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根據市場信息和供貨合同確定生產的品種、規格和產量,努力開發科技含量高、有地域特色、市場前景好的新產品;對銷售好、效益高的產品,要提高產量,擴大市場份額;對市場前景不好、積壓嚴重的產品,要果斷采取限產、停產、轉產措施。第七條培養和建立具有較強市場適應能力的營銷團隊。
適當提高營銷人員在員工中的比例,使企業的營銷實力與工作需要相壹致。
對營銷人員實施動態管理。全職營銷崗位的公開招聘和競爭。鼓勵懂市場、懂產品、善管理、素質高的員工(包括產品開發等工程技術人員)從事營銷工作。企業應該允許“全員銷售”,任何崗位的員工都可以參與營銷,兌現同樣的政策。鼓勵營銷業績突出者牽頭成立營銷公司。
加強法律、金融、外語、營銷策略、營銷手段、上網等現代營銷知識的培訓,掌握現代營銷技能,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營銷能力。第八條建立有效的企業營銷激勵和約束機制。在獎勵、提成、分成、回款等方面制定嚴格的措施,嚴格考核獎懲,確保產品能賣出去,貨款能收回。
實行銷售費用與營銷業績掛鉤的包幹辦法。銷售費用的提取和使用,從過去的集體為主,逐步轉向個人現金,主要供個人使用。銷售費用包幹,自己省,超支不補。采用“壹帳清”、“壹單清”的方法,年終不使用“套餐”計算總賬。第九條推廣和運用現代營銷手段。鼓勵企業進入國內外市場信息網絡進行網上銷售,建立用戶市場檔案,積極參與中國商品交易中心雲南分公司昆明分公司電子交易網,在互聯網上設立主頁,進入全國和全球市場,擴大產品推廣和銷售。第十條發展成套設備市場。充分發揮省市現有銷售機構的作用,聯合中小企業組成“科工貿”、“工貿”、“工程”等多種形式的聯合體,組織成套項目的開發、生產、招標及相關服務。第十壹條集中銷售大宗產品。氮肥、機床、布料等重點大宗產品要在集中銷售場所設立營銷分公司等機構,由“產地銷售”向“淘汰銷售”轉變。也可以選擇信譽好、輻射影響力大、經銷質量高的客戶做總代理,或者進行利潤分成的聯合銷售。第十二條積極開拓農村市場。要圍繞農村需求結構變化,組織設計、開發、生產適合農村消費的產品,組織銷售人員下鄉銷售。積極開展化肥等工業品和其他生產資料的信貸消費,通過銀企合作、“封閉貸款”等方式擴大產品的農村消費。第三章政府轉變職能,制定扶持政策,支持企業提升第十三條加強工業企業營銷管理。企業主管部門要積極引導企業進入市場,加強產銷銜接,盤活資金,提高效益。在管理指標的考核中,既要保持壹定的生產速度,又要突出銷售收入、產銷率、產成品資金占用、應收賬款凈額,使企業達到壹個銷售、盈利的速度,實現經濟運行速度、質量、效益的統壹。
對造成嚴重產品積壓和資金沈澱,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的,由企業主管部門和紀檢、審計部門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直接責任人和企業主要領導給予經濟處罰和紀律處分,直至追究失職責任。第十四條市和縣(市)區經貿委和行業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國內外市場信息的研究,定期發布市場信息。組織企業參加各類展銷會、工貿聯合營銷、促銷活動,為企業營銷牽線搭橋,做好企業營銷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