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陳振樓的全國人大熱提案

陳振樓的全國人大熱提案

1.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陳振樓在兩會上建議改革我國退休制度。

彈性退休最晚可以到68歲。在十壹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陳振樓提出了“建議彈性退休制度”的觀點。陳振樓代表建議改革我國退休制度,實行彈性退休制度,規定法定退休年齡不超過65歲,符合條件的可以推遲到68歲。

“隨著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和老年人口的急劇增加,法定退休年齡的改革勢在必行。”陳振樓說,事實上,國家的養老金支付能力並不是法定退休年齡改革的主要動機和依據的唯壹選擇性決定因素。

陳振樓認為,可以綜合考慮以下幾個參數:壹是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及其背後的國家經濟實力;第二,工人生活的實際變化;第三,工人工作環境和生活質量的變化。勞動是人類生存的必要方式,但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才是人類生活的幸福衡量指標。判斷壹個社會的法定退休年齡是否合理,主要看勞動者退休後的整體生活質量能否提高,充分的休閑享受能否得到壹定的經濟條件的支撐,社會生產力能否提高,社會成本能否相應降低。因此,陳振樓建議,改革我國的退休制度,實行彈性制度:法定退休年齡最遲不超過65歲,允許55歲以上的職工希望在60歲退休。男女退休年齡逐步統壹,如有差異,可縮短至2-3年。

陳振樓還建議,在咨詢、研究、設計、教育、編輯、創意等領域工作的高級職稱人員。,只要身體健康,可以推遲到68歲退休。在壹些勞動強度大、安全風險高的行業,以及其他特殊行業工作的人員,應該采取硬性的法定年齡退休制度。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可以與實際退休年齡分開,政府對延遲領取養老金實行獎勵政策。

同時,積極實施相關綜合改革,如:大力調整企業、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不同的養老保險待遇,減少不合理差距;根據年度物價指數調整養老保險基數;提高住房、醫療、教育等公共福利保障水平;有效改變壟斷行業和政府機關與社會平均收入差距過大的不合理現象,使社會公正、公平、公開得到有效體現,社會向心力得以凝聚,勞動者能夠安心工作,愉快地安享退休後的晚年。新華網北京3月6日電(記者楊、)藍藻爆發,黑水橫流,氣味刺鼻...在很多人心目中,這就是水汙染的場景。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陳振樓教授認為,人們應該更加關註沒有顏色和氣味的“隱形汙染”。

陳振樓說,化工廢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雖然可能不會導致水體發黑發臭,富營養化,但是很多無色無味的物質危害更大。“比如汞、鉛、砷、鎘、鉻等重金屬元素,都有持久性有毒汙染,我們環保人士統稱為‘五毒’。”

此外,有機汙染物也在威脅著水質,如常用農藥中含有的敵敵畏、焦化行業排放的多氯聯苯和芳烴等。“這些化工產品和副產物進入水體後,造成的危害比富營養化要嚴重得多。都是難降解的大分子物質,危害更持久。”陳振樓說。

陳振樓說,《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的斯德哥爾摩公約》規定,締約方要控制12種有機汙染物,統稱為“壹打臟”。中國是這個國際公約的締約國,從2001開始實施。2007年新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增加了有機汙染物的內容。

這幾年陳振樓沿江調研,被重化工業的姿態嚇了壹跳。“沿海省市把鋼鐵、化工、汽車等重化工業都安排在長江邊上,因為這裏水源充足,排汙方便,交通便利。蘇北是這樣,安徽沿江是這樣,江西九江、武漢、湖北、重慶都是這樣。真怕毀了長江。”

他告訴記者,黃河沿岸的重化工業發展也“極快”。

在空氣汙染方面,陳振樓表示,人們不僅要關註大氣二氧化硫和溫室氣體排放的指標,還要關註氮氧化物的汙染。“氮氧化物可以轉化為硝酸鹽和氨氮,可以像二氧化硫壹樣造成酸雨,是非常重要的汙染源。”

陳振樓介紹,國家已經開始控制汽車尾氣氮氧化物的排放,但是更多的氮氧化物來自工業燃煤,所以需要在脫硫的基礎上進行脫硝。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楊、、孫彬)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振樓表示,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的“食品偵探”制度,在質監部門設立國家食品監督局。這個部門的檢測人員不值班,主要工作是在街頭隨機抽查食品,進行實驗室檢測,以便及時發現食品安全問題。

陳振樓說,距離2004年安徽“阜陽假奶粉”事件僅4年,2008年又發生了更為嚴重的“三鹿奶粉”事件,再次為中國食品安全敲響警鐘。“我們已經有很多機構和系統。為什麽我們還是經常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壹個重要原因是國家沒有建立食品抽檢機構。”他說,雖然我國已經建立了由質監、工商、食藥監、醫療衛生等部門組成的食品監管體系,但上述部門的工作制度在壹定程度上已經程式化,無論是定期檢查、檢查前事先通知,還是讓商家主動送檢,都很難發現問題。陳振樓說,很多發達國家都有隨機食品檢驗機構和工作機制。比如法國就設立了“食品偵探”的職位,專門負責食品衛生的檢查。這位“食品偵探”每天四處走動,隱姓埋名地走訪任何與食品有關的地方。他們不僅親自吃喝,還要把樣品拿回去檢驗。壹旦發現問題,必須嚴格依法處罰,將商家列入“黑名單”。陳振樓表示,建立這樣的團隊很有必要,但避免其濫用權力也很重要,需要制定壹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操作方法。此外,“國家也應該積極支持消費者打假。消費者是無處不在的眼睛,監視著市場。保護和促進消費者的打假監督,不僅成本低,而且有效。”陳振樓說,“上世紀90年代《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出臺後,也在中國引發了廣泛的民間打假。但由於缺乏個別部門的支持,消費打假逐漸淡出社會。對於打假,國家應該支持消費者。“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振樓。

“說到5000元,壹點都不算高。”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振樓今天下午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將提出《關於進壹步加大減稅力度,切實減輕個人和企業稅負的建議》,建議提高個稅起征點,同時降低稅率檔次,提高個稅檔次。

"近年來,稅收負擔過重是社會熱點話題,廣受詬病."陳振樓分析,近十年來,我國以稅收為主的財政收入增長了6倍,從2000年的1.3萬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8.5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但居民人均收入僅從2000年的5800元增長到2010年的約1.8萬元,僅增長了3倍,且年均增速遠低於稅收收入。

陳振樓表示,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央政府采取了壹系列結構性減稅措施。但隨著去年下半年物價的上漲,老百姓很難感受到結構性減稅的好處,也挫傷了老百姓的消費欲望和消費能力。與此同時,近期密集出臺的煙草稅、車船稅、房產稅等壹系列新稅種和擬出臺的稅收政策,讓普通民眾和企業更加擔憂。

“而提高個稅起征點,意味著減輕稅負,增加民眾收入。”陳振樓告訴記者,這種減稅是“普惠性”的,比漲工資更有利,因為漲工資很難。全國普遍有增長,壹般國家機關、國企、事業單位都會增長,但是私企、外企不壹定同時漲工資。“如果只增加工資,稅率不變,公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會增加太多,不如減稅讓利。”

經常在微博上與網友交流的陳振樓也註意到了3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後“個稅起征點有望從2000元提高到3000元”的消息。他說:“3000元太低了。還不如留個口,變成3000 -5000元。”

同時,他建議降低稅率,提高稅率(指根據征稅對象的數量,累進稅率的起點和終點之間的區間)。例如,目前適用於工資的個人所得稅稅率為第二級,即月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00元至2000元,該級起點為500元,終點為2000元,級次區間為1500元)。“將現行9級累進稅率(個稅現行累進稅率為5%-45%)降至國際通行的4-5級稅率,並適當擴大稅率區間。晚報訊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振樓呼籲,給予國企退休教師正常的退休教師待遇。

“目前上海有數千名國企退休教師,很多都有高級教師職稱,但退休後只能拿到普通退休工人的待遇,相差壹倍!”陳振樓說。

2004年,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妥善解決國有企業舉辦的中小學退休教師待遇問題的通知》,並根據各部門、各地方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實施細則。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大部分省市基本將“辦崗、完成教育和學前教育的國企退休教師”排除在文件精神的實施範圍之外。

對此,陳振樓表示,很難認定,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四十條明確規定,“中小學教師是指幼兒園、特殊教育機構、普通中小學、成人中小學教育機構、職業中等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中的教師”,“國有企業在崗、成人教育、學前教育的退休教師”也是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享受同等退休待遇。

他建議國務院辦公廳對2004年文件中的“國有企業辦中小學退休教師”進行明確界定和補充,並建議當互聯網逐漸成為壹種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時,人們發現很多重大事件和問題都是通過互聯網揭示的,因此網絡監督的力量越來越受到網民的重視,這也對政府的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全國人大代表、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振樓說,壹些政府官員對互聯網全面接入生活還不夠清楚,還在用老辦法處理新問題。他們習慣單向說教,不習慣雙向交流,不習慣被監督,在互聯網的監督下不自然,不舒服。由於官員話語權的喪失和對網絡信息的不適應,政府的執政能力和公信力受到質疑。

當然,網絡是壹把“雙刃劍”,信息的享受既是網絡的優勢,也存在網絡言論良莠不齊的情況。所以對於網絡來說,開放和監管必須結合起來。但是,監督的前提是提高我們政府應對網絡社會的能力,提高政府官員在網絡社會的適應能力和執政能力,學會與網絡媒體雙向溝通,習慣把自己的工作置於網絡的監督之下。陳振樓代表說。第壹,端正政府官員面對網絡監督的態度,以開放的心態面對網絡監督。各級政府部門和官員要調整心態,樹立與網絡媒體正確溝通的理念,通過網絡收集民意,集中智慧,發現問題,看到不足,努力面對新情況、新問題,以開放的心態發揮網絡積極有力的作用。

二是建立高效透明的網絡信息公開機制。只有及時準確的信息才能指導正確的監管。信息透明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的趨勢。應對網絡時代的信息透明,各級政府部門首先要學會與媒體打交道,形成在第壹時間發布信息的制度和機制,而且這種信息越早公開越好,尤其是已經預設好的政府信息要及時公開。

三是開展專項培訓,提高政府官員即時智能網絡互動溝通能力。只有信息公開,而沒有相應的應對能力和應急智慧,很難引導正確的網絡輿論。因此,迫切需要培養政府官員在網絡監督下與網民互動溝通的能力,特別是註重培養政府官員在面對重大、特殊、緊急的社會事件時,在與網民實時溝通中產生的智慧。

第四,在全員培訓的基礎上,建立各級政府部門專門的新聞發言人制度。為了進壹步提高政府信息公開和與網絡媒體溝通的專業化水平,我們應該在全員培訓的基礎上,逐步選拔、培養和建立壹支專門的政府發言人隊伍,使這項工作在專業化的道路上健康發展,也使政府部門的信息發布更加及時準確,網上溝通更加高效順暢。

第五,政府部門領導牽頭,建立領導定期與網絡媒體和網民溝通的長效機制。政府部門領導帶頭在各種媒體上進行實時、公開、定期的直接或間接溝通,可以形成壹種長效機制,使政府工作始終處於監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