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夥伴。要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積極參與,積極支持和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隨著《綱要》的實施,家庭教育引起了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註和重視,並已成為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大趨勢。那麽,如何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他們重視、關心、積極配合幼兒園教育呢?如何才能科學地利用“家長”這壹學前教育的“活資源”?
近年來,在新綱要精神的指引下,我們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建立了幼兒園與家庭的合作互補關系。在雙向互動中,我們喚醒了家長的主體意識,改變了家長的教育觀念,提高了家長的教育水平,與家長攜手共同養育孩子的健康成長。實踐證明,我們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重視教育資源的挖掘,特別是家庭教育資源的挖掘,確實取得了壹定的成效。
第壹,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在工作中,我感覺如果觀念不徹底轉變,不僅會繼續制約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而且會對幼兒園的整體教育產生負面影響。改變父母工作的唯壹方法,就是用“大綱”這個新概念來帶領我們反思過去的工作,盡快完成角色轉變。
第壹,在工作中,我園教師真正把家長工作作為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高度重視,堅決落實。建立健全班級家長工作制度,每學期制定家長工作計劃,並將家長工作納入期末總結、評比、考核的重要內容,真正使家長工作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
第二,把家長和我們的老師作為促進孩子發展的主體。在共同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雙方應該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合作,真誠溝通,同心同德完成育兒使命。再次,在家庭溝通的問題上,我們老師能夠有效的樹立為父母服務的理念,把父母當成平等的夥伴,真誠的做父母的朋友,耐心的聽取他們的意見,幫助父母解決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要設身處地,冷靜思考父母的急躁和沖動,學會體諒。只要我們態度誠懇,方法得當,壹定會贏得父母的支持和擁護。
第二,在溝通中,成為真誠的理解。
家庭教育的本質特征就是壹個字“* * *”,即幼兒園和家庭,老師和家長配合,* * *促進幼兒發展。家庭和幼兒園都是培養幼兒的重要環境。家長和老師是教育孩子的主體,是夥伴。他們應該共同承擔起教育幼兒的任務。環境教育的理念要得到家長的認可、支持和參與,這就要求我們把家長的工作重心從“教育家長”轉變為“家與家之間的平等合作”。
比如在最初的家長會上,我們以“如何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為主題與家長進行了討論,讓每壹位家長都來談談對環境創造的理解。我們發現,有些家長非常註重給孩子創造壹個美好的物理環境,但對孩子心理環境的創造卻壹無所知或無意識。有的家長片面地把環境理解為環保;有些家長知道創造良好的環境對孩子的發展大有裨益,但不知道從何入手,尤其是不知道如何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還有壹些家長密切關註學前教育的新動向,經常閱讀相關資料,咨詢相關專家,有壹些基於專家理論的實踐。經過家長們的自由交談和交流,我們從理論上對家長在生活和家庭中自覺不自覺為幼兒所做的小做法進行了推廣和歸類,並對值得推廣的個別做法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家長們紛紛感嘆:“沒想到這麽簡單的壹個動作,這麽簡單的壹句話,會對孩子產生這麽大的影響。”這樣,家長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做法得到肯定,家長可以體驗自身的教育力量和作用,增強對教育的信心,對環境的創造有更全面的認識,進壹步了解物質環境、心理環境乃至社會環境對幼兒的重要性。
第三,互動參與,成為積極的響應者。
隨著家與家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家長開始積極參與教育活動的實施。每個家庭和孩子都積極參與主題環境的布置。父母幫助他們的孩子收集信息。他們或去圖書館查閱,或上網查,或參觀,或親自實踐。比如《海底總動員》的主題活動,從壹開始對他們收集的書籍、玩具、光盤的介紹,到水下動物的展示墻、面具的制作,孩子們對水下動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關於海洋動物的話題也越來越廣泛。有些與海洋動物的種類有關,有些與它們保護自己的能力有關,有些與它們的繁殖方法有關,有些關註它們的形態,有些還觸及了海洋動物的歷史。主題活動的高潮是我們舉辦的“親子活動”。孩子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海洋動物,在自己的努力和父母的幫助下,完成了面具的制作。面具後面是孩子們的笑臉。
四、在新課程實施中,成為積極的合作者。
幼兒園的壹切活動都與家長息息相關。家庭教育是我們的目標。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我園將家長視為課程的建設者之壹。新課程實施之初,當我們通過家園聯系窗口把主題活動中需要家長配合的地方呈現給家長時,並沒有得到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家長也不知道這些東西要做什麽。他們只是覺得老師很煩。每天他們不是要這個就是要那個,壹開始給妳的都是敷衍的回答。再久壹點,我就幹脆不理妳了,有的甚至當著妳的面說:“妳為什麽什麽都想要?妳不能自己準備……”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及時召開了家長會,從新的教育理念、人才觀、新課程的特點和意義等方面給他們做了詳細的介紹。讓家長知道幼兒園教育的目標,這是體現家長在學前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家園溝通,實現同步教育的基本條件。為了讓家長及時、全面地了解幼兒園教育的目標,配合幼兒園教育,我們做到了\ "四公布\ ":在開學之初,公布孩子在學期中的培養目標;在嘉園橋園發布月度工作目標和月度計劃;每周公布壹周的活動日程,每天公布自己學到的東西。在開展新的主題活動之前,首先在主題墻上醒目地展示主題教案和網絡圖,讓家長和孩子先有目的地關註,並在公告欄中增加“請配合”和“溫馨提示”等欄目,讓家長幫助完成目標。
從此,父母的觀念開始轉變。他們的想法壹變,我們的工作就順利了。家長和孩子壹起收廢舊物資;壹起做實驗,壹起觀察,壹起記錄;壹起查書,壹起找資料;其他家長給我們送光盤,書籍等。在整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壹個“學習型社會”的影子,看到了孩子終身學習的希望。我看到我們的家長也從幼兒教育中的旁觀者、監督者、被指導者的角色轉變為幼兒教育中的合作者、支持者的角色。
五、開展平等對話和交流,是增進對家園了解、促進溝通的有效途徑。
現實生活中,家與家之間往往存在壹定的距離和各種不和諧,教育效果必然受到影響。因此,我園改進了家長會的方式,由原來的老師集中模式變成了百家爭鳴的茶話會。其目的是拉近老師和家長的距離,讓他們在平等對話中有* * *聲,從而消除隔閡,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的問題。比如本學期開家長會的時候,就有家長提出了進入大班如何實現幼小銜接的現實問題。我們的解決方案是請家長幫助孩子制定壹個良好的作息時間表,每天安排時間和孩子壹起學習和玩耍,培養孩子學習的樂趣。這是我們長期的經驗。
六、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創家庭互動合作新局面。
家庭溝通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利用父母資源,實現家庭互動與合作。這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互動合作”是瑞吉歐教育導向的重要理念。瑞吉歐主張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很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父母、老師、同伴的互動過程中進行的。在互動過程中,孩子既是教育資源的受益者,也是提供者。可見,只有家的互動和配合,才能給孩子帶來最好的體驗。所以在開展班級主題教育活動中,利用好家長資源,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協助完成教學任務。比如這學期我們推出了“偉大的中國人”這個主題。在活動中,我們動員家長收集相關圖片和資料,如古建築照片、旅行照片、名勝古跡照片、手工藝品、全國各地的運動員和宇航員以及相關資料,供孩子們在信息欄中了解和探索。這種教育效果,老師僅靠說教是達不到的。再比如,我所在的班級設立了壹個“百寶箱”,供老師、家長和孩子收集生活中無毒的廢舊物品,經過處理消毒後充實到活動區,供孩子操作探索。在班級的展示平臺上,展出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家長和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他們通常會壹起使用生活中無害的廢舊材料。2007年“六壹”之際,我園成功舉辦了“大手牽小手時裝秀”。活動的壹個環節是家長用廢舊材料設計壹件衣服給孩子展示,於是家長和孩子用生活中無毒無害的廢舊材料制作衣服參與走秀。由於有家長的參與,這項工作不僅省時省力,還通過親子活動加深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七、引導家長科學育兒,讓家庭教育進壹步形成合力。
傳播科學育兒知識,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是幼兒園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幼兒園家長工作的核心內容之壹。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們主要采取了兩項措施。壹、有效利用宣傳媒體,定期在家庭聯系欄、幼兒園網站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其次,合理利用價值資源,舉辦導師講座。比如這學期的家長會,我們邀請了張紫陽的父親、銀山消防中隊隊長張鑫為家長們做了壹次消防知識的講座。這種嘗試為幼兒家長之間提供了壹個交流的平臺,很受家長歡迎。張隊長結合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防火常識。家長們聽得聚精會神,很認真。講座結束後,張隊長耐心解答了家長提出的各種問題。氣氛活潑和諧,效果好,受到家長的好評。
在實踐中,我充分意識到,我們與家長的密切接觸與合作,都是為了同壹個目標——孩子的健康成長。現在,隨著形勢的快速變化和家長教育知識的不斷豐富,他們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通過和老師壹起積極參與規劃設計,對孩子教育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在幼兒教育的系統化過程中,家長的工作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實踐中,我感覺家長的工作是衡量壹個幼兒園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尺。在新的歷史時期,贏得壹個家長就是贏得壹百個家長,放棄壹個家長就是放棄壹百個家長。誰把家長的工作做得紮實得當,誰就能搶占幼兒教育的制高點,從而獲得社會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認可。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教育。幼兒園應充分發揮家庭的各種教育資源。父母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育兒經驗,不同的知識和專業背景,不同的家庭環境,都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所以,為了孩子,為了祖國的未來,我們應該和父母“心心相印,手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