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勞務派遣應該取消?“禁止勞務派遣”發出了怎樣的信號?

勞務派遣應該取消?“禁止勞務派遣”發出了怎樣的信號?

財政部發文了!政府采購禁止勞務派遣!近日,財政部印發《關於做好2023年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

采購人不得變相利用政府購買服務,不得將人員招聘、勞務派遣等方式聘用、設置公益性崗位等事項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對以前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變相用工的做法,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整改。

也就是說,在政府采購中,財政部已經明確規定不允許勞務派遣。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勞務派遣的經歷,尤其是在大企業、國企、事業單位,勞務派遣已經司空見慣。至於中國勞務派遣工的具體人數,網上信息有6000萬,3700萬,但從模棱兩可的數據可以看出,比例絕對不在少數。

財政部此舉是否意味著勞務派遣用工模式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有網友回應,以後可能都外包了。現在彈性就業模式不是很流行嗎?使用靈活的就業模式。

勞務派遣是否應該退出歷史舞臺,冰君不敢斷言,但財政部明確要求不得使用勞務派遣方式是有原因的。近年來,勞務派遣事故被查處的例子不在少數。

因此,梁今天就借此話題給大家介紹壹下這種靈活就業模式。

靈活就業模式的詳細描述:

近年來,隨著新經濟的發展,各種新的就業形式層出不窮,其中靈活就業無疑是最受歡迎的概念。靈活就業在* * * *經濟領域較為普遍,因此服務於該模式的平臺業態將迎來爆發式增長也是情理之中。

壹、什麽是靈活就業模式:

靈活就業沒有官方定義,上海《勞動日報》將其定義為:包括以非全日制用工為代表的時間上的靈活性、以勞務派遣為代表的用工形式上的靈活性、以業務外包為代表的服務形式上的靈活性、以平臺化用工為代表的用工形式上的靈活性。

靈活就業是指除全日制就業外,其他就業關系可統稱為“靈活就業”,包括:勞務派遣、非全日制就業、退休再就業、勞務外包、業務外包、業務合作、平臺就業等。與靈活用工相對應的是彈性用工,它打破了用工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大大降低了企業人力資源綜合成本所代表的服務形式的靈活性。

靈活用工是指企業通過用工平臺靈活發布任務,個人通過用工平臺靈活承包業務。作為B2B2C的壹種用工形式,企業與個人之間不存在直接的勞動關系,企業、用工平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是合作的、民事的而非勞動雇傭關系。

因此,靈活就業是壹種平臺化的就業形式,是就業方式的全面創新,系統地轉換各種關系,推動就業形式的進步。

二、靈活就業對個人和企業有什麽好處?

1.靈活用工可以節省固定人力資本,解決企業編制限制,使企業成本控制的目的更加清晰可見,增強競爭力。

2.靈活用工可以有效滿足業務的季節性需求,即可以更靈活地處理特殊崗位的人才需求,在短時間內為企業調配勞動力,解決人才短缺問題。

3.靈活用工可以進壹步組織戰略敏感性和高績效,加強企業管理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賦予企業必要的活力和經營空間。

4.靈活用工可以幫助企業從勞動關系管理這壹復雜且充滿風險的日常工作中解脫出來,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程序和法律風險。

三、企業如何實現靈活用工?

1,庫存頭寸:

看企業中哪些崗位可以使用靈活就業。壹般來說不需要很強的專業。

對技術性強、不在管理核心、不分類的崗位,可以采取彈性用工。

2.選擇雇傭方式:

針對不同的崗位,可以選擇不同的就業方式,最好打組合拳。

第壹,對於有壹定技能要求或者社會招聘難度大,長期需求的崗位,建議使用勞務派遣。

第二,對於非主營工作,建議外包。

第三,對於工作量不足的工作,建議采取兼職(小時工)或兼職的方式。

第四,對於需要師徒制的崗位,建議使用實習生或再就業。

3.建立內部流程:

選擇機構-采購比較-簽訂協議-法律文本-在職培訓-工人考核-員工續聘或返聘。

4.選擇合規的靈活就業平臺:

掌握各種靈活就業模式的基本操作,選擇合規的靈活就業平臺,根據法律要求準備與服務商的合作協議和與宮鈴的合作協議。

關鍵提醒:

選擇靈活就業平臺時,重點關註以下幾點很重要:

1.簽訂的協議是否規範,方案是否合規。

2.平臺是否能夠提供合規的發票,依法納稅?因為在整個模式中,用人單位更多的是負責發票的審核和控制,也就是說用人單位實際上面臨著比較大的風險。

3.可以保證業務的真實性和合理性,可以留下證據,保留業務數據。

4.資金管理是否安全,支付路徑是否清晰。

5.平臺相關資質是否齊全真實。特別是是否真的有委托收藏的資質。

金稅四期+社保稅+大數據下,企業需要深思熟慮後再做決定。不要因為貪小便宜少交稅而選擇不靠譜的靈活就業平臺,這樣會給自己的經營帶來重大的稅務風險。

報賬代理這種靈活就業平臺,基於互聯網平臺優勢,實現社會化就業的精準調配,提供人才與用人單位自由合作、靈活合同管理的平臺,采用個體合同模式,擺脫傳統就業模式成本高、效率低等弊端,實現訂單收發、身份驗證等線上壹體化平臺。

四、老板更關心彈性用工方式是否合法?

作為與“靈活就業”相對的壹種新的就業模式,靈活就業及其衍生的靈活就業平臺得到了國家的認可。靈活就業在法律上有明文規定,並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

我梳理了壹下“靈活就業”相關的法律依據和政策:

1,代表委員會:

靈活就業平臺之所以能上線,最主要的原因是獲得了稅務局授權的委托代理人資格。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國務院令第362號):

第三十七條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和臨時從事經營的納稅人未按照規定辦理稅務登記的,由稅務機關核實並責令繳納。

第四十四條稅務機關可以按照有利於稅控和納稅的原則,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委托有關單位和人員異地代征零散稅款,並出具委托代征證書。受委托單位和人員應當按照征收憑證的要求,依法以稅務機關的名義征收稅款,納稅人不得拒絕。納稅人拒絕的,受委托的單位和人員應當及時向稅務機關報告。

2.鼓勵發展“靈活就業”的政策:

(1)2020年7月4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13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的內容提倡創新生產要素供給方式,激活新型消費市場。

3.國家鼓勵發展新型平臺經濟業態:

(1)國務院辦公廳2019發布的《關於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第三條第(三)項指出:“鼓勵平臺開展創新任務眾包。”

4.關於個人所得稅政策:

靈活就業平臺之所以能幫助個人少繳稅或減少個稅,是因為靈活就業平臺繳納的個稅是按照個人經營收入申報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五)項規定,經營所得是指:

1.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個人獨資企業的投資者和合夥企業的個人合夥人的生產經營所得,是指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和合夥企業的生產經營所得。

2、依法從事辦學、醫療、咨詢等有償服務活動的個人。

3.個人從企事業單位承包、租賃、分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4、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的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