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在中國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是壹個眾所周知的問題。許多學者和專家從未停止過對這壹問題的討論,但他們大多缺乏管理會計應用的精髓。作者認為管理會計本身的特點限制了管理會計的應用,正確理解管理會計是研究管理會計應用的基點和出發點。關鍵詞:管理會計的特點管理會計在中國企業的應用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管理會計理論。許多企業采用了責任會計,但大多數企業會計人員缺乏管理會計的基本概念,更不用說應用這些方法參與企業管理了。65438-0997《會計研究專題調查報告》全面介紹和分析了我國管理會計的現狀和問題,認為真正的管理會計在我國尚未得到廣泛應用。為此,許多學者和專家撰寫文章研究管理會計在中國的應用,並取得了壹定的成果。但筆者認為,研究管理會計的應用還有壹點需要特別註意,那就是管理會計本身的特點,這是研究管理會計應用的根本點和出發點。。壹,管理會計解釋的特點
1.根據學科特點,現代管理會計是在現代管理科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壹門新興的綜合性交叉學科。(註:不基於會計)
2.從工作特點來看,現代管理會計是管理信息系統的壹個子系統,是決策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壹個完整的管理體系分為三個層次:壹是決策系統(有決策者),二是決策支持系統(有參謀),三是執行控制系統(有執行人員)。會計人員屬於決策支持系統的工作人員。
除了這兩個基本公認的特征,管理會計還有另壹個特征:
3.從管理會計的應用來看,管理會計具有企業(個性化)和行為的特征。正是這壹特點極大地影響了管理會計的應用,不僅在中國,在其他西方國家也是如此。
第二,分析管理會計的個性化特征對其應用的影響
1,管理會計的個性化特征
管理會計側重於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服務,這壹職能的發揮依賴於企業組織結構或制度以及企業面臨的市場環境。與社會化財務會計不同,管理會計具有企業(個性化)和行為的特征,其在實踐中的應用充滿了個性化,是理性與非理性的統壹。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體現了理性的層面,而這些理論和方法的具體應用又體現了非理性的層面。管理會計的“及時向相關人提供相關信息”形象地反映了其非理性的程度。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的有效應用涉及到人的因素。由於“人”的因素的引入,涉及到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動機,所以管理會計的應用會面臨兩個問題:管理者的形象思維和管理情境。這就阻礙了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本身的邏輯思維,導致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很難像財務會計壹樣直接應用於企業。
現代企業面臨著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管理會計理論很難完全告訴企業管理者如何應用。應用的智慧是超越管理會計理論的,是壹種感受和體驗。涉及到管理者面對企業經營環境的職業判斷。美國企業家包括?蓋蒂在《我的商業經歷》中寫道:“感覺、直覺、意願和下定決心的能力是壹個超壹流老板的特質。它不是學術性的,不是從曲線中推導出來的,也不能從混亂的市場研究或計算機中找到。”2.與財務會計相比,管理會計的應用並不是強制性的。
壹般來說,財務會計可以直接應用於企業實踐,也許是受這種現實的影響,人們期待管理會計也能像財務會計壹樣直接應用於企業實踐。但是,管理會計的特點決定了管理會計不會像財務會計壹樣。因此,期望差距影響了人們對管理會計在中國企業應用的理解和判斷。眾多調查顯示,管理會計在中國並未得到廣泛應用。但是,管理會計本身是壹種思維和理念,所以很難說企業以何種方式應用了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有些企業實際應用了管理會計,但無意中沒有進行總結,壹定程度上影響了調查結果。
我們應該看到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它不是強制性的,是否適用,適用多少,完全取決於每個企業內部的意願和要求。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外部政策驅動是企業應用管理會計的重要特征。相應的,90年代以前的管理會計側重於企業內部,沒有明顯的市場特征,主要是責任會計。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競爭的外部壓力轉化為企業的內部動力是管理會計產生、發展和受到重視的根源。這樣,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管理會計在中國的應用取得了突破。邯鋼集團公司“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做法,可謂我國企業管理會計的典範。
3.單個企業對管理會計的有效需求不足,限制了其應用。
我們知道,現代企業制度、金融市場和會計之間存在著* * *互動關系。因此,管理會計的應用有賴於我國企業管理體制的變革、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市場經濟秩序的完善和市場壓力對企業的推動。這是中國企業重視並自覺應用管理會計的前提。我國目前還不具備管理會計普遍應用的市場環境和企業制度,所以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不是管理會計本身的問題,而是外部市場環境和企業管理機制的問題。這樣,管理會計的應用必然會因環境不同、企業管理者的理念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可能像財務會計那樣“廣泛應用”。因此,了解管理會計的特點是理解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有效應用的基本立足點。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環境的不斷改善,管理會計將會大有作為,並有廣闊的應用空間。企業要充分認識管理會計的特點,轉變觀念,結合企業具體的管理場景,積極探索管理會計的理論方法和中國企業的應用途徑,並創造性地運用。管理會計的應用不僅限於形式。只要適應企業內外部環境,配合管理機制,管理會計就能在企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參考資料:
1.於:管理會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胡:面向21世紀我國管理會計的發展趨勢,外經貿會計,1999.438+0。
3.李迎旗:管理會計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立信學院學報,2002.3
4.陳永華等:對管理會計應用的思考,經濟學人,2004+0438+0。
中國綠色會計探討
壹,綠色會計研究綜述及選題原因
在當代經濟生活中,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往往過度開采和汙染自然資源,導致環境惡化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人們壹直把經濟發展和生產力發展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的基礎上。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和需求的增加,自然資源的消耗進壹步加劇,導致能源短缺和自然災害頻發。環境汙染變得越來越嚴重。這不僅動搖了有關國家經濟發展的自然物質基礎,而且制約了經濟發展,造成了人與自然、生態與經濟之間的緊張關系。近年來,隨著全球環境保護的熱潮,許多國家的會計界也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運動和綠色革命的進程中,深入探討會計如何參與環境保護,促進環境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和發展,直接導致了現代會計的壹個新分支——綠色會計的建立和發展。
綠色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以相關環境法律法規為基礎,研究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系,確認、計量、記錄環境汙染、環境防治、開發利用的成本和費用,分析環境績效和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的影響的壹門新興學科。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西方會計理論界,越來越多的會計專家將環境問題與會計理論相結合。各種綠色會計理論已經形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國鄧迪大學格瑞爾威爾士大學的霍金森、加拿大審計局的羅賓斯坦等人。其核心是利用會計來計量、反映和控制社會環境資源,旨在改善全社會的環境和資源問題。
雖然美國等壹些發達國家已經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來加強對環境和環境信息披露的規範,但綠色會計已經從中衍生出來。然而,目前綠色會計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尚未形成統壹可行的綠色會計體系。為了糾正這壹缺陷,世界銀行在1997中推出了“綠色GDP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用於衡量各國扣除自然資產損失(包括環境)後的真實國民財富。《聯合國綜合環境與經濟核算體系-2003》也要求:政府和家庭的環保支出作為最終支出;環境對健康和人力資本的影響;居民消費活動引起的環境費用;廢棄商品造成環境破壞;將他國生產活動對本國環境的影響等五種環境費用納入核算費用,從國民生產總值中扣除,使綠色核算初步可行。
我國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沒有充分考慮自然資源枯竭和環境質量惡化的成本,因此不能真實反映國民經濟發展的成果和國民福利的狀況。中國統計和會計界也參與了建立綠色會計的研究。總的來說,中國在綠色核算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實施方面相對滯後,盡管有人提出了綠色GDP評估。然而,由於缺乏可行的實施方案,沒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動,在中央集權制度色彩明顯的傳統文化氛圍下,企業綠色會計仍然停留在少數專業人士的研究中。雖然少數地方政府開展了GDP考核,但仍未取得實效。在實踐中,綠色會計信息的需求與供給之間存在著突出的矛盾。
我選擇綠色會計作為我的研究課題,是為了適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結合我國經濟建設的實際,以綠色會計在我國的實施為例,認真研究綠色會計的相關問題,把握我國綠色會計說得多做得少的事實,多角度、深層次地分析原因,進而提出在我國推進綠色會計的對策。總之,本課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二、論文寫作階段的劃分
我把論文寫作分為三個階段:
1.資料收集階段:主要收集專著、論文、新聞等。與本文寫作相關,力爭完成65438+萬字的資料收集;
2.論文靜修階段:主要是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初步提煉自己的觀點,與導師交流心得。最後,得出論文的中心思想,從而系統地形成論文的主要觀點。
3.論文寫作階段:先整理寫作提綱;然後,開始寫論文。這壹階段要從論文的結構安排入手,圍繞論文的中心思想準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主要觀點,並聽取指導老師的意見。
第三,論文的主要結構和觀點
根據本文的寫作要求,本文將從概念、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強調問題、提出對策五個方面展開,力求結構合理、中心突出、觀點清晰、表達流暢。
本論文的主要觀點將集中在:
1.綠色會計的本質屬性體現了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綠色會計將更加科學地體現和約束社會經濟發展;
3.綠色會計機制的構建存在諸多困難,但我們可以找到壹條協調的途徑;
4.法律和制度的建設將為政府提供新的考核約束;
5.綠色會計的整體推進還有很多障礙,必須協調解決。
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做好準備。
第四,論文自我價值評價
本文的重點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評估:綠色GDP評估的核心問題綠色會計被加入到鼓勵建設新的經濟信息系統中,並要求根據這壹系統來評價和約束全社會所有主體的行為。其主題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與市場經濟的建設和發展相壹致。因此,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本文對中國綠色GDP的評估進行了簡要分析。通過解剖,找出主要矛盾,進而提出對策。這種針對性很強的政策研究是建立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的,這是很符合的。所以它的價值也是可以預測的。
本文強調了綠色會計的重要性,指出了綠色會計信息在中國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指出只有綠色會計信息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情況,基礎資源的區域可持續發展才能幫助各級政府做出正確的選擇和采取高效的政策措施。
動詞 (verb的縮寫)主要參考文獻
1.李陳勇。企業環境會計研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2
2.兀術昌。論相機理財[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12
3.劉·。人力資源會計[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01修訂版
4.許憲春。解讀綠色GDP [N]光明日報2002/04/29
5.潘嶽。中國綠色GDP核算試點時間表確定具體省份未定[N]人民日報2004/09/14
6.李克勇。倡導“綠色GDP”[N]新華網北京2004/03/13
7.牛文遠。“綠色GDP”與中國環境核算體系[L]中國發展2002/01
8.喬世貞。試論我國環境會計體系的建立[L]中國發展2002/01
9.劉等.綠色GDP核算體系概述[L]福建農業學報2005/20
10.鐘丁盛。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的理論問題探討[L]中國軟科學2006/02
新舊會計準則的比較
[摘要]本文將財政部2006年2月6日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及其應用指南》與原準則及相關制度進行了對比,從資產減值的形式、適用範圍、判斷標準、計量和確認等方面對資產減值準則進行了分析和比較,指出了新準則與原準則的差異、特點和優勢。?
[關鍵詞]《企業會計準則》商譽減值資產減值直線攤銷
新企業會計準則由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組成。新會計準則體系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體系的融合和銜接,首次在我國構建了相對完整、有機、統壹的會計準則體系,為完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實現了我國會計準則建設的新跨越和突破。新會計準則體現了“立足國情、國際趨同、廣覆蓋、自主實施”的特點。與舊會計準則相比,新會計準則從基本會計準則到具體會計準則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原文鏈接:/html/kjll/181035716 . html。
新會計準則體系的九大變化
在新會計準則體系中,共有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和相關應用指南。在38項具體準則中,還有22項新的會計準則,極大地豐富了原有的會計準則體系。會計準則的歷史性變化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財務報表的數據,使各公司的利潤在短期內發生巨大變化。因此,新會計準則的壹些重大變化值得報表使用者和投資者密切關註。
基本準則修改會計原則和要素
財政部發布的新基本準則完善了通用會計準則。原《基本準則》第二章“總則”專門規定了12原則。這12原則都是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及時、有用、清晰,在國外壹般稱為“會計信息或財務報表的質量特征”。修訂後,原“第二章總則”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此外,在原12總則的基礎上,增加了“經濟實質重於法律形式”的會計原則,這也是近年來國際通行的要求。
原文鏈接:/html/kjll/181015604 . html。
新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下所得稅會計方法分析
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已於2007年6月65438+10月1日在上市公司實施,並將逐步在其他企業實施。對《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以下簡稱《所得稅準則》)與現行《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中所得稅的不同核算方法進行了對比分析。
壹、所得稅會計方法的差異:
所得稅準則規定所得稅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計算。
《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當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采用應納稅額法或者稅務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核算。
《小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小企業應當采用應納稅額法計算所得稅。
即企業會計制度允許企業選擇應納稅額法和稅務影響會計法(包括遞延法和利潤表債務法),而小企業會計制度只允許應納稅額法和所得稅準則只允許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計算所得稅。
原文鏈接:/html/kjll/180942389 . html。
新舊準則下商譽會計的比較
摘要:財政部於2006年2月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為適應現代企業國際化趨勢和國際並購日益增多,新準則中關於商譽的規定有較大變化,體現了與國際準則的趨同?文章將新準則中關於商譽的規定與往年進行了對比,分析了新舊準則變化的原因,認為新準則中的相關規定更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另外,通過對比分析,可以加深對新標準的理解?
[關鍵詞]商譽;比較;確認;測量;處理
本文對2006年2月15日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與前幾年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原準則)中關於商譽的規定進行了比較。
原文鏈接:/html/kjll/180912501 . html。
新舊會計準則下資產減值準則的差異與缺陷
本文主要論述了資產減值會計的理論基礎,以及資產減值會計的含義和本質,並進壹步闡述了新舊會計制度下資產減值會計準則的差異,以及新會計準則下應註意的缺陷和問題。
關鍵詞:新舊會計準則;資產減值的標準;差異;缺點
資產減值會計以決策有用性為理念,完全擺脫“歷史成本原則”,在計量中引入多重計量原則,使資產的實際情況得到更真實的反映。財政部先後頒布的基本會計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其中準則“資產減值”對資產減值的內容進行了調整和統壹,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有效規範了會計工作秩序和會計行為,進壹步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
原文鏈接:/html/kjll/180846290 . html。
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比較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壹系列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新準則的壹個主要變化是資產和負債的概念取代了收入和費用的概念。相應地,新準則中的18號所得稅會計準則在計稅基礎、會計差異、會計處理方法等方面也有較大的修改。
資產負債表視圖概述
現行的美國會計準則體系和國際會計準則體系都主張全面的資產負債表觀。為了與國際接軌,我國頒布的新會計準則體系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體系的趨同,許多具體會計準則都是基於資產負債表觀,這在新頒布的所得稅會計準則中可以得到充分體現。新準則中的資產負債表觀以資產負債表為核心,強調全面收益。通過比較凈資產(所有者權益變動除外)的期末余額和期初余額得出,並據此編制綜合利潤表或業績報告。資產負債表觀要求,相關資產和負債應當根據企業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和流出進行確認和計量。
原文鏈接:/html/kjll/1808176 . html。
新舊所得稅準則的比較與分析
國際會計準則第號。12-所得稅在1996(即1979 IASCN0.12)中修訂並替換了舊標準。所得稅會計在許多方面進行了修訂,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要求使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計算遞延所得稅(舊準則允許使用遞延法或利潤表債務法)。在我國財政部2006年發布的新會計準則體系中,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采用了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應用了暫時性差異的概念。它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銜接,與舊的會計制度相比,會計核算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關鍵詞:所得稅標準;變化的比較;分析
原文鏈接:/html/kjll/180751869 . html。
新舊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
與我國2001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投資》相比,2006年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發生了較大變化。舊的投資準則包括短期投資、長期債務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而新準則只包括長期股權投資。本文重點對長期股權投資新舊會計準則的差異進行比較分析。
[關鍵詞]會計準則;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衡平法
投資是企業為獲取收益或實現資本增值而向被投資單位投入資金的經濟行為。為規範投資的會計核算和相關信息的披露,財政部於6月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投資》1998,並於6月起在上市公司實施。2001修訂,旨在規範會計信息披露,提高會計信息有用性,促進證券市場發展。2006年2月15日修訂完成《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比較分析《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與舊準則的差異。
原文鏈接:/html/kjll/180727527 . html。
新舊企業基本會計準則的比較
財政部6月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5438+0992 11,被視為基本準則,簡稱原準則,標誌著我國會計工作國際化的開始。2006年2月6日修訂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以下簡稱新準則),標誌著我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作者只是對兩個版本的基本原理做了簡單的比較和評論。
我國第壹個企業會計準則頒布於1992 165438+10月,是根據我國當時的國情,借鑒國際慣例制定的。它標誌著中國會計工作國際化的開始。當中國會計需要國際化已經成為* * *知識的時候,會計準則的國際化和趨同也變得日益迫切,企業會計準則的很多內容已經不能適應會計和經濟的發展,需要進行修訂。
原文鏈接:/html/kjll/180648915 . html。
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
摘要:2006年2月5日財政部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65438號+08所得稅》和2007年新所得稅法的出臺,對我國所得稅會計產生了重要影響,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本文對新舊所得稅會計準則進行了對比分析,對新舊準則下所得稅會計和列報的銜接以及新所得稅準則的準確執行具有壹定的意義。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所得稅比較分析
財政部於2007年6月5日+10月正式頒布並實施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以及全國人大於2006年3月6日審議通過並於2008年6月6日+10月實施的新企業所得稅法(以下簡稱新稅法),對我國所得稅會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原文鏈接:/html/kjll/180624543 . html。
新舊企業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新會計準則實施的背景,列舉了與舊會計準則有較大變化的幾項會計準則和核算方法,以探討我國實施新會計準則的意義和建立新會計制度的必要性。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會計計量
我國於2006年2月正式頒布新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將於2007年6月65438+10月1日起適用於上市公司。這是中國會計領域的壹個裏程碑,將推動中國向更現代的經濟模式轉型,幫助投資者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原文鏈接:/html/kjll/180601694 . html。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祝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