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求三國所有人物的墳墓(已知)

求三國所有人物的墳墓(已知)

三國古墓

曹丕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首陽山。

侯震

位於河南省安陽縣辛店鄉靈芝村,又稱朝陽陵。《舒威》:“四年十壹月,舊陵降後,使兼校尉,舉祭宣地,十二月,葬於朝陽陵。”

曹睿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金奎大切店村,村右偏北的田地對面有壹座不自然的土山,相傳為曹丕墓,後被考古學家確認為魏明帝曹睿墓。

曹奐

位於河北臨漳縣西南28公裏,文茜鄉趙彭村西南約300米,葉蓓三臺以北約5公裏。

現有圍場南北長64米,東西寬51米,高4.6米,占地3264平方米。圍場東北角部分被毀,剩下壹半的綠石柱基礎放在這裏,直徑約1米。被圍土的四周是耕地,附近的耕地上散落著磚瓦碎片,有的是沾有黑油的碎瓦。。《嘉靖張德實錄》和光緒《臨漳縣誌》都明確記載:“曹煥墓在臨漳縣彭城村。”

1986年春,經國家考古隊(曲如忠帶領)鉆探,封土為夯土,下有磚石,大於現在的封土。出土。1992 7月15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曹植陵墓

它在山東省東阿縣城南20公裏的玉山腳下。曹植(192-232)本名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才氣頗高。魏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授王東阿,第六年,遷王臣。遭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抑郁而死。石的“思想”,被稱為陳。他常到東阿玉山遊玩,死後兒子按遺囑葬在玉山。曹植陵寢始建於公元233年(魏太和七年),位於虞山腳下,山中溶洞環繞,面積1.200畝,東南被黃河和小清河環繞。墓前有壹碑,建於隋開帝十三年(公元593年)。高1.7米,寬1.1米。它的額頭上有銘文,看起來像壹幅肖像,難以分辨。碑文有22行43個字。隸書與隸書的結合,表現了中國書法從隸書到隸書的過渡。早年碑不在大清河中間,到了清代才撈出來放在墓前,並建碑樓保護。

蔡勇

位於河南禹州,嵇山入禹境內第壹峰為逍遙嶺,其影為漢中郎江蔡邕墓。山脊上有壹塊摩崖石碑,刻有韓立二字,大小兩寸,是蔡邕的親筆書。此碑曾墜入何英河,現為楊白沙所得。

東漢時期的書法家蔡邕,以隸書著稱。結構工整,風格多變,長於碑文。西平四年(175),靈帝撰六經,其中壹部分由雍叔用石頭刻成,立在國子監外,稱“石經”。董卓當政時,任命他為左中郎將。卓被誅後,雍被王允逮捕,葬於此。其東為白沙鎮,北為白沙水庫,湖光山色,景色新,是旅遊勝地。

夏,夏侯惇。

位於河南省許昌市西7公裏的河街鄉河莊北(在今油庫),兩座墓葬並排而立。東陵(敦)已毀,西陵(元)猶存。墓高10米,占地3300平方米。有石階可以到達墓頂。夏,沛國橋(今安徽亳州市)人,曾隨曹立下戰功。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死於陽平關,葬於此。

張遼

位於安徽合肥逍遙津公園的湖心島上,是文冠墓,現存墓址、張遼陳列館、逍遙亭、杜金橋。

現合肥市委、市政府決定對逍遙津公園進行徹底改造,建設張遼墓,包括碑亭、墓丘、亭廊和三國故事甌塑,並更換張遼銅像,使張遼墓景點成為壹個完整的系列,提升三國文化內涵。公園環境的改造等。所有項目將於2003年上半年完成。

黃旭

它位於許昌市東20公裏,1公裏的許村東北,張盼鎮的壹角。墳墓現在在耕地裏。

李典墓

李典因驍勇善戰,武功高,深受曹操器重。他名叫杜,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年輕將領之壹。後來36歲病逝。1992年,巨野縣昌邑鄉發現壹座石墓。初步推斷可能是李典墓,現已原樣移至菏澤博物館壹樓大廳。

杜奈父子墓

位於四川省劍閣縣城北10公裏的北廟鄉古玉山,鄧艾父子被誣陷謀反,在此被殺。墓為土制,四周青石,墓碑為“魏正熙鄧艾將軍之墓”。墓側還有“張順王廟”(五代前蜀漢王簡元年,張順王被謚號為鄧艾)。

以前每年二月,老百姓都要開會行動。原南充專員林在墓前立石碑,上書艾將軍之墓,還摘錄了李融《十三峰書屋全集》中關於鄧艾被害的評語。

目前鄧艾墓內有石碑,廟內只留正殿。

“文革”期間挖墓,發現墓室是用青石板並排建的兩個房間。兩個洞室各有壹口棺材,長3米,寬1.4米,高1.8米。兩個洞穴並列,中間相距2米。從墓穴來看,睡在自己地方的是鄧艾父子。

杜聿墓

位於洛陽市偃師縣杜樓村北,但現在只保留了壹塊墓碑,上書“晉當陽侯杜玉墓”。南面有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墓,杜宇的後裔。

穆林的墳墓

位於許昌城東20公裏的張盼鄉西莊,南臨張盼老城,墓高3.5米,周長100米,占地900平方米,現保存完好。我擔心自己是壹個東漢末年的人,是漢獻帝的親信大臣,是朝廷命官。他因與曹操密謀而被殺,葬於此。村裏所有的姓氏都是後代。

嵇康墓

位於安徽省渦陽縣石拱鎮嵇山南麓。

阮籍墓

位於江蘇南京西南角華坪北崗19號。建於明朝萬歷年間(1573-1620)。綁好紀念碑。現存的墳墓和墓碑。該碑建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

孫堅墓

位於清代蘇州南門外,宋代被盜。詩人楊舜韶寫過壹首詩:“何璐城附近有壹座貧瘠的古丘,孫禹州葬著誰?”很長壹段時間都沒有行人下馬,有時會有牧童來放牛。"

孫策墓

孫策墓位於今天蘇州盤門外的絲綢染廠。當地人稱之為孫將軍墓。它的門楣石是解放後挖掘的。雖然歷經歲月侵蝕,但龍、虎、人等形象仍可分辨。

孫權墓

史稱江陵,又名吳王墳,位於南京中山南麓,古稱孫陵崗,明墓南300米。南京人還傳說,明太祖在修建孝陵時,曾下令搬遷這壹帶的墓葬。他在廟裏的時候說:“孫權也是英雄,讓他替我看門。”因此,明陵泉墓在建並未被破壞,而明陵的神道卻要繞過孫,這也是明陵神道不直的原因。只剩下壹個小墓,沒有碑。

大漢奸汪精衛死後葬在孫陵崗。抗戰勝利後,王的墳被炸了。今天,在王墓中山陵對面有壹座花崗巖王反像,已為世人所唾棄。

孫秀墓

位於安徽當塗縣,信息不詳。

孫浩墓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信息不詳。

周瑜墓

位於安徽省廬江縣東1公裏處。墓室呈圓頂狀,高2米,用灰色粗麻布磚密封,入口朝東,四周環繞著周松竹墓。墓前有壹塊石碑,上面鐫刻著“吳國名將之墓”。建立於明七年(1442)。墓前有清代“韓駢將軍領南郡太守”字樣。

小喬墓

位於安徽省廬江縣城西1公裏處。墓拔地而起,磚結構,無桌,墓坐西向東,離城東1 km周瑜墓很遠。

魯肅墓

位於嶽陽樓東南角,約300米。墓座朝東朝西。墓室原高20米,底部直徑約80米。墳墓完全被青磚包圍。今天的墓只有壹個高6米,底部周長70米的密封土堆。周圍有3米的石柵欄,可以到墓頂,頂上有壹個小亭子。有壹塊清代光緒年間雕刻的石碑,高約2米,上書“吳衡江盧公肅將軍墓”。墓前大石坊大門兩側石柱上鐫刻著壹副對聯:“助帝燃燭奸曹,所見在上;吳石離周瀚很近,他的心和武侯的心是壹樣的。"

魯迅墓

墓園位於蘇州市婁門外的五裏徐璐墓園,是以三國時期著名的吳國戰士魯遜之墓命名的。現在沒了。

諸葛瑾墓

位於江蘇南京,信息不詳。

黃蓋木

位於江西南昌縣麻丘鎮,信息不詳。

甘寧墓

位於陽新縣富池鎮半壁山,臨江而立,背靠君山。占地66.7公頃,其中森林53.36公頃,是三國時期吳國西陵太守甘寧之墓。它被當地政府修復了,因為原來的墳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壞了。園中有山有谷,四季常青。東北有十畝桂園,西南有十畝竹園。甘寧墓位於其中,高2米,周長6米。墓前矗立著壹座古色古香的天柱石廣場,氣勢磅礴,前面有天然的“甘泉”。

太史慈墓

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清同治九年(1870),發現並保護鎮江城墻。墓前有碑,上書“東萊太史慈子邑之墓,吳孝子建昌太師”。還有壹段概述他生平的碑文。

桑森的墳墓

位於安徽省廬江縣西門龍子口。發現於1953。該墓占地160多平方米,高5米多。墓室呈拱形,高3米多,寬2米,長5米,均為青磚砌成,有古代錢幣圖案和幾何圖案。

朱然墓

1984 6月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發現,前後房各有壹對旋轉漆棺。裏屋的棺材比較大,應該是朱然的葬具。前屋的死者可能是他的妻子。這座墓共有140多件隨葬品,其中漆器最多,約有80件。有案、盤、羽、桶、盆、桶、盒、刀、勺、桌、扇、梳、木船、竹胎、皮胎等。,特別是出土的大量彩繪漆器。特別是其中的壹種,有犀牛皮的黃嘴羽,將犀牛皮漆技術的出現提前了約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