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關於細顆粒的國家政策

關於細顆粒的國家政策

從2011,1,1開始,環保部發布的《環境空氣PM10和PM2.5權重確定方法》正式生效。首次對PM2.5的測定進行了規範,但在環保部進行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中,PM2.5並未被列入強制監測指標。

2012年5月24日,環保部公布空氣質量新標準第壹階段監測實施方案,要求全國74個城市在5438+00年6月底前完成PM2.5“國控點”監測試運行。

2012 10 11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表示,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頒布後,環保部明確提出了實施新標準的“三步走”目標。根據方案,2012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要按照新標準開展監測並發布數據。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95個站點完成PM2.5儀器的安裝、調試和試運行,138個站點開始正式監測PM2.5並發布數據。短期解決方案

首先,禁止某壹類車輛,或者禁止所有車輛在重汙染區域行駛。二是要限制或關停大型鍋爐和工業設備。此外,該市建築工地的關閉也將有助於減輕汙染。必須避免在爐子裏燃燒木頭和垃圾。

制定車輛廢氣排放標準的長期措施。大型鍋爐和工業設施的嚴格排放標準。歐洲統壹了工業排放標準,頒布了工業排放令。為小型鍋爐設備制定排放標準,如家庭取暖和其他取暖設備。制定機械設備的排放標準,如建築機械。設立“環境保護區”。德國和歐洲許多國家的40多個城市都設立了“環保區”,只有符合排放標準的車輛才允許進入。重型貨車禁止通行。重型卡車通常排放更多的汙染物。限速通過補貼或宣傳項目鼓勵公共交通和騎自行車。通過合理的交通燈變化和設置機動車道來更好地管理交通。向公眾提供健康建議

為了減少汙染物排放,改善空氣質量,防止空氣汙染危害人體健康,法國於2010年頒布了空氣質量法,規定了PM2.5和PM10的上限。此外,法國政府還實施了壹系列旨在減少空氣汙染的方案,如減排方案、顆粒物方案、碳排放交易體系、地方空氣質量方案、大氣保護方案等。

在法國,空氣質量監測協會負責監測空氣中汙染物的濃度,並向公眾提供空氣質量信息。根據空氣質量監測協會提供的數據,法國環境和能源署每天在其網站上發布當天和第二天的空氣質量指數圖,並提供如何改善空氣質量的建議。當汙染物指標超標時,當地政府將立即采取緊急措施,減少汙染物排放,並為公眾提供健康建議。

在2012年4月發布的空氣顆粒物汙染報告中,法國高等衛生委員會列出了壹系列保護公眾健康的新建議,特別是對肺病和心臟病患者、幼兒和老年人等敏感人群。建議當空氣中PM10濃度為每立方米50至80微克時,已出現癥狀的肺病、心臟病患者應考慮減少戶外活動和劇烈體育鍛煉;當PM10濃度超過每立方米80微克時,敏感人群應減少甚至避免戶外活動和劇烈體育鍛煉。哮喘患者可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增加吸入藥物的使用頻率。如果健康人出現咳嗽、呼吸困難或咽痛等癥狀,也應減少戶外活動和劇烈體育鍛煉。定期審查空氣質量監測標準。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網站上的信息,空氣汙染是現代社會面臨的壹個主要問題。美國面臨的空氣汙染主要由氣態汙染物、溫室氣體效應、酸雨、臭氧層破壞、可吸入顆粒物和氣候影響六大因素造成。

美國環境保護署和其他機構共同建立了“空氣質量指數”,為公眾提供及時易懂的當地空氣質量信息,以及空氣汙染水平是否已經達到對公眾健康的威脅。登錄美國環保局等機構聯合舉辦的AIRNow網站,可以看到動態空氣質量指數圖、臭氧指數圖、PM2.5指數圖以及根據每個指數統計的美國空氣質量最差的五個地方。

根據《清潔空氣法》,環境保護部需要定期審查空氣質量監測標準。2006年,美國環保局對PM2.5標準進行了最新修訂,規定美國任何地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任何24小時內的PM2.5最高濃度由之前的65微克/立方米降低到35微克/立方米,而年均濃度標準為小於等於15微克/立方米。直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間的可吸入顆粒物(PM 10)的標準為24小時內每立方米150微克。根據可吸入顆粒物的水平,環保局將各地的空氣質量分為三類:未達標、達標或盡管數據不足仍被認為達標、數據缺失。如果壹個地區被列為不合格,當地州和地方政府需要在三年內制定實施計劃,列出如何減少導致可吸入顆粒物積累的汙染物排放,以達到並保持環保局列出的空氣質量標準。依法劃定“煙塵控制區”

1952年2月5日的毒霧事件是倫敦歷史上最痛苦的時刻之壹。當時至少有4000人喪生,無數倫敦人呼吸困難,交通癱瘓數日,數百萬人受到影響。那場災難之後,英國政府做了補救工作。

1956年,英國政府頒布了《清潔空氣法案》,劃定了“煙塵控制區”,區內城鎮禁止直接燃煤。此外,倫敦所有的燃煤電廠已經關閉,並轉移到城外的地方。通過壹系列措施,倫敦的空氣質量壹直在改善。

根據倫敦市政府提供的數據,每天大約有72.2萬人居住在倫敦以外的地方,通過各種交通工具來倫敦工作。倫敦龐大的人口和龐大的通勤者意味著道路交通網絡已經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比如倫敦最繁忙的火車站滑鐵盧站,每天客流量高峰的三個小時就有510000人次。道路交通也是如此,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超過300萬輛。自2003年征收道路擁堵稅以來,據估計,道路上的交通量每天減少7萬輛。

在過去的50年裏,由於倫敦的家庭和工業對煤炭的使用逐漸消失,交通排放成為空氣汙染的最大來源。倫敦空氣中58%的氮氧化物和68%的PM10汙染物顆粒來自汽車尾氣。

英國環境專家、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弗蘭克·凱利(Frank Kelly)指出,人口密度高、通勤人數多、從事商業和旅行的車輛川流不息,都給空氣質量帶來壓力。對此,凱利建議在城市地區盡可能使用小排量汽油動力汽車和清潔的公共交通,並對使用柴油的公交車和出租車進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