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中心城市: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重要節點城市: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
據新華社6月5438+08日報道,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該計劃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未來合作與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到2022年,展望2035年。規劃綱要提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世界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和世界級城市群。到2035年,基本實現大灣區國內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全面建成宜居、宜商、宜遊的世界級灣區。
2月21日上午,粵港澳三地政府將在香港舉行推介會。
明確港、澳、廣、深四個中心城市。
根據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將把港澳廣深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地區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香港的規劃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地位,推動金融、商貿向高端和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科技,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和爭端解決服務中心,建設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市。
澳門的規劃是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務合作的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的交流合作基地。
廣州的規劃是,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門戶城市的引領作用,全面提升國際商務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努力建設國際大都市。
深圳的規劃是,發揮經濟特區、國家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此外,支持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發揮自身優勢,深化改革創新,形成特色鮮明、功能互補、富有競爭力的重要節點城市。
打造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根據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是富有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壹帶壹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生活圈。
到2022年,世界級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區域發展更加協調,分工合理、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的城市群發展格局基本確立;協同創新環境更加優化,創新要素加速集聚,新興技術原創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壹步深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興產業和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進壹步增強,城市開發運營能力進壹步提高;綠色、智能、節能、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初步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文化交流活動更加活躍。
到2035年,大灣區將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進壹步提升;大灣區內部市場高層次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各種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顯著增強,對周邊地區的引領和帶動能力進壹步提高;人民生活更加豐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世界級灣區。
引人註目的某人[某物]
基建推動降低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
構建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以連接內地與港澳、珠江口東西兩岸為重點,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城際快速交通網絡,力爭實現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
支持香港機場第三跑道建設和澳門機場改擴建,實施廣州、深圳機場改擴建,開展廣州新機場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設壹批支線機場和通用機場。
創新通關模式,充分發揮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作用。研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主要陸路口岸增加旅客自助查驗通道,進壹步便利港澳與內地居民往來。研究制定香港、澳門與內地之間的車輛交通政策和配套交通管理措施,促進交通物流發展。進壹步完善便利澳門單品牌機動車在橫琴出入境的政策措施,研究擴大澳門單品牌機動車在內地行駛範圍;研究制定香港單壹品牌機動車進入內地的政策措施;完善粵港澳三地牌照機動車管理政策措施,允許兩地牌照機動車通過多個口岸出入境。
推動降低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積極開展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的可行性研究。
教育發展:探索三地高校學分互認
促進教育合作與發展。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三地高校在特定課程學分互認、實施更加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科研成果共享轉化等方面探索合作交流。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推進世界壹流大學和學科建設。
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對持有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的學生實行交通、旅遊門票等與內地學生同等的優惠政策。
鼓勵粵港澳地區中小學成為“姐妹學校”,為港澳兒童建設學校或為港澳兒童開設班級並提供寄宿服務。
研究探索在三地幼兒園建立“姐妹園”。研究開放港澳地區中小學教師、幼兒園教師到廣東考取教師資格並任教。確保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能夠在流入地順利參加高考。這項研究給予在珠江三角洲九個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的合格子女與內地居民壹樣接受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權利。
大灣區城市管理跨境使用澳門社會保障的探索
推進社會保障合作。探索推動在廣東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受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加強跨境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的銜接,探索澳門社會保險在大灣區跨境使用,提高香港老年人社會保障措施的可攜帶性。研究建立粵港澳跨境社會救助信息系統,開展社會福利和慈善合作。這項研究為來自珠江三角洲九個城市的合資格人士在香港和澳門進行商務、科研和專業服務提供更方便的簽註安排。
就業和創業研究;港澳臺地區公民報考內地公務員。
《規劃綱要》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建設宜居、宜商、宜遊的高品質生活圈。在拓展就業創業空間方面,提出鼓勵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到內地國有企事業單位任職,研究推動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依法報考內地公務員。
根據《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將在珠三角九市完善有利於港澳居民特別是內地學校畢業的港澳學生就業和生活的政策措施,拓展港澳居民就業創業空間。
具體來說,將在前海、深圳、南沙、廣州、珠海橫琴設立港澳創業就業試驗區。允許港澳地區具有相應資質的建築及相關工程咨詢等企業和專業人員直接為內地市場主體提供服務,並逐步推出更多試點和開放措施。支持港澳青年和內地中小企業發展,將符合條件的港澳創業者納入地方創業補貼範圍。
擴展
建設領導小組成立半年。
港澳行政長官加入中央決策機構
昨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的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首次發聲。北京青年報記者註意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擔任組長,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均為成員。值得註意的是,這是港澳行政長官首次被納入中央決策機構。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壹次正式亮相是在2065年8月18日,領導小組在京召開第壹次全體會議。
2018年3月27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出席廣東2018新春宴時提到,她在2017年來京述職時,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成立壹個整體領導小組,從中央層面對灣區的發展進行高層次的設計。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壹次全體會議之前,兩位港澳行政長官頻繁訪問內地。2065年8月38日至2065年5月38日,由林鄭月娥率領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代表團訪問了深圳、中山、珠海、惠州和廣州。2008年6月至7月,崔世安率領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代表團訪問珠江三角洲城市,就粵港澳大灣區合作進行交流。2065438+2008年6月底,韓分別與林鄭月娥、徐世安會面,僅相隔壹天,主題是聽取對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和建議。
聲音
粵港澳* * *
世界級的灣區
昨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就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表了講話。該負責人強調,壹分部署、九分落實,將與粵港澳及有關部門壹道,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推動規劃藍圖中各項美好願景的落實,歡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 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壹流的灣區和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生活圈,增進粵港澳民眾福祉,成為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6月8日18表示,歡迎中央政府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提供了指導性方向,感謝中央政府在《綱要》編制過程中重視特區政府的意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言人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香港帶來的機遇主要有兩個:壹是為香港經濟尋找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產業多元化發展。第二,為香港居民提供更廣闊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香港特區政府將充分把握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把國家的需要和香港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化機制的作用,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6月5438+08日,澳門特別行政區發言人辦公室發布新聞稿稱,澳門將發揮優勢,與其他城市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協同發展,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環境,強調惠及廣大市民,建設優質生態環境,增加市民獲得感。近期,有關大灣區的研討會和座談會將陸續在澳門舉行,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