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心靈感應和招魂術

心靈感應和招魂術

國外早就有人引用所謂的事實,斷言愛因斯坦相信心靈感應和招魂術。例如,在倫敦1954出版的愛因斯坦傳記中,作者瓦倫丁武斷地認為愛因斯坦傾向於同意心靈感應,相信與研究人體磁場和招魂術有關的人的散發,拒絕得出每壹種神秘的東西都與精確的科學不相容的結論,因為科學仍處於萌芽階段。近年來,當偽科學和唯靈論在中國泛濫時,有“先見之明”的人也將此類謠言販運到中國,用“舉旗為虎皮”來蠱惑人心,蒙騙人們的耳目,壹時引起熱議。

最近在看外文資料的時候,偶然看到愛因斯坦在三四十年代寫的關於超感官知覺(ESP)的壹篇簡短的序言和兩封信。據說它們是愛因斯坦相信超級心理學家雷恩和他的繼任者的工作的證據。然而,從它們的整體和精神實質來看,愛因斯坦不僅不贊成和相信心靈感應和唯靈論,而且懷疑它們。鑒於國內尚未公開這些文件的全文,我不妨在下面的討論中翻譯壹下,以饗讀者。1930年,厄普頓·辛克萊在德國出版了壹本名為《心理廣播》的書。愛因斯坦被邀請為他朋友的書寫壹篇簡短的序言。這本書的美國譯本的序言是這樣的:

我懷著極大的興趣閱讀了厄普頓·辛克萊的書,我確信同樣的事情不僅是外行人也是專業的心理學家都值得最認真的考慮。這本書裏謹慎而坦率提出的心靈感應的實驗結果,真的和自然研究者認為可以考慮的結果相差甚遠。另壹方面,在伯德·普普通通·辛克萊這樣壹個真誠的觀察者和作家的情況下,懷疑他有意識地欺騙閱讀界似乎是沒有根據的;他堅定的信念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如果這裏呈現的事實在某種程度上並不依賴於心靈感應,而是依賴於壹個人對另壹個人的無意識催眠的影響,那麽也會產生高度的心理興趣。心理有趣,我絕對不會對這本書掉以輕心。

在這篇簡短的序言中,愛因斯坦沒有支持他的朋友的真誠、信仰和可靠性,也沒有在充分懷疑他的朋友的基礎上欺騙讀者。但他的兩種態度是顯而易見的:心靈感應的實驗結果遠遠超出了自然研究者的思考範圍;所謂的心靈感應事實,大概就是某種無意識催眠的影響。至於“不要掉以輕心”、“值得”、“最認真考慮”等中性詞,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僅憑這篇序言就斷言愛因斯坦相信心靈感應,顯然是壹廂情願。

1946年5月、13年6月和18年7月,愛因斯坦寫了兩封關於埃倫瓦爾德博士出版物的信。艾倫·沃爾德是壹位英國心理學家,後來住在紐約,是羅斯福醫院的精神病顧問。他花了30年時間研究超心理學現象,試圖找出其神經學基礎。艾倫·沃爾德在倫敦給愛因斯坦寄去了他新出版的書《心靈感應和醫學心理學》(1946)。讀完之後,愛因斯坦寫道:

親愛的艾倫·沃爾德博士:

幾年前我看了Laing博士的書,找不到他列舉的事實的解釋。我覺得很奇怪,被試之間的空間距離和統計實驗的成功與否沒有關系。這讓我想起了壹個非常明顯的跡象,即系統錯誤的不明來源可能包括在內。

我為厄普頓·辛克萊的書寫序言是因為我和作者的私人友誼。我沒有透露我缺乏信念,但這不是不誠實的。我坦率地承認我對這種信仰和理論的懷疑。這種懷疑並不是正確獲得相關實驗事實的結果,而是我畢生從事物理工作的結果。而且,我很高興地補充說,因為公眾往往更關註來自我的任何聲明,而不是它應得的辯護,因為我對許多知識領域壹無所知,所以我覺得我必須對正在討論的領域保持最大的謹慎和限制。無論如何,我會很高興收到妳的壹份出版物。

在這封信中,愛因斯坦以“受試者之間的距離與統計實驗的成功與否無關”為由,對心靈感應提出了質疑,他懷疑其中壹定存在“未被識別的系統誤差”。特別是他在坦白自己為朋友寫序言的動機和態度時,明確表示自己的懷疑態度不是來自“實驗事實”,而是來自“畢生的工作”。換句話說,愛因斯坦對心靈感應的懷疑不是基於純粹的經驗主義,而是基於他畢生的科學理性主義——單壹的所謂“經驗事實”無法撼動嚴謹的科學理論體系。

不久,埃倫瓦爾德博士收到了愛因斯坦的另壹封信。愛因斯坦在信中對超心理學做了進壹步的評論,並解釋了他拒絕為心靈感應和醫學心理學寫導論的原因:

心靈感應

親愛的艾倫伍德先生,

我懷著極大的興趣讀了妳的書。毫無疑問,這是壹個將妳的主題放在當代背景下的好方法,我毫不懷疑它將會擁有廣泛的讀者群。我只能作為壹個外行來判斷,不能說得出了肯定或者否定的結論。無論如何,在我看來,從物理學的立場來看,我們沒有權利否認心靈感應的先驗可能性。就那種否定而言,我們的科學基礎太不可靠,太不完整。

我對卡牌之類的量化探索的印象如下。壹方面,我不反對這種方法的可靠性。但我覺得很可疑的是,“超人的視覺”(實驗)產生了和心靈感應壹樣的概率,受試者與卡片或“發送者”的距離對結果沒有影響。這在最高層次上是先驗不可能的,所以結果是可疑的。

壹個有心理延遲的九歲女孩做的實驗和吉爾伯特·默裏做的實驗最有意思,其實我也覺得很有意思。在我看來,這些結果比大規模統計實驗更有分量,在大規模統計實驗中,微小的方法錯誤的發現可以推翻壹切。

我發現重要的是觀察到,在精神分析治療中,病人的出現明顯受到分析師“訓練”的影響。妳書中只有這壹部分值得仔細註意。我不禁註意到,妳提到的壹些經歷引起了讀者的懷疑:可能是沿著感官通道的無意識影響,而不是心靈感應的影響在起作用。

無論如何,妳的書讓我很激動,在壹定程度上“軟化”了我原本對問題復雜性完全否定的態度。人們不應該戴著眼罩走遍世界。

我不會寫介紹,因為我根本不會。應該由有經驗的心理學家來提供。妳可以私下把這封信給別人看。

愛因斯坦在這封信中的評論非常微妙。從表面上看,他對超心理學的否定態度似乎是“軟化了”(請註意,愛因斯坦給“軟化”這個詞打上了引號,這個詞的意思是檢驗者),他對“超人的視覺”(以及其他)的實驗和實驗仍然感到“懷疑”,甚至因為“受試者與卡片或發送者之間的距離對結果有影響”,它“處於最高水平”。),並指出“微小方法論錯誤的發現可以推翻壹切”。特別是,他非常機智地委婉警告埃倫·沃爾德:無意識但完全正常的感覺通道,而不是超感覺知覺,可能會造成分析師和患者之間所謂的心靈感應效應。也許愛因斯坦態度的“軟化”是為了給進壹步思考以下問題留有余地:誰戴著眼罩走過場?妳戴的是什麽眼罩?怎麽戴眼罩?妳為什麽戴眼罩?不戴眼罩可以嗎?

無論如何,毫無疑問,愛國斯坦對心靈感應和超心理學提出了質疑。聯系到他在1921中寫的壹段反對唯靈論的話,很清楚:“我們這個時代的神秘主義傾向表現為壹般神學和唯靈論的所謂傲慢,而在我看來,這種傾向只是軟弱和混亂的壹種癥狀。我們的內心體驗是各種感覺和印象的重建和綜合,所以脫離肉體而單獨存在的靈魂這個概念對我來說似乎很愚蠢,毫無意義。”據說,五角大樓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將在下壹財年的預算中投入400萬美元,啟動壹項名為“無聲對話”(Silent Talk)的計劃。其目的是“通過對人類神經信號的分析,讓士兵在戰場上實現無聲交流。”加州大學將負責這個項目的開發。在說話之前,人腦會先將語言信息轉換成神經信號。DARPA希望通過分析這些神經信號來實現無聲交流。他們計劃用腦電圖掃描儀來讀取腦電波。據DARPA稱,這壹計劃將分三步實施。首先,將每個人不同的腦電圖與他/她想說的話匹配起來。之後再看這些腦電圖有沒有壹些* * *特征。如果每個參與者的腦電都有壹些相似之處,那麽最後壹步就是嘗試制作壹個腦電解碼裝置的原型,可以在戰場上有限的範圍內傳輸信號。目前,軍方正在開發其他幾個類似的項目,並通過心靈感應成功控制了猴子的身體動作。正如我們在遊戲中經歷的,心靈感應在戰場上更有用。去年,國家研究委員會和國家國防情報局的壹份報告建議使用神經科學技術來控制敵人的腦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