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抑郁癥話題4

抑郁癥話題4

上壹個題目說恐懼是絕望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在這個話題中,我們將通過心理學家朱莉婭·雷頓的文章《恐懼是如何運作的》來具體了解恐懼的本質。

通常情況下,抑郁癥患者並沒有意識到恐懼的來源,只是把無數悲觀的可能性拋到了外部的現實生活中。正是這種消極的方式,引發了人們內心強烈的無奈,並為此感到深深的痛苦。恐懼如霧,讓人無所適從。但實際上,恐懼本身就是動物為了適應生存,逃離死亡和危險而必須配備的“雷達預警系統”。為什麽我們被這個防禦系統弄得遍體鱗傷?只有了解恐懼的工作原理,我們才能認識並克服自己的恐懼。

接下來,讓我們來欣賞壹下翻譯:(非常感謝蒂芙尼壹周以來翻譯這篇文章的辛勤工作!恐懼是如何工作的)

晚上,窗外壹片漆黑,妳壹個人在家。在空蕩蕩的大房子裏,除了電視節目播放的聲音,壹片寂靜。突然,妳看到前門砰的壹聲撞在門框上。妳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全身肌肉緊張。過了壹會兒,妳發現風在起作用,沒人想闖進妳家。

但在那壹刻,妳突然非常害怕,妳的反應就像身處險境,妳的身體也啟動了“戰鬥或逃跑”的反應模式,這對任何動物的生存都非常重要。盡管事實上剛才沒有危險。那究竟是什麽引起了如此激烈的反應?什麽是恐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從心理和生理上研究什麽是恐懼,找出引起恐懼反應的原因,並找到壹些克服恐懼的方法。

什麽是恐懼?

恐懼是大腦中的壹系列連鎖反應。它以壹種壓迫性的刺激開始,大腦發出信號,以化學物質的分泌結束,帶來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這也被稱為“戰鬥或逃跑”反應(以下簡稱“戰鬥或逃跑反應”)。這個刺激可能是壹只蜘蛛,壹把插在妳喉嚨裏的刀,壹個坐滿了等妳演講的人的聽眾,或者妳面前的門突然砰的壹聲撞在門框上。

大腦是壹個極其復雜的器官。它由超過6543.8+000億個神經細胞組成,是我們感覺、思考、做壹切事情的起點。大腦中的壹些信息交換引起意識層面的思想和反應,而另壹些引起不受意誌層面支配的反應。恐懼反應幾乎完全獨立於意誌層面:我們並沒有故意觸發它,我們甚至不知道發生了什麽,直到反應自行結束。

因為腦細胞在不斷地傳遞信息,引發反應,所以大腦中至少有幾十個區域或多或少地參與了恐懼反應。但壹些研究發現,大腦的某些部分在這壹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

丘腦-決定從哪裏輸入感覺數據(從眼睛、耳朵、嘴巴、皮膚)

感覺皮層-解讀感覺數據

海馬體——儲存和提取有意識的記憶;處理各種刺激,創設情境環境

杏仁核解碼情緒;識別可能的威脅;儲存恐懼記憶

下丘腦-啟動“戰鬥或逃跑反應”

恐懼的過程開始於令人恐懼的刺激,結束於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但恐懼從開始到結束至少有兩條路徑。接下來,我們詳細討論恐懼是如何產生的。

制造恐懼

恐懼的過程發生在大腦中,完全是無意識的。恐懼反應有兩條路徑:小路徑快速混亂,大路徑耗時更多,對事件給出更準確的解釋。這兩個過程同時進行。

路徑背後的理念是“不要冒險,要小心”。如果妳家前門突然敲門框,可能是風或者有強盜想進來。如果妳假設壹個強盜進來,但最終結果只是風,這遠不如妳假設只是風,最終結果是壹個強盜試圖進入危險。小路先火,再提問。這個過程就像:

門撞門框是壹種刺激。妳壹聽到聲音,看到這個場景,妳的大腦就把這個感覺數據發送到丘腦。此時此刻,丘腦並不知道接收到的信號是否有危險,但有可能,所以它把這個信息發送到杏仁核。杏仁核接收這種神經沖動,並采取行動保護妳:杏仁核告訴下丘腦開始戰鬥或逃跑反應。假設妳看到聽到的結果是劫匪進入,它會救妳壹命。

大路徑就細致多了。如果小路徑為了以防萬壹啟動了恐懼模式,那麽大路徑考慮了所有的可能性。是強盜嗎?還是風?這個較長的過程如下:

當妳的眼睛看到門在移動,耳朵聽到門的聲音時,妳的眼睛和耳朵會向丘腦發送信息,丘腦會將這些信息發送到感覺皮層,感覺皮層會對感覺數據進行解讀。感覺皮層確定這個數據的可能解釋不止壹個,並傳輸到海馬體建立情境文檔。海馬體會問這個問題:“我以前見過這種特殊的刺激嗎?如果有,之前是什麽意思?有沒有其他事件可以給我壹些線索,讓我判斷這是強盜還是風?”海馬會提取壹些通過更高路徑傳輸的類似數據,比如樹枝敲窗戶的聲音,外面低沈的嘯聲,家禽在院子裏飛來飛去的聲音等等。參照這些信息,海馬體確定這個門的運動更像風。因此,海馬將沒有危險的信息發送到杏仁核,杏仁核然後告訴下丘腦關閉戰鬥或逃跑反應。

關於門的刺激的感官數據同時在兩條路徑上傳播,但是大路徑比小路徑花費的時間長。這就是為什麽在我們冷靜下來之前會有壹兩分鐘的恐懼。

無論我們談論哪條路徑,兩條路徑都通向下丘腦。大腦的這壹部分管理著古老的生存反應,即戰鬥或逃跑反應。接下來,我們將詳細討論戰鬥或逃跑反應。

為了引起戰鬥或逃跑反應,下丘腦激活兩個系統:交感神經系統和腎上腺皮質系統。交感神經系統使用神經通路來啟動體內反應,而腎上腺皮質系統通過血流進行循環。這兩個系統的綜合效應就是戰鬥或逃跑反應。

當下丘腦告訴交感神經系統快速運行時,總體效果是身體運行更快,加強,通常會變得非常警覺。如果門口有小偷,妳必須立即采取行動。交感神經系統向各種腺體和平滑肌發送神經沖動,並告訴腎上腺髓質向血液中釋放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這些“壓力荷爾蒙”會導致身體發生壹些變化,包括心率加快和血壓升高。

同時,下丘腦向腦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激活腎上腺皮質系統。腦垂體(壹個主要的內分泌腺)分泌激素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進入血液,最終到達腎上腺皮質,在那裏它激活並釋放大約30種不同的激素,使身體做好應對威脅的準備。

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數十種其他激素的突然湧入會導致身體發生變化,包括:

心率和血壓增加

瞳孔放大以盡可能多地吸收光線。

皮膚下的靜脈收縮,向主要肌肉群輸送更多的血液(這就是為什麽恐懼有時會“顫抖”——血液下沒有皮膚保暖)

血糖水平升高

肌肉緊張,由腎上腺素和葡萄糖刺激(雞皮疙瘩是原因-當附著在皮膚上

表面每根頭發的小肌肉緊張,頭發被迫直立,拉扯皮膚)

平滑肌放松,讓更多的氧氣進入肺部。

不必要的系統(如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被關閉,以便為急救功能提供更多能量。

關註小點(大腦關註大局以確定威脅來自哪裏)

所有這些生理反應都是為了幫助妳在危險的情況下生存下來,無論是逃命還是保命(所以被稱為“戰或逃”)。恐懼——尤其是戰鬥或逃跑的反應——是每種動物的本能。

我們為什麽害怕?

如果我們不能害怕,我們就活不長。我們會走進迎面而來的車流,走在樓頂會摔倒,會肆無忌憚地觸碰毒蛇。在人類和所有動物中,恐懼的作用是促進生存。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恐懼的人生存下來,並在基因中傳遞。恐懼的特征和反應模式被選擇為對種族有益,並在基因中繼續傳遞。

在19世紀關於進化論的爭論中,“驚恐臉”——即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張得大大的樣子,往往伴隨著極度的恐懼——成為討論的焦點。為什麽人害怕的時候會做出那種表情?有些人說,上帝給了人們壹種方式來看到他們的恐懼,即使他們可能不明白對方的語言。查爾斯·達爾文說,這是進化恐懼反應引起的肌肉本能收縮的結果。為了證明他的觀點,他去了倫敦動物園的爬行動物館。他試圖保持冷靜。他站在玻璃的另壹邊,在那裏毒蛇可能會向他沖過來。每當蛇撲上來,他都嚇得往後壹跳。他在日記中寫道,“在我從未經歷過的危險的想象面前,我的意誌和理智是軟弱的。”他認為,整個恐懼反應是壹種古老的本能,並沒有受到現代文明差異的影響。

如今,大多數人不再面對野外的廝殺或逃亡,但恐懼絕不是壹種過時的本能。今天,恐懼扮演著同樣的角色,就像過去人們在河裏提水回來可能遇到獅子時壹樣。只是現在,我們帶著錢包走在城市的大街上。當妳在深夜的時候,妳決定不走那條空巷,盡管那是壹條捷徑,這是基於促進生存的合理恐懼。我們和幾百年前壹樣處於無數的危險之中,但是我們的恐懼像以前壹樣保護著我們。

達爾文從來沒有被毒蛇咬過,但他的反應就好像他已經處於這樣的危險之中。大部分人都沒去過瘟疫爆發的地方,但是突然看到壹只老鼠,心臟會突然停止跳動。對於人類來說,除了這種本能,還有壹些其他因素涉及恐懼。人類有時會有壹種不幸的預感,我們有壹種不好的事情可能會發生的預感——壹些我們可能在電視上聽到、讀到或看到的事情。大多數人都沒有經歷過飛機失事,但這不會阻止我們在飛機上緊張地抓著扶手。壹種預感,壹種可怕的刺激會引發壹種反應,就好像妳正在經歷這種可怕的刺激壹樣。這也是壹種進化上的好處:那些感覺到下雨並預感到可能有閃電的人會躲在洞穴裏,直到暴風雨結束,他們不會輕易被閃電擊中。接下來,我們來討論壹下我們在恐懼中習慣了什麽樣的條件反射。

擴展:

如果妳喜歡恐怖片,妳就知道恐懼會讓人興奮。許多人喜歡恐懼——與戰鬥或逃跑反應相關的喚醒可能是令人興奮的,甚至是模仿性的。那麽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那麽多人會選擇去看恐怖電影或者壹起去坐過山車約會了。

有實際的科學證據支持恐懼和吸引力之間的相關性。心理學家阿瑟·阿倫進行了壹項研究,利用常見的高度恐懼。阿隆讓壹群人穿過壹座長450英尺(約137米)、高230英尺(約70米)的不穩定橋梁。他讓另壹組人走在同樣高度但完全穩定的橋上。在每座橋的終點,參與者都會遇到阿隆非常漂亮的女助手。她會問每個受試者壹系列關於假設研究的問題,然後給他們自己的電話號碼,以防他想知道更多信息。過了穩橋的33人中,只有兩個叫阿隆,但過了搖橋的33人中,有9個叫阿隆。阿倫總結說,恐懼狀態刺激吸引力。

恐懼條件反射

恐懼反應的路線可能已經被進化磨礪,但恐懼還有另壹個方面: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導致為什麽有的人害怕狗就好像狗是噴火的怪物,有的人卻認為狗是家裏的壹員。

20世紀20年代,也許不是心理學最好的時代,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沃森訓練壹個嬰兒害怕老鼠。小阿爾伯特起初並不害怕實驗動物。他看到老鼠特別開心,經常用手去摸。沃森和他的助手訓練嬰兒艾伯特害怕老鼠。他們使用了經典的巴甫洛夫條件反射。每當嬰兒伸手觸摸其中壹只老鼠時,它們就會在11個月大的嬰兒身後發出可怕的聲音。小艾伯特很快就學會了害怕老鼠。當他再次看到老鼠時,他開始哭了起來,想要離開。不僅如此,當他看到其他毛茸茸的動物和白胡子聖誕老人的面具時,他也哭了。

就像小阿爾伯特害怕老鼠壹樣,壹個人害怕狗很可能是壹種條件反射。可能這個人三歲的時候被狗咬了。二十年後,這個人的大腦(尤其是杏仁核)仍然會把狗被咬的場景和被咬的痛苦聯系在壹起。讓我們仔細看看壹些常見的恐懼。

普遍的恐懼

2005年進行的壹項蓋洛普民意測驗顯示,美國青少年最常見的恐懼是:

恐怖襲擊

蜘蛛;狀似蜘蛛的物體;星形輪;十字叉;連接柄;十字頭

死亡

失敗

戰爭

高度

犯罪暴力

單獨的

將來的

核戰爭

這些基本的恐懼大多會延續到成年。其他常見的恐懼包括公開演講、去看牙醫、疼痛、癌癥和蛇。我們許多人都害怕同樣的事情,那麽這些事情是普遍的恐懼嗎?

壹些研究表明,人們可能有壹種遺傳傾向,害怕壹些有害的東西,如蜘蛛、蛇、老鼠和其他曾經對人類構成真正危險的動物,因為這些動物可能有毒或攜帶疾病。比如發現沒見過蛇的人也怕蛇。如果妳認為恐懼是嵌入人類意識中的進化本能,那就說得通了。普遍恐懼的概念受到了壹些受觀眾歡迎的知名電視節目的追捧:NBC的節目《誰敢挑戰》每周為獲勝者提供5萬美元的獎金,來參加比賽的人要執行壹些任務,比如把他們的頭放進壹個裝有數百只蜘蛛的盒子裏,或者吃壹種混有老鼠的奶昔。

這個想法也得到了科學研究的支持。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進行了壹項經典的條件反射實驗,他向受試者展示了壹些物體的主題圖片,並對這些圖片進行了點擊。這個想法是為這張圖片中的物體制造恐懼癥(壹種強烈的,非理性的恐懼)。當圖中的物體是蜘蛛或蛇時,僅2-4次電擊就能引起恐懼癥。如果畫面是壹朵花或者壹棵樹,那就需要更多的電擊才能引起真正的恐懼。

雖然可能存在“普遍恐懼”,但也存在對個人、社區、地區甚至文化的獨特恐懼。那些在城市長大的人比那些住在農場的人更害怕被搶劫。住在南佛羅裏達的人可能比住在堪薩斯州的人更害怕颶風,而堪薩斯州的人可能比佛蒙特州的人更害怕龍卷風。我們的恐懼告訴了我們很多生活經歷。有壹種恐懼癥叫成人驚厥,在《社區精神病》(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版))中被認為是日本的壹種“文化特異性恐懼癥”。成人恐慌癥是指“因過於謙虛和表示尊重而害怕冒犯他人”。復雜的社交禮儀已經成為日本人生活的壹部分,這在日本形成了壹種獨特的恐懼感。

偶爾感到恐懼是生活中很正常的壹部分。但是長期的恐懼會讓妳身心虛弱。生活在不健康的免疫反應和高血壓中會導致疾病,妳會拒絕參與日常活動,因為妳可能會面臨不良的社會生活,這將阻止妳過上更好的生活。那麽面對恐懼,我們能做些什麽呢?

克服恐懼

研究表明,杏仁核受損的老鼠會直接變成貓。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希望杏仁核裏有壹把刀。因此,科學家們探索其他方法來克服恐懼。

恐懼消退了

雖然小阿爾伯特在20世紀20年代就學會了害怕白老鼠,但老鼠害怕壹種簡單的噪音卻是在80多年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馬克·巴拉德做了壹個實驗。他和他的團隊將噪音與電擊聯系起來。他們敲了壹聲,立即對鼠籠的金屬地板進行了電擊。這是典型的條件反射。沒多久,老鼠壹聽到聲音就準備好面對電擊。此時,他們的杏仁核將聲音與電擊聯系起來,這種聲音會引起恐懼反應。然後,研究人員開始了恐懼撤退訓練過程。在訓練中,他們擊昏聲音,但不使用電擊。在頻繁聽到聲音,但沒有電擊後,老鼠不再害怕噪音。

恐懼消退需要創造壹種與現有的對恐懼的條件反應相對應的條件反應。雖然研究使得杏仁核被認為是儲存條件反應形成的恐懼記憶的地方。科學家推測,恐懼消退的記憶在杏仁核中形成,但隨後轉移到內側前額葉皮層(mPFC)進行儲存。這種由恐懼消退產生的新記憶儲存在內側前額葉皮層(mPFC)中,並試圖覆蓋杏仁核中觸發的恐懼記憶。

大多數恐懼回歸的行為療法都集中在頻繁接觸上。比如對壹個怕蛇的人的治療,可能需要他反復去壹個養蛇場,讓他壹步步去接觸蛇。首先,這個人可能站在離蛇10英尺遠的地方,看到沒有發生什麽可怕的事情。然後他可能會走到離蛇5英尺遠的地方,當這個位置沒有發生什麽可怕的事情時,他可能會靠近蛇並觸摸它。這個過程壹直持續到壹個新的恐懼記憶消退——“蛇不會傷害妳”形成,對蛇掉進杏仁核的恐懼記憶被否定。恐懼依然存在,但這種觀點認為恐懼的原有記憶會被新的記憶覆蓋。

擴展:

恐懼

恐怖癥是壹種強烈而持久的恐懼,這種恐懼不是基於任何對即將發生的危險的理性感覺,並且會阻止其參與可能導致危險的活動。恐懼癥主要有三種類型:

荒野恐懼癥:害怕發生事故時不方便逃生或求助的地方。

社交恐懼癥:害怕與他人接觸

特定恐懼癥:對特定事物或情境的恐懼,如蛇、公開演講、高處或血液。

消除恐懼的藥物

科學家們已經知道,抑制杏仁核中壹種名為NMDA(N-甲基-D-天冬氨酸)的蛋白質,可以促進恐懼消退。他們認為,刺激這種蛋白質可以刺激恐懼消退。研究表明,抗生素D-環絲氨酸(廣泛用於治療結核病)可能有助於促進NMDA[參考文獻]在恐懼消退中的功能。這種藥物方法,當與行為療法相結合時,將有利於試圖形成恐懼消退的記憶。

這種說法並不是為了取代暴露療法,而是為了加快治療速度。這個假設被應用在壹項研究中,在這項研究中,壹組老鼠被訓練成對強光和足部電擊的組合做出反應。當強光反復出現,電擊被取消時,那些註射了抗生素D-環絲氨酸的小鼠比那些沒有註射藥物的小鼠更快地忘記了恐懼。這種抗生素在克服恐高癥的人群研究中也取得了研究成果。虛擬現實對話旨在安全的環境中暴露個體的高度。被註射抗生素的人接觸真實世界的機會是沒有註射藥物的人的兩倍。

這種研究給那些被恐懼癥和焦慮搞得筋疲力盡的人帶來了希望。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演講前心慌,或者在30樓陽臺附近看風景有困難的人怎麽辦呢?

八項實用技能

《預防》雜誌上有壹篇文章《妳害怕什麽:讓恐懼消失的8個秘密》,提供了壹些應對日常恐懼的方法:

妳為什麽害怕並不重要。試圖找出妳為什麽會產生這種特殊的恐懼不會幫助妳克服它,而是會推遲真正能減少妳恐懼的進展。所以不要試圖找出妳害怕的原因。

2.知道自己害怕什麽。不確定性是恐懼的重要組成部分:了解自己害怕什麽,對消除恐懼很有幫助。

3.培訓。如果妳害怕嘗試某事,因為它看起來很可怕或很難,從最小的事情開始,壹步壹步來。逐漸對這個恐怖的東西建立熟悉感,會讓妳覺得它越來越好管了。

4.找壹個不會害怕的人。如果妳害怕什麽,就找壹個不怕它的人,和它相處。當妳去客服妳的恐懼時,帶上他,對妳來說會相對容易些。

5.說到恐懼。大聲說出妳的恐懼可以讓它們看起來不那麽可怕。

6.和自己玩心理遊戲。如果妳害怕公開演講,妳很可能是在想聽眾會對妳評頭論足。然後試著想象觀眾是裸體的,而妳是這個房間裏唯壹壹個穿著衣服的人,所以把自己放在發表評論的壹邊。

7.不要盯著宏偉的計劃。想想連續的每壹小步。如果妳有恐高癥,不要以為妳站在40層的大樓裏,就想象妳的腳站在大廳的地板上。

8.求助。恐懼不是壹種簡單的情緒。如果妳在獨自克服恐懼時遇到困難,尋求專業幫助。克服恐懼的療法有很多,嘗試有專業訓練和經驗的人的指導也是有幫助的。

以上!

翻譯:FT心理工作室蒂芙尼

編輯和整理:弗蘭克,英國《金融時報》心理工作室

原始鏈接:

/生活/內心/情感/恐懼.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