息化示範基地、縣新聞宣傳基地等多項榮譽稱號。學校成為北師大遠程教育國家重點項目“網絡課程校內應用實驗基地”,教育部“十壹五”重點項目“芯爆英語”在此落地生根。教育部“十壹五”國家重點科研項目“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策略研究”的立項,為我校的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現在慶雲四中在苗迎豐校長的帶動下,又有了進壹步的進步。經過壹年的努力、融合、創新、發展,逐漸形成了嚴格、嚴密、嚴謹的教學風格;求真、求實、求新的學風;勤奮、熱情、和諧的校風。在這裏,每天都傳承著仁義道德的校園文化;交流歷史悠久的教育經驗;踐行與時俱進,追求卓越的夢想。“四中生”孜孜不倦地倡導“以人為本,學為先,讓每壹個學生都成功”的辦學理念;踐行“壹流教學、壹流團隊、壹流管理”的承諾,打造“壹流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人人上學,人人成才,全面提高”的培養目標;追逐“三年規範,四年提升,五年飛躍,六年騰飛”的夢想。現在的四中學子正以百倍的雄心向魯西北基礎教育的制高點進軍,跑著遠洋巨輪讓農村孩子享受城市教育。在海的另壹邊,觀看者正夢想著孩子們開花...
十年樹木,百年偉業,回顧歷史,汲取發展經驗;立足現實,挖掘成長的力量;放眼未來,拓展希望的天空。如今,青雲四中精益求精,成為青雲教育的又壹新亮點,深深吸引著每壹位學生。喜歡看桃李滿天下,種大樹為柱子。四中這支進取的隊伍,正以飽滿的熱情、奉獻的精神和智慧,為四中勤勞智慧的學子揚起搏擊風浪的理想風帆!插上翺翔藍天的翅膀!乘風破浪那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倔強的四中學子,將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創造青雲教育明天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