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熱情+熱愛=適應
▲董
東戰區檔案館館員董,是戰區最老的文職。
2008年從蘇州大學檔案學碩士畢業後,她申請到原南京軍區檔案館工作,今年是14年。
有人說熱情可能會消退,但愛情不會。如果董當初是帶著對軍隊的新奇和熱情來到部隊的,她早就在14開頭的部隊檔案上落腳了,早就融化成對事業的永恒熱愛了。用董的話說,“我對這個職業的專註源於我對軍隊的熱愛。雖然穿的是‘孔雀蘭’,但我的心屬於‘橄欖綠’。”
愛會執著。有壹次,董無意中在《現代快報》上看到壹則新聞,壹位烈士所在的陵園面臨整體搬遷,當地卻找不到烈士的親屬,工作壹時陷入窘境。董得知後,立即翻閱了大量檔案。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從蛛絲馬跡中找到了烈士的檔案,幾經周折找到了他的親人,最終烈士的靈魂回到了家鄉,告慰親人。
在董的辦公室裏,壹疊厚厚的感謝信和幾條橫幅,似乎在訴說著她真心實意為退役官兵找檔案、幫他們解決待遇問題背後的故事。
用愛澆灌事業,終會開花結果。董作為檔案管理業務骨幹,自2018以來先後5次到部隊檢查指導檔案工作。她根據旅級單位的組織特點,提出制定《檔案保管期限表》和《檔案收集範圍表》兩個規範,得到部隊高度認可。官兵們說:“別小看這兩張表,不僅提高了平時檔案標準化的效率,也為戰時檔案移交和保存奠定了基礎。”去年年底,董因工作表現突出榮獲個人三等功。
2.任晶晶:愛情可以讓妳發光。
▲任晶晶
和董壹樣,東部戰區助理工程師任晶晶最初也是滿懷熱情來到部隊的。她的想法很簡單:去當兵,不留遺憾。
剛進軍營的時候,我穿上了迷彩作訓服,剪掉了飛揚的長發,戴上了威嚴的作訓帽。任晶晶覺得這確實是壹次很新奇的經歷,終於彌補了穿軍裝的缺點!
然而,新鮮感很快就消失了。由於不太了解部隊的生活規律和工作特點,不太了解軍人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對部隊的傳統作風和紀律規矩不夠了解,逐漸出現了跟不上、跟不上軌道、跟不上增量的問題。任晶晶坦言,這大概是大多數新文職人員的困惑。
壹次緊急任務,任晶晶連續幾周加班,健康吃不消。再加上她業務不熟練,情緒有點低落,甚至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單位領導和同事知道後,要及時開導他們的思想,安排別人協助他們完成任務。由於身材偏瘦,任晶晶在軍訓上有短板。團隊專門成立了強化班,有專人幫助。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組織的關心和幫助從未缺席,這更加堅定了任晶晶紮根部隊的信心和決心。
愛的人最清楚。從激情到愛情,任晶晶經歷了人生壹次重大的思想重塑和升華。她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傳播這份濃濃的愛,讓自己的事業大放異彩。在最近的壹次項目調試過程中,她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發現了服務器的安全漏洞。如果隱患沒有及時消除,很可能造成人力資源數據的丟失。她第壹時間向領導匯報,從多方面學習修補漏洞,最終確保了項目按時安全投入使用。
再次見到任菁菁的時候,她臉上的堅毅和幹練的身體與軍人無異。現在,她已經成了軍嫂。她說:“最好的愛,就是和愛人同步。”
3.龔曉華:不能邊緣化自己
▲龔曉華
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就職於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二航測遙感研究所的龔曉華,想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早日在部隊有所作為。但來到部隊後,他覺得管理嚴格,工作單調,壹些與戰爭有關的事情,他不會說話,也不會參與。他在心理上將自己視為“局外人”和“二等公民”。
在壹次交流中,龔曉華聽戰區首長說,文職人員是在“和高尚的人壹起做高尚的事”。剛開始,我對這句話並不太理解,直到龔曉華參加了重大演習,才深深體會到。
在練習過程中,需要繪制目標圖像。接到任務的龔曉華和同事們閉門造車壹個月,連續加班。在沒有軟件指令的情況下,他按照厚厚的操作規範完成了100多張目標測繪圖像,創新性地運用3D技術打印出1000多張艦船模型,保證了演習的順利進行。演習結束,龔曉華緊緊相擁,流下了勝利的淚水。在他心裏,他不僅是同事,更是同壹戰壕的戰友兄弟;雖然他沒有穿軍裝,但他在做戰爭工作。
4.吳英嬌:發揮妳的專業特長。
▲吳英嬌
吳英嬌是從地方機關來到部隊的。雖然她現在還在從事氣候資料的匯編和氣候預測工作,但她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職業“價值感”會像以前那麽強烈。好學上進的吳英嬌壹來到部隊,就找到在氣象方面有軍中“女諸葛”之稱的葛晶晶,學習如何準確預報天氣,請教氣象與戰爭的內在關系。
在葛晶晶的指導下,吳英嬌主動向陌生領域進軍,鉆研雲、積冰、波浪、潮汐等專業知識,熟悉相關海洋水文資料。很快,她就把安全相關的數據“打印”進了腦子裏。
把脈海天看風雨,以強有力的保障服務戰鬥。在工作中,吳英嬌積極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融合之前積累的實踐經驗,投入到氣候預測和系統研發中,成為單位業務和科研骨幹。
在吳英嬌的日記裏,她寫下了這樣的承諾:我的職責使命聚焦戰場,我的工作就是戰場,我將努力做壹名新時代的優秀氣象兵!
5.王亞南:把事業當成事業。
▲王亞南
“當我們把我們所從事的事情當作事業時,我們就滿足了精神需求,實現了自我價值。”
說這番話的是東方劇院的翻譯王亞南。從最初對軍事知識的無知,到成為壹名合格的軍事翻譯,她壹直堅守著自己的初衷:把事業當成事業,把重要任務當成信任,把要求當成追求,把油加滿,穩舵苦幹,奮鬥不息。
當王亞南選擇報考公務員時,她受到了親戚朋友的“爭議”。在奔馳和JD.COM做了多年的全職同聲傳譯,享受高薪和優厚福利的王亞南經常思考的是“工作的意義、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不安分”的王亞南認為她之前所追求的職業是為了個人保護,但她始終在追求壹個能夠升華人生價值的職業。她毅然放棄了眼前的華麗生活,選擇了向往已久的軍隊。面對周圍人的不解,她幽默地說:“如果事業就在眼前,那麽事業就是詩和遠方!”
加入公司後,王亞南很快規劃了自己的人生藍圖。她說,只有把自己的軍旅生涯和強軍追求統壹起來,才能有明確的目標,才能更好地把精力放在提高素質和能力上,調動自己的全部身心,做出壹番成績。
入伍僅半年,單位領導就讓王亞南擔任R&D機器翻譯項目總工程師,全面負責技術控制和設計。王亞南為組織的信任而激動,不再感到可有可無和超然物外,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她會把在地方工作積累的經驗原原本本講出來,和她的團隊壹起精心設計項目方案,不斷調試完善。在各級的共同努力下,該項目將很快進入現場安裝階段。
獻身於他們的事業。王亞南還參加了中外聯合演習的準備工作,和同事們壹起編寫了200萬字的內部刊物...時至今日,正在做中央工作、事業有成的王亞南,依然激情澎湃,欲罷不能。她說,既然找到了有意義的事情,就要多做,不要浪費時間去豐富自己的生活。
6.楊傳厚:奉獻是永恒的成功之路。
▲楊傳厚(左)
楊傳厚入職前是建築學專業,主要側重於建築功能、空間、平面、立面的設計。成為東部戰區某單位公務員後,雖然從事相關營房建設工作,但需要從零開始掌握營房造價、招投標、技術、管理等知識。我們做什麽呢華山之路:學習。
楊傳厚從不錯過壹個鍛煉的機會,壹個展示的舞臺,向戰友學習,向書本學習,向網絡學習。他認為,熱愛是幹事的前提,但如果認識水平不高,專業能力不強,恐怕很難做好工作。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轉變角色,適應自己的工作。
楊傳厚清楚地記得第壹次申請項目時的茫然,第壹次組織招標會時的忐忑,第壹次負責施工管理時的尷尬...雖然挫折和失敗接踵而至,他甚至有過“頭皮發麻”的逃避和“不甘平凡”的放棄的想法,但最終的動力還是他的座右銘“快樂全在於奮鬥”。
愛,快樂,奉獻是幸福的。楊傳厚很喜歡梁啟超的壹句話:“奉獻是責任,享樂是樂趣。”他明白,只有對工作有了責任感,他才會全力以赴,孜孜不倦,投入熱情和精力;壹旦妳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容易取得進步和成績。
楊傳厚愉快地做著營房服務保障的精細活和累人活,依然保持著初入公司時的懵懂、憧憬、興奮和驕傲,但不再認為自己的職業是樸實無華的,職業是平凡的。他不僅得到了組織的認可,也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體會到了內心的快樂,實現了精神上的愉悅。
“選擇強軍職業,並不意味著改變壹種生活方式,更是為強國強軍做貢獻。這種責任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與分工無關。在於保持初心。”楊傳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