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讀曾國藩家書系列(出自政治):第二十七章:居安思危,有福同當。

讀曾國藩家書系列(出自政治):第二十七章:居安思危,有福同當。

在古代,想要做官,除了世襲之外,通常還需要科研。俗話說“學而優則為官”。科舉考試分為地方省考、北京國考和宮廷考試。秀才科舉的最高境界是考進士。進士分壹等、二等、三等。新進士中,中得壹、二、三等者,可獲當時官職,其余中得二、三等者,入翰林院,名為庶吉士。國子監主要負責編纂國史,向皇帝解釋儒家經典,起草與儀式相關的文件。當時很多進士進入國子監,大多是通過入學考試作為仕途的起點。

進入國子監的進士壹般被稱為庶吉士。他還不是正式官員,但已經可以享受七品官的待遇了。實習期滿,皇帝親自面試後,可以分配到吏部任職。道光十八年,這位27歲的小夥子順利考上進士,在前三名中排名第42位,得以進入國子監,正式成為軍部尚書張穆阿的得意門生。在翰林院三年實習期滿時,當時的道光在面試老曾後作出“面目不雅,但答對了,可以大用”的指示吏部立即安排老曾獲得七品國子監的審查。

1.對待升職要謹慎,時刻保持警惕和小心。

自道光二十壹年擔任國子監檢討,老曾正式踏上仕途。道光二十三年三月,老曾以聖旨(相當於競聘、述職)考翰林占士。結果,他順利通過考試,被提升為吳品翰林院講師。老曾覺得自己排名沒有別人高,什麽都不缺。但皇帝安排他到國子監講學,老曾覺得這真是浩蕩的恩寵,可以說是特殊的賞賜。感謝祖先的美德,我對皇帝感激不盡。我壹直覺得,我必須時刻處於恐懼和警惕的狀態,盡我所能為我的國家服務,這樣我才能回報這種皇家的恩典。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老曾又被提拔,這次又被提拔為正武品詹世福右春坊的右雜種。老曾在給弟弟的信中是這樣說的:多虧了祖父的於澤,他才頻頻獲得非凡的榮譽。這次升職很意外。他從早到晚都在害怕和自省,他覺得自己真的沒有足夠的德行來承擔這個重大的責任。兄弟之間壹定要經常寫信勸解自己的錯誤。我們必須確保曾家歷代積累的美德不會開始退化,也許我們可以保持完全的和平,避免迅速到來的危險。小弟要常懷敬畏之心,不要以身處官家為榮。這是承載幸福的方式。

俗話說“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任何事物發展到極致,都會走向它的反面,走下坡路,也就是物極必反。這樣,這樣做事,這樣做官,是萬物發展的必然規律。當自己或家人運氣很旺的時候,壹定要學會守利護泰,好的時候就收下,避免最終的悲哀。身在官場的老曾深知這個道理,所以凡事謙虛謹慎,不太追求完美。正因為老曾經在北京為官,每天與高層權貴接觸,所以能夠及時看透人生,居安思危,從更高的角度看待家族榮辱興衰。

2,懂得守利保泰,不是沒有差事。

道光二十六年三月,老曾在給父母的壹封信中談到了自己的工作:最後壹次寫信回家,說自己有癬疾,意思是不願意參加分工考試。現在正在努力治愈。如果能治好,我還是會去考。如果治不好,我就不要了。總之,考不考無所謂。考試考上了,但是拿的工資比較多。如果考不上,和不考沒什麽區別。每年都有很多翰林學子參加考試,但是很少有人考上。他們只想安全。希望家長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是否會得到分工上。

三個月後,老曾給父母的信還是關於工作的:今年沒分配工作,六哥農村考不上。想必班裏的大人都很擔心,要求自己為他沒有分配工作而高興。太滿會吃虧,座位太高容易身敗名裂,太陽在頂上就要落山,月亮圓了就不完整。這是永恒的真理。我以為自己什麽知識都沒有,結果當了官,拿了學士學位。我被提拔了很多次,爺爺奶奶和父母都很健康。曾家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北京的翰林沒有好東西,自己家裏卻有好東西,他很不安,但又心存僥幸,希望全家平安。

從老曾的家書中可以看出,他對自己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老曾的十年京官生涯升遷很快,可以說是壹帆風順。除了因為進入當時的國子監而屢被提拔,受到王朝軍部尚書張穆阿的崇拜,受到張穆阿的青睞,也與老曾自身的勤奮和能力分不開。水滿了就溢,月滿了就虧。這個世界的好處是無窮無盡的。妳壹定要有自知之明,當妳好的時候要懂得接受。老曾在北京做官的時候,平時讀書交友,努力工作,並沒有為官的傲慢浮躁。他保持得很平和,這也算是他仕途的修煉所得,值得學習!

古往今來,很多人做了壹些事,點名的時候就變得自我膨脹,沾沾自喜。本來還有進壹步進展的希望。結果因為壹個不小心的舉動,輸掉了整場比賽,也讓人生的事業付之壹炬。俗話說:“行百裏者半九十。”很多時候看起來已經比較成功了,離最後的勝利只有壹步之遙。越是這種時刻,越要謹慎,居安思危,早做打算。在這壹點上,老曾繼續為我們樹立了壹個好榜樣。無論是十年的京官生涯,還是十年的軍旅生涯,老以前都有退休的打算,盡量避免不幸,留有回旋余地。

3.做好居安思危的準備。

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壹道聖旨提拔他為比武射大臣後,給弟弟們寫了壹封信:他平時最討厭官場的繁文縟節,庸俗虛偽,這些東西對國計民生沒有好處。但是身處這個位置,不能不顧壹切的跳出來。希望弟弟們能有壹點進步,有壹點資本在家孝敬父母,所以打算辭職回家做壹個自由閑散的人。現在弟弟們科舉失意,卻在這裏忙忙碌碌,壹切都很集中,誰也幫不了他們。每次想起來都覺得看不到海的彼岸。

同治二年四月,老曾在給九弟的信中說,我弟辭去巡撫的決心如此之大,前幾天為他弟寫的折子,壹定能讓他滿意。信中“亂世做人做事特別難”說出了我想說的話。我們兄弟壹直是兢兢業業的心情,所以以後壹遇到機會就退休。也許他們能很好地完成任務,避免壹場大災難!承擔重大事件的全部訣竅在於“強明”這個詞。《中庸》的學、問、思、辨、行五個方面是“思必明,柔必強。”沒有氣什麽都做不了,沒有力什麽都做不了。修養和計劃生育也要建立在光明正大的基礎上。

不要小看居安思危、以退為進的哲學,它往往隱藏著人生的大智慧。西漢英雄韓信不懂得為高震建功立業,所以名聲掃地。而蕭何呢,為了挽回自己的罵名,買下了大量的土地,終於讓高祖劉邦放下了疑心,好死不瞑目。老曾在這壹點上做得很好。其弟曾國荃截斷關隘,攻城拔寨,打下無數城池。但老曾很少把功勞放在弟弟身上,而是放在別人身上。攻克天京(今南京)後,他說服弟弟辭職退休。他的人生智慧令人欽佩!

現在流行壹句話“當官的要學曾國藩,當商人的要學胡雪巖”。懂得加持之道,在官場勤快能幹,時時謹慎;要求家庭成員經常寫信勸誡其錯誤,求福避災,以避免在家庭中墮落;懂得守利保泰,好的時候接受,心態永遠平和;凡事謙虛謹慎,不過度追求完美;懂得以退為進,居安思危,經常制定退休計劃...這就是老曾的為官之道。這裏可以看出,老曾經是壹個踏實、細心、有思想、有遠見的人。他不執著於貪欲,始終保持清醒,真是了不起!研究過!排好隊。

& lt第二十七章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