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官渡古鎮聯系電話是多少?

官渡古鎮聯系電話是多少?

官渡古鎮聯系方式:位於昆明東南郊。

官渡古鎮景點簡介:

歷史悠久的官渡鎮位於昆明東南郊,是昆明著名的歷史文化古鎮之壹。

官渡,原名沃洞,是滇池岸邊的壹個螺殼山漁村。水渺多雲轉陰,沒有海浪,風景如畫。早在唐代,渦洞就是南詔王公遊覽滇池的理想驛站。宋朝時期,約1180至1190,駐守鄯善的演習正值鼎盛時期,經常乘船遊覽沃東。高盛的船被系在岸邊,因此這個洞穴被命名為官渡。高似乎對官渡情有獨鐘,幹脆指定官渡為自己的直轄區,在渦東設置官渡郡,並建城。

官渡作為壹個景點,成為達官貴人建造宮殿別墅,名流光顧流連的寶地。多少行人在這裏來來往往,馬蹄殘破結霜,這裏的酒簾邀我壹醉方休,古老的官渡沈浸在壹片竹弦聲中。

當然,最早駐足於此的不僅僅是南詔、大理的王公貴族及其侍從,還有與之相伴的宗教文化。官渡最早的寺廟是唐代修建的土主廟和宋代的和卓寺。目前土主廟主殿體量較大,前廊後樓,鬥式七檀木梁結構,尤其是主殿屋檐下的清式九步四翹如意鬥拱,規模宏偉,富有美感。Hojoji個子不大,但是很高。鬥拱給出45度翼拱,裝飾性豐富。立面檐口裝飾豪華,明式檐口通過雕刻裝飾雙鳳,檐柱頂部用木雕麒麟裝飾,梁的四角雕刻成鳳凰形狀,仍保留了宋代的建築風格,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都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渡六寺之首的妙湛寺,始建於元二十七年(1290),於1295年落成。後來因洪水倒塌,移至現有古鎮中心1325處。寺內東西各有兩座13層實心方磚塔。後來,西塔毀於地震,而東塔保留至今。

當然,官渡古鎮最著名、最引人註目的宗教建築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占廟前的金剛寶座塔。

明日順二年(1457)重修妙湛寺時,殿前重修浮圖為規矩,而這個浮圖規矩就是金剛寶座塔。金剛寶座塔的倡議者是特金榮祿博士,鎮守雲南的主將穆_,出資者是鎮守雲南的宦官羅_。都是當時統治雲南的領軍人物。修建新石塔的目的是為了造功德,延年益壽,移風易俗,穩定人心,治之不治。我說的隨俗,穩定人心,是指民間有傳說,有螺絲怪興風作浪,所以建了壹座塔讓它鎮住。在中國現存的十余座金剛塔中,廟站寺的金剛塔是最古老的壹座,建造時間最早。這座金剛塔,與妙湛寺兩座檐下密密麻麻的磚塔相映成趣,既體現了寬容與揭秘並舉的佛教精神,又有高低錯落的壯觀布局,構成了官渡鎮古建築群的核心。

金剛寶座塔原是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加耶市尼蓮禪河上成佛的紀念塔,被稱為大佛加耶塔。又稱祭壇城,祭壇。塔基的每個角落都建有壹座小方塔,守衛著中間壹座高大的錐形塔。五塔代表五方佛,中間的大塔代表如來,周圍的建築代表如來、如來、如來、如來、如來。

官渡金剛寶座塔由底座和塔身兩部分組成。底座平面為正方形,邊長10.4米,高4.7米..基座底部橫跨空中,有四個檢票口連接東西南北,可供行人、汽車、馬匹通行。在基座之上,矗立著五座塔。中心建有16米高的主塔,四角配有8.84米高的小塔。主塔宏偉雄偉,小塔小巧玲瓏。主塔和小塔都是由須彌、塔身、塔頸、塔剎組成,但風格不同。大小塔樓相映成趣,十分和諧。高大帥氣的塔莎如雨後春筍,爭先恐後破土而出,形象輕盈優美,有壹種飛揚的美感。

官渡金剛寶座塔不僅整體構思典雅,而且富有思想性和遐想性。細致的青銅石雕也非常漂亮。無論是主塔上的五匹坐騎形象,還是四角的金剛大力士,抑或是佛龕裏的佛像,雕刻者都極為精致,栩栩如生。銅傘蓋上的劍、琵琶、珠傘、狐、貂四大天王,以及橫跨空中的塔基頂端中央鑲嵌九尊佛像的銅金輪,也雕刻精美,顯示出高超的工藝水平。

官渡是藏傳佛教進入昆明的登陸地。妙湛寺石塔的建築,在西藏密宗佛塔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在雍和宮的塔建築上有著清晰的體現。後來的北京大正覺寺、碧雲寺、呼和浩特慈雲寺的塔都是典型的中國多層密檐塔,雍和宮的金剛塔在中國只是個例。

官渡金剛寶座塔浸透著宗教文化的光芒和建築藝術的詩情畫意,給人以精神的熏陶和美的享受。至今,我們無法知道是誰設計建造了這座精美的藝術傑作。史書只記載了發起和捐款官員的名字,但這座具有永恒藝術價值的石塔,將永遠是後人心中他們智慧和才華的豐碑。

到了元代,官渡還建立了孔子樓,對官渡子弟的讀書寫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著名學者王思訓就出在這裏。王思訓,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進士。他在江西學政治。他年輕時是雍正帝的老師,康熙帝給了他幾千本書。王思訓回到家鄉後,獲贈藏書。至今,圖書館依然存在。

到清代,官渡古鎮在今天的羅峰、秀英、西莊、尚義四村範圍內,形成了文化色彩濃厚的六廟七亭八廟建築群。這些壯觀的建築與自然風光結合在壹起,構成了壹幅美麗的畫卷,形成了所謂的官渡八景,即古漁燈、翠峰、月臺照、杏園放羊、淩雲煙眩、滇南草坪、金剛夜語、筆端天空。

那時候,走進官渡,看到壹望無際的滇池水蕩漾,海鷗嬉戲魚肥;在廣闊的天空中,雲在無休止地擴散和變化。成群的野鳥在湖邊的蘆葦叢中嬉戲,羅峰山的數百棵柏樹依山腳疊至山頂,層層疊疊,綠意盎然。寺廟裏的鐘聲,書院裏的讀書聲,在晨雨中悠悠飄過;高聳的秘檐塔和金剛塔直指蒼穹,猶如神的主人揮舞著壹大筆錢,贊美天地,祝福人間。岸邊的大杏林裏,牧童玩著捉迷藏和遊戲,充滿童真的歡樂;遊客們寫詩,喝酒,玩遊戲,吹笛子。市場裏車來車往,人擠人。廟會期間,不僅城市居民來參加廟會,鄰近縣的居民也蜂擁而至。在古武廟西邊的草坪空地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遠非當時普通市場所能比擬。入夜,渡口燈塔升起壹串大紅燈籠,引著公務船、漁船緩緩而來;月色時節,雲臺宮常年倒映在清水如鏡的池中,微風吹過,宮影蕩漾;在金剛橋上,偶爾傳來金剛的低語。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湖岸線逐漸後退,官渡的自然景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古老的寺廟建築逐漸陳舊破敗,有些甚至已經被拆除。著名的金剛寶座塔也下沈了壹米多,形成了壹個巨大的坑。2001年4月,官渡古鎮文物搶救工程啟動。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各級政府投入巨資,將1350噸的金剛寶座塔提升2.4米,重修廟占殿、西塔,恢復孔廟、武廟、岐阜殿、霍卓寺、土主廟、觀音寺、上下閣樓等古建築。鎮上的傳統房屋也在有計劃地翻新。與此同時,民間文化活動和傳統小吃逐漸恢復,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也在規劃之中。我們看到了壹個古老而年輕的新官渡,它與悠久燦爛的歷史和輝煌的未來聯系在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