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位於山東諸城。這裏出土了亞洲最大的鴨嘴龍化石,因此諸城贏得了“龍城”的美譽。而由西向東,向北拐的龍城,被奔流千年的渭河所環繞。現在,這裏已經是高樓林立。
在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小鎮面前,蜿蜒2000年前的防護墻也重新修復了。古城墻前的南湖水庫,平靜如鏡。南湖周圍覆蓋著壹英尺多高的玉米苗的田野綠油油的,壹片平坦。在田野的盡頭,許多突出的山脈被茂盛的植被覆蓋著...這壹切都被初夏的細雨籠罩,群集在長山腳下。
大自然賦予了龍城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土地。在密州龍城長大的幾代人,總是離不開常山的愛。常山屬於龍城大地,屬於密州人民。
熱了幾天的空氣漸漸變得潮濕了。夜晚沒有到來的閃電已經隨風而去,敲了半個晚上窗戶的雨滴也靜了下來。
清晨下著毛毛雨。雨像斷了線的細碎的珠子,散落下來,靜靜地,無爭地,自由地隨著微風飄蕩。
常山在雨中會是什麽樣子?
遠遠望去,遼闊的南湖水面已經被雨霧籠罩,透過雨霧,可以清晰地看到蒼翠突兀的長山。從那座山的樹林深處飄來的乳白色晨霧向上蒸騰,像雲、煙、輕紗...
在白霧下,文博花園的青磚紅瓦清晰可見。然而,山坡上的紅磚綠瓦的畢夏寺和山頂上高聳的百花塔在漂浮的白霧中若隱若現。如同人間仙境。
2
車停在文博園前廣場西側。下了車,我壹個人撐著壹把黑色篷布做的撐開的傘往前走。
山前的西山坡水庫被命名為“福海”。福海這邊壹排放生的男女,或撐著傘,或背著包,或提著鍋。他們把黑色、青色或銀白色的魚放回水中。
他們虔誠地站在水邊,看著被放生的魚在細雨蒙蒙的水面上自由地來回遊動。那些魚似乎很熟悉人性,它們聚集在岸邊壹起玩耍。他們不忍長時間分散。遊了壹會兒,它們壹個個慢慢離開,遊向福海碧水深處。
文博園林萬佛寺的念佛聲,猶如天籟之音,更添幾分莊嚴肅穆。
兩個身穿藍色長袍的長老站在不遠處的岸邊,壹手撚著佛珠,壹手將手掌舉在胸前,眼睛微睜,嘴巴無聲地說著話。
福海對岸,雨霧中,傘下,中年人垂釣,眼睛盯著水面,靜靜地等著魚兒上鉤。突然,水面上的彩色小浮子震動了。漁夫迅速地拉了拉魚竿,驚奇地抓住了大青魚...
我和另壹名遊客在岸邊的路邊停下來觀看。
聲音繼續...
解放者對他們是仁慈的;垂釣者被他的驚喜驚得五體投地;長者吟誦著他的聖歌;旅行者看了看他的手表...
我在感受我的感覺:這紅塵中“我”在哪裏?
我沒有垂釣者的快感,也沒有解放者的慈悲,更沒有佛教徒的禪定。然而眼前的風景卻突然讓我感受到了“福海”的含義。
福海因長山而存在。山雨、泉水或春天融化的冰水,都在不同的季節形成溪流,匯集於此,形成“海”。
積德可以積德,積德可以存福,積幾福可以匯江湖海。希望世界上有更多的愛,幸福永恒。
因為我不知道我在哪裏。還是回到現在,去逛逛常山...
走在山腳下的環山公路上,雨水早已浸濕了粗糙的水泥路。
三
粗糙的灰白色水泥路面已經被雨水打濕浸潤,變成了藍灰色。路邊的草叢裏出現了幾只蝸牛,三三兩兩,歡快地往馬路上爬。
蝸牛的觸角直立在天空中,就像牛的角壹樣。象牙般細長的脖子向前伸著,在地上爬行著,背著堅硬的外殼,尾巴連著身子靠在背上,伸縮著向前移動,自由而緩慢地向路中央爬行。
奇怪的是,有幾只蝸牛從路中央爬出來,卻原路返回,急切地向路邊的草叢爬去。
仔細觀察,原來離草地不遠的路上出現了乳白色的漿液,壹灘壹灘,壹灘又壹灘,像有人擰出壹把鼻涕,聞起來有點腥。哦,那是壹只被路過的汽車下的橡膠輪胎壓死的蝸牛的屍體。
返回的蝸牛壹定是被同伴的死提醒了。讓我們早點回家避免災難。
山前的雨給他們帶來了興奮,也帶來了災難。
悠揚的聲音不斷傳來,平和而溫暖。
那壹灘乳白色的漿液繃緊了我曾經富有同情心的心。
四
來到西山入口,還在下的毛毛雨讓曾經看門的老人躲得遠遠的。而那張登記了登山者信息的桌子還在,桌子上有壹個儀器,用來探查登山者攜帶的火種。我沒帶打火機和火柴,也懶得登記,就直接進去了。
沒有了以往擴音器裏反復提醒的“不要帶火種上山”“讓我們壹起愛護森林”“常山是國家四級景區”的宣傳。所以雨中的常山更顯寧靜祥和。
進入山林,腳下是壹條曲折的水泥路。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路邊兩排筆直的白楊。平日灰色的樹幹在雨水的浸潤下變成了深褐色,變得更加陽剛厚重,就像兩排迎賓的儀仗兵,莊嚴肅穆。
樹幹上方的樹頭上掛著的樹枝上,被雨水沖刷過的綠葉顯示著它們的光亮和熱情。在微風的吹拂下,它們相互碰撞,發出細微的聲響,仿佛在歡迎我。我的臉上露出了幸運和光榮的表情。
繼續前行,在上坡的拐角處有壹個涼亭。涼亭下,壹對正在熱戀的青年男女相擁著,正在享受著雨中常山給予他們的溫暖和甜蜜。我不忍心打擾別人的快樂,就加緊爬山。
上坡的水泥路右側,漸漸出現積水。水流從右側山坡的灌木叢和草叢中流出,水流此起彼伏,匯成壹條小溪。溪水遇到路邊的碎石,激起白色的浪花。海浪發出“咕咚”的聲音。所以這座山似乎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擡頭望去,溪水遇到茂密的草叢或土堆,就有意識地溢出水泥路面,滴到低窪的另壹邊。
溢出的水隨路面散開,因地形形成壹個個微弱的湧浪,逐漸有序地流下。踩水不要過鞋底,小心前行。壹股淡淡的香味傳來。
找來找去,路邊那些棗黃色的小花,被碧玉般的碎葉包圍著,隨風搖曳,隨花流淌,侵鼻而過。
我快步走到它面前,瞇起眼睛,把鼻子湊近,聞了聞。但是我的耳朵裏有嗡嗡的聲音,壹只蜜蜂來了。看著看著,淡黃色的蜜蜂拍打著薄薄的翅膀,飛到了花苞處,爪子裏抓著壹絲花粉,飛了回來。薄薄的翅膀快速抖動激起的淡淡微風從我壹動不動的臉頰旁掠過,我不敢睜開眼睛。另壹種蜜蜂相繼飛來,它也嗡嗡地飛來飛去...
傘舉在頭頂,路邊楊樹葉上的水珠敲在布傘面上,發出沈重而緩慢的“滴答”聲。透過樹葉滴落的雨滴發出不同的細微而緊湊的敲擊聲。但這就像不同的鼓手從遠處敲出不同的鼓。
仔細壹聽,空中斷斷續續的雨聲,帶著微弱的聲音,落在草叢和森林裏,像是野地鋼琴的聲音。
伴隨著溪流的聲音,森林深處不時傳來蛙鳴。呱呱聲分明是壹只剛剛褪去尾巴,生出腳蹼,爬出水面的小青蛙的呱呱聲:清脆純凈。
回想起過去蜜蜂的嗡嗡聲和樹葉的刷刷聲,簡直構成了壹部壯麗多彩的大自然交響曲——自然而簡單。我太糾結這個了,不想回家。
五
繼續前行,東坡文化墻就在眼前。那是常山文博花園的後院圍墻,依山而建。諸城市政府領導順勢而為,請畫師在漆成黃色的墻上,畫出蘇軾任密州刺史時的故事。
過去壹千多年了。據史書記載和蘇軾《江城子密州狩獵記》等著作推測,已過不惑之年的蘇太守再次來到這裏與全城人壹起狩獵。
妳看那個年輕野性的老太太,戴著金帽子,穿著貂皮裘,牽著黃狗,牽著蒼鷹,騎著千馬翻山越嶺。麋鹿,野兔,山狼...慌了;呼號,呼喊,殺戮...驚天動地;旗幟、長矛、弓箭...太棒了。男人,利箭,獵物...豪邁,很熱鬧。
物是人非,星是人非,物是人非。競爭的狩獵場如今綠樹成蔭,果園飄香,流水潺潺。
欣賞文化墻繼續前行,右轉,上坡。
左邊山坡上,有壹片茂密的槐樹葉,最引人註目:在雨水的沖刷和浸潤下,越來越綠,越來越綠。從遠處看,它像壹塊巨大的玉石躺在半山腰。風壹吹,它就壹個接壹個地抖動,像壹大片綠色海洋的潮汐湧動,沿著山坡呈階梯狀自下而上湧動,直至到達白水泥路邊。
那片槐樹林的樹幹都彎彎曲曲,生機勃勃。它們沿著緩坡,從大山深處壹直延伸到路邊。直到路邊,大塊大塊長短不壹的樹枝探出路中央。樹枝上的圓形葉子對稱均勻地分布在葉脈兩側。它們散開,像壹把縮小的芭蕉扇,隨風搖擺;也像是歡迎排隊的朋友,伸出溫暖的手,問候冒雨而來的遊客。
坡頂沿著水泥路左轉,不算太慢,略滑。走到中間,停下來往下看,壹片片槐葉組成的綠色海洋十分壯觀。撐傘擋住雨滴落下。眼睛望著醉人的綠色。突然,我仿佛聞到了春天槐花的香味:濃郁、醇厚、香甜、美妙。所以,閉上眼睛,靜靜地回味,品味...
六
繞過槐樹林,我隨著石階往下走,很快就到了山腳的壹泉。
那是蘇太守帶領眾人祈雨的地方。相傳每年大旱。只要長時間不下雨,他就會在民眾的要求下前來朝拜,向山神祈雨。奇怪的是,每年都有大旱,我們經常祈禱和回應。山不高,但如果有上帝,那就是精神上的。這裏的功效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贊揚,這座山因此被命名為“長山”。剛才東坡文化墻上的畫再現了當時的情景:香爐、紫煙、祭品、百姓、官員...
今天的毛毛雨不大。從上面看,濃濃的白霧漂浮在壹泉山麓。霧氣在淅淅瀝瀝的雨絲間向上升騰,絲毫沒有被雨絲驅散。只是隨著微風,溢出槐樹林,向外飄去。直到它開始圍著幾棵高大的老梧桐和白楊轉。
白霧、綠油油的槐葉、黑褐色的樹幹和淅淅瀝瀝的雨聲交織在壹起,如畫如仙境。我真的不忍心打擾妳。
繞過鹿泉右轉,順著兩邊疏竹環繞的小路,穿過尼姑舊址,再走壹裏,就到了山裏人的桃花源。
七
在果園前平坦的山坡上,有壹座土造的茅草屋。屋頂上空,灰煙裊裊,拼命扭曲,與稀稀落落的雨點搏鬥。
壹對老夫婦正在照料門前的菜園。兩個豆子又密又實,細長飽滿的豆子叮當作響,或青或紫。那根黃瓜,在茂盛、寬闊、圓潤的葉子下,長滿了帶刺的黃瓜。彎如鉤,直如棍,頭頂黃花,嬌嫩芬芳。扁豆,茄子,大蔥...
悠閑卻勤奮的老人,綠色的菜園,身後的小屋,屋頂冒出的炊煙,構成了壹幅美麗動人的山水畫,在雨中朦朧。
小屋後面是綠色的桃園。低矮茂盛的葉子聚集成濃密的樹冠。藏在樹冠裏的桃子,仔細看,密密麻麻,大小不壹,紅的綠的,數不清。樹枝掛在果實上,低垂到地面。看來今年又有好收成了。
果園旁邊的水泥路平靜而平坦。被雨水覆蓋,變得淡藍色,明亮如鏡,倒映著水中路邊的桃樹。
仔細看,水中搖曳的桃子清晰可見。綠葉和粗細不同的黑褐色枝條相得益彰。連小屋冒出的煙都是歪歪扭扭,活靈活現的,相對於實際情況,對應於層次,就像是海市蜃樓。
輕輕的踩著路上細細的水,慢慢的走著,就像走在虛擬世界裏壹樣。世界隨著破碎的漣漪而震動、破碎和復蘇...它有獨特的味道。
八
過了果園,轉下坡,向西走。右邊是松樹林,綠油油的,滿是松香和濤聲。左邊是峽谷,榆樹,白楊和柏樹,延伸和保護山谷的懸崖。谷底溪水淙淙,流水壹觸凸起,便泛起白浪,轟轟烈烈地流向山下的福海。
看著流水隨峽谷西去,祥輝福海、福海裏的魚、龜、蛙、蝦都會歡迎她。願自然生態和諧相處。
九
跟著起伏彎曲的水泥山路右轉,往山下走。不久,他回到了山前的廣場。
文博園萬佛寺的聲音又來了。聲音悅耳動聽。雖然我什麽都不懂,但甜美的聲音在凈化我的靈魂。
上車前,我又看了壹眼西邊的福海,被放出來的三五成群的人絡繹不絕,繼續著他們的悲憫。
長山不僅是國家四級旅遊景區,也是諸城人的生態園林和休閑場所。
也是世間人的棲息地,滾滾紅塵,浮躁忙碌。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凈化靈魂的天堂。
我欣賞雨中的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