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瓊東南盆地新近紀構造沈降特征對BSR分布的影響

瓊東南盆地新近紀構造沈降特征對BSR分布的影響

李勝利1,沙智斌2,於興河1,叢小榮1,蔣龍巖1,方景南1,王建忠1。

E-mail:Slli@cugb.edu.cn李勝利(19711),男,副教授,主要從事油氣勘探開發研究。

1.中國地質大學能源學院,北京100083。

2.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510760。

文摘:瓊東南盆地陸坡深水區存在明顯的BSR(類海底反射)分布區,且大多分布在晚中新世以來的地層中。由於BSR是識別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重要地球物理參考標誌,而構造變化是影響其分布的重要因素之壹,因此通過分析瓊東南深水區424個虛擬點的單井盆地模擬數據,計算總沈降量和載荷沈降量,進而計算各地質時期的構造沈降量和沈降速率,探討了新近系構造沈降史與BSR的關系。研究表明,晚中新世以來,受紅河走滑和區域幔源基性巖漿噴發的影響,經歷了三期構造沈降加速,尤其是更新世(65438+5.3 Ma以來)。在空間上,構造沈降速率從外圍向中央地帶遞增,中央裂谷帶構造沈降速率的變化快於南部隆起帶,而中央裂谷帶與南部隆起帶之間的地區構造沈降壹直保持著快速沈降狀態,為天然氣水合物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條件。研究區BSR主要分布在坳陷與隆起二級構造單元連接的區域,構造沈降速率高,幅度為70 ~ 110 m/ma,變化迅速,有利於BSR的形成和分布。

關鍵詞:瓊東南盆地深水區;BSR分布;構造沈降速率;定量模擬

瓊董楠盆地新近紀構造沈降特征對BSR分布的影響

李勝利1,沙智斌2,余興和1,叢小榮1,姜龍燕1,方景南1,王建忠

1.中國地質大學能源學院,北京100083

2.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廣州510760,中國

文摘:在瓊盆地深水區晚中新世至今的地層中發現的BSR是識別天然氣水合物的重要標誌之壹,且常受構造運動的影響。根據424個偽井點的資料分析,指出了BSR分布與構造沈降的關系。研究表明,在紅河三擊滑動運動和區域性幔源基性巖漿活動的影響下,瓊盆地深水區存在以5.3 Ma和65438±0.8Ma為界的三個不同的構造沈降加速期。其中第三階段(1.8 Ma至今)是構造活動最快的階段。從盆地邊緣到中央,構造沈降速率越來越快,中央斷塊的變化比南部隆起帶快。有利保存天然氣水合物的中央區塊與南部隆起帶之間的地區保持著相對較高的沈降速率,BSR主要分布在二級構造單元之間的邊緣地帶,構造沈降速率高,變化快。構造沈降速率較高的地區為70m/Ma至110 m/Ma。

關鍵詞:瓊東南深水區;BSR分布;構造沈降速率

0的前言

南海北部大陸坡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

此外,BSR的分布對構造沈降速率的範圍也有壹定的要求[23]。從本區的研究來看,可以出現較大範圍的構造沈降速率,但主要的構造沈降速率在70 ~ 110 m/ma範圍內(表2)。過低的構造沈降速率不能提供足夠的容納空間,過高的沈降速率會導致氣體逸出,不利於天然氣水合物對應的BSR的形成。

表2深水區結構沈降參數與BSR的對應關系

4結論

1)晚中新世以來,瓊海東南部深水區發生過三次快速沈降:第壹次為晚中新世(11.6 ~ 5.3 Ma),第二次為上新世-全新世(5.3 ~ 1.8 Ma)。第三期沈降(1.8 Ma至今)在時間和空間上是不同的。

2)不同的構造單元具有不同的構造沈降規律。隨著沈降中心的遷移,中央裂谷帶與南部隆起之間的地區壹直保持著較高的構造沈降速率。其中,更新世以來(1.8 Ma以來),研究區大部分地區構造沈降加快,為天然氣水合物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條件。

3)晚中新世以來,紅河走滑斷層是構造沈降變化的主要原因。65438±0.8Ma以來構造沈降加速可能與巖漿活動有關。

4)二級構造單元中部及邊緣地區構造沈降變化快。由於沈降速率的快速變化和斷層的發育,可以提供良好的運移通道,構造沈降速率的快速變化有利於BSR的形成。結構較高的沈降率有利於提供足夠的容納空間。

鳴謝: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梁金強、南池子為本次基礎研究提供了相關信息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參考

於興河,張誌傑,蘇鑫,等.中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條件及其分布的初步研究[J].地球科學前沿,2004,11(1):311-365438。

姚伯楚。南海北部大陸邊緣天然氣水合物的初步研究[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98,18(四):11-18。

姚伯初,楊木壯,武士國,等.中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資源[J].現代地質,2008,22(3):333-341。

朱友海,吳碧豪,盧振權。中國近海天然氣水合物勘探前景[J].礦床地質學,2001,20 (2): 174-180。

[5]WUA,張剛,黃艷,等.南海北部陸坡天然氣水合物的賦存特征[J].海洋與石油地質,2005,22:403-412。

楊木莊,潘安定,沙智斌。大陸邊緣天然氣水合物成藏的地質模式[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10,30(6):85-90。

[7]HOROZAL SENAY,LEE GWANG H,BOY Y I,等.東海郁陵海盆地天然氣水合物和伴生氣的地震指標以及海底模擬反射層深度產生的熱流的含義[J].海洋地質,2009,258:126-138。

王建,邱文賢,趙。天然氣水合物發育的構造背景分析[J].地質科技信息,2010,29 (2): 100-106。

[9]郝文峰,王金渠,範拴石,等.天然氣水合物儲運過程評價分析方法[J].能量轉換與管理,2008,49:2456-2553。

[10]LANOIL B D,SASSEN R,拉DUC M T,等.與墨西哥灣天然氣水合物物理相關的細菌和古菌[J].應用與環境微生物學,2001,67:5143。

黃。瓊東南盆地天然氣潛力及有利勘探方向[J].天然氣行業,1999,成交量周期:34-39。

[12]蒲艷萍,孫春燕,陳士成,等.南海瓊東南盆地-西沙海槽天然氣水合物地球化學勘探及資源前景評價[J].地質通報,2009,28(11):1656-65438。

[13]HOLBROOK W S,HOSKINS H,WOOD W T,D《布雷克海脊上的甲烷水合物和遊離氣》,來自垂直地震剖面科學,1996,273:1840-1843。

陳多福,姚伯初,趙振華,等.珠江口和瓊東南盆地天然氣水合物形成和穩定分布的地球化學邊界條件及分布區[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1,21(4):73-78。

高,,郝。瓊東南盆地天然氣運聚動態平衡研究[J].中國海洋油氣地質,1995,9(2):77-81。

孫春燕,吳能友,牛,等.南海瓊東南盆地氣態烴地球化學特征及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前景預測[J].現代地質學,2007,21 (1): 95-100。

童殿軍,任建業,雷超,等.瓊東南盆地深水區巖石圈伸展模式及其對斷裂後沈降的控制[J].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9,34(6):963-974。

張雲帆,孫珍,郭興偉,等.瓊東南盆地新生代沈降特征[J].熱帶海洋學學報,2008,27(5):30-36。

郝宜春,陳平福,萬小喬,等.南海北部鶯歌海-瓊東南盆地晚第三紀層序地層與海平面變化[J].現代地質學,2000,14 (3):237-245。

張功成,李增學,何玉平,等.瓊東南盆地煤的地球化學特征[J].天然氣地學,2010,21(5):693-699。

於興河。碎屑巖系油氣藏沈積學(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467-469。

林,張艷梅。盆地沈降史模擬分析[C]//龔再生,李思田。南海北部陸緣盆地分析與油氣聚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75-86。

於興河,梁金強,方景南,等.晚中新世以來珠江口盆地深水區構造沈降與類海底反射(BSR)分布的關系[J].古地理,2012,14(6):787-800 .

袁,楊樹春,胡勝彪,等.瓊東南盆地構造沈降史及其主控因素[J].地球物理學報,2008,51(2):376-383。

法,韓,,郭順民,等.紅河斷裂帶大型右旋走滑運動定量研究中的若幹問題[J].地球科學進展,2004,19(增刊):56-59。

李思田,林,,等. 100 Ma以來北部陸緣盆地幕式裂陷動力學過程與構造事件[J].科學通報,1998,43(8):797-810。

[27]締約方船上科學網站997。大洋鉆探計劃會議錄[J].初次報告,1996,164:277~334。

薛,,黃永陽,海,等.南海天然氣水合物成礦遠景[J].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2002,22(1):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