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各種人格測驗中,MBTI是在中國被廣泛接受和應用的西方人格測量工具之壹,更符合中國人評判他人的思維習慣。運用好MBTI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和他人,也可以啟發我們探索在中國文化歷史下形成的中國人的人格特征。
無論妳是家長、老師、學生、咨詢師還是普通上班族,MBTI都能幫助妳了解他人性格的優缺點,突破人與人之間的“性格障礙”,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順利實現既定目標。
今天,我想推薦壹本美國心理學家伊莎貝爾·邁爾斯寫的關於MBTI的書?(伊莎貝爾·布裏格斯·邁爾斯)生而不同:人格類型識別和潛在發展。
以下是本書內容的壹些理論摘錄,希望與對MBTI理論感興趣的夥伴們分享。
重印序言
人與生俱來,不同的個體在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情感上有著先天的差異。
造成人類內心痛苦和壓力的,往往不是他們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是溝通過程中善意壹方之間的誤解。
第壹部分?理論基礎
第壹章?關於人格類型差異的思考
每個人都是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
感知(S/N)和判斷(J/P)構成了我們心理活動的主體,控制著我們的大部分行為。感知決定了我們對環境的認知,判斷決定了我們會如何應對。因此,不同的感知方式或判斷方式自然會導致不同的行為,進而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差異。
事實上,很多破壞性的人際沖突都是由於感知和判斷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四種人:現實的ST型,感性友善的SF型,熱情智慧的NF型,嚴謹機警的nt型。
第二章?榮格理論的延伸
第二部分是人格類型和人格維度
第三章人格類型表
感知(S/N)是最早也是觀察最多的維度;接下來是判斷(T/F),壹個容易判斷的維度。
第四章外向與內向
心理類型理論認為,每個人的原型都是天生的,個體後天的生活經驗可能會激活原型,但不會改變原型。原型是人類所有經驗和意誌的精華。
第五章感覺和直覺
第六章思維與情感
思維和情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決策工具,都屬於理性判斷方法,具有內在的壹致性,只是工作標準不同。思維是從“真-假”的角度來評價和判斷的,情感是從“可接受-不可接受”的標準來判斷的。
思維和情感偏好是僅有的具有顯著性別差異的人格維度。
有思維的個體不壹定有超強的思維能力,他們只是更善於把思維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邏輯思維不壹定是最好的思維方式。
有思想的個體總是互相排斥。每壹個思考的人總是說“這是對的”,而感性的人只需要說“我覺得這更重要”。
第七章判斷和感知
判斷型的人認為生活應該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選擇和改變,而感知型的人認為人應該盡可能地去體驗和理解生活。
判斷型個人的天賦:效率高,組織清晰,計劃性強,有毅力,決策果斷,專業權威,觀念穩定。
感性個體的天賦:自發、豁達、善解人意、包容、好奇、樂於體驗、適應性強。
在現實生活中,壹個人想做什麽,應該做什麽和實際做什麽往往是不壹致的,想做什麽是個體的本能傾向。所以在判斷自己的性格類型時,要以自己的本能傾向為標準。
16第九章性格類型
“內向”真的不是壹種特質,而是壹種基本的傾向和態度。
第三部分是人格類型的實際應用。
第十章?人格類型的對立
完美的伴侶應該只有壹個感知偏好或判斷偏好的差異,其他人格維度至少有壹個偏好是相同的。這時候他們的差異最能互補,在其他兩三個人格維度上的相同偏好有助於理解和溝通。
第十壹章?人格類型與婚姻
對於任何性格類型的情侶來說,雙方在S/N維度上的相似度都是非常重要的。
夫妻之間在性格類型上的差異往往多於相似。
理解、欣賞和尊重是幸福婚姻的關鍵。
第十二章人格類型的早期學習
感覺面對的是客觀物質世界,直覺面對的是自我無意識,我們對事物的洞察來自於無意識。
對於個人來說,在試圖解決壹個問題時,可以嘗試同時使用四種心理功能:用感官S收集信息,用直覺N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用思維T分析不同方法可能得到的結果,用情緒F判斷團隊其他成員對這些結果的接受程度。
第四部分是人格類型的動態發展。
人格類型發展的關鍵在於知覺和判斷的發展,以及個體使用這兩種心理功能的方式。
個人最深最早的性格偏好應該是外向和內向。
個人的思維和情感偏好與各種家庭矛盾密切相關,也會在人生的早期表現出來。
感官的孩子在知道牛不會跳月亮的時候會覺得鵝媽媽的故事很蠢。
第十六章健康人格發展
健康的人格發展需要兩個要素。首先,個體應該同時具有發達的感知和判斷功能,最發達的作為主導心理功能,欠發達的作為輔助心理功能;其次,個人要有同時運用外向和內向的能力,以其中壹種為主導態度。當這兩個條件同時滿足時,個體的個性發展才能得到平衡。
沒有判斷的感知是無力的,沒有感知的判斷是盲目的。純粹內向的人不現實,純粹外向的人往往膚淺。
個體的主導心理功能必須保持不變,否則,個體就會迷失方向。
在某種程度上,個體的性格優勢可以彌補自身的智力缺陷。
第十七章人格發展障礙?
人格發展的障礙來自於環境壓力、個人對自己人格類型的不自信、家庭對個人人格類型的不認可、缺乏機會和動力。
第十八章兒童個性發展的動機
孩子的判斷能力能否得到發展,取決於他們如何處理生活中的失望和各種問題。
不是童年創傷導致成年後神經官能癥,而是童年溺愛。
“如果他們能種好大白菜,他們也在拯救世界,”榮格說。
優秀不壹定是競爭,孩子努力後得到的滿足感才是最有效的激勵。
第十九章從今往後
弄清問題的本質是感知功能的鍛煉,而選擇具體的應對方式則是判斷功能的鍛煉。
人格類型理論認為,人的偏好是與生俱來的。
個體的顯性心理功能可以支配其他三種心理功能,決定個體的主要生活目標。因此,人格的充分發展意味著主導心理功能的充分發展。
在所有人際關系中,婚姻可能最能體現人性。
最成功的溝通是,雖然大家都互相妥協,但最終的決議巧妙地采納了大家最看重的東西。
-結束-
微信官方賬號ID:職業規劃與心智成長(EmilyDONG_2016)
知乎、易、易心理ID: Emily 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