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法有哪些?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法有哪些?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面向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角。它的研究和實踐改革了傳統的教學觀念,為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創造了良好的基礎,使學校教育朝著獨立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近年來,我校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過程中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壹些成果。教師在實踐中找到結合點,大膽開展實踐活動,真正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促進學科知識學習和能力提升。我們在實踐中主要采用以下四種整合形式。

1.利用計算機中現有的工具進行綜合教學。

常規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往往需要為壹節課制作壹個課件,使用起來不夠靈活,而且需要大量的教學前準備工作。其實電腦本身就有強大的教學功能。我們從1999開始嘗試使用這些函數進行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低年級用智能ABC打字,中年級用Excel分析數學數據,用圖表工具學習制作統計圖,高年級用計算器檢查數學,用繪圖工具學習幾何圖形知識等。,所有這些都充分挖掘了計算機中現有的工具,用於學科教學。這樣既達到了學習和應用技術的目的,又促進了學科知識的學習,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環境保護中的數學問題教學就是典型案例之壹。過去這部分教學往往側重於統計圖表的理解和繪制。結果老師教得很辛苦,學生花很多時間畫圖制表,卻很少研究統計圖表的意義,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圖表獲取有效信息。後者是統計知識教學的主要目標。利用計算機中的圖表工具,只要輸入相應的數據,計算機就能在幾秒鐘內自動生成統計圖,並可根據需要生成不同形式的統計圖。這樣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和推斷上,培養學生的分析應用能力。實踐表明,通過整合教學,學生不僅能學會閱讀統計圖表,還能根據數據的變化做出適當的分析和推測,並提出自己的建議。也實現了學會用圖表工具制作統計圖的信息技術教學目標;還培養了良好的環保意識,激發了使用電腦的興趣。短短40分鐘,我就完成了至少兩節課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2.運用計算機信息處理能力進行整合教學。

計算機有很強的信息處理能力。利用該功能,學生可以對信息進行重組、加工和再利用,從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信息,從而培養信息處理能力和流暢的表達能力,內化大量知識。比如低年級可以用電腦畫圖,配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中年級學生在網上搜索下載資料,用Word制作學習匯報材料;大四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形式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制作網站。五十年衣食住行的教學,充分利用了計算機信息處理的功能。上課前,老師做了壹個主頁,專門介紹新中國50年來的巨大變化,裏面有很多資料、圖片和數據。學生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課題和相應的材料進行學習,最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研究報告。在本課中,學生在虛擬網絡中收集相關材料,包括文字、圖片、動畫等。,然後根據學習目標對信息進行篩選,對選擇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然後進行組合和再創造,最後得到學習結果。有些學生還把他們的學習成果制作成網頁。在這裏,計算機壹方面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扮演“信息工具”的角色,促進學生的信息素養,另壹方面作為“出版工具”出現,幫助學生整理知識,綜合運用所學的語文寫作、美術繪畫、獎勵等知識完成研究報告,使知識得到內化和激活。

3.計算機模擬實驗壹體化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的探索和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許多現實中很難做的實驗可以用計算機模擬,從而給學生壹種真實的感覺,促進學生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壹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可能性的大小”這壹課。概率,這門課涉及的數學知識,極其抽象。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真正提高應用能力,我們在教學中采取兩種策略:壹種是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轉換角色,以商場“老板”的身份選擇促銷方案;二是利用計算機進行大量的重復模擬實驗,體驗“概率”的意義,幫助做出正確的決策。由於計算機可以幫助得到成千上萬的模擬結果,還可以快速準確地分析和統計數據,因此將計算機技術融入“概率的認知”後,學生不僅減少了大量的重復實驗和繁瑣的計算,而且提高了學習效率,更容易理解掌握概率的意義。經歷大量的重復實驗,會讓結果更加準確,幫助他們做出合理的決策。更重要的是,通過整合,學生真正認識到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和學習方式革命的緊迫性。

4.利用網站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己的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以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壹個人際交往與合作的過程。其目的是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獲得親身參與研究和探索的積極體驗,提高溝通和合作能力。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更好的研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支撐環境。如: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源,創設生動的研究情境,大大拓展合作範圍,提高合作效率,改革學習方式。“北京奧運會——我們的期待”是利用網絡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合作能力的典型案例。本課以學生為研究主體,以小組活動為主導方式。學生先通過網上瀏覽、圖書咨詢、調查采訪等多種形式收集有關奧運會和申奧的信息,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確定本小組的研究課題;然後團隊成員根據主題通過多渠道進壹步收集、分析、整理相關信息,提出想法和建議,再利用信息技術將上述內容制作成極具個性的網站;最後,班裏的所有小組展示他們的成就,報告他們的收獲並交流他們的經驗。整個活動持續了兩周,學生們表現出了極大的研究熱情,克服了無數困難。每個小組為申辦奧運會制作了壹個獨特的主頁,內容廣泛。本次活動圓滿完成了預定任務,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了多方面的良好影響:在認知領域,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用IE信息瀏覽搜索、收發電子郵件、用Word編輯排版、制作FrontPage網頁、制作COOL3D動畫和Photoshop圖像處理、組織語言文字、數據處理、版面設計美化等技術;在人際交往領域,學會尊重、傾聽、說服、溝通、交流;在情感態度領域,增進了彼此的友誼,鍛煉了克服困難的毅力,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可以說,這是對學生現有知識和能力的壹次大檢閱。

在這些典型的課例中,信息技術以工具的形式有機地融入了整個教學過程,我們很難把它從教學過程中分離出來,因為它直接服務於教學目標。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得到了極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非常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任務來發揮主導作用。他們以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壹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