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關於教育學原理的論文

關於教育學原理的論文

教育學原理作為壹門基礎必修課,不僅是師範院校和其他院校學生想取得教師資格的重要公共課,也是各級各類教育專業的必修課。下面是我推薦給妳的教育學原理論文。希望妳喜歡!

關於教育學原理的第壹篇論文

教育學原理教學改革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教育學原理教學質量不容樂觀,學生普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本文分析了教育學原理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探討了改革對策。

關鍵詞:教育學原理;教育改革

作者簡介:李(1973-),女,貴州湄潭人,遵義師範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學原理。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712文獻識別碼:A文號:1001-7518(2012)08-0034-02。

在中國,教育學原理包括兩個方面。壹方面,教育學的原理是教育學的原理。學科中最重要的第二是什麽?學科之壹。另壹方面,教育學原理是所有教育學專業的重要基礎課。其中,教育學作為壹門基礎課,是師範院校學生和想取得教師資格的學生的重要公開課。在不同的大學,教育學原理有不同的名稱。本基礎課(教育概論、教育通論、教育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具有系統紮實的教育學基礎理論知識。然而,目前在我國,教育學原理這樣壹門基礎課程的效果並不理想。大量學生不清楚教育學原理的目標和任務,部分學生對其不感興趣。他們深感教育學原理的內容枯燥乏味,想脫離教學實踐。本文從我國高校《教育學原理》課程的教學現狀入手,分析了當前《教育學原理》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本文提到的教育學原理基礎課,主要是針對本科生的。

壹、存在的問題

(壹)學生問題

學生積極性不高主要體現在大部分學生對教育學原理這門基礎課不感興趣。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教育學原理有誤解。相當壹部分學生把教育學原理當成入門課,意識不到理論學習的重要性。教育學雖然是壹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是經驗和實踐是必須的。但是,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無效的。因此,大多數大學生不僅要重視教育實習等實踐課程的學習,更要重視理論先於實踐,避免盲目實踐。

教學材料

事實上,目前教育學原理教材五花八門,層出不窮。既有高校自制教材,也有延續多年的老教材。比如數量嚴重超支,但質量有待提高,精品經典教材嚴重缺乏。高校普遍面臨教材陳舊、空洞、缺乏個性的問題。教材質量反映了我國出版業浮躁的作風。為了跟上教學改革的步伐,相當壹部分教材仍然延續了舊教材的框架,只是在幾個章節上略有修改。還有壹些教材是不同教材東拼西湊的結果,缺乏層次性和邏輯性。另壹方面,現行的教育學原理教材缺乏現實性。雖然教育學原理的任務是讓學生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論。但是理論來源於實踐。教育學歸根到底是壹門實踐課。當前教育實踐瞬息萬變,教育學理論研究應緊跟實踐步伐,體現時代性和實踐性。

教學方法

目前,我國大學教育學原理的發展仍屬於理論教學。所以從教學形式來看,還是老師教,學生聽,老師領的壹種形式。在教學方法上,高校教師普遍采用講授法。集中授課的教學形式依然是主旋律。教學法的優勢主要體現在教學效率高。因為高校不同於中小學,教材內容大而雜,但教學時間極其有限。教學方法仍然是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許多教學任務最常見的選擇。另外,目前我國高校的教育學原理教學已經實現了多媒體和信息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但是速度的提高導致學生被動的聽和思考。比如很多年輕老師缺乏教學經驗,上課只能靠幻燈片閱讀。教學嚴重缺乏興趣,學生無法有效參與,導致教學質量差。

(四)教學評價

單壹的教學評價形式是影響我國高校教育學原理教學質量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仍然沿用考試的評價方式。閉卷考試仍然是最重要、最便捷的評價方式。學生可以在課本上找到試卷中大部分問題的答案。據筆者調查,國內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教師在考前劃定考試範圍的潛規則。為了通過考試,學生們在考試前突擊。平時的課堂教學流於形式。大多數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死記硬背《教育學原理》的內容,臨陣磨槍,卻無法真正理解《教育學原理》中的基本概念和教育者的基本思想。考完試,平時課堂上的學習內容就成為過去。

二、改革討論

(壹)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調動學生學習教育學原理的積極性應從兩個方面入手。壹方面,學生應該重視自己的思想。雖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但教育實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大學生普遍缺乏教學經驗,對教學實踐存在諸多誤解,對教學理論的應用和理解理想化。因此,壹方面,理論學習可以為學生今後的教學實踐提供理論指導,避免盲目實踐。更重要的是,理論學習可以幫助學生真正了解教育,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者的思想、教育的歷史等。,並能正確認識教育現象,客觀認識教育問題。教育實踐是極其復雜和不確定的。新手教師在遇到棘手的教學問題時,如何機智應對,具備實踐智慧?前期理論學習對於培養教師的教學機智和實踐智慧極其重要。因為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問題來源於教學實踐,是實踐問題的結晶,經過了實踐的檢驗。雖然教育學原理的教學內容中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但教育學原理的理論學習至少為大學生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提供了壹個可供借鑒的視角和範例。

(二)註重教材的選擇和內容的提煉。

教材是高質量教學的保證。為了提高教育學原理的教學質量,我國高校首先應該選擇教材。目前市面上同壹學科、同壹專業的教材讓人眼花繚亂。因此,高校教師首先要熟悉不同版本的教材,比較不同版本的教材,然後根據自己的學校定位和學生特點,考慮和選擇合適的教材。另外,教材的選擇並不意味著教材是唯壹的。因為不同的教材側重點和亮點不壹樣,所以課內以壹本教材為主,課後可以參考其他教材。通過閱讀和研究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學生可以加深對同壹問題的理解,形成批判意識。另壹方面,教材不應局限於教科書。網絡資源和期刊文獻也是有效的教材和教學內容。事實上,相當壹部分教科書落後於當前的研究。因此,大學教師應該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課本以外的資源。比如在講授教學的本質時,大部分教材只列舉了幾個觀點。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當前學者最新穎的觀點和視角。壹方面,學生可以理解對同壹問題的不同看法。另壹方面,學生可以認識到課本的局限性,學會批判課本,提高自學能力。

再者,教師要超越書本,在講授教學內容時加入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吸引自己的觀點。高校的教學和中小學的教學不壹樣。許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教育學是壹門開放的學科,教科書或論文只是提供了壹個視角。教師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也可以激發學生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觀點,從而超越書本和教材。

(三)教學方法多樣化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教育學原理教學仍屬於理論教學。理論教學主要采用教授的授課方式和課時。理論教學形式的教學。教師采用該教學方法可以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但是,這種教學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教育學原理的教學內容有相當壹部分來源於教學實踐。而大部分大學生缺乏教學實踐,所以壹般很難理解這部分內容。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方法。另外,有些教學內容是有爭議的,沒有唯壹的答案。這時,教師可以結合其他教學方法,保證學生能夠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比如教育學原理中關於教育定義的爭論。老師可以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不同的小組成員分別討論不同定義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壹方面,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另壹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思考,建構自己的思想。因此,高校教師應改變傳統的以知識講解和學生傾聽為主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質疑、調查、探究中主動學習,促進學生參與教學。教育學原理可以突破單壹的教學方法,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在教育學原理中的應用應註重理論性和原則性。好的案例不僅包含當前教育實踐中的大量問題,還包含豐富的知識和學術信息。教師不僅要篩選案例,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案例,將案例分析和討論與理論相結合。

2.小組討論。老師可以隨意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可以就所學的理論知識發表自己的意見,互相評價。壹方面,學生可以通過聽取其他學生的觀點來開闊視野,豐富理論知識。另壹方面,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是壹個再創造、學習和訓練的過程。

3.探究式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不同的課題,學生可以在課後查閱文獻,最後以報告的形式在課堂上展示。這種教學方法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研究能力。

總之,高校教學不同於中小學教學,要突破傳統的傳授知識的固定思維模式。高校的教學應該註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理論。

(四)教學評價多元化

考試的評價方式不僅會刺激學生的學習,還會造成學生的功利心態。目前,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考試成績與學生的學分和評價掛鉤。為了獲得學分和學位,學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被迫消化和理解所學的知識。所以,考試也是壹個學習的過程。但是,考試不是唯壹的評價方式。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僵化了學生的思維。因此,高校應建立多元評價方法。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壹個主題,鼓勵學生圍繞相關主題形成學術論文或報告,並根據論文或報告的質量對學生進行評價。

總之,高校師生要重視教育原理和教育基本理論與問題的研究。正如漢森所說:?觀察滲透著理論,任何觀察都有理論負荷。?

參考資料:

王鐵軍。對中國教育學的反思——教育學不是指令,而是具有更高的權力[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1(2)。

[2]沈,石連海。教育學原理教學改革探討[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3)。

教育學原理論文二

教育學原理教學改革探討

本文針對教育學原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科學實踐教學的改革策略。它對提高教學水平、優化教學效果、培養新時期綜合型人才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

關鍵詞:教育學原理教學改革策略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420文獻識別碼:A篇號:1673-9795(2013)03(b)-0057-01。

教育學原理是壹門重要的教育學基礎課程。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掌握豐富的教育理論,鞏固綜合能力。目前,我國教育學原理的效果有待進壹步提高,許多學生沒有完全理解該學科的目標和任務,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有壹些學生覺得教育學原理教學內容單調,不能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系。針對這種情況,探索如何科學地改革教育學原理教學,制定科學有效的實踐策略,對於提高教育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教育學原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在教育學原理的實踐教學中,很多學生沒有正確認識到講授這門學科的重要性,在認知層面存在壹些誤區。教育學雖然屬於實踐學科,但也需要科學理論的有效指導。因此,學生不僅要重視教育實踐,而且要註意在實踐的前期加強理論關註,以避免盲目的教學實踐。目前教育學原理教材種類繁多,呈現出數量達標、質量有待進壹步提高、缺乏經典優質教材的不良問題。壹些學校普遍存在教材教學內容陳舊、單壹,無法突出個性的現象。為了快速跟上教學改革實踐的步伐,壹些教材仍然繼續套用舊的教材體系框架,只對少數章節稍作修改。但有些教材借鑒了很多教材,做成壹個單壹的內容,缺乏科學的邏輯和豐富的層次。此外,許多根據教育學原理編寫的教科書是不現實的。教育學是壹門實踐性很強的教學課程,教育實踐豐富多彩。因此,教育學理論研究應緊跟實踐發展的步伐,以體現良好的實踐性和時代特征。目前國內很多學校的教育學原理還停留在理論教學的層面,教學形式多為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學習。雖然提高了教學效率,但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信息時代,教師過於依賴多媒體課件和幻燈片教學,不註重與學生的良好互動,導致教學質量無法提高。從教學評價的角度來看,存在形式單壹的不良問題。壹些學校仍然采用閉卷考試的單壹評價模式,使得學生過於註重應試技巧的訓練,造成了考前突擊學習,考後快速遺忘的不良問題。

2教育學原理教學實踐改革策略

2.1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針對教育學原理實踐教學中學生積極性不強的現狀,應從思想層面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雖然真理的檢驗需要通過實踐來完成,但由於在校學生通常缺乏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對教學存在誤解,應用教學理論往往過於理想化。因此,加強理論學習可以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提供高質量的理論指導,杜絕盲目跟從實踐的弊端。理論學習還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教育的內涵,樹立科學的教育目標,把握教育家思想的精髓,理清教育的歷史,通過教育現象客觀地闡明教育問題。實踐教學更加復雜,包含更多的不確定性。在處理教學難題的階段,青年教師機智靈活、形成實踐智慧尤為重要。因此,在教育學原理的教學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學習這門學科的重要性,為學生提供壹種科學的實踐參考,拓展學生的教育視野,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基於教育學原理向前發展,為其教育實踐提供優質的參考範例。

2.2註重教材的優化和核心內容的良好提煉。

高質量的教材可以保證高效良好的教學實踐,因此要科學地選擇教材。針對當前教育學原理教材豐富多樣的情況,教師要對不同版本的學科教材進行綜合比較,科學熟悉。通過慎重考慮,根據學校的發展定位和專業學生的綜合特點做出好的選擇。同時,教材的選取並不意味著唯壹性,每壹本教材都有其重點研究內容和亮點。所以課堂教學可以以壹本教材為主導,學生課後可以多參考基礎學科教材。讓他們通過豐富的課本閱讀和實踐學習,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增強批判精神。此外,教材的選擇不應局限於教科書的範圍,網絡資源和期刊文獻也可作為教學內容。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進壹步豐富學生的視野,為他們提供最前沿的學科理論和最獨特的學習視角,讓學生接觸到對同壹問題的各種不同視角。還可以培養學生判斷教材局限性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優化和提高。再者,在實踐教學階段,教師要有效地跨越書本內容,引入自己對教育學原理內容的獨特看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優化教學效果。

2.3多樣化應用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1)以案例教學為基礎,促進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效結合。教育學原理教學應科學應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通過案例掌握教育學的相關理論和原理。案例應涉及當前教育階段所包含的問題,並涵蓋多元化的學科知識和先進的學術知識。教師要做好案例選擇,引導學生實施案例分析,掌握研究技巧,促進案例分析、討論和理論學習的有效結合。(2)積極組織小組討論。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隨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內的成員可以就教育學的理論知識發表自己的理解並互相評價。學生可以在傾聽同齡人觀點的基礎上,豐富自己的視野,拓展自己的理論知識,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而優化學習、再創造、綜合訓練的過程。(3)開展探究式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在教育學原理的教學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編寫不同的課題,讓他們在課後利用網絡信息工具自主查閱文獻,並通過報告模式在課堂上展示。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全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綜合能力,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豐富教學評價,優化教學效果。

考試不應該是簡單的教學評價模式,否則會讓學生形成為了考試而考試的僵化學習模式。因此,我們應該創建壹個多元化和豐富的教學評價模式。比如,教師可以設計編寫壹個教學主題,並讓學生圍繞相關內容主題形成報告、撰寫學術論文,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還可以以平時成績、出勤率、課後作業完成情況、學生實習能力等作為教學評價手段,設計壹些開放性的問題來考察學生的靈活性、總結性和自我創新能力,真正優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

3結論

總之,針對教育學原理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只有制定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註重教材的優化,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豐富教學評價,才能優化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科人才。

參考

【1】詹小紅。新課改背景下的現代文學教學改革――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培養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2 (1): 245-247。

[2]何芳。論高師課程與教學論的教學改革[J].遵義師範學院學報,2009,11 (4): 92-94。

[3]茹宗之。教育名言教學警句――高師教育學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文化教育資料,2007 (17): 37-39。

[4]陳雙輝。先學後教?就是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J]。大觀周刊,2011 (43):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