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幹貨

幹貨

知識抽取是目前企業培訓領域非常熱門的話題。很多企業希望通過復制推廣,提取企業的成功經驗,實現企業效益的整體提升。那麽,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提取企業內部知識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專門采訪了國內第壹批開始探索企業知識提取的培訓專家,淘大集團副總裁安秋明先生。以下問題很好解釋,幹貨滿滿。

◆ ◆◆

Q1:什麽是知識?

安老師:這個問題問得好。很多人經常混淆“知識”、“信息”、“數據”、“智慧”這幾個詞。其實這些詞是有遞進順序的。數據是最底層,它代表的是原始素材,往往只是壹些欄目的符號。而信息則更上壹層樓,代表處理過的數據,通常有壹定的邏輯。

我們所說的知識是基於信息來提煉信息之間的關系,找到規律,更重要的是得到對行動的指導價值。頂部是我們所說的智慧。這個層次關註的是未來和預測的能力。

對於知識來說,其實可以進壹步細分為四種不同類型的知識。

1的知識,Know-what,即關於事實的知識。比如公司有多少員工;制造壹種產品需要哪些原料等。

2、知因知識,即關於原因的知識,通常指原理和規律。我們常說,更重要的是知道是什麽,也就是知道——為什麽。

3.訣竅知識也是關於如何去做的,通常與做事的技巧有關。比如如何演講,如何組織有效的會議,都屬於這壹類。

4,Know-who knowledge,即關於誰知道和誰知道如何做某件事的知識。我們常說,知道誰能做什麽,比我們自己能做什麽更重要,這就是我們說的層次。

-

Q2:這四種知識在提取時有什麽區別嗎?

安老師:會不壹樣。我在這裏延伸了壹點。事實上,在知識管理領域,我們有壹個“知識冰山”的模型,它漂浮在水面上,是知道什麽和知道為什麽。這些知識通常是有形的,往往存在於書本或課堂上,很容易傳播。

淹沒在水下的是訣竅和訣竅,它們通常是無形的,往往存在於人們的經驗中。很多時候,“文字只能被理解。”這兩種知識往往是我們企業知識提取的重點。

-

Q3:企業知識抽取通常解決哪些問題?

安老師:現在企業的培訓和課程開發,包括知識提取,都要有明確的目標導向。經過我們近幾年對數百家企業的觀察,我們發現企業在知識提取領域的訴求基本上有四類:

第壹個跟維度,標準,度量有關,我們叫它什麽。給妳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世界上有許多可樂,其中99.99%的成分相同,味道相似,但可口可樂的獨特味道至今無人模仿。這0.01%的差異,是企業獨有的知識。再比如,房子的價格通常包括很多維度,比如地段、朝向、樓層、景觀等。這些用於評估的維度與什麽相關。很多時候,企業中有很多“經驗值”,也屬於這壹類。

二是對如何做工作的探索,我們稱之為How。很多時候光知道有什麽是不夠的,還要知道怎麽做。比如,我們都知道溝通的“三明治法則”,簡單來說就是先表揚,再批評,最後表揚。犯了錯還是表揚批評,但如果先批評,再表揚,最後批評,效果肯定大不壹樣。關於企業“怎麽做”,無論是職能管理領域,還是生產、營銷領域,都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

第三是關於如何處理工作中的問題,我們稱之為陷阱。我們在企業中發現,正常的工作流程經常被各種“意外”因素打斷甚至中斷。很多時候,企業的管理者花很多時間處理問題。企業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是我們講的第三個提取場景。大家都知道馬雲建立了湖畔大學。馬雲曾經說過,我們不是教妳如何成功,而是教妳如何避免失敗。事實上,他就是這個意思。

第四種是關於工作中特有的技巧和技能,我們統稱為小技巧。有些人可以更快更好地完成同樣的工作,這壹招就是我們要提取的第四種場景。比如生活中,也是燉菜,壹般需要幾個小時。如果用高壓鍋或者加茶包燉肉,可能要幾分鐘。這就是訣竅。在工作中,類似的場景還有很多。

-

Q4:企業知識抽取壹般由誰來做?

安老師:在我們的實踐中,知識提取通常有兩種主體。壹個由培訓經理或內部培訓師領導,他們從第三方的角度吸取經驗。另壹種是鼓勵企業內部的專家總結提煉自己的經驗,也就是第壹視角的經驗提煉。

這符合我們常說的企業課程發展趨勢。壹開始,OGC和PGC由專業機構和專家制作內容。但我們認為更有前景的是UGC,即調動所有壹線員工生產內容,這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對企業更長遠。

-

Q5:企業知識提取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安老師:這裏主要從培訓經理或者內訓師的角度來談談如何做到這壹點。壹般來說,我們需要做專家訪談,這是最常見的方式。每個人的談話風格不同,他的講話也不同,但我們通常會問被采訪者幾個問題:

1.在我們想了解的話題上,請他們講壹個他們經歷過的典型故事,可以輔以SPORT model,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包括背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問題,選擇,結果,反思等。如果專家遺漏了壹些信息,我們應該做引導工作。

2.在這個故事中,他認為處理問題的關鍵環節是什麽,原因是什麽?壹般來說,專家們會很樂意分享他們對某個問題的想法。這個問題也是為了促進專家提取壹些關鍵信息,這些信息往往會對後期整理提取的信息起到很大的作用。

3.這個故事中有哪些挑戰和困難讓他們印象特別深刻?這個問題是壹個輔助問題,可能很多專家都把這個話題帶進故事裏了。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會遇到太籠統的專家,所以要提問,要挖掘。還記得我之前提到的陷阱和技巧嗎?這個問題就是要把這兩種知識挖掘出來。

4.最後,我們經常建議專家給新人壹些建議。專家的想法往往帶有很多他的經驗和體會。但是對於新手來說,同樣的問題可能會很難。我們會誘導專家切換到新人的角色,壹步壹步給出具體的建議。只有當如何被給出時,這樣的知識才能落在企業內部。

-

問題6:從講座中獲得大量信息後,我們如何進壹步將其提取為知識?

安老師:是的,專家經常會告訴我們很多東西,包括數據、信息,也許還有非結構化的知識。而我們,作為提取者,想要提取結構化的知識,可以基於這些知識傳播。

壹般來說,我們會按照“站點修復-內容提取-關鍵點挖掘-行動指南”四個步驟來做挖掘。現場還原是我們面試的時候應該做的,盡可能還原各方面的最佳做法,盡量保證信息的完整性。

接下來要對資料中的要點進行梳理,這往往需要我們具備歸納、演繹、識別主要矛盾的能力。如果說面試技巧是第壹關,那麽內容提煉就是更具挑戰性的第二關。當然,如果我們的見面對象是壹個總結能力很強的專家,我們會比較好辦。

第三步,挖掘要點,尤其是陷阱和竅門。妳聽過很多課,比如電話營銷的十大問題,比如快速提高客戶滿意度的七種方法,其實都是關於如何在正常工作流程之外避免問題,提高效率。挖掘關鍵點往往需要我們采訪很多專家,然後收集提煉。這部分往往會成為員工最喜歡的內容。

第四步是行動指南。就像我之前說的,不管妳說的有多對,最重要的是當我想采取行動的時候,妳壹步壹步告訴我怎麽做。知識提取不應該滿足於什麽和為什麽,而必須成為員工可以用來指導自己行為的東西。專家會給我們壹些方法和思路,我們會把它們變成行動的細節。

-

Q7:知識提取過程中最容易出現什麽問題?

安老師:這個過程可能大家聽我說容易,但實際上操作起來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比如最常見的問題是“信息誤讀”,即妳在采訪的時候,收集到的信息並不是專家表達的意思;或者妳收集的信息不是專家認為的核心。

這裏我推薦壹個最簡單的確認信息的方法。四句話,妳說我聽,妳做我看,我說妳聽,我做妳看。說白了就是把自己的理解轉述壹下,跟專家確認壹下。不要怕麻煩,這個過程很重要,對培訓經理和內訓師來說也是壹個極好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