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中如何學會傾聽壹、傾聽的概念
傾聽是有效溝通的必要環節,才能達成思想壹致,感情順暢。狹義的聽是指借助聽覺器官接收言語信息,然後通過思維活動達到認知和理解的全過程;廣義的聽包括書面交流。它的主體是聽者,說話的主體是敘述者。互相呼應有化解矛盾或者發泄感情的好處。作為真誠的朋友或導師,傾聽者應該虛心、耐心、真誠、善良地為紅顏知己排憂解難。
傾聽是壹種藝術,壹種交流的藝術――對於內向的人來說。
聽著聽著,聽著?相比之下,它的突出特點不在於聲音本身,而在於聽的形式和行為。傾聽強調用心傾聽,甚至達到心與心的連接。
幼兒教師的傾聽,是指教師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以真誠的態度認真傾聽幼兒的各種表達(言語的和非言語的),並在尊重和理解幼兒的過程中,對幼兒所表達的思想或疑慮做出及時、恰當的反饋的過程。聽,不僅僅是老師用耳朵聽,更是老師對孩子的傾聽和理解。傾聽促進老師和孩子心靈的溝通,讓老師和孩子共同成長。
第二,傾聽的重要性
妳見過這樣壹段話嗎:聽著花的聲音,我們能讀懂花的心思;聽著小溪的歌聲,我們可以讀出山林的氣息;傾聽孩子的內心,我們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每壹朵花都蘊含著不壹樣的世界,每個孩子的心裏都描繪著不壹樣的天堂。而我們知道了打開天堂之門的最短路徑,我們可以走進他們純凈多彩的世界,這是非常幸福快樂的。
傾聽是教育的前提,是老師和孩子之間的橋梁。傾聽有助於老師及時全面地了解孩子。作為壹種教育手段,針對性聽力不僅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價值,而且能夠促進教師自身的健康發展。傾聽也是教師和兒童實現主體價值的重要途徑,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
(1)傾聽能從孩子的話語中捕捉到玄機。
傾聽孩子的心聲,讓他們發泄內心的抑郁情緒,不僅是壹種對孩子健康極為有益的心理平衡方式,還能為班主任提供很多信息。有思想的班主任能找到?神秘?通過說服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我們壹起來看壹個案例。
第二個活動是藝術活動。作品完成後,讓孩子展示。大家興高采烈地展示著自己的作品,薔薔卻拿著畫紙折起了飛機。直到我用責備的眼神看著他,他才不情願地把畫紙放到了展示架上。
下午起床後,該收拾東西吃零食了。突然,壹個孩子對我說:薔薔正在用手做什麽。?我跑過去壹看,原本整齊排列在點心盆裏的點心被他翻了個底朝天。他聽到有人抱怨,馬上跑回座位。我忙著給能力差的孩子整理東西,就沒再深究了。
下午,在評論小紅花的時候,因為薔薔今天做了太多壞事,大家都沒有評論小紅花。我看見他漫不經心地玩著手指,眼睛卻不敢看我。當我離開花園時,我註意到他看起來不高興,於是我輕輕地走過去,耐心地問。妳今天委屈嗎?妳能和老師談談嗎?等了壹會兒,他憤憤不平的說。老師,我今天不是故意用畫紙疊飛機的。沒畫好,又不想掛,又怕妳不同意。所以我才清醒過來。今天早上想起來這件事的時候,我很自責自己沒有想通,只是草草了事。
我很抱歉地對他說:?哦,我明白了。老師錯怪妳了。以後有什麽話跟老師說,不能自己做主好嗎?他低下了頭。?那妳為什麽把零食弄得壹團糟?本來想數幾件的,還沒數呢!?但是,妳這樣把零食弄亂,孩子會不會有問題?他靦腆地笑了?
孩子雖然很小,但思想上接近成年人,自尊心和挫敗感很強。如果我沒有及時發現薔薔的反常行為,這可能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陰影。今天只是教師生涯中的驚鴻壹瞥。薔薔只是其中壹個孩子,還有很多像薔薔壹樣的孩子會經歷類似的事情。很多時候,老師看似受教育,其實並沒有真正起到教育和引導的作用。所以幼兒園老師要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傾聽孩子的聲音,感受孩子的感受。
(二)聽力可以提高兒童的語言能力。
善於傾聽的老師指導出來的學生,壹定是熱衷於表達的孩子。這樣壹來,孩子逐漸變得敢說、想說、會說,無形中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3)傾聽有助於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拉維莎?c?威爾遜教授等學者在《幼兒課程與教學》壹書中提出了幼兒教育的三個基本原則:關註、認同和情感。所謂關心,就是用心,關心,投入。如果老師對孩子的話漫不經心,孩子就不會感受到真正的關心。
其中壹個重要的註意方式就是微笑和傾聽。真誠的傾聽能讓老師聽到某種深沈的人性的吶喊,某種?無聲的哭泣?而這是人們無法知道的,也是深深埋藏在人們表面之下的。這種隱藏在人們心中的哭泣,如果長期得不到及時的宣泄,就會變成壹種心理疾病。當老師傾聽孩子時,孩子會意識到老師關心自己,從而產生與老師的親近感和融洽感,向老師敞開心扉,與老師壹起享受生活的苦與樂。無聲的哭泣?它變成了哭泣,壓抑被釋放。
微笑傾聽是老師表達對孩子認可的最好方式。傾聽是老師肯定孩子言行價值的壹種方式。傾聽孩子,及時、真實地向孩子表達教師的認同,有助於建立師生之間的信任,鼓勵孩子的創新行為,而情感是關註和認同的必然結果。傾聽孩子,與孩子交流,傳遞出教師對孩子的尊重、欣賞、關心、鼓勵和幫助的情感。
剛進入幼教領域的時候,我也是壹個年輕的大孩子。有壹天我突然看到兩個孩子推推搡搡,我恨不得批評他們不打,但是他們含淚的眼神讓我的心在顫抖,我被他們眼神裏的委屈和倔強震驚了。我深深記得那壹天,小家夥深深地吸了壹口氣,好像做了壹個重大的決定,用輕微的聲音說:我們不是在打架。他摔倒了。我在幫他。?孩子的聲音不大,但聽起來像是在我耳邊響起的鈴聲,我的心慌得通紅。那時候我只知道自己弱弱的對不起,但是孩子內心的聲音壹直縈繞在我耳邊,想起來都會有罪惡感。
妳當時的魯莽給孩子帶來了怎樣的傷害?如果壹個文靜的孩子可能根本無法辯解,那麽他純潔的心靈必然會因為我的獨斷專行而缺失壹角,也許他在以後的生活中只會選擇沈默。這是我進入幼兒園社會的第壹課,讓我突然意識到傾聽孩子的想法是多麽重要。這些年來,它壹直提醒我,幼兒園老師除了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播種孩子內心的陽光。為此,教師要避免使用權威,懂得傾聽,尊重每個孩子的意見,取得孩子的信任,撫慰孩子的心靈。
為了更好地傾聽兒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營造對話氛圍,引導整個活動程序,並持開放態度,包括:智力開放,即要註意兒童的任何好奇態度,盡力滿足他們的求知欲;程序的公開性意味著群體的每個成員都有表達的權利,都可以批評不同的意見。從而為兒童提供壹個安全、信任和鼓勵的教育環境,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四)傾聽可以增進師生感情。
壹位著名人士這樣說過: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傾聽和回應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敘述是教師的道德責任。傾聽可以增進交流,促進理解。日常生活中老師壹句熱情的問候,壹個深情的註視,壹個甜蜜的微笑,壹個友好的握手,壹個溫柔的拍拍肩膀,都會讓學生被老師真摯的愛所感染,被真誠的溫暖所感動,從而在心中激起情感的波瀾。聽是壹種等待,在聽中交流,在聽中溝通,最終實現教與學。
第三,有效的傾聽技巧
(壹)在傾聽中培養孩子的成功感,激發孩子說話的興趣。
孩子看到漂亮的東西,會興奮地告訴老師。這時候妳要仔細欣賞,用眼神告訴孩子妳在認真聽。當孩子講幼稚的故事時,妳要耐心傾聽,即使他已經給妳講了好幾遍,也要鼓勵孩子講得更生動,讓他感受到語言的魅力;當孩子受了委屈向妳傾訴的時候,不要急躁。讓他說完,讓他發泄,讓他覺得老師很重視他。
(二)引導和幫助幼兒完成、完整、豐富、準確地表達意思。
隨著孩子的生活閱歷越來越豐富,接觸的面越來越廣,想說的話越來越多,但詞匯量和句子仍然有限,所以語言往往不完整,不豐富,甚至不準確。聽的時候,老師要幫助他們擴大詞匯量和句子,引導他們完整、豐富、準確地表達自己。
比如壹個小班的小朋友說:手臟。?老師應承:小林的小手很臟。?並讓孩子重復老師說的話。
大班孩子說:?地上有壹塊木頭。?老師應承:地上有壹個紅色的三角形積木。?還要讓孩子重復老師說的話。
這樣既維護了孩子的原意,又引導孩子學會說完整的話。
(3)耐心傾聽孩子的錯誤表達,不要打斷或嘲笑孩子,並巧妙地糾正。
孩子答錯題老師要鼓勵?再想想。再說壹遍?有足夠的耐心,引導孩子多思考,多說話,但不要打斷或阻止孩子的話。對於口齒不清的孩子,老師不要取笑他們,要耐心傾聽,與他們交流,讓他們聽老師的話,在不經意間學習和模仿老師的發音,糾正他們不恰當的表達。
(4)理解孩子,傾聽孩子?非常?性能。
每個生命都是獨壹無二的,不可復制的。教師不僅要傾聽大多數孩子的欲望和情感,也要傾聽個別孩子的想法;不僅要聽孩子正常的表現,還要聽孩子的?非常?性能。大班美術活動《大象》:孩子正在靜靜地畫畫,突然壹個孩子大聲喊道:老師,妳快來看,豆豆在塗鴉。?我趕緊走到豆豆身邊,只見豆豆拿著壹支紅色的水彩筆上下使勁的畫著。當他看到我在看他的畫時,他停止了寫作。我忍不住輕聲問:豆豆,妳在畫什麽?為什麽不畫壹只大象?豆豆臉紅了:?上壹次在書上看到大象滅火,我還是感謝自己當時沒有急躁,沒有武斷地罵他,給他壹個表達想法的機會。孩子經常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走進他們童真的世界,傾聽他們的想法,然後他們就會理解自己的孩子?非常?行為的奧秘,理解兒童的?非常?行為。
(5)給孩子良好的反饋。
當孩子和老師分享自己的情緒感受時,老師要不時和孩子進行眼神交流,而不是盯著他看。同時,他要避免打斷孩子的講話,表現出壹種註意、放松、感興趣的表情,並不時地使用?什麽事?、?嗯?、?我明白,好嗎?偶爾點頭表示妳註意他說的話,鼓勵孩子繼續說下去。教師最露骨的表現是什麽?我在乎,我在聽?信息。在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千萬不要走來走去,邊做事情邊聽或者背對著孩子,因為這些行為可能會讓孩子認為妳不關心他,對他說的壹切都不感興趣。
另外,避免對孩子說:?好吧!我明白了。?因為這句話往往會讓孩子不想說。有效的傾聽是心與心的無聲接近,是感情的平靜對流,是心跳的感覺,是愛的真實感受。
讓我們記住李政道先生的話:帶著深深的謙卑和耐心,帶著溫柔的愛,張開我們的耳朵,帶著朋友的熱情和善良,帶著信心和期待,歡迎那些生命的溫柔的聲音。給孩子留下足夠的時間表達自己,觸摸孩子情緒的溫度,善於傾聽其中的弦外之音和弦外之音,從而給懷疑者以解釋,給需要者以幫助,給迷失者以鼓勵,給流浪的人以精神上的鼓舞。簡。平等中的領袖?我們學會傾聽,積極傾聽,善於傾聽,讓有效的傾聽成為老師和孩子之間的紐帶。
著名作家歌德曾經說過:教育是相互的。?希望每壹位幼師都能擠出點時間,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認真捕捉這些發自內心的天籟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