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現代閱讀(9分,每小題3分)
1.b(誤解,“中國畫的起源和背景是...晉唐以來的雕塑”顛倒過來,原文說“晉唐以來的造像受繪畫環境的影響”)
2.a(無中生有,原文中沒有“中國建築藝術不如希臘發達”的信息)
3.b(不當因果,“建築的抽象結構...情調和節奏“不是中國畫的原因”...美女》)
二、古詩詞閱讀(36分)
(壹)文言文閱讀(19分)
4.a(通過:檢查。)
5.C (③ ⑤)間接表示杜暹的“直”;④那是杜思安的《勤奮》)
6.c(應該是“杜思安擔任安溪副總經理”)
7.(1)不久,被任命為鄭縣令,他以誠實和節儉聞名。化州的司馬陽夫很欣賞他。
翻譯大意給2分;“俄”(不久)、“易”(因、因)、“知”(知、名等。)都翻譯正確,給壹位1。
(2)杜思安被判公務罪,移交法官。楊府對人說:“如果這個縣令被判有罪,壹個正直誠實的人還能靠什麽來鼓勵他呢?”
翻譯大意給2分;“坐”(犯下的罪行...)、“為什麽”(用什麽、靠什麽)和“說服”(鼓勵),壹個翻譯給1分。
註:1。關鍵詞和“大意”不會重復扣分;2.關鍵詞也可以翻譯成同義詞。
(2)讀古詩(11)
8.這首詩塑造了壹個仕途奔波,沒有才華,內心苦悶,思念家鄉的詩人形象。/他自嘲為事業奔波,虛度壹生,沒有建功立業的打算,只能用詩來抒發情懷;寒食時節,人們在旅途中,看到大雁在天空中飛翔,羊群在空中飛舞,淩亂的鳴鳥在歌唱,更是傷感無限,寂寞無限。(5分;其中總分3分,任意回答三個關鍵詞或其同義詞;這首詩的簡要分析(2分)
9.最後壹副對聯用擬人化的修辭手法,寫華陽不懂人事,隨風起舞,突出了他無人理解,無法釋懷的孤獨與悲哀。/漫天飛舞的柳絮營造出壹幅悲傷的場景,讓詩人感到悲傷。/華陽逆風輕佻,比喻小人得誌,與自己的失意形成對比,流露出對世界的不滿。(6分;任意答案給3分,其中1分“技術”,“欣賞”2分)
(3)名篇名句聽寫(6分)
10.(1)陶老師的存在也是存在的。
(2)不宜同異收罰。
(3)白露是霜。
(6分;每句1,有錯別字的句子不得分)
三、文學文本閱讀(25分)
11.(1)答C給3分,答E給2分,答B給1分,答A和D不給分。卡爾先生的形象被誤解;b .推測阿爾弗雷多不告訴父親發生了什麽的原因是合理的,但可能有其他原因;d .對小說主題理解不當)
(2)卡爾先生與希金斯夫人見面後經歷的心理變化:冷漠、驚訝、內疚(內疚)和欽佩(尊敬)。(2分;回答2分至1分,回答3分以上至2分)
主要作用:①通過對比卡爾先生前後的心理,襯托出希金斯夫人的從容;②突出小說主題,通過卡爾先生態度的轉變,突出母愛的偉大。(4分;回答壹分給2分)
(3) (1)從容大方。得知阿爾弗雷多陷入困境後,他並沒有害怕,哭著求饒,而是大方地自我介紹,微笑著與卡爾先生握手交談。②保護孩子的尊嚴,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教育。阿爾弗雷多闖禍後,並沒有當著卡爾先生的面生氣地責罵他,而是冷靜地詢問並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這個受到驚嚇的孩子,維護他的自尊心。3敢於承擔責任,堅強。對於陷入困境的兒子,獨自承受悲傷和恐懼。(6分;回答壹分給2分,其中觀點和分析1分;如有其他理解,合理)
(4)觀點壹:“別難過,媽媽”比較合適。
理由:①《別難過,媽媽》具有強烈的抒情色彩,突出了媽媽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既表達了阿爾弗雷多看到媽媽緊張沮喪的樣子後的內疚、痛苦和後悔的心理;也傳達了更豐富的寓意:“母親”的偉大舉動,讓“他”真正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明白了做人的責任,真正成長了。(2)小說情節以“阿爾弗雷多”為原型,“別難過,媽媽”是阿爾弗雷多的肺腑之言,與這個題目相吻合。(3)以“媽媽不要難過”為題。在結構和結局上,“他仿佛看到了母親心中所有的痛。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長大了,這種呼應和融合,體現了小說結構的完整性。
觀點二:“另壹個媽媽”比較合適。
理由:①根據劇情,小說主要描寫了我眼中的兩個母親形象,以“另壹個母親”為題,突出了我對母親言行的驚訝,使母親形象更加豐滿。②從主題上,小說意在表現“母親”的偉大。我媽來之前,我對我媽的想象和我媽來的時候看到的形象對比。把媽媽的“淡定”和“失魂落魄”相提並論,意在告訴人們,媽媽雖然柔弱,卻能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勇敢地承擔起所有的責任,勇敢地面對壹切未知的恐懼,無私地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讓孩子成長。這就是壹個普通母親的偉大。(3)從結構上看,打理“今晚我媽好像是個完全陌生的人”和“今晚,阿爾弗雷多第壹次見到我媽”凸顯了我對我媽有了更深的了解。
(8分;其中“觀點”2分,“理由”給1分給3分,意思對)
四、實用文本閱讀(25分)
12.(1)答C給3分,答E給2分,答B給1分,答A和D不給分。(壹)《十八春》展示的內容是碎片化的是錯誤的;b .作者主要以張愛玲的《十八春》為例;d .“最困難的悖論”是她對母愛的幫助與無助、愛與恨的矛盾)
(2) (1)《傾城之戀》等作品顯得過於華麗,帶有她青春的色彩和基調,而《十八春》則顯得世故老練;②《十八春》在形式上簡潔、精致、嚴謹、深刻;(3)《十八春》在內容上寫出了人的命運由光明走向暗淡的必然和無奈的命運感,準確傳達了張愛玲對世界的認識。(6分;壹分給2分。
(3) (1)大多數人都知道張愛玲出身名門,生活安逸,驕橫不羈,冷艷飄逸;②張愛玲的很多作品都很華麗,有她青春的色彩和色調;人們很少關註她的無助和痛苦,也很難理解這種生活經歷對她作品的影響。(6分;生活的優雅和作品的優雅各2分,痛苦2分。
(4)觀點壹:我同意這個觀點。原因:①因為壹個人只有經歷過痛苦,才能對人生有更清晰的洞察,更敏銳的感受,更深刻的理解;張愛玲早年的痛苦經歷,使她看到了世人不為所知的隱秘世界,使她對女性的命運有了微妙的觀察,她能夠深入世界和人心,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②痛苦可以磨礪人的性格,考驗人的意誌,培養人面對現實的能力和勇氣,激發人超越痛苦、走出困境的奮鬥精神。張愛玲在跟隨父親生活的時候,被毆打,被囚禁,但她並沒有無情地忘記這些,而是依靠心靈的成長來儲存這種痛苦,這為她後來的創作奠定了精神背景。
觀點二:我不同意這個觀點。理由:①人不壹定要經歷痛苦和磨難才能成功。痛苦的境遇往往不能給人提供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精神支撐,反而可能成為成功的障礙。張愛玲的成功並不能證明大多數人都能成功。2痛苦的環境能否幫助他人成功,主要取決於他人的性格、精神和對待痛苦的態度。只有意誌堅強、有抱負、有才華的人才能戰勝痛苦,實現超越,而大多數人可能會在痛苦中沈淪。對於被打被囚禁的痛苦經歷,張愛玲在精神上成長,把這種痛苦儲存起來,成為後來的財富。但是沒心沒肺的孩子可能會逐漸忘記這壹點,不會在生活中起到任何有價值的作用。(3)過於沈重的痛苦或在生活的痛苦和無奈中過早掙紮,也會對人的世界觀和人格的形成產生負面影響,在心靈中留下陰影。父母離異、母愛缺失等這些痛苦的經歷,讓張愛玲對世界產生了悲劇性的感受,精神上受盡了折磨。
(8分;其中“觀點”2分,“理由”3分,意思是對的)
五、語言的運用(20分)
13.c(斷章取義,“第壹只老鼠的兩端”就是優柔寡斷或者搖擺不定。這裏的應用是“名不副實”等。)
14.b (A .意思不清楚。“自我”是指林書豪還是科比?c .如果對象不完整,應在“壟斷”後加上“問題”;d .搭配不當,“舞臺風格”無法“令人滿意”。)
15.d(註意句子內容的銜接和標點符號的提示作用)
16.中原經濟區是以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重點發展區域為基礎,以中原城市群為支撐,覆蓋河南全省,向周邊地區延伸的經濟區,地理位置重要,糧食優勢突出,市場潛力巨大,文化底蘊深厚,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5分;其中主幹正確3分,不遺漏正確信息、語序恰當2分;重寫後不是單句的,不扣分)
17.(6分;壹句話3分,包括同樣的修辭和恰當2分,同樣的句式1分)【例題】像壹只小船,能帶領妳想象大海的浩瀚;
像壹個新芽,它能帶領妳感受春天的溫暖。
六、寫作(60分)
18.參考2011年高考作文評分標準。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杜憲,濮陽人。從杜思安的曾祖父到杜思安,壹家五代同堂。杜思安特別恭敬謹慎,伺候後母也是出了名的孝順。起初,他通過了明經考試,被重新任命在梧州參軍。當他吃飽了,他會回到他的家鄉。國家收藏家給他壹萬多張紙,杜憲只收了100張,其余的都退回去了。當時前來送別的州官看到這壹幕,都感嘆道:“以前清官收了壹大筆錢。杜憲此舉有何不同!”不久,杜憲被任命為鄭縣的縣令,並以其誠實和節儉而聞名。化州的司馬陽夫很欣賞他。不久,楊府升為大理正,被判公務,交由法務部判決。楊府對人說:“如果這個縣令被判有罪,壹個正直誠實的人還能靠什麽來鼓勵他呢?”
開元四年,杜思安升任監察禦史,於是到磨溪視察屯田駐軍。恰逢安西副總司令郭謙與西突厥可汗史史賢意見不合,互相指責,命杜思安查明事實。當時,杜憲已經回到涼州,接到詔令,前往大漠西部,因此他進入了圖奇士的營地,了解他們與郭謙等人的沖突。杜思安堅決不接受粉絲送的黃金禮物,身邊的人也說:“妳千裏迢迢來到這個偏僻的地方,壹定不能辜負粉絲的感情。”杜思安只好收下金子,埋在簾子下面。在他離開這個國家後,他把這本書交給人們去收藏。人們非常害怕,於是他們追著他穿過沙漠。當他們追不上時,他們就放棄了。杜思安多次被提拔,並被任命到這個職位上。因為繼母去世,他辭去了職務,回家吊唁。開元十二年,安西都護府調任太原尹,有人推薦接替他。許多人欽佩他的誠實和謹慎,他們非常想念和欽佩他,所以杜憲在他的哀悼期結束前成為安西副都護。第二年,於闐王尉遲暗中勾結突厥和壹些外國,圖謀謀反。杜憲暗中發現了他的陰謀,於是派兵逮捕並殺害了他,並殺死了他的50多名追隨者,重新選舉了君主。於闐才安定下來。杜思安在安西呆了四年,安撫士兵,不怕辛苦,很受少數民族和漢人的歡迎。
開元二十年,杜憲被任命為戶部尚書。皇帝將訪問東都,並命令杜思安留在北京。於是,杜思安依次派出侍衛值班,修繕三宮,加高城墻。他親自視察,從不懈怠。皇帝聽了,稱贊他說:“卿壹向忠厚老實,又勤勞能幹。自從擔任留守以來,我在任何事情上都能夠盡職盡責。治吏清吏,惠民。我很欣慰。”開元二十八年,病死,謚號為“孝”。
杜憲在家裏孝順友善,非常關心照顧同父異母的弟弟杜宇。杜思安始終以公正廉潔、勤儉節約為己任。年輕時,他發誓不接受親朋好友的禮物,他壹生都是這樣做的。他死後,皇帝感到非常遺憾,派太監到他家參加葬禮。宮裏拿出300匹帛送給他家。他的兒子杜孝友遵守父親壹貫的約束,拒絕接受過去與他共事的官員給予的任何喪葬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