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5年在體制內
我在體制內15年多,從某熱門部委主流部核心總監的位置上辭職。我負責兩個辦公室,年齡從29歲到32歲。我曾在英國駐華大使館擔任外交官,有豐富的國內外經驗。
中央的工作特點可以簡單概括為三個:優秀的群體、寬廣的視野、嚴格的標準。
優秀群體:妳身邊的同事幾乎都是985以上院校畢業的,大部分都是院系學生會主席、班長。北大、清華畢業生數十人,哈佛、劍橋等世界名校校友眾多。
最誇張的是,當時我所在的部門有6個同傳(數量很大,大概比全國二線城市的同傳都多)。來自同事的巨大壓力迫使我繼續學習英語。最後,作為壹名工科生,我甚至實現了在英國名校讀MBA的夢想。
視野開闊:中央部委的工作接觸面廣,信息量大,既有國際國內的,也有宏觀微觀的。我在駐外使館工作的時候,看到很多領導人的機會,有幸和幾位國家領導人合影。
標準嚴:部委公務員是公務員中的“國家隊”,工作標準高,工作強度大,加班是常事。重要的工作報告,經過反復修改、核對、檢查,甚至有時會影響報告的時效性,只有在有新的發展補充、更改、再次核對後才能上報。長期的嚴格訓練,相當壹部分人已經練就了壹手好公文。
要想在中央部委的事業中取得成功,必須掌握壹些規則和技巧:壹招鮮,吃遍天下;明確晉升的關鍵人員;業務過硬,人情世故,心態平和。
壹招鮮,吃遍天:部委人才濟濟,憑什麽提拔妳?妳必須有競爭優勢。領導者經常使用他們的才能。壹旦有了突出的優勢,壹般就不用擔心了。有各種長處,可以是公文好,英語好,工作踏實細致,但長處壹定是過人之處。在妳的強項領域,領導能第壹時間想到妳,機會就來了。沒有長處也不用擔心,沒有人的長處是天生的。可以選擇合適的,自覺努力。妳的優勢可以給妳晉升的翅膀。上面提到的六位同聲傳譯人員,除了三位先後辭職外,其他三位都發展得不錯:目前有1位副部長,兩位副主任。
確定晉升的關鍵人物:誰決定晉升?這是我很晚才意識到的道理。要提拔的關鍵人物有兩個,壹個是提拔上壹級領導,壹個是提拔下壹級領導。上壹級領導有權提出重大建議,下兩級領導有權做出最終決定。比如從主科室提副主任,主任就是上壹級領導,副主任就是下兩級領導。主任有權提出重大建議,主管副主任有權做出最終決定。晉升其他職級,以此類推。第三層的領導?當然,更多的權力。但是妳和他(她)差距太遠,他(她)照顧不了妳。如果妳去找他(她),有時候會適得其反。壹旦確定了晉升的關鍵人物,就要多和他們溝通。溝通不是奉承,而是給領導壹個了解妳的才能和想法的機會。領導很忙,事情很多。妳應該主動地、勤奮地溝通。領導見識更廣,見識更廣,可能會覺得妳的建議很幼稚,但沒關系。妳給思維活躍、勤勤懇懇的領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業務過硬,人情世故,心態平和:在部委工作,業務過硬是王牌,怎麽強調都不為過。但是不要太商業化。生意和人情,壹定要兩條腿走路,不可偏廢。看到有見識的人升職比妳快,不要驚訝和嫉妒。生意如智商,人情如情商。智商高於情商,人往往會因聰明而吃虧。情商高於智商,會走得穩,走得遠。在業務也過硬,人情世故之後,心態要平和。不能太急於升官,因為資歷的力量遠大於妳是什麽樣的人。我們應該專註於培養我們的技能,創造或等待機會。
02
該不該脫離體制?
在體制內(尤其是中央部委)工作,平臺大,優勢多:收入穩定,受人尊重,群體優秀,視野開闊,生活規律。
離開體制,就沒有回頭路了。想出櫃的朋友壹定要三思而後行。
離開體制的情況有:追求人生理想,實現高收入或自由,升職受挫,與領導不和,工作壓力難以承受等。是否應該脫離體制,完全是個人化的事情。不過,想不清楚就慎重離開;如果對外界了解不夠,謹慎離開;避險,謹慎離開;如果家人強烈反對,謹慎離開。壹旦決定離開,就要提前做好準備,選好離開的時間。
03
準備和時機
準備:工作的過程是最好的準備。部委的工作往往要求高,時間緊。如果妳什麽都能關註,體制內的工作會特別鍛煉妳的能力。為了提高競爭力,還可以做壹些特殊的準備。比如讀在職MBA或者博士。我做的特別準備是赤粉靈。馳分領是全球旗艦獎學金項目,全國每年不超過100個名額。人們熟悉鐘南山、陳吉寧、譚鐵牛、於建華等。,都參加過誌願者領導力項目。如果留學時間太長,還可以參加高質量的短期和專項培訓班。當然,我推薦柳文歡主辦的金融班。建立歐倫投資的願景之壹就是做中國質量最好、性價比最高、學生收獲最大的金融課堂。
時機。時機至關重要。我對計時的理解是:早壹點,晚壹點,快壹點,慢壹點。
早壹點:工作後發現體制內的工作不適合自己。這個時候我要提前離職,最長不超過3年。我走的時候還年輕,再選也來不及了。
後來:體制很復雜,工作時間太短,職級太低,根本不入門,學不到精髓。妳已經10多年沒有在體制內滲透了,否則很難理解,以後可以辭職。我在中央部委工作15年以上,對體制的了解比較深,在體制內受過充分的訓練。管理整個部門、分析解決問題、撰寫公文、英文授課、英文談判、與外國人打交道的技巧,都是在這15年間逐漸積累起來的,絕非壹朝壹夕之功。
趕快:不同的職級有不同的鍛煉平臺。在中央部委,副處長可以獨立分管壹項業務,處長既管業務又管人,處長屬於更高壹級的領導,視野不壹樣。理想的辭職時間是升職後壹年內。因為我剛升職,下壹個職級還很遠。
緩壹緩:妳已經在自己的水平上兩三年了,還有空缺的職位和晉升的機會。這時候妳可以放慢腳步,耐心等待。如果升職了,可以在更高的平臺上鍛煉。辭職暫時還不錯。
044
體制外是江湖。
我離開了部裏,在體制外待了三年多。經歷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經驗是:
不要輕信
體制內出來的人,特別容易犯“輕信”的錯誤。如上所述,該系統的特點是優秀的群體。大家背景都不錯,名校畢業,註重信譽,可以互相信任。但體制外,有江湖,江湖雜糅。歐倫投資旗下的北京歐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倫文化)壹度遭遇輕信。2017,歐倫文化從英方合夥人處獲得英國劍橋遊學項目全國總代理,並簽訂協議委托某教育機構承辦。那年這個項目成功了。次年,該教育機構跳票,與英方串通,直接簽訂合作協議。正因為我們過於相信英國夥伴的誠實,所以我們遭受了損失。不信!
自我保護
體制外是江湖。江湖險惡,壹定要學會保護自己。歐倫投資的子公司歐倫投資咨詢(北京)有限公司因自我保護不力,兩次受損。兩次損害都是由已簽署的法律協議中的不利保護條款造成的。由於急於簽單,協議付款條款存在瑕疵,導致對方使用,無法全額收款。沒有簽協議的承諾,體制外的世界毫無意義。簽訂協議後,往往不兌現或不按時兌現。這是體制外的常態。所以協議的簽訂壹定要細致謹慎。重要的協議必須由律師審核。還沒收到款的項目,即使簽了協議,還在路上,要做好隨時“滅火”的準備。
結果導向
體制外完全是結果導向,老板只看結果,不看過程。如果達不到結果,請馬上離開,這很務實也很殘忍。這與制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體制內,有時候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妳向領導匯報,妳已經盡力了,因為任何困難都沒有結果。領導壹般不會去追妳,壹般也沒有權力辭退妳。
靈活機動
在體系外要保持靈活,根據市場實際情況隨時調整戰略戰術。通過試錯,妳應該知道妳的客戶是誰,妳應該占據哪個細分市場。在經營實踐中,發現問題,要及時反思和調整,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比如在我服務的公司上了幾節財務課後,根據學員的反饋,* * *總結了42條經驗,不斷提高學員的細節、質量和滿意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
055
系統內外
區分體制內和體制外是目前的現象。
任鄭飛、柳傳誌、王健林、盧誌強離開體制創業的時候,對於體制來說,是幹部的流失;對於體制外來說,是人才的流入。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資源將在全社會得到優化,體制內外的旋轉門終將打開。
或許,再過幾年,體制內外終將成為歷史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