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解決農村中小學生英語聽力差的問題

如何解決農村中小學生英語聽力差的問題

農村中學生英語聽力困難及解決方法:英語聽力對中國學生來說很難,但對條件較差的農村學生來說就更難了。但是,難道因為條件差,就沒有辦法提高中學生的聽力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根據美國外語教學專家W.M.Rivers和M.S.Tempedy的統計,人對語言和文字的使用有45%是通過“聽”來完成的。可見,提高英語聽力能力對於跨文化語言交流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是我國目前中考、高考英語改革中,聽力納入總分的原因之壹。然而,英語聽力是中國中學生,尤其是農村中學生最頭疼的事情。作者曾經在農村小學和中學讀書,畢業後回到農村中學當了四年英語老師。因此,我想對造成當今中國農村中學生英語聽力困難的問題做壹些分析,並提出自己的拙見。壹般來說,農村學生在聽力考試過程中會遇到壹些問題:1。害怕聽。2.我不能辨別單詞。我只能聽懂幾個詞。4.思維跟不上記錄速度。5.模糊的認識,無法做出正確的推理。所有這些問題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壹是學生自身素質不高。他們詞匯量小,不熟悉英語中的常用短語和習語,不理解生僻詞和俚語。2.發音不準。英語國際音標的發音掌握不好,聽的過程中也分不清聽到的是哪個單詞。另外,我分不清美國口音和英國口音。3.語法結構不熟悉,不知道英語句子的組合規則。4.語境判斷差,不知道壹詞多義在英語詞匯中很常見,不同的意思取決於單詞所處的不同語境。5.文化知識是狹隘的,不懂語言本身就是壹種文化。學習英語,不僅要學習這門語言,更要註重了解或掌握英美獨特的文化背景,如聖誕節、感恩節、愚人節,以及英美的政治制度、經濟形勢、軍事技術、生活方式、歷史事件等。6.缺乏傾聽技巧,不知道如何傾聽最有效。7.漢語發音和方言口音根深蒂固,不懂得主動改變-7的既有發音習慣。而是在學過的英語句子下面,記下看起來和中國發音相似的單詞,比如“這是什麽”(我吃屎了我哥)。8.缺乏積極有效的英語思維,不懂得運用漢語思維,就會產生英語聽、說、讀、寫、譯,尤其是“聽”。9.有心理障礙,不懂得擁有愉快的心情,良好的狀態,充分的自信,強烈的聽的欲望,會讓聽力理解更好。反之,厭煩、恐懼、抑郁會使聽力效果變差30%左右。第二,英語教師(教學)水平有限。目前,我國農村中學英語專任教師嚴重短缺。很多老師以前教別的科目,但是因為英語老師的缺乏,不得不被迫“轉行”。即使有大學或本科英語文憑的教師也大多是通過函授獲得的。據調查,全國中小學有數十萬代課教師,其中包括大量農村中學的英語代課教師。可以說,從整體上看,我國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師遠遠沒有達到教師專業化的要求,導致他們的教學存在許多問題。就聽力而言,主要體現在:1。語音語調水平低。有的老師發音不準,讀單詞時含糊不清,讓學生難以分辨;讀句子時,由於沒有掌握同化、合成、弱化、連讀、重讀、爆讀等發音方法,更顯得呆板、呆板、不連貫。這樣壹來,學生很容易語感差,很難聽懂地道的英語。調查顯示,以廣西為例,農村中學英語教師認為自己語音語調好、較好、壹般、差的比例分別為30%、45%、19%、6%。2.強調“應試教育”。有些老師為了在全鎮或全縣舉行的期中和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只註重英語語法的教學,要求學生多做相關練習,加強對單詞的“死記硬背”。這種所謂的“啞巴”英語教學模式容易造成教師忽視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老師把聽力當成可有可無的東西(因為聽力只占20%),使得學生的聽力訓練缺乏針對性、長期性和全面性。3.缺乏對學生的英語閱讀指導。當前,黨和國家大力倡導為農民“減負”,為學生“減負”。學校幾乎沒有專門為學生訂購壹些擴大閱讀範圍、提高閱讀速度的書籍,老師也沒有有意識、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如何提高英語閱讀速度。這極大地制約了農村中學生的閱讀量、閱讀範圍和閱讀速度。4.缺乏聽力技巧方面的指導。眾所周知,中國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設備都比較差。因此,大多數中學農村英語教師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很少或根本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英語聽力訓練,對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語聽力水平沒有深刻的切身體會。除了向學生介紹壹些基本方法外,並不能進壹步指導學生提高英語聽力能力。5.理論知識薄弱。由於許多教師缺乏現代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技術學、語言學和英語教學法等方面的知識,無法為提高英語聽力教學找到充分的理論支持。第三,學校的英語視聽教學設備落後甚至缺乏。由於中國不是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學生的聽力訓練只能通過平時聽壹些錄音資料來進行。而在壹些農村中學,幾個班甚至十幾個班使用壹臺或多臺錄音機,使用多媒體和語音室的機會就更少了。有些學生根本沒聽說過多媒體和語言實驗室。調查顯示,廣西農村中學英語教師中,56.6%的人很少使用教具或電教設備,8.5%的人根本不使用。第四,課堂英語交流氛圍不濃。語言的目的是交流。然而,在學校的英語教學中有這樣壹個誤區:那就是家長、老師和學生都認為英語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考試。他們並不認為英語教學真的是為了以後的交流。至少他們把英語交流當成了準目標。目前,大多數農村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上使用漢語,因為他們的英語口語很差。即使有些老師能說壹口漂亮的英語口語,也主要是用中文,怕學生聽不懂或者覺得浪費時間。他們似乎沒有考慮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的聽力訓練創造壹個良好的環境。調查顯示,廣西超過27%的農村英語教師用漢語組織教學,甚至有15%的教師用方言授課。第壹,要求學生有壹定的詞匯能力。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應該建立在掌握壹定詞匯的基礎上。自然教學法的倡導者Tracy認為詞匯學習對於理解語言和言語輸出非常重要。有了足夠的詞匯量,即使對結構的理解幾乎為零,也能聽懂並說大量的第二語言。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掌握2000個左右的英語單詞和壹定數量的短語,尤其是四會詞,以達到長期記憶的目的。同時,更要註重培養學生的語境化適應能力,讓他們在不同的句子、不同的背景下準確理解某些詞語的真實含義,從而保證跨文化“聽”的順利進行。第二,要求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眾所周知,學習任何語言都是從學習語音開始的。新課程標準指出“學好語音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在入門階段,要註意讓學生在語流中學習語音語調,在單詞重音、弱化、連讀、不完全爆發、停頓、基本語調等方面進行訓練。”因此,教師首先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規定,要求學生正確讀出45個音素和每個單詞的正確發音,熟悉國際音標的發音規則。其次,要求學生註意英美人在實際交流中常用的發音方法。此外,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在平時反復聽英美人讀的磁帶,註意模仿、重復、比較和糾正。如果教師能讓學生每學期脫口而出幾十個或上百個帶有“洋味”的長句,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正如春竹在《外語教學心理學》壹書中指出的:“妳能說的聽起來很方便”。第三,要求學生多讀書,提高閱讀速度。根據心理學分析,閱讀理解和聽力理解的原理基本相同。因為聽和讀都是極其復雜的語言和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也是解碼語言信息和重構意義的過程。“在閱讀理解和聽力理解過程中,學習者的詞匯、語義、句子結構、語法等語言知識與背景知識、常識、推理、預見等非語言知識具有相同的作用和相同的功能。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在閱讀理解過程中,語言以文字的形式進入讀者的視覺器官,通過視覺系統進入大腦並開始解碼,而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語言以語音的形式進入聽者的聽覺系統,通過聽覺系統進入大腦並開始解碼。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英語閱讀,並養成快速閱讀的好習慣。這樣,他們可以在聽力測試中做出快速反應。第四,要求學生積極運用邏輯思維。恩格斯曾在《自然辯證法》中說:“壹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頂峰,就壹刻也離不開理論思維”。列寧也說過:“任何科學都是應用邏輯”。所以,大到壹個國家,小到做聽力題,也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理論思維,尤其是邏輯思維。第五,努力營造精聽環境。我國外語教育學者張正東先生強調,環境是制約和影響外語教學的主要因素。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把自己置身於英語聽力的環境中。為此,要號召黨和國家、地方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加大對中西部農村中學的教育投入,幫助沒有條件的中學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配備錄音機、收音機、投影儀、電視機、電腦、音響等設備,使學生每天都能收看教育電視臺的英語節目,經常收聽壹些英語廣播。如果學生能每天花近30分鐘的時間在這種地道、標準的英語語言流動、語速、語音語調的氛圍中,那麽經過長時間的聽、看、聽,將大有裨益。其次,要提高對農村中學英語教師的要求:要求教師使用外語授課,不斷加強對專職英語教師的再培訓,提高他們的學歷、教學水平和應用各種英語技能特別是聽力技能的能力,每年招聘壹些英語系畢業的大學生到學校任教。再者,要求教師在教學生壹些有利於提高聽力的方法和技巧的同時,積極創造壹個讓學生在課堂內外用英語交流的環境,比如每周舉辦英語角,經常參加聽力綜合競賽。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經驗熟練掌握英語聽力技巧,不斷培養自己對英語聽力的感受、註意力、興趣和愛好,從而消除害怕聽力的不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