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條
壹、選題背景
5.12汶川地震後,我們綿竹市的學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震創傷,急需心理咨詢和心理幹預。為此,我們綿竹市教育局率先啟動了學校心理教師培訓工作,整合各種心理教育資源,因勢利導,全面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壹定的成效。然而,現階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著師生人數過多,心理教師人數過少的尷尬局面。因此,有必要充分發揮學生心理社團的輔助功能。學校心理協會是由學生組成的優秀團隊,從中選拔學習成績優秀、心理健康的優秀學生。他們和其他孩子在心理上是同質的,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根據同伴依戀理論,充分發揮同伴學生的心理互助作用,可以更貼近學生心理,使心理健康教育常態化成為可能,進壹步加強同伴交流與合作,有效搭建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特提出本研究計劃。
二。主題目標
壹、教師的成長目標:
通過學校心理社團專題的研究學習活動,心理教師可以更多地了解群體動力學的理論知識,更多地了解同伴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壹套如何選拔、培養和建立高效的學校心理社團團隊的方法,實踐夥伴依戀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研究學校學生主流社團對兒童心理成長的功能和作用;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和學習,可以提高心理教師領導學校心理社團的能力,進而全面提升心理教師的工作職能。
二、工作目標
1.通過焦點小組的研究活動,初步探索出壹套系統的心理俱樂部學生骨幹的培養和訓練模式,成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壹個專項。
2.在參與學校中率先建立學校心理協會,有效發揮心理協會的作用,提高學校心理服務水平。
3.積極創造條件實施“請進來、走出去”的學習交流項目,完善學校心理社團的培訓和組織,充分發揮學校心理社團的功能。
三。專題實施情況說明
壹、實施期限:
學校心理社團專項從2010年5月開始,到2011年8月結束,歷時1年。學校心理社團專項研究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即三個學期。第壹階段:2010年5月-2065 438+00年8月。這壹階段的任務是學習相關社團的理論知識,探索如何選拔培養心理社團的實施方案,確定兩個實驗學校,成立心理社團,建立心理社團專項工作博客,形成合頁式的資料冊。第二階段:9月2010至2月20110為推廣階段。現階段的任務是繼續學習群體動力學的理論知識,豐富心理社團的培訓內容,指導7所實驗學校成立學生心理社團並開始工作,繼續豐富博客內容,加強實驗學校心理社團的培訓和督導,形成實驗工作集。2011-2011年3月為專題研究的總結階段。這壹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落實參與教師學校,即7所學校全面展開工作,繼續加強學習,共享優質資源,支持薄弱實驗學校開展心理社團工作,加大心理社團成員培訓力度,最大限度發揮其工作創造力。挖掘提煉心理社團的實施經驗和工作模式,形成兩部學校心理社團專題研究文集。這壹階段是全面推廣階段,努力向全市已建立心理協會的學校推廣實驗成果,並協助這些學校建立心理協會;加強學術交流活動,不斷優化學生心理社團的功能,最終形成學校心理社團專題研究論文集。
二、實施方式:
微小組學習與研究,專家講座與輔導,學校實施,專題沙龍
三、專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成立綿竹市學校心理社團專題研究小組,劃分組織職能,明確參與教師的責、權、利。專題研究以活動為載體,認真收集各類信息,包括:活動照片、視頻資料、文字資料、實物成果、學生在心理社團的成長記錄和經歷,及時反映在綿竹學校心理社團的博客上,最終形成心理社團研究文集。
第四,人員和分工
綿竹市學校心理協會有8名特別研究會員:
大西街小學、歐陽、雨潤中學、鄧土門學校、梁福新學校、戴京橋愛道行中學、程冬梅大西街小學、林孝德小學、楊漢旺中學。
1,項目負責人:唐建華大西街小學。
2.財務:林做記錄。
3.活動設計:歐陽楊
4.會議記錄和博客更新:程冬梅
5.攝影:鄧鐘勇
6.外聯:梁和戴靜
7.活動主持:相關學校心理老師輪流。
8.心理社區研究的成就與寫作:唐建華。
動詞 (verb的縮寫)具體實施計劃
1、2010年5月,成立綿竹市學校心理社團專項小組,招募成員,制定研究方案,人員分工,建立專項小組博客,方案報批;
2.輪番學習:5月12日,綿竹市齊壹大榭小學“心理委員”社團成立並舉行培訓活動。綿竹市齊壹大榭小學承辦。
3.小組沙龍:5月13日下午2:30-6:00,心理社團專題小組就心理社團的招募、選拔、培訓及要求,如何建立學校心理委員的心理檔案等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地點:綿竹市天河社區聚義居茶樓。
4、心理委員會培訓活動,啟動項目活動計劃,團隊成員學習相關知識,做好個人學習,做好相應準備,安排練習;討論各校的實施方案;在博客上記錄和反思;6月9日全天,給心理委員上以“團隊凝聚力輔導”為主題的心理活動課;觀察結束後,我們會進行交流、討論和學習。活動學校:綿竹市齊壹大榭小學。聯系人:唐建華。
5.心理社團成員自我成長訓練:6月16全天。活動學校:綿竹市孝德小學。聯系老師:林
6.“如何陪伴和幫助同伴”研討會及培訓:7月15,下午2: 30-5: 30,活動地點待定。聯系人:唐建華。
7.階段性匯報和工作成果總結:7、8月份對第壹階段的學習和活動進行總結,討論下壹階段的具體目標和內容安排,並將本階段的活動情況書面匯報給“1+1心連心”組委會。所有團隊成員都參與其中。
8.9月中旬,2010,晏子雨潤中學,學生心理社團成立及培訓活動。聯系人:歐陽榮劍
9、2065 438+00 10 10月中旬,華僑愛道行中學,學生心理社團成立及培訓活動。聯系人:戴靜
10,2010 165438+10月中旬阜新學校學生心理社團成立及培訓活動。聯系人:梁
11,2010漢旺中學,學生心理社團成立及培訓活動。聯系人:楊
12,2011土門學校,10月中旬學生心理社團成立及培訓活動。聯系人:鄧
13,2011 2月中旬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階段性總結、交流和監督。學習心理社團的相關理論知識,活動地點待定。聯系人:唐建華。
14,2011三月中旬,主題是“如何進壹步完善學生心理社團的工作功能”,對這壹時期的具體調研進行了安排,活動地點待定。聯系人:唐建華。
15,2011四月中旬,晏子雨潤中學,主題為“提高學生心理社團成員工作能力訓練”,聯系人:歐陽榮劍。
16,2011五月中旬,僑愛道行中學,主題為“培養學生在心理社團中的溝通與交流能力”,聯系人:戴靜。
17,2011 6月中旬,漢旺中學以“學生心理社團的可持續發展與培養”為主題進行交流。聯系人:楊。
18和2011的7月中旬,活動地點待定。對現階段的研究進行總結,對活動中的問題進行交流和監督。聯系人:唐建華。
8月,19,2011,準備壹個調研相冊,活動地點待定。聯系人:唐建華。
註:具體時間安排以每期活動安排為準,每期活動將以專題反思和活動簡訊的形式發布在我們的專題研究博客上。程冬梅負責。
活動形式和內容安排
1:小組學習模式分為:自學理論知識,在自己學校開展社團工作;小組集中開展學習觀摩活動,請老師做專業講座或觀摩其他經驗介紹,可以是網上搜集的視頻資料,也可以是壹些大學在開展社團工作中的經驗介紹。小組成員在學校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活動。小組成員壹起參觀學校,觀察和學習。
具體的社區工作目標包括以下內容:
1,開展系列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2.通過心理測量和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
3.立足校園同伴心理援助形式,積極關註學生學習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和困惑,想方設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打開心扉。培養班級“心理觀察員”,做好成員的培養和組織工作。
不及物動詞財務預算:20400元,不含專家授課費。
1.專家費:聘請專家費用由新聯組委會支付。
2.專題調研場地費及餐費:每次在400元,3期***18次,***7200元。
3.資料費:研究資料收集與資料共享,綿竹市中小學心理社團研究文集匯編,壹學期1200元,3期3期,***3600元。
4.差旅補助:每人30元,8人1 240元,三期20次,* * *所需資金:4800元;
5.階段獎:根據資料收集質量、獲獎及發表文章、報告等給予獎勵。,而且會分三個階段評估三次,價格* * * 4800元。
七。方案評估:
在心理社團的學習中也會遇到壹些問題,比如:如何解決壹些計劃外的必須進行的活動,如何通過“1+1”心社團組織的咨詢及時解決;心理委員工作的開展會因為不順利而受挫,要及時找心理委員談心;缺乏壹些學校的支持,會影響心理老師的工作。請教師培訓中心洪軍主任及時協調,有效推進這項工作。
學校心理社區焦點小組
第二條
中學生的學習生活是緊張的,有時甚至是枯燥的。但是校園生活不應該是單調的,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讓學生感到快樂和幸福。活動是教育的重要載體,沒有創新活動的校園是沒有生氣的校園,無法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生社團是中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社團將本著充實心靈、助人自助、服務學生的原則,在我校更好的心理教育基礎上,營造更好的健康校園文化氛圍,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我校的特色景觀。
成立目的:
為了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系統化、規模化、常規化、經常化方向發展,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校園文化氛圍,讓全體學生主動關註和維護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自我保健意識,從而更加高效、快樂地學習和生活。基於服務學生、教師、促進和諧校園建設的出發點,經學校領導批準,學校政教處、心理咨詢處成立並開展學生心理社團工作。我們把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作為壹項工作內容,使之成為今後我校心理教育的窗口、橋梁和先鋒隊。
“十六中學生心理協會”,以學生為主體,關註社會變革發展和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每壹個成員,讓他們增加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識,關註他人的心理健康,通過各種互動活動,讓心理健康滲透到每壹個學生中,對促進我們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形成的意義:
1,宣傳知識,傳播思想,促進學生參與,形成心理自理意識;擴大教育範圍,讓廣大學生在身邊找到合適的人訴說煩惱,及時緩解或消除普遍的心理困惑,促進班級心理文化建設。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幫助學校及時掌握各班級心理氣象,進行心理危機預警和幹預,促進平安校園建設。
3.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和鼓勵教育對象積極參與教育過程。在班級心理使者、陽光使者、月光使者等培訓中。,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驗證和改進解決方案,更好地體現“主體性、體驗性和活動性”。
4.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編制問卷調查,了解各層次學生的心理狀況,如:學習壓力、人際交往、網絡成癮、零花錢使用、各層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突出的心理問題;指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有條件時參加校內外交流評選活動。
5.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陶冶心智,完善人格。學生直接參加心理沙龍、心理劇表演和心理宣傳活動,為其潛能發展提供舞臺;學生在剪輯和表演過程中實現心理自助,在觀看* * * *中實現心理互助;感受關懷,培養技能,在活動中接受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理念,用這種方式傳播關懷和溫暖,讓關懷和溫暖充滿校園的每壹個角落。從而在學生之間和教師與學生之間創造壹種關心和互助的健康氣氛。
成立目的:
1.分享社區的陽光,傳播社區的溫暖!
2.積極參與,主動適應,健康成長!
3.打開心靈的窗戶,充實每壹天!
4.大家都關註心理健康,幫助別人幫助自己成長!
組織模式:
在學校政教處和心理咨詢處的指導下,在團委的協助下,心理社團成員積極參加經常性活動,帶動各系、各班廣大學生參與心理教育活動,提高了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活動形式:
1以“在參與中實現心靈成長,在開放中努力助人自助”為宗旨,以社團組織為平臺,依托校園網站代理、校園博客、學校廣播站等網絡空間,,普及心理學知識,緩解心理困惑;
2.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月”,每年在學校組織壹系列大型活動,包括心理健康講座、觀看心理電影、心理征文比賽、心理劇表演等。
3.通過師生心理沙龍等進行團體咨詢。,幫助師生緩解心理壓力,輕松面對學習和生活;通過社團成員指導和做好班級心理健康工作。
4.今後,我們將通過黑板報、簡報等形式,傳播心理教育理念,解決心理困擾,方便師生交流,加強家校合作,為促進全體師生心理素質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要求:
1,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持,班主任和老師的理解和參與;
2.心理咨詢室直接管理,心理老師直接指導;
3.學校政教處、團委學生會、電教室和各級部委的協助;
4.預算要提供壹定的場地、活動場所和壹定的活動經費。
組織結構:
心理協會實行會長負責制和部長分工負責制。各部及其職責如下:
1.會長職責:負責俱樂部的全面工作,主持會員大會;制定計劃,總結;確定和協調各部的職能;按時完成心理咨詢室布置的任務,定期匯報。
2.組織部職能:會長為部長,負責日常事務、人事、各種活動的策劃組織等。
3.咨詢部的職責:在教師的指導和培訓下,了解和掌握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其解決方法,開展同伴心理咨詢;用科學的學習方法、交往方式、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生活習慣的熏陶,帶動身邊的同學。
4.宣傳發展部的職責:在社團內宣傳告知活動情況,了解學生熱點問題,通過校園廣播電臺介紹心理學知識,負責制作心理學展板等。發展新會員等。
5.戲劇部職責:負責心理劇的編曲、創作和演出。
6.聯絡部職責:與學校各部門、各年級、各班級的相關人員進行聯系和溝通。
7.網絡部職責:收集網上心理學知識和信息,負責我校心理學網頁和心理學博客的管理和維護。
8.調查研究部職責:負責校園熱點心理問題的調查、整理、統計、分析和撰寫。
成員選擇:
1.從高壹、高二、高三各班選擇壹名責任心強、樂觀開朗、有群眾基礎、熱愛心理學的學生成為“精神使者”,吸收為心理社團成員。
2.在高壹、高二各選壹名“陽光使者”男生和壹名“月光使者”女生,吸收為會員。要求與同學關系融洽,樂於助人,開朗大方,有親和力。
3.招募壹批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學生做“心理氣象師”,需要有責任感,性格開朗,關心學生,及時反饋學生的心理問題。
以上成員應積極參加社團活動,熱心服務班級和同學的心理健康工作。
指導老師:張蓉謝華各班班主任。
顧問:潘明輝周振華
第三條
壹、成立背景
隨著時代步伐的加快,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越來越緊張,有時甚至枯燥乏味。但是校園生活不應該是單調的,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讓學生感到快樂和幸福。活動是教育的重要載體,沒有創新活動的校園是沒有生氣的校園,無法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
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社團將本著充實心靈、助人助學的原則,在我校更好的心理教育基礎上,營造更好的健康校園文化氛圍,使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我校的特色景觀。
我校作為青海省首批新聯小屋之壹,心理教育起步早,成為開展學生心理社團活動的良好條件和有利保障。
二、設立的目的
為了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系統化、規模化、常規化、經常化方向發展,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校園文化氛圍,讓全體學生主動關註和維護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自我保健意識,從而更加高效、快樂地學習和生活。學校心理咨詢室本著“服務學生、服務教師、促進和諧校園建設”的出發點,經校領導批準,在全校範圍內組建並開展學生心理社團工作。我們把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作為壹項工作內容,使之成為今後我校心理教育的窗口、橋梁和先鋒隊。
三。成立目的
1,分享社區的陽光,傳播社區的溫暖!
2.積極參與,主動適應,健康成長!
3.打開心靈的窗戶,充實每壹天!
4.成立的意義
“昆侖路小學生心理協會”,以學生為主體,關註社會變革發展和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壹個成員,讓他們增加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識,關註他人的心理健康,通過各種互動活動,讓心理健康滲透到每壹個學生中,為促進我們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我們將以團隊建設為契機,發揮引領作用,讓心理社團成為學校的品牌社團。
1,宣傳知識,傳播思想,促進學生參與,形成心理自理意識;擴大教育範圍,讓廣大學生在身邊找到合適的人訴說煩惱,及時緩解或消除普遍的心理困惑,促進班級心理文化建設。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幫助學校及時掌握各班級心理氣象,進行心理危機預警和幹預,促進平安校園建設。
3.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和鼓勵教育對象積極參與教育過程,在班級心理聯絡員和陽光使者的培訓中,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驗證和改進解決方案,更好地體現“主體性、體驗性、能動性”。
4.讓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編制問卷調查,了解各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況,如:各年級學生的學習壓力、人際交往、網絡成癮、零花錢使用、心理特點和突出的心理問題;指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有條件時參加校內外交流評選活動。
5.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陶冶心智,完善人格。學生直接參加心理沙龍、心理劇表演和心理宣傳活動,為其潛能發展提供舞臺;學生在剪輯和表演過程中實現心理自助,在觀看* * * *中實現心理互助;感受關懷,培養技能,在活動中接受助人自助的心理健康理念,用這種方式傳播關懷和溫暖,讓關懷和溫暖充滿校園的每壹個角落。從而在學生之間和教師與學生之間創造壹種關心和互助的健康氣氛。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形式
1.學生心理社團成立後,以“在參與中實現心靈成長,在開放中努力助人自助”為宗旨,以社團組織為平臺,依托校園博客、學校廣播站等網絡空間,普及了心理學知識,緩解了心理困惑;
2.將壹個月定為我校“心理健康活動月”,每年組織壹系列大型活動,包括心理健康講座、觀看心理電影、心理征文比賽、心理劇表演等。
3.通過師生心理沙龍等進行團體咨詢。,幫助師生緩解心理壓力,輕松面對學習和生活;通過社團成員指導和做好班級心理健康工作;
4.今後,我們將通過在校刊上開設心理專欄、舉辦家庭教育說明會等方式,傳播心理教育理念,解決心理困擾,方便師生交流,加強家校合作,為促進全體師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不及物動詞要求
1,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持,班主任和老師的理解和參與;
2.心理咨詢室直接管理,心理老師直接指導;
3.學校少先隊大隊的協助;
4.某會場:心理咨詢室。
七。教師
新聯小屋負責人:蘇笑嫣
八、近期計劃
1,完成社團組織建設,選拔各班心理成員,確定成員名單;
2.制定協會的規章制度,
3、第壹批成員的培訓管理;
昆侖路小學新聯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