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電話:
學院辦公室:010-61596029
招生就業辦公室:010-61591235
學生處:010-61596076
開車去醫院的路線:
1.從北京到八王墳,上京通高速(約14 km),繞北關島上京哈高速(約11 km),從白廟收費站直行,第壹個紅綠燈(延陵路口)左轉,第二個路口(學院街)右轉,前行50米。
2.從北京的外地學校,進京後,通過四環、五環改走京通高速,或者通過六環改走京哈高速,然後按照之前的路線走。
乘車前往我院的路線:
1.在北京站下車,乘坐1路公交車到八王墳站,在燕郊換乘930路公交車(上車前請問售票員是否到學院街站)。在學院街站(到學校要930。
2.在北京西站下車,從西站乘坐1路公交車到八王墳站,在燕郊換乘930路公交車(上車前請問售票員是否到學院街站)。在學院街站(930到學校大概需要45分鐘。
3.從北京坐地鐵,地鐵1線大望路站下車,在燕郊乘坐地面換乘930路公交車(上車前請詢問售票員是否到學院街站),然後在學院街站下車(930路公交車到學校大約需要45分鐘)向東。
防災技術研究所成立於1975,隸屬於中國地震局。它位於北京燕郊東部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中國唯壹壹所以防災減災為主,擁有理、工、經、管、文等學科的綜合性普通高等學府。2011被教育部列為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建設單位和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學院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學生8000余人。
防災技術研究所成立於1975,隸屬於中國地震局。它位於北京東部燕郊經濟開發區學院街。是中國唯壹壹所以防災減災為主,擁有理、工、經、管、文等學科的綜合性普通高等學府。2011被教育部列為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建設單位和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學院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學生8000余人。防災科技學院校徽學院現占地600余畝,建築面積65438余+0.6萬平方米。教研員500多人,總價值5000多萬元。圖書館藏書88萬余冊,數據庫1.7個,資源搜索平臺2個,場館設施齊全。
學院立足行業,面向社會,以防災減災專業群建設為核心,初步形成了理、工、管、文、經5個學科門類,涉及地球物理、儀器儀表、電氣、電子信息、計算機、土木工程、測繪、地質、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中國語言文學。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專科教育、成人教育、行業技術培訓並存的多學科、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系。
目前,學院擁有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防災減災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高地1個,省級重點發展學科1個,院級重點建設學科3個。近年來承擔了各級科研和教學研究項目,在城市防震減災規劃、地震前兆觀測數據處理、城市震害預測、應急科普、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等我國重大地震災害的應急和科學研究等領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大學生多次在全國學科競賽中獲得佳績,獲得“2010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壹等獎。
學院成立30多年來,秉承“尊德好學、助危安身”的校訓,發揚“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團結奉獻”的優良傳統,立足行業、面向社會,堅持特色辦學、強化辦學質量、和諧發展,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求真務實, 並潛心育人,成功實現了從中專到大專再到本科的偉大跨越。 學院為地震系統和社會培養了3萬多名畢業生。許多校友成為技術骨幹、地震臺站主任、地震監測預報專家或局級領導幹部。為防震減災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受到了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好評。許多人獲得了各級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級、省級勞動模範稱號。因此,該學院被譽為“地震系統的黃埔軍校”。
學院有南北兩個校區,占地600多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擁有63個實驗室和76個校外實習基地,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5000多萬元。其中地震監測預報實驗設備處於國內高校領先水平,可開設壹批具有防震減災特色的實驗項目。同時,學院是中國數字地震觀測網的節點單位,可以實時享受到詳細的地震監測數據。學院藏書88萬余冊,電子文獻數據庫17種,現代化圖書館13平方米,標準化運動場30000平方米,新建體育館、遊泳池、學生食堂13平方米,實驗樓20000平方米即將竣工。經過多次改造升級的校園網方便快捷,使學院的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向科學化、信息化、高效化、綠色化的更高層次邁進。
學院不斷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現有專任教師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100人,碩士以上專任教師200余人,擁有國內壹流的防災減災部分學科專家學者。近年來,高校與臺灣的合作辦學模式不斷深化。學院與中國地震局各研究所和國家地震臺站共建,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聘請地震系統5名院士為學院顧問,17名研究員、教授為客座教授,引進四川汶川地震災害損失評估首席專家袁壹凡等10多名專家教授到學院任教。
學院立足防震減災事業,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在不斷加強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上,以科研促教學,以服務求發展,不斷提高科研和社會服務水平。高校教師承擔了大量高水平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行業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有各級科研項目200多項,多次獲得省部級獎勵。發表論文千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近500篇,SCI、EI收錄論文20余篇。《防災科技學院學報》被列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在四川5.12汶川大地震中,受中國地震局和教育部委派,學院派出四組人員進行現場救援、科學考察、災害損失評估和中小學房屋受損情況調查,圓滿完成了任務。學院還承擔西昌防震減災規劃項目等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