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藝術活動是幼兒喜歡的壹種藝術活動,是幼兒認識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和訓練幼兒的觀察、記憶、想象、表達和創造能力,幼兒可以把自己在紙上的熱點、有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畫進現實。因此,教師應盡量避免學習繪畫技巧的僵化教學方法,通過各種渠道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美術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
1、興趣激發法就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孩子創造力的基礎,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麽,如何激發孩子的興趣呢?教師要註意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調動幼兒繪畫的積極性。並通過遊戲活動,培養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在幼兒繪畫活動中,教師利用遊戲來開展活動,也可以讓幼兒在自然、輕松、愉快的遊戲中獲得知識和技能,沒有思想負擔。在選擇活動時,要大膽創新,選擇壹些貼近孩子生活、孩子喜歡的美術活動,激發孩子的興趣。畫畫是孩子的遊戲,但是有些孩子因為很多原因對畫畫不感興趣。材料對幼兒有吸引力嗎,材料合適嗎?孩子有可能獨立操作嗎?哪怕是壹個同齡人不經意的評價,都會影響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要考慮材料是否合適。
2.觀察和認知脫離了傳統的“示範-模仿”的繪畫教學方式,需要孩子通過自己的眼睛、大腦和手繪來完成創作。但有些孩子不會畫形狀,往往是因為沒有很好地觀察事物。比如孩子畫樹,往往會把樹幹畫成長方形。老師可以帶孩子去觀察壹棵真正的大樹,摸摸樹幹,看看樹枝。
3、立意,繪畫法鼓勵孩子在繪畫前思考學習立意,這樣繪畫活動不僅是孩子的動手活動,也是大腦思維活動。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學會在生活中、在遊戲中、在想象中、在觀察中學思想中學習思想。兒童藝術的整個活動過程強調通過遊戲來激發兒童的興趣和表達他們的願望,並探索如何在屏幕上顯示自己想法的關鍵內容,以培養兒童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美術課最重要的任務是激發和引導孩子的想象力。
4.讓孩子在評價中充分體驗成功的快樂。
對於自己的作品,孩子很在意老師和同齡人的評價。鼓勵性的評價可以保護孩子的創作熱情,期待下壹次的活動。評價的目的是激發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進步,發現自己的能力和天賦,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促進孩子的發展。
幼兒園藝術教學經驗之二:幼兒園藝術教學經驗(772字)
美術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活動之壹。藝術教育是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生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們不僅能從藝術活動中獲得無窮的樂趣,還能發展動手動腦、創新、模仿、觀察、想象的能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思維得到很好的發展。
什麽是兒童藝術教育?事實上,兒童藝術教育應該與成人專業藝術教育區分開來。具體來說,兒童藝術教育包括三層含義:第壹,兒童藝術教育是壹種情感教育,滿足兒童審美情感需求。孩子們喜歡畫畫,他們對藝術有著天生的愛好,他們對藝術有著感性的認識,並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因此,兒童藝術教育應該為兒童提供情感交流和滿足的機會。兒童藝術教育是壹種創造教育,重在培養兒童的創造能力。每個孩子都有藝術創作的潛力。在兒童的美術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壹些大人看到的可笑又可愛的形象,比如不合邏輯的想法,不成比例的造型,隨意的空間構圖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經歷,通過大膽的想象創造出來的。因此,兒童藝術教育應該鼓勵和引導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周圍的世界,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藝術表象,通過大膽的想象藝術地表達自己的體驗。兒童藝術教育是壹種操作教育,培養兒童手、眼、腦的協調活動,也是壹種感受和創造虛無的過程。兒童需要手、眼、腦的協調活動,需要用大腦去想象、理解和加工審美觀念,用文字表達情感,用手操作材料。因此,兒童藝術教育應該為兒童提供充分發揮的機會。幼兒園藝術教學是兒童藝術教育的壹部分,占有重要的地位。
學習和掌握簡單的藝術活動知識和技能,培養幼兒的初始表現力,使幼兒萌發審美情趣,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掌握壹定的美術知識和技能是從事美術活動的必要前提。我們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環境的有利條件,以積極運用感官為原則,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活動和操作機會。
幼兒園藝術教學經驗之三:幼兒園藝術教學經驗(763字)
轉眼間,我們幼兒園開展米洛藝術課程已經壹個學期了,所有的培訓、教學、成果都歷歷在目。通過壹個學期的培訓、學習和教學研究,我們的美術教學正在不斷走向成熟。
記得今年暑假出去讀書的時候,第壹次接觸到米羅柯。當時在聽壹節拓印想象的課。從壹開始對這門課的迷茫,到後來的不信任,再到最後的驚訝和欽佩,我深深地愛上了米羅柯。
繪畫是孩子喜歡的活動,可以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快樂。米羅柯藝術的智慧藝術課程體系是以借用想象為核心,以關聯性、相似性、相對性想象為基礎的壹系列兒童創造性想象藝術活動體系。所謂借用想象力,是把人類最普遍、最原始的想象力運用到兒童教育中的壹種形式。基於這個想法,我這學期開始了美術教學。
印象深刻的壹課是小班的《快樂幼兒園》。當我得知那個星期我要去上這個課的時候,我就開始認真的準備了。先跟同事借了壹些小鏡子,然後準備好各種需要的材料。終於,上課開始了。我先和孩子們玩了壹個面部表情遊戲,然後每組發兩個小鏡子,讓孩子們觀察他們豐富的表情。這時,孩子們很感興趣。我趕緊進入正題,問孩子們在幼兒園快樂嗎,是否和鏡子裏的自己壹樣快樂,為什麽喜歡幼兒園...怎麽去掉小拳頭那麽小的兒童畫?嗯,這個我已經想過了。我告訴孩子們,在畫紙上張開妳們的小手,畫的時候壹定要畫得比小手大。還要照照鏡子,看壹看,畫壹筆,壹定要畫出自己的特色。這時,孩子們開始認真畫畫了。我重點指導個別不敢畫畫的孩子,來回觀察孩子畫畫的情況。當我看到溫溫的畫時,我非常高興。她還畫了她獨特的眼鏡,以及她那兩根可愛的辮子。她認真地看著鏡子裏的自己,看了壹眼,畫了壹筆。她覺得很滿意的時候,我及時表揚了她,告訴她再加點會更美。壹堂完美的美術課結束了。
幼兒園美術教學經驗之四:美術教學經驗(1034字)
藝術最根本的特征是美和原創,每個孩子都有創造的潛力。學前兒童在藝術活動中的創造力,是指他們在頭腦中形成審美心理意象,並與藝術工具和材料重新組合,為自己創造出新穎獨特的藝術作品的能力。這壹年的教學實踐讓我積累了壹些培養孩子藝術創造力的經驗。
“兒童藝術創作活動是手、眼、腦得到充分運用的活動。它要求兒童用多種感官感知審美對象,用大腦體驗、想象、理解、加工、轉化審美意象,用手操作藝術工具和材料,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所見所聞。”
幾乎每個孩子在完成壹件作品的時候,都會表現出壹種開心、輕松甚至舍不得的心情。我很難接受這壹點:
首先,豐富孩子的經歷可以通過參觀和討論來進行。比如“生活”系列活動期間,有“學校-校內、街道-校外、窗外、藏寶圖”四個活動。我們帶領孩子們根據地圖參觀幼兒園,用折紙和粘貼的方法畫壹張從幼兒園到家的地圖,用厚紙做壹個藏寶圖拼圖。孩子們把自制的小人放在地圖上送他去各個地方,並向同伴介紹從他們家到幼兒園的路線。
其次,給孩子提供壹個充分放松的心理環境。老師親切的態度,悅耳的背景音樂,給了孩子足夠的自由和自信。活動中,孩子們經常壹邊忙碌壹邊哼著小曲。溫暖的氛圍讓孩子們敞開心扉,盡最大努力完成作品。在活動中,我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和自己的理解。比如我在完成《大樹》的作品時,帶領孩子們去觸摸和觀察不同樹的樹皮紋理和樹葉形狀,然後運用思、撕、切、貼、揉、畫等創作方法進行創作。有的樹又高又胖,樹皮粗糙,顏色豐富,尖尖的葉子整齊地排列在枝頭;有的樹亭亭玉立,特別妖嬈,被撕裂的葉子稀疏地長在枝頭,有壹種獨特的韻味。看著自己的作品,孩子們的小臉上洋溢著自豪和喜悅:“妳們看,我們的森林多棒啊!”" .
第三,提高孩子的創造能力。“在支持和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各種藝術活動,大膽表現自我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演技巧和能力”。技能是創造力的有效手段。操縱各種素材是重要技能之壹,豐富的素材也激發了孩子的創作欲望。兒童材料袋裏裝著各種質地的紙,如塑料片、紙盒、吸盒、鈴鐺、棉花、雞毛、筷子、回形針、紙杯等。他們對材料的性質和用途了解得越多,他們的作品就越有特色。比如:裝飾恐龍的家,報紙做的石頭,稻草做的大樹,發根做的小花,塑料紙做的小溪——壹切都通過孩子們的創造和想象充滿了生機。用簡單、樸素、重復的方法,把復雜的東西變得簡單生動,是壹種珍貴的創造。
幼兒園藝術教學經驗之五:幼兒園藝術教學經驗(1675字)
美術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活動之壹。藝術教育是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生啟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們不僅能從藝術活動中獲得無窮的樂趣,還能發展動手動腦、創新、模仿、觀察和想象的能力。以下是壹些經驗:
壹,師生互動,培養孩子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和美國學者杜威認為,興趣是激發兒童學習的良好形式。直接體驗引起的興趣是激發學習的最好形式。只有孩子對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註意集中,參與主動,積極投入,從而獲得知識和經驗。“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孩子很容易對藝術活動表現出自發的興趣和熱情,但這種自發的興趣大多是表面的,往往帶有感情色彩,容易波動和轉移。如何把孩子自發的表面興趣上升到壹定的動機層次,轉化為內在驅動力?
1,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精心設計美術教學活動。教師可以用蠟筆水粉、吹畫、線描、剪貼畫等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讓孩子欣賞和理解,原來藝術不僅可以用水彩筆表現形象,還可以有那麽多有趣的表現手法,從而對藝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孩子喜歡玩中學,所以遊戲形式的美術活動也能激發孩子的興趣。如畫的人物動態是美術教學中的壹個難點。畫得不好孩子也不會感興趣。在畫人物動態之前,可以設計壹個環節讓孩子做遊戲——“動影”。孩子們在遊戲中發現人的胳膊和腿的動態變化,非常有趣,然後給他們配備“移動小人”的學習工具,讓孩子在遊戲的操作中不自覺地對畫人物動態產生興趣。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需要貫穿藝術活動的全過程。
幼兒美術教學的開始可以用遊戲、故事、音樂的形式引入,直接引起幼兒的興趣。畫壹只蝴蝶時,老師可以先講壹個“蝴蝶谷”的故事,用生動的語言向孩子們描述壹群美麗的蝴蝶仙子,使孩子們產生繪畫的欲望。在孩子畫畫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幫助孩子激活思維,願意用花仙子的口吻來表達自己。最後,用鼓勵和欣賞的語言評價孩子的作品,讓孩子得到滿足,從而把興趣延伸到對新的藝術活動的需求和期待上。
3.積極發揮教師的潛移默化作用,培養兒童藝術興趣。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壹個現象:壹些在藝術家家庭長大的孩子,通常對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這其實是環境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教幼兒美術時,教師首先要對美術活動感興趣並充滿熱情,這樣可以創造壹個容易引起幼兒興趣、輕松和諧的美術活動環境。
第二,豐富感性,讓孩子充分體驗審美愉悅
新大綱的藝術觀強調感受與創造並重,將藝術教育定位於美育範疇,強調培養兒童的審美感受。所謂美感,就是能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審美對象的情感表達,強調體驗而非認知。因此,在藝術活動中註重豐富兒童的感性體驗,可以滿足他們的審美情感需求,體驗審美愉悅。兒童的審美愉悅包括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性地表現美。
1,多渠道,讓孩子感受美好。
偉大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的偉大社會”是活教材。帶孩子走進五彩繽紛的世界,享受大自然賦予的美好,接受大社會的饋贈,可以讓孩子在審美體驗中感受到情感的激動。大自然中的聲、形、色之美,給孩子的眼睛、耳朵等感官以愉悅,並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他們的感性興趣。
2、多引導,讓孩子發現美。
在引導孩子發現美的過程中,老師也註重語言的運用。啟發引導語可以開闊孩子的思維,啟發孩子去發現。如“妳感覺如何?”“為什麽?”等等,盡量不要問孩子“好嗎?”“是”等封閉式問題,以免造成孩子的惰性。另外,藝術語言還能調動孩子的審美感受,發現事物的美。
3、多體驗,讓孩子表現得漂亮。
要讓孩子獲得審美愉悅,首先要選擇適合孩子的藝術活動內容,這些內容應該是孩子需要的、喜歡的、感興趣的,與孩子的生活經驗有關的,孩子熟悉的。其次,要以遊戲的形式開展藝術活動,讓孩子樂在其中。提供多種素材,讓孩子在大膽的嘗試和操作中獲得審美愉悅。
通過以上方法,可以培養孩子對繪畫活動的興趣,激發孩子開朗的心情,在繪畫活動中發揮想象力。動手能力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讓孩子覺得繪畫是壹件快樂的事情,在繪畫活動中自由創造自己的美好未來和多彩世界。
幼兒園藝術教學經驗之六:幼兒園藝術教學經驗(880字)
繪畫是壹種藝術表現形式。它是全面培養兒童身心發展,培養兒童創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孩子們眼中的世界充滿了各種神奇的色彩。無論是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還是人類生活的場景,所有的孩子都是他們追求的對象。孩子們願意用繪畫來表達他們的感受和內心的願望。因此,繪畫對孩子健康成長的作用不可低估。它是幼兒園不可缺少的教學活動。
本學期在藝術中班開展了二十四項教學活動。本學期的活動以簡單的蠟筆作畫為主題,同時穿插了線描和水粉畫。在這個教學活動中,目標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孩子有了興趣,才會有繪畫的欲望,才會提高繪畫技巧。
首先,選擇豐富有趣的內容,引起孩子對繪畫的興趣。興趣與好奇心密切相關,沒有好奇心就無法產生興趣。所以我在選材上下功夫。根據中產階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繪畫特點,選擇孩子生活中熟悉的、有趣的、有吸引力的題材。比如中產階級的孩子喜歡動物雞鴨魚類的車輛、汽車、輪船、火車——我編壹些畫畫的故事,隨著故事的展開教他們畫畫,既吸引了孩子的註意力,又提高了孩子對畫畫的興趣,孩子也樂於接受。
其次,通過遊戲培養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兒童美術教學是壹個非常有趣的遊戲。如果是復制式的教學方法,讓孩子簡單地服從老師的命令,就像木偶壹樣,孩子會失去興趣。要保持孩子對繪畫的興趣始終高漲,教育內容和方法要多樣化。在看、想、畫、玩的過程中,要用壹些有趣的遊戲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促使他們去畫。因此,在藝術活動中,我根據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遊戲形式。比如畫“花娃”的時候,通過遊戲“花娃在哪裏?”讓孩子在戶外找花,邊玩邊觀察,讓孩子邊玩邊畫畫,在玩圖中找到樂趣,大大提高興趣,激發創作欲望。
最後,使用多種繪畫材料,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壹成不變的繪畫形式和材料會讓孩子變得遲鈍。在教學中,我給孩子們嘗試新的繪畫材料,激發他們的探索欲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每壹次嘗試都會帶來不同的繪畫效果,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