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新手咨詢師應該註意哪些問題?

新手咨詢師應該註意哪些問題?

關於能力培養

拿到國家或地方的證書,感覺學到的東西只是入門。我剛剛踏上心理咨詢的臺階。隔著門看,感覺很神秘,很活潑,很好玩,很有意思,自己也還是有點應用知識的。上班的路還很長。

感興趣的同學將開始漫長的自學探索。這個時候需要有壹個計劃。

(壹)、尋找培訓機會

關於培訓,集團內部有素質培訓。補充壹下,上海的培訓資源很多,應該選擇主流學校:精神分析、認知、人本主義、三駕馬車。三者相輔相成,而不是互相爭鬥。

學習經歷:

如果參加三天的工作坊,就要回去壹頁壹頁的理解PPT,理解自己不理解的概念。做這個職業,就得去實踐。

關於閱讀

首先,閱讀並做筆記。妳可以看看李孟潮的博客。做筆記,寫經驗,寫問題,找問題。看書可以讓我們延伸到很多相關的內容,吃得深入透徹。

閱讀是知識的儲備,廣泛閱讀。人文方面的書更是推崇備至:對哲學、宗教、歷史、文學、精神分析有壹定基礎知識的同學,知道文學作品中對人性的分析有很多東西是符合精神分析的,對人性有更多的洞察,更能幫助我們做精神分析。

推薦壹套書,北大出版社,什麽是人文社會科學?什麽是心理學,什麽是經濟學,什麽是人類學等等。

(2)實踐

第壹條路徑:去企業做EAP。我在EAP企業做了很多年的顧問,很多感覺客戶都是商業的。如果需要顧問,不壹定要有特別高級的能力,因為聘請高水平的顧問很貴。無專業無能力,適合新手咨詢師。培訓和監督在這裏非常重要。那裏有很好的監管環境。EAP有壹個要求,就是不能把壹個案子做得很長,這對新手也有幫助。有些新手長途接壹個案子會不放心。不知道該說什麽。EAP的人為限制不會讓咨詢師多說什麽,所以對新手有利。EAP會給妳壹個評價,逼著妳前進。如果評估不合格,那就沒有案子可做了。

第二條路是去學校做。

第三條路徑是走向社區,政府為項目買單。

(3)研究什麽體裁?

在不知道參加什麽培訓的時候,看看心理咨詢的理論,了解壹下它的理論觀點和如何開展工作,對它有壹些全面的了解。不同的理論都是關於如何看待人性,只是側面不同。並不是說哪個學校有錯,就像瞎子摸象壹樣。我們希望看到的人性觀是什麽,與我們自己的生活觀、文化觀是壹致的,那麽妳就會對這個理論感興趣。比如現在國際上公認的就是精神分析,認知,人本主義,再加上最多壹個家庭療法。

精神分析,從潛意識到意識,分析人的行為。

以人為本,強調人天生積極向上,有建設性,向好的方向發展。

認知,人對自己和外界有根深蒂固的看法,這種看法決定了人在遇到具體事件時的看法、行為和情緒。

家庭治療,壹個人的問題和他的父母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這些都是從不同的角度看壹個人,三個學派都要涉及,其中壹個應該是主要的。

我第壹次接觸心理咨詢,對精神分析很感興趣。沒人教我,基本看不懂。後來從2006年開始系統學習認知行為,到2012,六年時間,跟著美國老師學習,行為認知,CBT,在意識層面和人打交道。我所有的想法、感受、行動都在我們的思維中,沒有圍繞人的探索,更符合我的思維習慣。許多方法都是自學的。

而且認知中充滿了人生的智慧,和佛教的觀點類似。感覺兩者交集還挺多的。比如CBT也強調不要太執著,要放手。我特別喜歡CBT。

精神分析和CBT是壹對忠實的夥伴。與來訪者的交流,最終是兩種模式的轉變,壹個是認知,壹個是行為。CBT是壹種直接的認知模式。精神分析是為了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來訪者的認知和行為模式,是兩個不應該分開的夥伴。我不同意精神分析和認知是分開的。CBT的創始人之壹貝克是精神分析學家,所以CBT在這裏有很多精神分析的影子。它的核心信念是怎麽出來的?它的補償策略是精神分析中的防禦機制,所以不能分割,只是換了壹個概念。

CBT是壹種操作手段,非常有效。很快。大道至簡,用簡潔明了的線條和來訪者能看懂的方法技巧改變他,教來訪者用之自助。

以人為本是CBT發揮作用的保證。很有穿透力,領先。它在CBT中無處不在。

三者相互促進,相互幫助。以人為本是CBT質量的保證。

如果妳選擇壹個流派,首先考慮的是與妳的文化價值觀相匹配,其次才是考慮社會的需求。我們也想吃全谷物。我們的才華需要社會的認可,我們要選擇的職業方向也要結合這種需要。

我擔心的壹點是,有些新手追求高科技,追求高大上,什麽都難。恕我不能茍同。如果有人有這樣的條件,比如年齡優勢,經濟優勢。夠了。如果沒有優勢,就要結合社會需求和自身利益,尋找妥協點。

有人請了壹個全職媽媽做顧問,帶著下壹個問題聊了起來。

第二,現實的矛盾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做了很多年的兼職,平衡過渡後現在是全職。平穩過渡非常重要。

如果妳有壹份工作,妳該如何照顧它?

有些人在業余時間勤奮學習是不容易的。如果他們有足夠的生活來源,他們可以辭職。如果沒有,他們可以兩者兼而有之。

兩頭兼顧,涉及到如何調整心態。如何看待兩頭兼顧的資源?

工作上,拋開咨詢。當妳有時間去體驗的時候,生活就是道場,妳的工作單位就是壹個可以體驗,有群體動力的群體。這個群體的特點:沒有領袖,沒有專業人士,妳是這個群體中唯壹的專業人士。我們可以利用老板和同事的互動,發現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愛恨情仇反映了什麽。是自我體驗,免費的。

在單位的體驗中,提醒大家不要做體驗者,要做觀察者。

學了二級三級,知道了壹些知識。我能在我的公司裏使用它嗎?

建議不要在公共場合使用,以免混淆。妳說妳這樣做,別人會怕妳。減少這個團隊壹些不必要的麻煩。

壹邊工作,壹邊學習,壹邊兼職。如果兼職成熟了,慢慢離開原工作。

做兼職咨詢,我有焦慮。小的還好,大的需要調整。

訪客是妳的衣食父母,即使是兼職,也不要怠慢。如果忽視了他們,兼職是做不好的。

如何解決工作和兼職學習的矛盾,要靠找資源。化解矛盾。

如果妳已經全職在家,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優勢?

太好了,如果妳是全職媽媽,資源太多,孩子是陪伴妳成長的最佳伴侶。在學習的同時,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增加自己的實踐能力。但是不要和家屬壹起做心理分析,可以在表面的層面做CBT,大有裨益。我和同事用CBT解決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效果很好,四兩千斤。

妳不用讓同事知道妳在用精神分析,在工作中用這裏的方法就可以了。

全職在家,家是我們可以訓練的地方。還可以出去做義工,實習、學校、社團、兼職的空間更大。

第三,咨詢師的自我修養

1,職業道德

有很多要求對我們咨詢師是有約束力的,看似有約束力,其實是我們做好工作的保障。

最重要的壹條,保密原則,我們在專業場合談案子,非專業場合不談案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份是我們應該是什麽,我們不是顧問。如果保持這種身份,我們會變得孤獨,沒有人願意和我們在壹起。

同時需要強調的是,這個職業的道德修養與在生活中做壹個普通人並不矛盾,只是要求更高,與我們的職業道德掛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道德修養會影響我們成為壹個專業人士,我們的職業生涯會走多遠。

具體來說,接壹個案子,接什麽樣的案子,考慮妳目前的匹配能力,他的目標是什麽,實際表現如何,大致評估壹下妳能不能接。如果妳不能勝任,妳最好放手。

新手要多註意這壹點。如果是疑難案件,可能會傷害兩個人。壹個案子可能幫不了另壹個案子,另壹個案子可能會傷害這個案子。二次傷害,這是不可能的。還有壹種情況可能會傷害到我和我們自己,我們會懷疑自己是否適合這個職業。

我們最好在實踐和學習的過程中互相補充。不如註重學習和實踐的交替,專心學習,滾動式的做實踐和發展。

壹個符合社會需求的咨詢師不是壹個速成的過程,而是壹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想成為壹個好的咨詢師,要慢慢來,慢慢積累。

當妳聽到今天誰學了什麽,誰申請了哪個地方的工作,妳不必擔心。妳會有機會的。

未來的發展

心理咨詢的未來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現在我們可以看到,2015年,和幾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飛躍,有了風險投資。這會引起我們的焦慮嗎?我們的專業不足以讓我們面對如此廣闊的需求市場,還是不要學專業了吧。如果妳想經營壹家企業,妳需要壹個商業頭腦。

用商業運作的方法來運作心理學。二三級的證書可以做什麽?有兩種方式:壹種是做生意,壹種是做企業管理。兩條路都有廣闊的空間。

我的職業定位是做壹個老中醫那樣的人,做壹個病例。有我喜歡的人,收徒弟。我更喜歡當老師,但我不擅長管理。

現在也在探索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發現CBT很適合這種工作。兩三年後,如果有匹配的徒弟,我會考慮。

妳不可能很快成為壹個成熟的心理咨詢師。如果妳想做生意,妳必須屏住呼吸。現在社會整體都很匆忙,不適合我們這個職業。成名不快,壹般都是中老年人之後才出名。

如果妳是年輕同學,趕上好時機,有這麽長時間的孵化和積累,那就太好了。四五十歲開始不晚,年紀大壹點的也不晚。妳的經驗是很好的資源和財富,對妳的工作絕對有用。生活經歷和經驗是心理咨詢師的財富。

新手咨詢師如何邁出實踐的第壹步?

我完全沒有經驗,踏入這個門檻有點困難。雖然訓練的機會不多,但只要有實踐的機會。壹些時尚公司,內部顧問也可以考慮。

經過壹些系統的訓練,會有壹個實用的平臺,這也是新手邁出第壹步的選擇。他會在妳經過系統的訓練後,為妳提供壹個平臺。

我自己的經驗是,拿個收費的案子不容易。妳必須踢壹個精彩的第壹腳,全力以赴,盡妳所能去爭取第二個和第三個。

如果是妳單位給妳的案例,妳知道現在單位的情況怎麽樣嗎?哪個組織能完全靠個案生存?箱子沒有裝滿。如果我把它們給妳,我可能只是想訓練妳抓住它們。如果我不能給妳弄壹個,我還會給妳嗎?

有壹個同事很努力,做了壹個咨詢,做了壹個督導,在動手的指導下,把案子做下來,壹炮而紅。我很佩服這樣的咨詢師。他兢兢業業,兢兢業業,同時也對自己負責。

問題:沒有領導者的同伴成長群體需要註意哪些方面?有什麽禁忌嗎?

這個很講究。我不贊成沒有領袖的同伴成長團體。

有些單位不想辭職,如何借用單位的資源,在這樣的環境下,不要做體驗者,做觀察者。

同齡人成長群體,也許,也許朋友做不到。風險太多,問題太多。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流派?

如果妳不明白,我們來看看各派的心理咨詢理論。例如,輕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咨詢與治療理論與實踐》(第8版)和《心理咨詢與治療經典案例》就很好地介紹了主流學派。妳可以先看看這些學校怎麽說,怎麽看待人性,技術是怎麽用的。同壹個案子在不同學校怎麽做有逐字稿。逐字稿是治療師和來訪者的對話,看看哪壹個更適合妳的文化觀和人性觀。這樣做,妳可能會發現妳更適合學習哪種體裁。

問:監督有體裁限制嗎?

督導有學校,不同學校督導的內容不壹樣。我的壹個同學很著急,說他前幾天參與監督了。老師讓我感到慚愧。為什麽會有這麽多問題?我問他妳作為主管是誰?妳不能這樣。結果老師是心理分析師,他的案例是CBT。我問主管建議是什麽,說了壹些精神分析的想法,才知道和CBT無關。差別特別大。比較精神分析和CBT。

壹般監督需要提供的信息範圍很廣,童年經歷,現實背後的潛意識是什麽,什麽是共情,什麽是反共情。大家聽完案例後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是精神分析的思路。

CBT就是看他現在的問題,不考慮他的童年經歷和家庭情況,他現在的工作目標是什麽,認知三角,認知概念化假設,核心信念和補償策略。這是解釋遊客的部分。第二部分,妳的工作結構是怎樣的?CBT是壹個定制化、結構化的作品。從關系建立到結束,妳做過哪些方面的工作?有沒有遺漏?遺漏重要不重要?妳需要做什麽?

妳和他關註的具體工作事件是什麽,他的思想和行為是什麽?這是CBT的思路。精神分析與之完全不同。所以有學校。中國的精神分析很繁榮,壹般都是精神分析監督。如果妳對體裁有壹個清晰的概念,妳應該報告哪種體裁用於妳的案例。

CBT的監督會教妳如何完成這個案子,在哪個環節有不足,如何彌補,這是CBT監督的核心內容。通過這樣的監督,妳的案子在思路上會有壹個清晰的脈絡。

從情緒模型入手的療法有哪些?

人文主義和集中治療也是如此。

北師大是CBT的壹個很好的基地,他在美國的認知行為老師王建平先生在上海培訓了三年。他是壹個腳踏實地的學者,現在主持翻譯了CBT的很多經典著作。他翻譯了我用的培訓資料。

我在上海做CBT,可能還有其他老師在做。上海心理健康培訓中心的壹些老師也不錯,但不清楚會不會做培訓。

心理咨詢的路是有趣的,漫長的,坎坷的,其中的滋味是需要體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