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故都的神秘日出
“鳳凰鳴易,在高崗;梧桐生,在晨。”遼寧省朝陽市,其名字源於《詩經》,位於遼寧、河北、蒙古三省(區)的交匯處。轄2個市(北票、淩源)、3個縣(朝陽、建平、喀左)、3個區(雙塔、龍城、開發),總面積2萬平方公裏,總人口340萬。
朝陽是遼西沿海城市之壹,東臨沈陽、鞍山,西臨北京、天津、唐山等環渤海城市,北靠內蒙古,南臨渤海。10國道、省道幹線和6條鐵路縱橫交錯,金超高速公路與沈婧高速公路相連。正在建設的京川高速、郗超高速、陵水高速將使潮陽成為全省高速公路密度第二高的交通樞紐城市。
朝陽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之壹。舉世聞名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展現了中國史前文明的輝煌。中國古代文明史不僅在這裏找到了源頭,而且被莊嚴地改寫了5500年。
朝陽被譽為“世界最大的古生物化石寶庫”,“中華龍鳥”和“遼寧古果”的發現,使朝陽成為世界上第壹只鳥飛、第壹朵花開的地方。
朝陽是東北佛教的源頭和源頭。從東晉到遼朝的700多年間,這裏壹直是佛教聖地和東北佛教文化傳播中心。有龍翔佛寺,東北最早的佛寺,中國佛教史上最早西行取經的僧人之壹。有中國唯壹壹座五世同堂的佛塔四眼塔(北塔),釋迦牟尼祖師舍利發現的元寶佛舍利,南塔為佛家之寶。
朝陽是壹座歷史文化名城。1660多年前,這裏曾是百年顏倩、後燕、北燕的都城。“三燕故都”遺址被列為2005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壹。
朝陽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全、品位高、特色強。除了以牛河梁為支撐的紅山文化,以四合屯鳥化石館為核心的化石文化,以朝陽北塔、鳳凰山、友順寺為代表的佛教文化,還有以八百裏大淩河為紐帶的大黑山、青峰、努如虎山、槐樹洞、大淩河景區、燕山湖、白石水庫等二十多個品牌。
朝陽有各種各樣的獨特的地域風俗和文化。淩源皮影戲、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已被列入全國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朝陽還是全國著名的剪紙之鄉、古箏名城、楹聯之城、大戲城。“不吃”、“老馬識路”、“不過胡”等典故出自這裏,流行詞“二人轉”也出自潮陽。朝陽的小雜糧、風味小吃、紫砂工藝品、手工刺繡等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朝陽資源豐富,特產繁多。鉬產量居全國第二,黃金開采居全國八大黃金產區之首,錳儲量居東北第壹。保護地菜地居東北第壹,花卉產銷量僅次於雲南,居全國第二。朝陽大棗、紅辣椒、南果梨、苦杏仁、蘋果遠近聞名。
朝陽是壹座充滿活力的沿海開放城市,日益成為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新熱點。目前已形成以冶金、化工、電力、機械、電子、建材、紡織、醫藥、食品飲料為重點,門類齊全、布局完善的工業體系,壹大批企業和產品享譽國內外。
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朝陽地處伊、蒙、遼三省(區)交匯處,是遼西歷史文化名城。國內旅遊資源極其豐富,類型齊全、品位高、特色強,以其獨特的“史前聖地”、“化石寶庫”、“三燕故都”享譽海內外。
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譽為“中華民族的史前聖地,東方文明的曙光”。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候選名單。朝陽古生物化石以分布廣、儲量大、品種全而聞名於世。四合屯鳥化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上河首化石地質公園出土的“中華龍鳥”和“遼寧古果”,證明朝陽是“大地上第壹只鳥飛、第壹朵花開的地方”。距今65438+萬年的鴿子洞舊石器時代人類遺址,是研究原始洞穴社會生活的有力示範。被譽為“東北第壹塔”的朝陽北塔是三言文化的代表。它五代同堂,內有塔,塔外繞塔,內有數千件稀世珍寶,其中有三件國寶,兩件佛祖舍利。北塔的發掘為佛教東傳到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提供了直接證據。早在1650年前,鳳凰山就建起了東北最早的佛教寺院——龍翔禪寺,從而成為東北佛教文化的“祠堂”。青峰是中國東北唯壹壹片在抗日戰爭時期沒有淪陷的“凈土”,風景秀麗,石壁陡峭,有100多個天然洞穴,抗日英雄王老池的傳奇故事使它充滿了神秘色彩。此外,大黑山、皮山溝、金詩洞、燕山湖、胡愛書洞等自然景觀和天城關、萬象寺、清代喀喇沁右翼陵墓、東山嘴祭祀遺址、燕長城等歷史遺跡,都有其獨特的魅力。
被譽為“中國北方花卉之鄉”的淩源花卉、朝陽縣著名的紅棗、中國最大的無公害溫室蔬菜大棚、被譽為“亞洲第壹井”的北票煤礦千米豎井、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沙棘林,讓海內外矚目。
朝陽作為中國楹聯之城、古箏之鄉、皮影戲之鄉、戲曲之都,地域文化豐富多彩。
雄偉壯麗的遼西,淳樸熱情的朝陽人民,真誠歡迎五湖四海的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