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潛艇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麽?

潛艇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反潛作戰能力的不斷提高,潛艇的戰術技術性能將會進壹步提高。其發展趨勢是:發展船體的“隱身”和“降噪”技術,提高隱蔽性;發展高強度耐壓材料,增加潛艇下潛深度;發展核動力潛艇大功率核反應堆,提高水下速度,延長堆芯使用壽命,提高航行時間;

常規動力潛艇主要增加電池容量,發展性能良好的氫氧燃料電池、鈉硫電池和超導電機,提高水下機動性;配備高效綜合聲吶、拖曳聲吶和水聲對抗設備,增加水下探測距離,提高水聲對抗能力;提高導彈的射程、命中精度和打擊威力,增加多彈頭等反導能力;

提高魚雷的速度、射程和深度,使其智能化;進壹步提高駕駛、探測、武器和動力系統等設備的自動化水平。

潛艇隱蔽性好,作戰半徑大,突擊能力強,獨立作戰能力強。在海戰中,它不僅是運輸船的克星,也是大中型作戰艦艇,尤其是航空母艦的敵手。

二戰前擊沈的42艘航母中,潛艇擊沈17艘航母,占比40.5%,其中潛艇單獨擊沈15艘航母,配合航空兵擊沈兩艘;受傷的38艘航母中,有9艘是被潛艇擊傷的,占23.7%。

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地中海的壹次多國聯合演習中,埃及的常規動力潛艇成功突破美國航母編隊的直接警戒,在離航母非常近的距離進行潛望鏡偵察和攝影,但沒有發現航母及其警戒力量。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的壹艘攻擊核潛艇在日本海對美國小鷹號(USS Kitty Hawk)進行了長時間的跟蹤,但由於距離太近而與航母相撞。直到蘇聯潛艇被迫浮出水面,美國航母才找到對方。

1982年,潛艇部隊在阿馬島海戰中被英阿雙方廣泛使用。阿根廷的老式常規潛艇“聖路易斯”號成功突破了英美混合艦隊的嚴密封鎖,在馬島封鎖區遊弋了壹個多月,三次向英國航母發起魚雷攻擊,只因潛艇火控系統失靈,卻對英國航母編隊構成了嚴重威脅。

英國航母編隊雖然反潛能力很強,構成嚴密的反潛警戒,但對阿根廷潛艇的行動極為恐懼,經常因為發現不明水下目標而壹天突擊幾次。

英國核動力攻擊潛艇“征服者”號壹舉擊沈了由兩艘反潛驅逐艦護航的阿根廷巡洋艦“貝格拉諾將軍”號。這是核動力潛艇問世以來第壹個成功的戰爭案例,為核動力攻擊潛艇攻擊現代大型戰艦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在現有的海上作戰力量中,無論是水面艦艇還是岸基航空兵,都存在作戰半徑有限、生存能力弱等不足。只有航母進入有效作戰半徑範圍,才能被攻擊。

航母編隊憑借其作戰範圍廣、機動性好的優勢,在大多數作戰行動中部署在離作戰目標較遠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只有潛艇部隊可以對其進行突然襲擊。

二戰結束後的半個多世紀裏,盡管反潛武器有了很大發展,但海水仍然是潛艇隱蔽的有效屏障。

根據北約最近稱贊的材料,冷戰時期,北約跟蹤到中國的潛艇,尤其是蘇聯潛艇,89%是假目標,發現的目標有28%能夠占據攻擊,只有7.7%有可能成功。換句話說,發現、定位、攻擊和摧毀水下潛艇並不容易,即使對於現代海軍強國來說也是如此。

與防空相比,航母的反潛防禦相對較弱。以美軍最現代化的大型航母為例。壹個航母戰鬥群擁有10架S-3A反潛機和8架SH-60B反潛直升機,加上直接警戒艦上搭載的少量反潛直升機,很難在航母全天時、全方位活動的海域進行周密的反潛警戒。

航母編隊有很多艦艇,水下也有潛艇,空中也有飛機。組織指揮復雜,水下空間搜索容易出現空白區域。航母編隊噪聲源多,往往惡化搜潛聲納的工作條件,給水下潛艇識別帶來困難。尤其是在航母編隊的潛艇活動區域,為了防止誤傷,即使反潛機發現潛艇,壹般也不敢輕易攻擊。

在二戰中,這種情況發生過很多次,使得攻擊潛艇占據了有利的攻擊位置。航母本身就有很多類似機庫的大容量艙室,這些艙室的大量積水會導致航母失去浮力儲備和穩定性。

二戰中,只有23.7%的航母被潛艇擊傷,卻有40.5%被擊沈,說明潛艇發射的魚雷對航母的作用很大。

艦載機起降時,航母必須逆風高速行駛,但在準備下壹波飛機飛行時,速度較慢,航向和速度相對固定,這也為速度相對較慢的潛艇占據有利攻擊位置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現代潛艇裝備的發展也使得潛艇攻擊航母成為可能。

二戰中,潛艇攻擊航母這樣的大型作戰艦艇,首先要突破層層警戒。而現代潛艇裝備巡航導彈和遠程線導/自導魚雷,可以占領攻擊陣地,實施超出航母直接或近程警戒範圍的精確攻擊。

核動力攻擊潛艇的水下速度與大型水面艦艇(巡航速度)相當,可以從不同方向占據有利位置,可以在戰位進行多次攻擊,必要時還可以進行追趕攻擊。

隨著潛艇速度的提高、噪音的降低和下潛深度的增加,再加上遠程武器,其行動的隱蔽性和攻擊的快速性、突然性將進壹步增強,必將對航母等大中型作戰艦艇構成現實威脅。潛艇和航母的匯率是3 ~ 5: 1。也就是損失3到5艘潛艇就能擊沈壹艘航母。

因此,在組織突擊敵航母編隊時,使用不少於3個潛艇戰術群就可以達到預期的作戰效果。也就是說,即使在對航母編隊的突擊中損失了2個潛艇戰鬥群(約5艘)的兵力,只要有1個潛艇戰術群(2-3艘)的兵力突破航母編隊的直接預警,並采取攻擊,就可以達到嚴重擊沈航母的指標。

潛艇攻擊航母的作戰行動,首先是潛艇部隊從基地或海上發射到待命區域。即當上級下達動用潛艇部隊攻擊航母的命令時,要根據潛艇部隊的位置,迅速組織潛艇部隊從基地或從海上到達預定的潛艇作戰海域。

應選擇隱蔽性好、機動性強、突擊力強的潛艇攻擊航母。可選擇常規動力巡航導彈潛艇、遠程魚雷潛艇、低噪聲潛艇、核動力魚雷潛艇。

其次,要慎重確定攻擊航母編隊的海域和時機。對抗航母編隊的海域應選擇在該海域或唯壹有利於潛艇部隊活動且航母編隊最有可能活動的地方。

突擊的時機通常應該選擇在航母飛行和接機的時候;綜合補給艦補給航母時;海上氣象條件惡劣時;當航母反潛警戒部署被打亂或分散時。

再次,要突破警戒,占領發射陣地。由於潛艇使用的武器最大射程不夠遠,潛艇必須突破航母編隊二三層的反潛警戒才能占領發射陣地。

因此,破警戒行動要充分利用航母編隊各級警戒力量之間的時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武器的突破可以代替部隊的突破,充分發揮遠程火力的威力,對敵實施超視距攻擊。

最後,要精心組織潛艇部隊的撤離。對敵航母突擊後,潛艇部隊將在很大程度上暴露,敵編隊及其他支援反潛力量必然會瘋狂反擊暴露的潛艇。

此時,潛艇部隊應迅速采取縱深隱蔽行動,盡快撤離。如果可能,可以組織遠程航空兵對敵人進行騷擾、攻擊或佯攻,掩護潛艇部隊撤離。

能夠潛入水下進行活動和操作的船。也被稱為潛艇。海軍艦艇的主要類型。隱蔽性好,自身力量大,耐力強,突擊力強。用於攻擊陸上戰略目標、大中型水面艦艇和潛艇、攻擊沿海設施和陸上重要目標、布雷、偵察和派專人登陸。獵潛艇者

獵潛艦是壹種小型戰鬥艦艇,用於在海上搜索和攻擊潛艇,以及巡邏、警衛、護航和布雷。噸位小,速度快,機動靈活,搜攻潛艇能力強。

該潛艇排水量在500噸以下,航速24-38節,有的可達50節,續航力700-3000海裏,可連續航行10晝夜。

該艇裝備4~12反潛魚雷發射管,2~4深水炸彈發射器,1~6 20~76毫米艦炮。此外,還有電子戰系統、指揮控制自動化系統、各種聲納和雷達。

獵潛最早出現於壹戰,排水量不超過100噸,航速約10節。沒有聲納和其他搜索設備,只用光學儀器搜索浮出水面的潛艇。現代獵潛艇裝備了各種聲納和反潛武器,搜索和攻擊潛艇的能力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