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海灣戰爭雖然可以看作是多國部隊欺淩弱小,但它標誌著壹場新軍事革命的開始。雖然多國部隊人數略超過伊軍,但優勢並不太大,絕不會造成壹邊倒的戰局。戰爭進展之快,雙方傷亡比例之懸殊,主要是因為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在軍事技術上的絕對優勢。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多國部隊在戰場上實現了單向透明,如果明眼人和瞎子打仗。其次,多國部隊的精確制導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開始被廣泛使用。第三,多國部隊的空地壹體作戰戰術明顯比伊軍的傳統戰術先進。說海灣戰爭是新軍事革命的開端並不過分。
3、信息戰的威力=常規戰力x信息水平。信息化水平不過是把機械化為代表的常規戰力放大n倍。如果機械化的基數為零,那麽信息化再放大多少倍,戰鬥力依然為零。比如,即使妳能依靠信息優勢及時發現敵人,但如果妳不能到達並與之戰鬥,那也是徒勞的。美軍的機械化常規戰力已經很強了。當然,關註信息化就夠了。但我軍機械化常規戰力仍然較低,單靠信息化的倍增效應並不明顯。因此,乘法符號的兩端必須同時發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戰的威力。所以我軍必須既機械化又信息化,兩條腿走路。這既是我軍機械化水平薄弱的無奈,也是信息化本身要有強大硬件平臺支撐的必然要求。
4.沒有哪支軍隊是不可戰勝的,它只能暫時領先。美軍雖然看似所向披靡,但那是因為沒有遇到壹個機械化和信息化都很強的對手,沒有和別人打壹場對稱的信息戰,所以它的弱點或者說命運還沒有暴露出來。近年來,我軍機械化水平提高很快,與美國沒有明顯的代差。如果未來提高常規部隊信息化水平,發展信息戰能力,比如摧毀敵方衛星,研制電磁脈沖彈,提高電子對抗能力,那麽高度依賴信息化支援的美軍壹旦失去這種信息支援,就會陷入大混亂,無敵神話被打破。我坐在有空調的房間裏,面對激光全息多媒體顯控平臺,打個響指,克隆人士兵殺敵,消滅路線上所有可疑目標。如果妳願意,還可以通過芯片直接控制壹個克隆人士兵,玩壹把CS的遊戲。反正死的不是我...嘿,嘿,什麽是信息戰?不飛就是用衛星、飛機等偵察手段來收集情報,而不是過去的人工情報,比如取代過去的偵察兵或間諜來收集情報,然後是通訊手段。過去的有線電話是無線的。海灣戰爭和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沒什麽區別,只是伊拉克實力太弱。為什麽這麽說?第壹,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聯合國軍對抗中國和蘇聯,軍力是50%到80%。海灣戰爭中,聯合國部隊對壹個小伊拉克作戰,不動用飛機和坦克,用霰彈槍和炸藥包就能鏟平。第二,海灣戰爭的戰術和朝鮮戰爭壹樣,都是先奪取制空權。美國在朝鮮戰場投入了1700多架作戰飛機。越南戰場投入作戰飛機10000余架,正常維護作戰飛機3000余架。朝鮮戰場上,中國和蘇聯投入的作戰飛機不比美國少,性能更勝壹籌。藍色的米格65,438+05比美國的好,只有少數幾架F-86能與米格65,438+05抗衡。F-84和F-102都不是米格15的對手,所以經過幾次大的空戰,形成了鴨綠江到平壤的米格走廊,奪取了這壹地區的制空權。美國飛機不敢來,來了也不回。後來美國只剩下100架飛機,沒有給陸軍太多支持。而且蘇聯空軍無法支援誌願軍前線作戰,雙方都無法奪取對方的制空權。後來解密,朝鮮戰場上,美國飛機被蘇聯空軍擊落1097架,被高射炮火擊落222架,被中國空軍擊落332架。越南也是如此,中國派出高射炮部隊和工兵保衛北越大後方。蘇聯援助的米格-21性能優於F-4/105/105,蘇聯援助了大量地空導彈。美國不僅沒有奪取制空權,還損失了8000多架戰機。海灣戰爭不同。多國部隊出動了1300架戰鬥機和150架直升機。有4000多輛坦克和裝甲車。多國部隊仍然采用朝鮮和越南戰場的老作戰方法,先奪取制空權。有了那些伊拉克戰鬥機,也就是美國戰鬥機的對手,多國部隊沒打幾仗就奪取了制空權。伊軍完全暴露在1300美軍戰鬥機和1500直升機的攻擊下。怎麽才能戰無不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伊拉克坦克部隊的2800多輛坦克在返回途中被美軍戰機和直升機轟炸,全部報銷,被稱為“死亡之路”。現代戰爭的本質是誰奪取了制空權,誰就贏得了戰爭。俄羅斯在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打了壹場典型的信息戰。俄羅斯的A-50預警機截獲了壹個不斷傳送的無線電信號。預警機將無線電信號傳輸給偵察衛星定位,衛星將定位鎖定信息返回給預警機。預警機將信息傳送給壹架待命的蘇-25攻擊機。蘇-25根據衛星鎖定的目標發射了兩枚空對地導彈,摧毀了發射無線電信號的村莊。事後證實,是車臣總統杜達耶夫發射了無線電信號。我在用手機和各個單位交流的時候被導彈炸死了。從發現無線電信號到獵殺目標只用了不到幾分鐘。這就是所謂的信息戰。人力偵查、確認、追捕、擊斃需要多長時間?而且還是有逃生或者獲救的可能。我也同意樓上的說法,俄羅斯刺殺車臣總統杜達耶夫是壹次漂亮的信息斬首行動。為什麽美國幾百次斬首薩達姆和本拉登都失敗了?通過查閱資料,這個謎被解開了。原來美國的預警機,包括E-3C“瞭望塔”,都沒有像A-50預警機那樣享有與衛星進行信息聯網的功能,所以不可能像俄國那樣借助空天信息捕捉薩達姆和本·拉登的行蹤,鎖定其總部或藏身之處。因此,美國要想打壹場像俄羅斯那樣的真正的高科技信息戰,就需要升級自己的信息裝備和信息系統。海灣戰爭和傳統戰爭甚至二戰沒什麽區別。首先是空戰,奪取制空權,然後是飛機轟炸,然後是地面部隊進攻。不同的是軸心國和協約國的空軍勢均力敵,誰也奪不到制空權,只能空戰。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的空軍實力與伊拉克空軍相差甚遠,沒有大的空戰就完全被多國部隊控制了。伊拉克空軍毫無還手之力,其軍隊任由美國飛機蹂躪。美國在海灣戰爭中的戰術戰法與德國在英國空戰中打擊英國、打擊蘇聯如出壹轍,與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也有相似之處。我們沒有看到什麽新招,但是我們沒有輕易遇到對手,這和戰術無關。如果多國部隊采取海灣戰爭那樣的戰術和戰法,和實力相當的俄羅斯打,結果絕對不壹樣,可能會慘敗。不知道美軍在阿富汗有沒有用過信息戰?如果用描述的話,就是失敗。據報道,去年美軍進入阿富汗之前,專門邀請蘇聯老兵教授偵察、定點打擊等戰術戰法。偵察和定點打擊是運用信息戰手段的核心內容。比如偵察衛星、電子偵察機、無人機等。用於收集對方和軍事目標的情報,而不是人工收集情報。定點打擊包括斬首和外科打擊。而有針對性的打擊是基於及時準確的信息。美軍還要求給前蘇聯的老兵講授這樣的戰術戰法,解釋說美軍以前在阿富汗的戰術戰法或者信息戰根本不管用,不允許只采用前蘇聯的戰術戰法。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已經黔驢技窮。當美國開始進攻伊拉克的時候,用了10多天的時間才被壹個師的駐軍在壹個叫什麽來著的伊拉克城市拿下,330多人被殺。後來害怕與伊拉克正規軍和國民警衛隊對抗,花巨資買通了伊軍參謀長,解散了他們。美國只有在伊拉克沒有抵抗的時候才占領伊拉克。說白了,美國白銀打敗了伊拉克軍隊。然而,美國並沒有解決伊拉克問題。近年來,在伊拉克人民的夾擊下,美軍已陣亡4400人,損失80多架直升機,近100輛坦克和各種軍車。戰爭初期,壹架F-65,438+05e在巴格達上空被擊落。迄今為止,戰損消耗已達7000多億美元。在阿富汗戰場上,多國部隊共陣亡1300多人,其中美軍800多人,損失30多架直升機和數百輛軍車,戰爭損失達3000億美元。現在還沒有贏的跡象,只好請前蘇聯的老兵教我們戰術戰法。而美軍未能學到前蘇聯的戰術和戰術的精髓,得不到真實的傳記。阿富汗戰場形勢沒有根本好轉,還吃了敗仗。閃點行動+戰場2,戰術行動由無人機偵察支持,C4I系統到達小隊級別的戰術單位。單兵作戰系統可以共享信息並快速傳輸和處理,即空中部隊或炮兵支援可以快速準確地支援戰場前線,前線作戰指揮部可以掌握己方作戰力量和儲備能量的信息,以及調查和獲取敵方的部分信息,並將相關信息及時上報上級指揮部,幫助總參謀部做出符合戰場情況的正確行動。
至於戰略行動層面的作戰任務,信息硬件+軟件+能適應信息思維的人和壹般參謀~ ~具體的“信息戰”是什麽樣的,只有通過電視劇《大食》才能了解。隨便說點什麽。
機械化:部隊在戰場上的機動性要發生質的變化。美國正在發展空中控制陸地(海洋)的戰略。在未來的戰爭中,主角將是空軍,地面部隊將逐漸成為空軍的附庸。
信息化:信息,顧名思義,就是智能。信息化戰爭強調先占據情報優勢,爭取情報戰場上的勝利,然後實施最後的火力打擊。(信息相對較窄,信息應涵蓋火攻前的信息收集、分析、決策、指令下達等各個階段。)
機械化和信息化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偏廢。目前我國機械化水平很低,但可以用於國防。防禦畢竟屬於內線作戰,對機動性的要求不是很高。中國軍隊的信息化水平會受到戰爭的檢驗,但個人認為應該不會比美國低太多。
如果中國對美國采取守勢,美國在信息戰中就沒有明顯優勢。美國和中國的勝敗將取決於戰爭的目的。美國必須有解放前反擊中國的決心,否則在信息戰中總是追求精確打擊,美國會被中國拖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