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網絡心理咨詢的註意事項

網絡心理咨詢的註意事項

壹些從未做過長途心理咨詢的來訪者可能會感到困惑。我在咨詢上花了很多錢。如果我用網絡咨詢,效果會打折扣嗎?有壹些關於效果和安全性的擔憂。甚至擔心咨詢師會偷偷錄音,咨詢過程會被屏幕外的人觀看或竊聽?

在這裏,我想對大家關心的問題做壹些回應,也給出壹些我認為比較重要的觀點,供機構和心理咨詢師參考。

首先得出結論:

遠程心理咨詢的效果不壹定弱於面對面咨詢。重點不是“遠程”或“面對面”,而是“輔導員”和“來訪者”。

壹個優秀的咨詢師,無論是遠程還是面對面,都能準確傾聽、提問或反饋,建立真正高質量的咨詢-拜訪關系,了解來訪者對遠程咨詢的關註點,坦誠溝通,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但仍然不能保證遠程咨詢壹定會取得成效。這和“距離”無關,但咨詢並不能完全保證效果,還要看咨詢者和來訪者共同創造的是壹種什麽樣的舞蹈。

如果妳是壹個正在接受心理咨詢的來訪者,妳將很快開始壹個在線咨詢。以下是給妳的壹些建議:

1,有必要上在線心理咨詢嗎?為什麽打算做“線上”心理咨詢?在自己的頭腦中回答這個問題,並將其帶到咨詢過程中。

2.在開始“遠程心理咨詢”時,註意自己的感受和心理活動。激動嗎?懷疑?好奇?擔心?焦慮?這些感受背後妳具體的想法是什麽?把它們寫下來,看看有什麽是可以解決的,或者有什麽是妳可以和心理咨詢師溝通的,有什麽是妳控制不了的,帶到咨詢過程中來。

3.既然決定做遠程心理咨詢,就要在心態上盡量把自己和“和朋友視頻聊天”和“遠程專業咨詢”區分開來。和面對面咨詢壹樣,有嚴格的時間和空間設置,按時開始和結束,咨詢不受打擾和中斷。個人咨詢只能有來訪者和咨詢師參加,其他人不得入內。妳越努力,妳保持的註意力和反思就越多,妳就越有可能從中受益。

4.充分了解以下在線咨詢的優缺點、可能存在的風險和應對方法,與咨詢師討論決定遠程咨詢的設置,盡可能與咨詢師表達疑惑和擔憂。

以下是網絡心理咨詢的知情同意規則:

1.目前通常采用引人註目的視頻會議/變焦視頻會議功能作為網絡會診的技術。每次咨詢當天上午,助理會設定視頻會議的房間號並發送給來訪者。來訪者可以提前五分鐘按照會議室鏈接進入,調整好影音效果和網絡環境,保證咨詢能夠按時正常開始。?

備註:偏遠地區的4G網絡可能會卡,建議采用穩定的Wi-Fi或有線網絡。

2.網絡咨詢中的咨詢設置。

網絡環境:選擇網絡穩定、手機/電腦設備流暢、不易被打擾或中斷、電量充足的手機設備。手機開啟免打擾模式,盡量屏蔽微信、QQ等各種通訊軟件的消息,保證會議在協商期間不會無故中斷。

現實環境:選擇壹個安靜、安全、舒適、私密的房間或場所。盡量不要選擇咖啡館、餐廳、公園等有背景音樂的公共場所。確保咨詢過程中沒有噪音或其他人的幹擾。

選擇在線咨詢的咨詢師和來訪者有義務維護視頻咨詢/音頻咨詢過程的時間邊界和空間邊界,以保證咨詢的私密性和咨詢過程的完整性。過多的幹擾或打斷,可能會影響到雙方不必要的打擾,對協商本身是不利的。

3.遠程專業工作的好處、局限性和潛在風險;

與地面會診相比,遠程辦公不受空間限制,更加靈活方便,節省時間和精力成本。對於來訪者來說,可能更容易放松,少壹些掩飾,少壹些害羞和尷尬,沒有面對面咨詢的心理壓力。面對面咨詢可能會給來訪者帶來緊張、掩飾、害羞、尷尬和心理壓力,從而隱藏重要信息或延緩咨詢進度。

同時,遠程咨詢在以下幾個方面也有局限性:(1)非言語信息的數據收集不容易獲得,尤其是言語中無法透露的來訪者的肢體語言信息和心理信息;(2)輔導員很難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和個人氣質形象來溝通和展示關系。相反,面對面的咨詢更接近真實的人際環境,更有利於建立良好有效的工作聯盟。(3)面對面咨詢的壹些技術、工具和尺度在網上咨詢中難以使用和實施。

潛在風險:

1.因為在線咨詢依靠的是互聯網軟件(如ZOOM視頻會議平臺、QQ、微信等。),可能存在數據和信息安全問題,比如賬號泄露和被盜的風險。

建議:咨詢師和機構應通過加密和選擇安全系數較高的視聽支持軟件,為網絡咨詢提供技術支持,共享房號和賬號時壹定不要泄密或誤操作。當出現賬戶安全風險時,咨詢師和機構應盡快采用備份方案,並及時告知來訪者。

2.當網絡環境/軟件不穩定時,可能會出現卡頓、跳出、閃退等突發現象。

建議:咨詢前要提前測試網絡環境和軟件環境,盡量選擇穩定的設備和網絡。如果突然卡頓或者撤退,可以聯系組織告知突發情況,及時解決網絡問題。如果咨詢時間延遲較長,咨詢者和機構可與來訪者協商,酌情調整咨詢時間。

3.機構和咨詢師承諾,未經來訪者同意,絕不錄音或錄像。但如果通過桌面共享、屏幕錄制、會議室設置不當、賬號泄露等方式處理不當,可能存在咨詢過程被記錄的風險。

建議:來訪者和咨詢師要仔細檢查電腦或手機軟件,看是否存在桌面享受、屏幕錄音、賬號泄露等問題。如果其中任何壹方要錄音或錄像,必須得到對方的許可,並協商確認數據使用的範圍和時間。

4.如果在約定時間內無法聯系到咨詢者,可以聯系機構負責人,協商此期間的咨詢治療方案。

5.當來訪者或咨詢師認為遠程專業工作無效時,咨詢師應考慮面對面服務。如果心理咨詢師不能提供面對面的服務,就應該幫助對方進行推薦。

附:

在《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倫理規範(第二版)》中,首次增加了遠程專業工作的五項倫理要求。

列出如下:

1.心理醫生通過網絡/電話提供專業服務時,除了常規的知情同意外,還需要幫助尋求專業服務的人理解並同意以下信息:

(1)遠程服務的地理位置、時差和聯系方式;

(2)遠程專業工作的好處、局限性和潛在風險;

(3)技術故障的可能性和處理方案;

(4)無法聯系心理醫生時的應急程序。

第二,心理醫生應當告知專業服務尋求者電子記錄和遠程服務流程在網絡傳輸中的保密限制,並告知專業服務尋求者的相關人員(同事、主管、個案管理人員和信息技術人員)是否有權查閱這些記錄和咨詢流程。心理學家應采取合理的預防措施(如設置用戶的暗號、網站密碼、咨詢記錄文檔密碼等。)來保證信息傳輸和存儲過程中的安全性。

3.心理醫生在遠程工作時必須確認尋求專業服務者的真實身份和聯系方式,還要確認雙方的具體地理位置和緊急聯系方式,以確保後者在危機情況下能夠有效采取保護措施。

4.心理醫生在通過網絡/電話與尋求專業服務的人進行互動並提供專業服務時,應全程核實後者的真實身份,以確保對方是與自己達成協議的對象。心理學家應提供專業資格和專業認證機構的電子鏈接,並確認電子鏈接的有效性,以保護尋求專業服務者的權利。

5.心理學家應該理解與尋求專業服務的人保持專業關系的必要性。心理學家要和後者討論,建立專業界限。當專業服務尋求者或心理醫生認為遠程專業工作無效時,心理醫生應考慮面對面服務。如果心理醫生不能提供面對面的服務,就要幫對方轉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