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年裏,左暉扮演了更多的行業變革者。從早期的不吃差價和真房,到柯控股公司的成立,都是他催促的結果。左暉的突然去世對公司和行業產生了令人震驚和持久的影響。
職場新手:要想成功,需要“知己知彼”
1971年1月,左暉出生於陜西渭南。1992年,他從北京化工學院(現北京化工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決定留在北京,開始了自己的北方生活。
他先是被分配到北京郊區的壹家工廠,但幾個月後,他跳槽到了中關村的壹家軟件公司。在這裏,他的工作是接電話,收集客戶的反饋。這對不善言辭的左暉來說真是痛苦——她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投訴電話。“那時候下班,耳朵裏全是嗡嗡的聲音,腦子裏經常壹片空白。”
堅持了三年之後,左暉選擇了跳槽。他來到另壹家軟件公司做營銷。當時,為了給同事們準備詳細的產品介紹,左暉連續三四個月沒有壹天休息。他以為有了好的信息宣傳單,就能達到相應的市場效果,結果適得其反。
通過反思,左暉意識到,作為壹名營銷工作者,優秀的材料和工具不是第壹位的,與人溝通和公關的能力固然重要,但這些能力只是他的短板,他不是壹名合格的營銷人員。
他也逐漸認識到:“壹個人在自己不擅長的專業做事情,永遠激發不出最大的潛力。面對很多職業選擇,搞清楚自己不適合做什麽後,不要繼續浪費時間。最重要的是發揮自己的長處。”
1995年,左暉決定辭職創業。他和兩個同學各拿了5萬,成立了壹家保險代理公司。這對於業內小有名氣的他們來說,是壹個不小的挑戰。為了在行業中脫穎而出,左暉認為如果他的團隊能比這些人研究得更仔細,做得更專業,就會有機會。
那段時間,左暉晚上自學,白天上班,在黑板前培訓員工,現在學習和銷售。因為左暉和他的團隊更了解產品、行業和競爭產品,他們的業務做得非常好。這家小公司曾在北京數百家同行中占據3%的市場份額。
沒有左暉清醒的頭腦,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說知道‘自己之長’是年輕人選擇職業的起點,那麽‘了解自己’就是妳戰勝對手的有效法寶。”
後來,當國家準備對保險市場進行政策調整時,左暉和他的團隊退出了保險代理市場。當時三個股東的收益是當年投資的100倍。
行業顛覆者:做困難而正確的事情
如今,左暉更為人所知的身份是殼牌的創始人和董事長。從草創市場,從鏈家到貝殼,再到計劃上市、打入資本市場的貝殼集團,想要突破重圍並不容易。
2001年,北京賈立安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誕生,左暉正式進入房地產中介行業。那時候,他剛滿30歲。在過去的20年裏,左暉扮演了更多的行業變革者。“做困難而正確的事”是他常說的壹句話。從早期的不吃差價和真房,到柯控股公司的成立,都是他催促的結果。
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評價說:“左暉是壹個‘熱創新者’。雖然創業群體已經成為壹個龐大的社會階層,但是真正帶來創新,給行業帶來新變化的還是少數,左暉無疑是其中之壹。”
不吃差價
21世紀初,經過“1998房改”,國家取消了“福利分房”,全面實行市場化階段。當時新房建設和二手房交易開始活躍,房產中介也相應興起。左暉敏銳地意識到了這壹市場機遇。2001年在北京成立鏈家,正式進入房地產經紀行業。
但是當時的市場情況並不是很樂觀。當時新房成交占主流,而以房改為主的存量房成交頻率很低。據壹位資深從業者透露,“當時的經紀人壹年賣三四套房子。”再加上房價水平較低,券商僅靠傭金很難保證收入。
由於交易不規範,買賣雙方信息極度不對稱,“吃差價”成為當時的普遍做法。
鏈家早期和其他中介沒什麽區別,也是用信息吃差價。面對中介,普通人不懂遊戲規則,容易上當受騙。
對於行業亂象,左暉說:“我們得到差價的喜悅是很真實的,消費者發現的憤怒也是很真實的。”他開始反思,“不能不管,不能不顧別人的感受,不能完全自給自足。在實現個人抱負之前,妳需要照顧別人的感受。”
2004年,鏈家率先提出不吃差價。此舉不僅招來同行的鄙視,也讓連鎖代理商大量流失。但左暉不為所動,繼續招募新的經紀人。同時,鏈家編寫了北京房地產經紀行業第壹本用戶手冊,從客戶的角度拿出了鏈家積累的“珍貴結晶”。181問答,全方位為百姓解惑。
當時有人問左暉,如果妳把這些黑幕都告訴妳的客戶,妳還賺什麽錢?左暉說過,君子愛財。
事實證明,左暉的做法是正確的。隨著連鎖店聲譽的建立,連鎖店開始迅速擴張。2004年只有30多家連鎖店,到2005年已經增加到105。
房地產訴訟
“做困難而正確的事”是左暉經常掛在嘴邊的壹句話,也成為他壹貫的原則。
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他詳細解釋了這句話:“有對的事,有錯的事,有對的路,也有錯的路,但總的來說,對的事很難。用正確的方法做事很難。誰不想走捷徑?走捷徑很容易,但是關於捷徑的壹切都是錯的。那麽,怎樣才能推動大家去做壹件今天看起來很難,但明天其實更好的事情呢?我認為這真的很重要。”
2011,鏈家冒著得罪同行的風險,率先打破行業“潛規則”,提出“真房源”行動,啟動補償機制。這壹舉動再次引起軒然大波。
當時很多房屋信息服務平臺為了帶動點擊,會發布真假房源混雜的信息,發布壹些低價房源甚至不存在的房源來吸引客戶。雖然這樣可以帶動點擊,但是消費者的體驗是受到影響的。虛假房源的比例至今有爭議,從業者普遍認為最嚴重的時候可以達到70%到80%。
房地產行動的提出並不是心血來潮。事實上,早在2009年,左暉就有了“房地產行動”的想法。所謂房產,就是存在的、在售的、有真實價格和真實信息的房產。為了找出住房的真實信息,左暉招募了數千人在30多個城市的不同社區清點房屋。在當時,這項龐大而繁瑣的“房屋普查”工作似乎不僅毫無用處,就連左暉也不知道何時才能產生價值,但他還是提出要“不計成本地投資”開發,因為在他看來,向客戶提供真實的信息才是正確的事情。
經過十年的“樓宇盤點”工作,壹個包含房屋原始數據、平面圖、房屋坐標、建築環境、距地鐵距離、歷史交易數據等信息的“樓宇字典”誕生了。這本“字典”目前已覆蓋全國322個城市,數據庫中記錄的真實房源信息達2.4億條,成為國內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維度最全的房源信息數據庫。
有了“房地產字典”中壹定規模的真實數據,2011年,左暉開始在賈立安推進“房地產行動”。隨後的發展證明了左暉決定的正確性。作為打破信息不對稱的重要因素,真房源是買賣雙方的共同需求。如今,房產已經成為行業的統壹服務標準。
科控股公司
2015年,鏈家收購了上海德佑、成都易成、廣州滿堂紅、深圳中聯、大連好望角等10多家經紀公司,快速實現全國布局。
隨著業務的擴大,左暉也發現了壹個企業瓶頸:必須建立越來越多的門店,以支持越來越多的房地產經紀人,這些經紀人可能會覆蓋越來越多的客戶。但是客戶的營業額並沒有隨著覆蓋面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巨大的養人成本讓很多中介企業苦不堪言。
他認為“這是壹個創造更大價值的機會。如果不在更大的舞臺上,就會面臨各種限制。”
在這樣的考慮下,2018鏈家網升級為科控股公司平臺。在科控股公司中,不僅有鏈家、德佑等連鎖品牌,還有大量的第三方房產中介。通過建設ACN網絡,科控股公司可以充分享受房源信息,將經紀服務流程標準化、模塊化,促進交易和效率。這樣就細化了整個服務鏈條,按照各個環節經紀人的貢獻率進行傭金分成,使傭金分成機制趨於均等。
這種做法顛覆了券商傭金的傳統模式,資深券商占比下降,壹批老券商退出,新人獲得成長空間。左暉也借此機會調整經紀人的學術結構。他希望鏈家壹半以上的經紀人都是大學招的。通過學歷的篩選,可以提高服務質量。
左暉的“特立獨行”使其成為壹個與眾不同的行業,但左暉並不在乎同行的眼光。
左暉說,“我們不太關註競爭對手,因為今天中國很多行業的發展還不夠,比如20分、30分的服務水平。其實他做20分妳做25分,或者他做30分妳做35分都沒有任何意義。消費者的要求是60分。所以如果看競爭,不如看消費者的要求。”在他看來,“企業的進步不是來自競爭或者環境的變化,而是能夠為行業創造核心的不可替代的價值。”
2020年8月13日晚,定位於“中國領先的線上線下房地產交易及服務平臺”的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殼牌上市後,股價大幅高開。到北京時間8月14日淩晨,美國股市收盤於每股37.44美元,較發行價上漲87%,市值高達422億美元。與所有中國股票公司相比,殼牌的市值排名第六,僅次於阿裏、拼多多、JD.COM、網易和百度。
2021年5月20日,左暉突然去世。對於左暉的英年早逝,輿論評價出現了兩極分化。
壹方面,企業界紛紛發文悼念這位整體提升了房地產中介行業發展水平的企業家,尤其贊賞他“做難而正之事”的價值觀;另壹方面,也有相當壹部分人在網絡上表達了對鏈家、貝殼、自由等公司以及左暉壹手打造的房地產中介行業的不滿。許多人甚至將房地產中介的混亂和高房價歸咎於左暉。
但客觀地說,左暉值得足夠的尊重,值得我們慷慨的贊美。對於中國整個房地產行業來說,左暉和他的鏈家、貝殼、自由的意義和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們深刻改變了中國的住房租賃和二手房市場,推動了房地產住宅和服務業的數字化進程,影響了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基礎設施建設。(王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