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堅持以學歷教育為主體,積極發展職業培訓,適度發展繼續教育和函授教育。目前有音樂與幼兒園、美術、旅遊與烹飪、信息與電子、汽車修理、財經、基礎課等7個教學學科,教育、文化藝術、旅遊服務、信息技術、交通運輸、加工制造、金融與貿易、公共管理與服務、高職高考等9個模塊29個辦學體系。2009年,為滿足職業中專學生追求高等教育的願望,學校與福建教育學院合作,開設了學前教育、會計、導遊、酒店管理專業4個成人大專函授班,與福建廣播電視大學聯合舉辦會計、計算機應用技術、多媒體設計與制作、裝飾藝術設計4個全日制(脫產)大專班,成人學生200余人。擁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福建省漁船船員二級培訓機構、福建省會計電算化培訓考試點、漳州市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技術職務評審培訓點、漳州市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繼續教育培訓點、漳州市幼兒教師市級繼續教育基地。三年來,我校開展崗前培訓、在職培訓、晉升培訓、繼續教育培訓、農民工培訓、漁民培訓等各類培訓活動1000余次,培訓學員10000余人,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培養、引進、聘用”並舉,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逐步建立起壹支數量充足、結構日趨合理、發展態勢良好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239人,其中在職教職工157人,其中專任教師146人,本科學歷126人,中高級職稱130人,碩士學歷4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0人,省級骨幹教師20人,市級骨幹教師和省級技能考核23人。學校先後有1名學生獲得福建省特級教師稱號,1名學生獲得全國模範教師稱號,1名學生獲得首屆黃炎培優秀教師獎,1名學生入選漳州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10名學生獲得省師德之星、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等稱號,665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服務育人,深化內部體制改革,創新學校服務管理,不斷提高師德師風水平。以創先爭優為契機,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推行“863”運行管理模式,實現學校專業化管理。學校現設有辦公室、政教處、德育研究與心理咨詢室、教務處、教研室、總務處、培訓部、招生就業處等八個內設機構,以及美術、信息、烹飪與旅遊、汽車修理、音樂與兒童、財經等七個教學部門和基礎部、運動衛生部、訓練器材管理部等三個公共管理部門。在校級集中管理下,各院系將在各自職能範圍內進壹步細化分工,建立信息暢通、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的工作平臺,有利於師生的專業發展。同時,根據《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精神,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福建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辦法(試行)》和《我校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實施細則》的實施為中心, 以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核心,以規範教師教學行為為重點,積極組織開展“漳州市第二職業學校師德活動年”主題教育活動。 成立了教學常規管理督導小組、道德常規管理督導小組、行政後勤常規管理督導小組三個師德考核小組,開展了“三三三三”工程,即三力(執行力、協調力、創新力)、三心(愛心、耐心、信心)和三行(進教室、進宿舍、進家庭),促進高尚師德,強化高尚師德。
學校堅持德育為先,拓寬德育途徑,創新德育方法,建設充滿活力的校園。以《中央國務院關於進壹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精神為指導,遵循職業學校德育規律,堅持知行合壹、三貼近原則,從精細化服務管理入手,以學生良好思想品德培養為抓手, 以職業道德和實踐能力為主線實施“三進”工作,不斷拓展學校德育途徑。 構建德育崗位模式、生活體驗教育模式、百星十工程建設模式、特色班級(宿舍)建設模式四種德育模式,創新德育隊伍階梯式培養、教育對象分層設置、德育途徑分層實施三種德育方法,開展對話德育,樹立中職學生正確觀。形成全員參與——全民德育、全面反思——事事德育、全程管理——時時德育的理念,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打造具有中職學校特色的德育品牌,為海西建設培養大批合格建設者。2010學校在綜合督導評估中位居全市前列,成為當地知名度高、人民滿意、家長放心的學校。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和諧校園建設先進學校、漳州市首屆德育工作先進學校、漳州市首批“平安校園”。
學校堅持質量立校,始終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以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決定》出臺為契機,在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全面實施“學分制+雙證制”改革,促進了教學管理、人事管理、學生管理、後勤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6年至今,在“高教社杯”專業/講座課程競賽中獲得1項壹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004年,特色專業建設工程全面啟動,以示範專業和精品課程建設為重點,註重專業的轉型發展,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拓寬專業覆蓋面,培育壹些新的急需專業,創建幾個精品專業,發展壹些優勢專業,專業設置系列化,體現行業崗位群的鮮明特色。2003年以來,新開設了學前教育(雙語方向)、電子技術應用、會計電算化、汽車運行與維修等專業,招生人數超過計劃數,成為我校的熱門專業,受到用人單位和學生的歡迎。目前,中國烹飪、酒店服務與管理、計算機軟件、信息服務等3個專業被認定為省級重點專業,學前教育、藝術設計、電子技術應用、會計電算化、汽車運行與維護等14個專業被認定為市級重點專業。同時,作為第壹批國家重點學校,學校非常重視專業的輻射作用。2008年牽頭成立漳州旅遊烹飪職業教育集團,2010牽頭成立漳州學前職業教育集團,打造辦學品牌效應,推動我市職業教育走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道路,提高辦學社會效益,促進我市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更好地服務海西建設。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主導,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加強校際教研合作與交流,不斷提高教研水平。2008年以來,全校獲得市級教研課題3項,校級教研課題12項,發表教研論文125篇(其中CN級36篇,省級28篇,市級42篇),校本教材3部。
學校堅持以能力為本位,改革創新評價機制,突出職業技能學習,引導學生全面發展。隨著教育部提出“普通高中高考、職業教育技能競賽”的建議,學校建立了以“學習成績+技能競賽成績+資格證成績+實習成績”為核心的學生綜合評價體系,突出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職業技能競賽和文明作風競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07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展以來,我校共獲得國家二等獎3項,國家三等獎6項。自2000年以來,音樂幼師學生連續三年獲得福建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冠軍,連續五年獲得漳州“校園之聲”學生歌唱比賽壹等獎。旅遊專業的學生連續四年獲得福建省職業學校旅遊專業技能競賽團體冠軍,幾乎包攬了所有單項的第壹名。烹飪專業兩次參加福建省職業學校旅遊專業技能競賽,獲得團體第壹名亞軍和團體第二名冠軍。獲得市大學生辯論賽第壹名,文秘專業獲得福建省辯論賽第三名;美術專業在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美展中獲25項大獎,湧現出林墨子、沈慧文、陳純勇等壹批青年書法家。學生參加高職院校高考:2006年146人通過高考,11人被藝術類本科錄取,1人被高職教育類本科錄取;2007年高考103人,9人考上藝術類本科。2008年12人考上藝術院校。2009年上線251人,上線率90.53%,其中藝術類本科11人,上海戲劇學院錄取4人。連續七年位居漳州職校在線人數第壹。
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明德、舍得、好學、踐行”的校訓,始終堅持“重管理、厚基礎、活模塊、強技能、寬平臺”的辦學理念,紮根漳州,立足閩南,面向福建,輻射海西經濟區,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抓”的思路。形成了“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理論與實踐並重、培養與培訓相銜接、服務與引領並行”的格局,實現了與行業企業的互動發展,培養了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現已成為壹所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在漳州乃至福建省具有相當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全日制職業技術學校。職業教育創辦近30年來,* * *已培養各類畢業生2萬余人,分布在各行各業。他們勤奮、努力,願意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貢獻。他們大多成為海西建設的業務骨幹,有的成為專家學者、黨政領導和商界驕傲,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贊譽。學校先後被評為“第二屆全國中小學和諧校園建設先進單位”、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福建省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福建省綠色學校、福建省創建學習型組織、福建省文明巾幗崗位、福建省外語教學先進單位、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聘請外國文教專家合格單位”、漳州市“平安校園”。漳州市德育先進學校、漳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漳州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漳州市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先進單位、漳州市高等職業院校教學質量先進單位、漳州市職業院校學生技能競賽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