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氣候受季風影響較深,夏季多受季風低壓和熱帶氣旋影響,盛行東南風,高溫多雨。其余季節多受極地冷脊控制,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幹燥。以下是不同季節的描述。
壹、春季(2月6日至4月22日)
春季冷空氣對深圳的影響開始減弱,多受變性冷脊、靜止鋒、低槽等天氣條件控制。春天天氣多變,經常會出現“乍暖還寒”的天氣。早春仍有較強冷空氣影響,幾年後2月下旬仍可出現寒潮天氣。
春季氣溫下降時,多伴有陰雨天氣。春天也是日照最少的季節。2-4月,低溫多雨的年份,月日照時數只有30多小時(65438+2月0959,65438+3月0992,65438+4月0984)。與春季低溫陰雨天氣相聯系的是南返潮濕天氣,這種天氣往往出現在春末低溫陰雨天氣之後。其氣候特點是高溫高濕,有時相對濕度持續在100%。南方天氣回暖時,沿海和內河經常伴有大霧。春季是冬春交替循環的季節,天氣過程復雜多變。有句話叫“壹個孩子的臉,春天壹天變三次”。春季中尺度天氣活躍,經常出現強對流天氣。
春季雨水較少,大部分年份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幹旱。
2.夏季(4月23日~ 65438+10月24日)
夏季是西南季風的盛行期,副熱帶西風逐漸被熱帶東風取代,並穩定受控。隨著西風急流的北撤,前汛期降水結束。在此期間,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多熱帶氣旋活動是熱帶氣旋影響或襲擊的高峰期。夏季,在副熱帶高壓的穩定控制下,經常出現高溫天氣,這是極端最高氣溫出現的時期。但由於海風的調節,深圳的極端最高氣溫只有38.7℃(1980年7月),壹般年份的極端最高氣溫在35℃-37℃之間。9-65438+10月,北方冷空氣勢力加強,中等強度冷空氣可對深圳產生影響。在某些年份,10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能出現危害農作物的寒露風天氣。
4月到6月是深圳的第壹個汛期。受鋒槽、熱帶雲團和東風波影響,雨勢迅速增大,暴雨多。5月份以來可能會受到熱帶氣旋(臺風)的嚴重影響。7-9月是深圳的汛期後期,主要受熱帶氣旋(臺風)影響。7-9月平均有3-4個熱帶氣旋(臺風)影響深圳。平均而言,夏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3.5%。各地夏季降水量差異較大,容易出現局地洪澇和短時雷雨大風天氣。由於下墊面加熱不均勻和地形影響,夏季容易出現局地界限分明的雷雨天氣,所以有“夏雨隔牛背”的說法
深圳的雨季壹般在9月中下旬結束,9月到65438+10月,深圳容易幹旱。
三、秋季(65438+10月25日~次年65438+10月12)
秋天是夏冬的過渡季節。副熱帶高壓迅速撤離,地面上鋒面平均位置已過南嶺,冷高壓迅速南移控制廣東,氣溫迅速下降。秋天是深圳少雨少旱的時期,秋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由於降雨量少,蒸發量大,秋旱容易發生,發展迅速。深圳幾乎每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秋旱。
6月5438+00-6月5438+01,平均三年有兩個熱帶氣旋(臺風)影響深圳。秋臺數量雖少,但往往影響嚴重。
秋季冷空氣影響多,過幾年還會有寒潮天氣。
四。冬季(65438+10月13 ~ 2月5日)
冬季是北方蒙古高壓的鼎盛時期,冬季風力強大,強副熱帶西風穩定控制在頂部。地面上的鋒面迅速南移,華南常受強冷高壓脊控制。所以深圳冬天經常處於幹冷氣流的控制下,全年氣溫最低,降水稀少。
冬季是深圳最冷的季節,深圳大約70%的年份都會有短暫的冬季。雖然冬季平均只有24天,但影響深圳的寒潮大多發生在這個時期。冬季年份最短的寒冷天氣只有幾天,最長的可以斷斷續續持續三個多月(1987 165438+10月29日~ 65438+3月5日0988)。冬天少雨,大部分年份秋冬會幹旱。
動詞 (verb的縮寫)城市建設對當地氣候的影響
深圳在短短幾年內從過去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大都市,當地的氣候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1,城市熱島效應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熱島效應越來越明顯。1986 ~ 1992年平均氣溫比1953 ~ 1985年平均氣溫上升0.8℃,而1993 ~ 1998年平均氣溫上升1.1℃。氣溫明顯升高的月份是10 ~ 12和10,而3 ~ 5月氣溫升高較少。城市熱島效應溫度的增加主要在夜間,晝夜增溫比例大致為1: 4。
2、濕度降低
由於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區內的工廠、住宅、公共設施、人工鋪面和良好的排水,在特區建立前就已經大面積破壞了植被和土壤環境,使因蒸發而進入大氣的水汽大大減少,導致相對濕度降低。深圳年平均相對濕度1953 ~ 1979年為79%,深圳市區1980 ~ 1985年為78%,1986 ~ 1998年僅為75%,分別減少65438+。
3.日照減少
在城市中,大量的廢氣和煙塵、汽車尾氣和地面揚起的灰塵使空氣成分發生變化,變得渾濁,降低了大氣的透明度。太陽輻射從大氣頂部進入大氣後,通過吸收、散射和反射而減弱,特別是以二氧化硫為主的氣溶膠對太陽輻射的吸收,減少了到達地面的太陽直接輻射量。由於城市上空的空氣汙染,太陽輻射比郊區減少更多。太陽輻射的強度直接影響日照量。據深圳市氣象臺統計,日照百分率從1954 ~ 1986的50%下降到1981 ~ 1986的43%,從1987 ~ 1998下降到466。
4.輕霧和霾急劇增加。
輕霧是指由微小的水滴或潮濕的吸濕物質顆粒組成的薄薄的霧幕。水平能見度1 ~ 10公裏。霧霾是大量細小的幹塵粒、煙粒、鹽粒均勻懸浮在空氣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 km的空氣混濁現象。
近年來,由於深圳建築、汽車尾氣、化工生產和生活燃料的大量消耗,氮基汙染源的大氣結構極大地促進了霾和輕霧的產生。同時,他們的專註力也趨於變強。
60年代輕霧平均25天,70年代增加到54天,80年代增加到79天,而1990 ~ 1998猛增至177天。
20世紀60-70年代寶安地區灰霾天氣很少,但自深圳特區建立以來,深圳的灰霾天數急劇增加,80年代平均約6天,1990 ~ 1998為74天。
5、降水強度增加。
深圳地處南亞熱帶沿海地區,降水豐富。壹年的降水量主要受大區域氣候因素影響,城市建設對年降雨量影響不大。但自80年代以來,降水日數減少,但降雨量不減,暴雨極值不斷出現,城市化的深圳降水強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