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關領導的邀請,我冒昧地在這裏談壹談“廣播稿的寫作”。事實上,我對廣播稿件的寫作方法只有粗略的了解。頂多二三十年前給縣廣播電臺和雲貴省廣播電臺投稿,然後當上縣廣播電視臺的總編輯;在去年寫的《新聞寫作之譚》壹書中,我也談到了不同媒體稿件的寫作,當然也談到了廣播稿件的寫作。
在這裏,拋磚引玉的權利。如有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壹、廣播選秀的概念
1,廣播的意思
廣播是指通過無線電波或電線傳輸聲音的新聞傳播工具。用無線電波傳輸節目叫無線廣播,用有線傳輸節目叫有線廣播;前者通常稱為電臺,後者稱為廣播。
2、廣播選秀的意義
廣義而言,廣播稿件是專門為廣播或電臺的需要而撰寫的稿件及相關音頻資料,主要包括新聞、通訊、評論、采訪、錄音報道等。
狹義上是專門為廣播而寫的各類新聞文章,尤其是為《新聞聯播》節目而寫的新聞或小簡訊。
我們現在說的是狹義的播音稿,是指為我市電臺《新聞聯播》節目撰寫制作的稿件和錄音資料。
二、廣播的社會作用和發展
與其他媒體形式壹樣,廣播在人們的社會活動和人際交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來說,如傳播、教育、動員、引導、感染、批評等。社會越發展,科技越先進發達,我們就越離不開信息媒體。廣播、報紙、雜誌、電視、網絡是我們從事各種社會活動時獲取信息的窗口和渠道之壹,是特別重要的窗口和渠道。
作為壹種重要的媒體形式,廣播的歷史很短,不到壹百年,但它在人類發展史上發揮了非常重要和顯著的作用。在交通不發達的上世紀上半葉,甚至是80年代以前,它就以報紙無法比擬的速度將世界上剛剛發生的重大事件傳播到各個角落。二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即通過廣播向全中華民族和全世界及時傳遞信息。歌劇《紅巖》中有這樣壹個情節。當渣土洞的江姐從廣播裏得知中國人民* * *和中國已經成立的時候,千萬種情緒匯成了喜悅和自豪。他們在監獄裏繡了壹面五星紅旗。1976年,我們偏遠的玉屏,和全國壹起,驚聞毛主席、周總理逝世,世界黯然失色。即使在交通和科技相當發達的今天,廣播仍然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汽車司機、學生、工人和農村群體中仍然擁有龐大的受眾群體。尤其是在自然災害嚴重的情況下,廣播的作用尤為突出。當然,由於電視和互聯網的普及,廣播受到了相當程度的沖擊,但這並不妨礙它仍然是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主流媒體形式。
無線電是隨著無線電的出現和應用而出現的。19世紀末,發明了無線電。短短二三十年,廣播電臺應運而生。世界上第壹個正規電臺誕生於美國1920 11.2。它是美國商務部頒發給西屋公司的商用無線電執照,呼號是KDKA。
中國最早的廣播電臺是美國人奧斯本於1922在上海創辦的中國廣播公司和美國英文報紙《大陸報》創辦的“大陸報-中國廣播公司電臺”,呼號XRO。節目於1923晚首播。中國人創辦的第壹個廣播電臺,由哈爾濱廣播電臺臺長劉漢於1926年建成,在10+0播出。1928年8月1日,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中國國家廣播電臺”。今天的中國人民廣播電臺可以追溯到1940和65438+二月,即延安新華廣播電臺。1949年3月更名為北京新華廣播電臺。同年2月5日,65438+,再次更名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至今如此。
貴州人民廣播電臺創辦於1950 65438+10月1。1949 165438+10月15,貴陽解放了。65438+2月31,貴陽人民廣播電臺成立。之後全國統壹了各省廣播電臺的名稱,於是更名為貴州人民廣播電臺。貴州廣播電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4月,為了“加強廣播屏障”,有效地向敵人廣播,爭取更多的國際同情和支持,國民黨中央廣播局成立了“貴州廣播電臺”。
銅仁人民廣播電臺於6月1999 65438+10月1正式開播,現擁有壹套頻率為FM103.6,發射功率為1000瓦的新聞綜合調頻廣播。
玉屏廣播電臺創辦於1951。當時叫玉屏縣廣播電臺,每天把中國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的國內外大事時事政策錄下來,然後發給縣領導閱讀,第二天由玉屏簡報印發。1956年6月更名為玉屏縣人民廣播電臺;1961年更名為玉屏縣廣播站;1984並入縣廣電局。縣廣播電臺自成立以來壹直在經營自己的“玉屏新聞”節目。據玉屏縣記載,新聞文章播放量為:1987455;1988,396篇文章;1989,350篇;1991年180篇文章;1992,390篇文章;1994,1007篇文章;1995,356篇文章。1991至1995期間,有6期節目在本地區獲獎,26期稿件獲得省級電臺獎項。從1985到1988,我是玉屏電臺最熱心的通訊員之壹。這時候也是我做溝通匯報的主要時間。我的稿子被編輯推薦給地區和省裏評獎,得到了省新聞部門,以及省軍區和軍分區的獎勵。
因為種種原因,玉屏的廣播節目難以為繼,但廣播仍在發揮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為如此,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努力采訪,寫出更加生動、精彩、富有感染力、震撼力的廣播稿件。
三、廣播選秀的特點
說是廣播稿件的特點,其實指的是通過廣播這種媒介形式傳播的新聞稿件的特點。與其他媒體形式相比,廣播有其獨特之處,即信息通過聲音傳播,受眾通過聽覺獲得和感知其信息內容。其特征在於:
1,傳播速度快
四大傳統媒體中,廣播是速度最快的,也是最快的。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壹是它的工作程序。播出稿到達編輯部後,可以直接交給播音員播出,並立即直播或錄制給觀眾。與報刊雜誌相比,沒有排版、校對、印刷、運輸、發行等復雜的環節。電視新聞,制作和播出程序也比播出復雜得多。第二是它的時間靈活。雖然播出的《新聞聯播》節目有固定的時間,但遇有重大或緊急新聞,可以點播;壹天24小時,可以隨時播報重要新聞。但是,再快的報紙,套路也只能是壹天壹次。即使是特刊,也只能偶爾破例壹兩次,重大新聞不可能隨時印報。第三,是自身的運行速度。廣播信號的傳輸是30萬km/s,報刊雜誌是車輛運輸,速度可以說是望塵莫及。
2.廣泛傳播。
同樣,在四大傳統媒體中,廣播傳播最廣。廣播,其“廣”,大概就來源於此。只要無線電信號的功率足夠強,廣播的聲音在山山水水都能聽得壹清二楚。這不僅是報紙達不到的,也是電視比不了的。首先,廣播信號的波長和頻率比電視信號更容易傳輸。第二,收音機和電視機更便於攜帶。
3.聽覺感知
廣播是用聲音作用於人的聽覺器官,適合人的生活習慣。它通過聽覺作用於大腦,容易接受。只要聽力和思維正常,婦孺老幼都可以接受,對文化程度和學歷要求不高,所以受眾廣泛。而且,聽廣播就像聽壹個熟悉的人說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充滿了親和力。
4、簡短明了
廣播稿件通常很短,旨在說明整個故事,大部分不到壹分鐘。草稿短,線索單壹,脈絡清晰,無分支,不繞路,易聽,不易走神。相對來說,在四大傳統媒體中,它的稿件長度是最短的。
第四,廣播新聞的類型
壹般來說,廣義的新聞有兩種:壹是客觀記錄的新聞,如新聞、通訊、報告文學等;二是敘事性新聞,如評論、評論、社論、社論文章等。狹義的新聞範疇是指新聞範疇。我們通常將消息分為四種類型,即動態消息、典型消息、綜合消息和回顧消息。
廣播新聞的類型在這裏也可以理解為狹義的消息,實際上是動態新聞、典型新聞、綜合新聞和評論新聞。
但是,廣播由於其聲音傳播和聽覺感知的鮮明特點,決定了新聞的類型是不同的。具體來說,它有三種形式:壹種是簡單的文本草稿;二是錄音與課文相結合;三是用文字(語音)解釋現場錄制的直播稿。
錄音和放音是廣播最鮮明的特點,廣播新聞的類型也離不開錄音,具體來說,錄音報道、錄音通訊、錄音特寫、錄音采訪、音樂廣播、廣播對話、廣播評論、重大集會和重要文藝體育演出的現場直播等等。
五、播音稿的基本寫法
廣播稿件和其他媒體稿件在寫作規則上沒有本質區別。都要遵循寫作的壹般程序和規則,都要煞費苦心地管理開頭、主體和結尾。但不同的是,播音文稿是通過聲音和聽覺的結合和互動來體現的語言藝術。這裏省略了新聞文章的通常寫法,只強調廣播文章的特色。
1,新聞文章的要素和通常的格式
新聞,尤其是這裏的新聞,有其固定的構成要素和基本格式,即固定的寫作套路。
壹、新聞六要素:五個“W”和壹個“H”,即誰、什麽、何時、何地、為何、如何;;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過程和結果。
第二,消息有五個部分:標題、導語、主題、背景和結尾。
如何掌握新聞寫作,如何分配力量來把握這五個部分?我的新聞寫作譚裏有壹篇文章叫《新聞寫作的中心與重心》,裏面說:“重心是標題和導語。重心是作者精力和技巧的焦點和傾註點。標題和導語,濃縮和聚集了新聞的主題和核心內容,自然要各顯神通。.....中心是主題和事實。中心,即主體部分的寫作,是作者思想和意圖的展示區,是信息主題的完整表達,是基本事實和細節的具體展示和呈現。”
2.廣播稿寫作的語言特點。
寫好廣播稿,必須考慮語言表達和聽音習慣兩個因素,在聲音和氣味上下功夫。
第壹,追求口語化,少用書面語。
聽覺是相對於聲音而言的。沒有聲音,自然就沒有聽覺器官。聽覺器官長期適應某種聲音的頻率或結構形式後,形成了壹些聽覺習慣。這種聲音壹旦發生變化,聽覺器官就很難適應。因此,廣播稿件必須符合日常口語習慣,盡可能口語化,適合聽覺器官的接收和感知習慣。老舍先生說:“寫得漂亮的字,嘴裏不壹定漂亮。.....老李,說,別啰嗦!也許說‘老李,說點簡單的’更好!後者是現成的,說起來容易,也容易理解。”在這裏,壹句“不要啰嗦”和壹句“簡單點”在聽覺上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另壹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