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為什麽有些人覺得做心理咨詢很難?

為什麽有些人覺得做心理咨詢很難?

因為羞恥。

在中國,承認自己有心理問題是壹種恥辱。

我們不妨設想以下,當妳想告訴對方妳有精神病的時候,別人是如何反應的?大多數人會告訴妳:“妳就是想多了”,激進的人會敬而遠之:“妳不會殺我吧?”或者壹些委婉的人,壹邊照顧妳的情緒,壹邊打算遠離妳。不管什麽樣的人,都覺得抑郁癥像瘟疫壹樣,恨不得馬上離開妳。

生在中國,有壹點我不能理解:在這個充滿征服和被征服的大陸,承認懦弱是壹種恥辱。我們古代的傳說和名人傳記,壹直強調懦弱是壹個很難說出口的東西。忍氣吞聲、忍辱負重、忍辱負重、獨善其身、自強不息的意識深入人心。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暴露弱點就像把自己血淋淋的心肺拿出來給別人看。人家知道是真心的,卻轉身嫌惡的扔在地上。

有多少人因為出於信任向家人朋友透露自己的抑郁而被判定為“脆弱”,又有多少人覺得暴露弱點、隱藏自己的“脆弱”太可恥?

有勇氣面對自己脆弱的人,壹開始會勇敢的相信世界的真情,但事實卻是另壹種情況:壹個癌癥晚期的病人,忍受著化療,他的勇氣會被人稱贊;壹個殘疾人,如果他不放棄,努力生活,別人會誇他堅強;壹個抑郁癥患者盡最大努力保持堅強,但別人卻說“妳想太多了”、“要堅強”、“想死就死”...

這怎麽可能是真的?

不要當眾洗妳的臟衣服,妳太矮了,不會給別人看的!

中國人和西方人不壹樣,這是東方人特有的傳統,尤其是我們華夏子孫。家裏任何丟人的事都會被我當做隱私來消化,讓時間沖淡壹切!有什麽缺陷,總會有自卑感,自我保護的意思特別強。這些感受日積月累會形成壹種壓力,壹種強大的壓力,但是中國人愛自己扛!這是由中國從古至今的儒家文化決定的。

西方人不壹樣。西方人不害羞。他們性格外向。西方社會是壹個非常開放的社會,不計後果,直言不諱。西方人不喜歡中國有忍氣吞聲隱藏才華的人。西方人顯得魯莽、粗魯甚至野蠻,不像我們中國人細膩,也不像中國人凡事喜歡三思。西方人的這壹特點使得西方社會發展迅速。

中國人的害羞導致中國人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什麽都藏在心裏。他們外表堅強,內心受傷!社會在進步,觀念在改變!壹切都會慢慢接受,包括心理咨詢。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對心理咨詢有誤解。很多人認為心理咨詢等同於心理變態和精神變態。所以很多人羞於談論心理咨詢。

其實不是的。這是壹種以偏概全的觀點。我們可以說,有些心理咨詢師存在心理問題,心理異常。但是大部分心理咨詢師都是心理健康的。他們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只是想要更幸福的生活。

當壹個人精神不健康,心理變態的時候,他通常不能正常的生活,工作,戀愛。因為人們對精神疾病的認知度不高,大眾對這些人的行為接受度比較低。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咨詢師。除了藥物治療,心理咨詢可以幫助心理咨詢師扭轉異常心理,促進其回歸正常生活。

心理咨詢更重要的作用是幫助普通心理健康咨詢師化解他們的抑郁、痛苦、悲傷和焦慮,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每個人都會有負面情緒,但不是每個人都會自己處理。這種情況下,也需要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通常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我們可以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第壹,當我們心理不健康或者不正常的時候。第二,有心理疑慮和沖突的時候,妳做不了決定。第三,職業定位和職業規劃不明確的時候。

心理咨詢師不僅解決心理問題和沖突,還幫助我們普通人實現更幸福的生活。

心理咨詢這個行業在國內起步比較晚,對很多人來說是壹個陌生的領域,甚至很多人認為是騙人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讓人在做心理咨詢的時候覺得有點難以啟齒。

首先,人們對這個行業接觸很少,對心理咨詢持懷疑態度。不像醫生治病那麽直接,療效也不明顯,導致去咨詢的人害怕被別人嘲笑。

第二,去心理咨詢的人是因為內心世界有點隱晦,跟正常人說不出來。他們會想盡辦法隱藏自己。這樣會引起別人的懷疑,所以即使咨詢了心理醫生,也不會告訴別人。

第三,不排除有些心理醫生會向患者誇大行業的神秘性,導致患者沈默。

第四,精神疾病的治療需要壹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心理疾病咨詢的,會選擇保密。為了避免外界的懷疑,他們總會小心翼翼的咨詢,治療,不告訴任何人。

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會坦然面對精神疾病,我們也希望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咨詢心理醫生,面對面治療。

為什麽有些人覺得做心理咨詢很難?

心理咨詢師之所以尷尬甚至尷尬,是因為人們對心理問題和心理咨詢存在誤解。很久以前,人們對心理疾病,尤其是癔癥、強迫癥、精神分裂癥缺乏科學的認識。他們覺得自己被惡靈附身,被鬼神附身,被認為是壹件可恥的事情。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清楚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即看問題的角度有偏差,對事物的評價不準確,從而引起壹些焦慮,焦慮導致身體癥狀,內分泌失調等。,並引起工作能力和交流功能的後退,改變這些認知思維,把這些認知思維變成大腦的自動運行程序,問題就解決了。

心理問題的出現,其實和學生在學校學習效果不好,找家教,或者去補課機構補上留下的課程,糾正不合理的認知的道理是壹樣的。

重要的是承認自己的局限,展現自己內心的黑暗,面對“失敗”和“無能”的現狀。

但勇於承認自己有不可解的命題並沒有錯,也不代表自己失敗了。人無完人,必然有缺點和局限。積極面對問題,勇敢面對危機,找到解決辦法,才是成功的人生。

由於對心理咨詢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誤以為做心理咨詢不是壹件光彩的事,會被壹些誤解困擾。其實有些心理問題是很正常很常見的。人在不同程度上遇到壹些心理問題,積極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這種求助行為值得提倡,是他們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而且心理咨詢的過程本身是以保密為原則的,沒有非常特殊的原因,無論是當事人還是咨詢師都不會公開,這是心理咨詢的倫理要求。

對心理咨詢的倫理方面,做壹個簡要的解釋。心理咨詢的倫理遵循壹定的規範和標準,對於促進心理咨詢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心理咨詢應遵循的倫理標準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壹,提供合格的專業服務,保證咨詢師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不超出自身能力;第二,要維護來訪者的權益,尊重他們的獨立權利。是否咨詢由來訪者自己決定。同時,要公平對待每壹位來訪者,避免傷害。比如隱私未經來訪者同意不能隨意泄露,這是對來訪者最大的傷害。第三,咨詢師要註意向來訪者承諾的內容要真實,要誠實做出承諾,不能欺騙來訪者。這是壹個非常重要的道德準則。所以心理咨詢有轉介機制,更好的保護來訪者。

我們知道,心理咨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它針對普通人的壹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學點心理學,助人自助。

心理咨詢很難講,主要是傳統觀念的影響。在我們國家,有壹個不可思議的現象,就是當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患者和家屬會積極尋求治療,但是當他們發現自己的心理有異常的時候,卻總是想辦法掩蓋。正是因為這種現象,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治療,導致延誤,問題變得更加嚴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在傳統觀念中,精神問題被認為是神經病,是壹件非常可恥的事情,經常被人看不起。正是出於這種考慮,心理咨詢很難做。

現在科學已經變得非常繁榮,心理學知識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對於心理問題積極尋求幫助已經成為壹種趨勢。相信這種情況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明顯的改善。

如果對這種現象做進壹步的深入分析,用專業術語來說也是壹種防禦機制。心理防禦很常見,沒有防禦的生命很難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但是,防禦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心理健康。有些防禦是不必要的,比如心理問題。如果妳不覺得羞恥,而是選擇接受,主動尋求幫助,那麽很多心理問題會因為取消答辯的痛苦而減少。對於這個問題,宋代的周敦頤早就在周子通的書裏警告過:“今人已有之,不可喜也。如果他們害怕疾病,逃避醫療,他們寧願毀掉自己的身體也不願意識到這壹點。”古人能夠意識到這壹點。在科學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真的不應該這麽傻。

每個人都想把自己光明的壹面展現給外人,為什麽壹定要化妝,為什麽很多人不承認自己錯了,認為自己最完美。

說話困難也是心理原因,但說明其思維還處於正常狀態,可以通過合理調整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