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商業信函;禮貌原則;文化差異
摘要:禮貌是人類文明的象征,這是國際商務信函中必須遵循的語用原則。商務禮儀基於這樣壹種理論,即良好的禮儀是有成本效益的,因為它們不僅能提高工作場所的生活質量,有助於優化員工道德,美化公司形象,而且在創造利潤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壹個人們互相體諒的環境顯然是壹個顧客喜歡做生意的環境。此外,最重要的是,壹家擁有彬彬有禮的高級聲譽的公司會吸引並留住優秀的人才。為了有助於雙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關系,它必須遵循禮貌原則,語調和措辭得體。然而,不同文化中不同的禮貌原則對於成功的商務信函是不可或缺的。
關鍵詞:商務信函;禮貌原則;文化差異
壹.導言
21世紀是經濟日益全球化的世紀。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國際貿易發展迅速。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商務信函在中外企業交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比口頭交流更準確、更有說服力、更經濟、更高效(將信息發送給更多的人),也更正式。“壹封好的商業信函能帶來完全不同的效果,讓妳想表達的東西煥然壹新,給對方留下深刻印象,讓妳的職業道路壹帆風順。壹封禮貌的商務信函可以直接影響貿易雙方的關系,幫助企業樹立職業道德形象,促進貿易雙方的合作進程。通常情況下,在商務信函寫作中使用簡單易懂的詞語是合適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交流的過程就是跨文化交際。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歷史背景、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因此,在寫國際商務信函時,我們必須了解本國和外國的文化差異,並設法使這些差異在寫作過程中消失,同時在目標和目的中找到準確的詞語。
二、商務信函的寫作原則
作為壹種重要的國際交流方式,商務英語信函在寫作時必須精心準備。Bobby D.Sorrels在他的《商務溝通基礎》壹書中總結了六個C原則,即“簡潔、準確、清晰、有文采、體貼和連貫。”在此基礎上,國內學者也對其進行了補充和完善。20xx年,以陸、許、周耀宗為代表,提出了今天公認的7C原則。即禮貌原則、清晰原則、簡明原則、正確原則、具體原則、考慮原則和完整原則。其中,商務英語寫作中的禮貌原則構成了商務交際技巧的基調,是商人最重要、最銳利的武器之壹。英國語言學家傑弗裏·利奇(Geoffrey Leech)等人提出了禮貌原則,認為在所有的語言交際中,說話人和聽話人應該最大限度地表達禮貌,最小限度地表達不禮貌的信念。這壹原則對商務英語寫作具有重要意義。利奇在《語用學原理》壹書中,在吸收Grice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系統地提出了禮貌原則理論。認為禮貌原則應該包括(1)機智格言:讓對方受的苦最少,得到的最多;(2)慷慨格言:讓自己受益最少,吃虧最多;(3)認同格言:盡量少貶低對方,努力做更多的自己;(4)謙虛準則(5)認同準則:盡量減少對方的分歧,盡可能增加與對方的認同;(6)同情原則:最小化對對方的厭惡,最大化對對方的同情。然而,Brown & Levinson也認為禮貌原則具有壹定的普遍性。在眾多的禮貌原則中,萊考夫提出了說話人可以遵守的三個不同的禮貌原則:第壹,不要強迫別人;第二,給對方留有余地;第三,增進相互友誼。
第三,不同文化的禮貌原則
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禮貌原則。顧躍國教授提出中國語言文化中的禮貌原則包括四個方面:尊重、謙虛、態度熱情和文雅。在1992中,他提出了中國文化中的禮貌原則如下:(1)自卑原則。這個規則指的是在談論與自己有關的事情時“貶低”和“謙虛”,在聽與聽者有關的事情時“拾起”和“尊重”。(2)稱呼準則:這個準則是指人們出於禮貌,要按照“自上而下的義,自下而上的尊嚴,從年輕到年老的順序”的傳統來稱呼對方,以反映人際交往中的社會關系。(3)文雅規則:在中國文化中,“有禮貌”被認為是有禮貌的,有教養的。其基本內容是“選擇優雅的語言,禁止褻瀆的語言,多使用委婉的語言,少使用生硬的語言”。避免提及讓人不開心或尷尬的事情。(4)求同原則:是指註意對方的身份和社會地位,尊重對方的“面子”,使雙方在許多方面都力求和諧。當妳不得不批評別人或表達不同意見時,可以采取“先禮後兵”、“先表揚後批評”的策略。(5)道德行為準則:是指在行為動機上,使他人付出的成本最小化,使他人的利益最大化;盡量用言語誇大別人給妳的好處,盡量少說自己付出的代價。這些禮貌原則對中國人在商務信函中從事國際貿易也有指導意義。中國人認為自尊是壹種禮貌,而西方人認為自尊是壹種不誠實,因此在交流過程中很難溝通,甚至會造成誤解,所以需要更加註意不同語言和文化之間的語言表達。在商務信函的寫作中,要註意禮儀原則,不要隨意冒犯他人,尊重不同文化中人們的語言習慣。比如,如何向商業夥伴傳遞壞消息,在美國通常用間接的方式、委婉的語氣、積極的話語來表達。法國人、英國人、德國人壹般采用直接法;而像日本和中國這樣的高語境文化強調和諧和面子,采用間接委婉的方式,而拉美則避免傳遞壞消息。在不同的文化中,表達禮貌的方式和方法以及人們的判斷標準是有差異的。西方人壹般接受帶有“謝謝”的恭維。他們認為,愉快地接受贊美是禮貌的,可以避免損害對方的正面形象。對我們來說,中國經常用“哪裏哪裏”“過獎了”“差遠了”來表達被誇者的謙虛。可見,西方國家重視個體觀念和獨立精神,它包括個體自由、權利和個體獨立。
四。結論
在日益激烈的國際貿易競爭中,商務信函不僅是實現交流的媒介,也是建立友誼、吸引客戶的手段。古語有雲,“君子不可失其色,小人不可失其口”,意思是有道德的人要有禮貌,不可粗魯無禮。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傳統。禮貌也是人類交際中謙遜和得體的表現。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由於不同社會文化傳統的相互影響,禮貌也必然不斷變化。語言中的禮貌包括有分寸、有禮貌、有教養、有見識,避免隱私、淺薄、粗俗、忌諱,概括為“四有四忌”。因此,在商務信函寫作中,遵循禮貌原則,及時回復,用恰當的語言尊重對方,不卑不亢,保持良好的禮貌和高尚的態度認真寫作,對於保證商務活動的順利有效進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從不同國家商務信函開頭和結尾的例子可以看出,美國講究高效率、快速行動的文化特征,而阿拉伯信函則體現了註重身份、地位、關系和待客之道的文化特征;日語信函體現了謙虛、禮貌、間接、關系等文化特征。我們應該充分註意文化對商務英語寫作和禮貌原則的影響。
參考資料:
[1],王導讀:禮貌原則在商務英語信函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xx-12,(527):182-183。
[2]黃雅蘭:《禮儀在商務拜訪中的重要作用及技巧分析》[A]
[3]王茜·鈮:《論國際商務英語函電中的禮貌原則》[J].銅仁大學學報20xx (2): 98-99
[4]高·:《漢英禮貌原則與禮貌用語的文化差異》[A].洛陽理工學院學報20xx-10 (5): 8-9
社交與商務禮儀論文2【摘要】:中國歷來是“禮儀之邦”,禮儀不僅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現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形式;禮儀不僅反映了壹個人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壹個單位、壹個地區乃至整個社會的道德風尚。隨著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以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世界各地的禮儀和習俗不斷得到融合和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禮儀,重要性,培養
當今時代,大學生是社會中的壹個特殊群體。他們個性突出,精力充沛,有良好的文化知識,有敢於做事的大無畏精神,有強烈的求知欲。他們是社會的精英,是祖國的接班人。然而,許多大學生缺乏禮儀意識和交際禮儀能力,這將使他們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因此,培養大學生交際禮儀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高校應將大學生禮儀教育納入培養過程。
1,禮儀的定義
禮儀壹般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過程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和規範。具體表現為禮儀、禮貌、儀式、儀表等。禮儀作為壹種文化,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系時,用來表達友誼和對他人感情的符號。禮儀可以使壹個人有道德,塑造理想的個人形象,使妳的事業成功,使社會更加穩定。禮儀是個人乃至壹個民族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2.大學生禮儀的重要性
2.1是大學生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需要。
現代信息社會傳播技術和手段的飛速發展正在改變人們傳統的傳播觀念和行為。特別是人們的交往範圍逐漸從人際交往擴展到公共交往,從面對面的近距離交往擴展到遠距離交往,從慢節奏低頻交往擴展到快節奏高頻交往。現代信息社會人際交往的這種變化,對人類社會交往的內容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是大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的需要。
壹個學生如果既懂書又不懂禮貌,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嚴重不協調,是不可能成為優秀人才的。壹個優秀的人才不僅要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禮儀。禮儀是良好道德修養的表現,也是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之壹,需要通過禮貌的方式來體現。
2.3是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需要。
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表明,懂得解決身邊的問題,並以適當的方式處理生活中的煩惱的孩子,身心更健康,更關心他人,更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更好。戴爾·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和吉米·多南、約翰·麥克斯韋的《成功之策》都推導出同壹個公式:個人成功=15%專業技能+85%人際交往和社交技能。因此,適應新的生活環境,從“依賴”的人向“獨立”的人發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成功走向社會,是大學生的迫切需要。大學生如果能掌握基本的禮儀規範和知識,基本的交際技能,遵循相互尊重、真誠相待、言行適度、平等友愛的原則,就能很快與交際夥伴建立起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
2.4是加強大學生文明行為的需要。
培養大學生的交往禮儀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本的內容。文明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最具體的體現。壹個人的談吐、舉止、儀表、衣著,都能體現出他的思想修養和文明程度。
3.大學生禮儀存在的問題。
該報稱,在招聘會上,談吐優雅、衣著得體、儀表端莊、舉止大方、舉止得體的大學生更受用人單位青睞。換句話說,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社會對大學生的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更具體的要求。然而,很多大學生的交際禮儀能力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麽好。他們連什麽是交際禮儀都不知道,更談不上禮儀了。壹個學生如果對書本知之甚少,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嚴重失調,是不可能成為優秀人才的。目前,大學生實際禮儀行為水平較低與社會對大學生禮儀素養要求較高之間仍存在較大矛盾,主要表現在部分學生在宿舍無法與同學和諧相處;上課不尊重老師,隨意接手機,早退;在公共場合表現得放蕩不羈;追求時尚,個人外在形象穿著不當。作為學校會計系禮儀隊隊長,我深有同感。開學時,很多新生缺乏禮儀和禮貌,有的甚至不跟他們打招呼。另壹方面,gfd穿著隨意,他們沒有表現出對面試或面試官的尊重。
4.大學生禮儀缺失的原因。
4.1教育體制不合理,導致中小學禮儀教育缺失。
道德禮儀教育是壹個由內而外、由低而高的傳遞過程。所以,在學前、小學、中學階段,適當的禮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學校在這些階段對學生進行禮儀理論和行為習慣的教育。但是,目前我國應試教育模式和考試制度並沒有完全改變,衡量壹個學生素質的唯壹標準就是學習成績。學校過於註重“成長教育”,忽視“成人教育”,導致學生從學前到中學,只註重學習成績,輕視“品德考試”,尤其是忽視禮儀知識的傳授和禮儀規範行為的培養,使學生的禮儀訓練從小得不到很好的培養,以至於進入大學後依然很多。
4.2家庭禮儀教育的缺失
家庭中的父母忽視了對孩子作為人的教育,而往往更關註孩子的物質生活和學習。此外,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目前我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比較單壹,沒有機會參與和感受家庭中的禮儀實踐。有些家長在孩子不禮貌或在家庭活動和交往中出現失誤時,也采取模棱兩可甚至寬容的態度,這在壹定程度上使孩子失去了學習禮儀知識和培養禮儀素養的機會。
4.3高校放松了對學生禮儀行為的管理,忽視了禮儀教育課程的設置。
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道德教育,尤其是禮儀文化的教育是非常模糊的。高校放松了對學生行為的管理,學校“教書育人”的“育人”功能淡化,使得很多大學生專心讀聖賢書,而忽略了窗外的事。而高校幾乎取消了課前的升旗儀式和尊師儀式,禮儀教育氛圍減弱,使得大學生的知禮意識逐漸淡化。從課程設置來看,很多高校對大學生的禮儀教育不夠重視,缺乏禮儀教育意識。我國大部分高校自然把專業理論和技術課設置為必修課。壹些公共選修課雖然設置了禮儀教育課程,但大多受到禮儀師資匱乏、課時少的影響,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
5.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禮儀?
5.1把提高禮儀素養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重新審視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其中,前五項內容都是指人與人之間和諧的間接形式,從中可以得出結論: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即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已經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中心工作。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諧的前提是每個人都有良好的禮儀修養,因此以禮儀教育為抓手加強和諧社會建設意義重大。
5.2大學生禮儀規範化
大學生禮儀本身就需要規範。所謂“沒有規則,就沒有方圓”。禮儀本身的壹個特點就是標準化。如果不註重大學生禮儀的規範,而是讓大學生在使用禮儀的時候各行其是,那麽大學生就不像大學生了,而是和社會上的普通年輕人混為壹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開展必要的禮儀、禮貌、文明活動,對規範人們的言行具有重要作用。”毫無疑問,大學生禮儀的規範化將直接有助於我國大學生精神風貌的構建。
5.3學校禮儀教育功能,保證禮儀教育的連續性。
人的行為是壹個不斷實踐的過程。讓當代大學生養成符合禮儀的行為習慣不是壹朝壹夕的事情,需要進行持續的禮儀教育和反復持久的禮儀訓練。壹個人只有養成了壹定的禮儀習慣,才能具備相應的禮儀素養和素質。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從小學到大學的禮儀課程監管,內容設計要符合不同年齡段的禮儀要求,讓學生在成長的各個階段都不會缺少禮儀教育。
5.4高校應提高禮儀教育課程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教學效果。
建議將大學生禮儀課程設置為必修課,將禮儀教育引入各大學各專業,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禮儀基礎理論和具體規範。另外,在禮儀課程中,要教授中醫,加強實訓教育。教師應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在課堂上創設各種情景,將禮儀知識轉化為實踐活動,讓學生多思考、多實踐,成為壹名有禮儀修養的大學生。
大學生禮儀,從妳我做起,從身邊做起,通過大家的努力,學校的努力,國家和民族的努力,“禮儀之邦”壹定會歷久彌新,我們自身的禮儀素質也會大大提高。大學生禮儀的重要性及其培養
社交與商務禮儀篇3歐美國家的人非常註重社交、旅遊、娛樂、休閑等公共場合的禮儀和舉止。所以,在歐美旅遊的人,走親訪友,壹定要註意這些細節,避免尷尬和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首先,註意衣服的整潔。紐扣壹定要扣好,手要幹凈,指甲要剪短,胡須要修剪。
與人交談時,要端莊、和藹、禮貌。雙方靠得太近不靠譜,談話聲音不要太高;坐著的時候不要蹺二郎腿,也不要抖腿;專註於談話,避免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第壹次談話不要問對方的收入、家庭財產、年齡、婚姻;異性之間交談時,不能壹直盯著對方看;路上和女人說話,要邊走邊聊,不能停下來站著。與女性坐在壹起時不要吸煙;和熟人打招呼,男方要站起來,女方可以坐著回答。
當妳在別人家做客時,妳應該在進入房間前脫帽。雨天參觀要將雨具放在室外,雨衣不允許進入室內。夫妻壹起拜訪別人時,道別時妻子應先起身離開。
乘車旅行時,讓客人坐在駕駛座旁邊的座位上,作為上座。走在街上,不要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不要亂扔東西,隨地吐痰。
在餐廳就餐時,如果和別人同桌,必須征得客人同意後才能坐下,否則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在美國餐館,如果用餐巾擦刀叉和盤子,服務員會馬上換壹套餐具。在服務員看來,顧客擦拭餐具就是認為餐具不幹凈。
男女應該走外側,也就是車道的壹側,這樣女性更有安全感;當妳開始走的時候,妳應該讓女士先走。
進出商店等公共場所,男性應當為女性開門;年輕人應該為老年人開門。坐車或坐船,男士要給女士讓座;男女坐在壹起時,不要大聲說話。
另外,還需要註意壹些小動作。比如,豎起大拇指,在中國和其他壹些國家,意味著贊揚、偉大和第壹名,而在美國和法國,意味著阻止搭車;伸出食指和中指在我國表示第二個或數字“2”,但在英國有兩種含義。使用這種手勢時,手掌朝向對方,表示勝利,如果手背朝向對方,則表示侮辱;在中國,單食指表示數字“1”,也用於引起註意,而在美國表示請對方稍等,在澳大利亞表示“請再來壹杯啤酒”。
在我國,食指勾起來表示“9”,在日本表示小偷;在泰國和菲律賓,它意味著門鑰匙和鎖;印尼說人心壞,小氣;在新加坡,它意味著死亡,在拳擊中也意味著擊倒。
拇指和食指在我國代表“O”,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直立,代表“3”。這兩個手勢合起來,日韓緬就是錢的意思;美國同意了,偉大而順利;印尼說什麽都做不了,也做不了;突尼斯用來表示愚蠢和無用。
在我國,人們習慣於點頭表示同意和贊同,搖頭表示否定和反對。但是在斯裏蘭卡、印度、尼泊爾和其他國家,人們搖頭表示同意,點頭表示不同意。
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有些民俗在世界各國之間、壹個國家的不同地區之間差異很大,有些甚至完全相反。所以出國旅遊,掌握這些小知識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