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邵芳的職業是什麽?

邵芳的職業是什麽?

邵芳

邵芳(1918-),女,著名美籍華人畫家、陶藝家、建築師。原籍江蘇常州,現居美國。

中文名:邵芳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常州

出生日期:1918

職業:中國畫家、陶藝家、建築師

研究生院:西弗吉尼亞大學

主要成就:第壹位臨摹敦煌壁畫的女畫家

代表作:西方的凈土變化

基本資料

邵芳(1918-),女,著名美籍華人畫家、陶藝家、建築師。原籍江蘇常州,現居美國。她是國畫大師陳少梅的弟子,敦煌第壹位臨摹壁畫的女畫家,美國著名建築師賴特(FrankLloyd Wright:1867-1959)的高材生,晚清少保親王、中國第壹位著名實業家盛宣懷的侄子、曾孫兒媳。2002年5月18日,84歲的盛紹芳被西弗吉尼亞大學授予人文藝術榮譽博士學位。

個人簡歷

1918,邵芳出生於江蘇常州,祖上是常州的壹個中醫世家。邵芳喜歡自然,從小就喜歡塗抹。她的家人早就期望她長大後走上學習藝術的道路。果然,她後來成了“神童”畫家陳少梅的弟子,並在陳少梅擔任助教,被同學們戲稱為“大哥”。高回憶說,有壹年邵芳回國走親訪友,順道到看畫,在的作品前打坐。店員上前搭訕。她問大師有沒有後代。店員說只知道在美國有壹個弟子,還活著不好說!她笑著說,小姑娘正是。

抗戰後期,她是敦煌藝術研究所的研究員,所長是被稱為“敦煌守護神”的留法畫家常書鴻。1944年與常書鴻、董、張大千、李煜、蘇等前往敦煌臨摹壁畫。據說她是第壹個臨摹敦煌壁畫的女畫家。

今天舉世聞名的沙漠、敦煌、千佛洞、月牙泉,在抗日戰爭時期是塞外荒原,交通閉塞,人煙稀少。視藝術為生命的邵芳,與敦煌壁畫為伴,沈迷於表現飛翔的洞穴,埋頭臨摹。

邵方《西方壹凈土變》副本,包含120菩薩,耗時兩個月。張大千嘗試畫的這幅畫,得到了常書鴻導演和所有同事的稱贊。50年後,沈陽魯迅美術學院教授李玉仍記憶猶新。

1940 10 17、邵芳在天津與清末少保親王的侄子、中國第壹位著名實業家盛宣懷結婚,婚後改姓。婚後,由於盛盛寶是甘新的壹名公路工程師,邵芳也隨丈夫遠征酒泉,在漫天黃沙的惡劣環境中生活。

抗戰勝利後,邵芳逐漸成為藝術界的壹個人物。出國前,邵方在南京舉辦畫展,政界名人朱家華、張道藩等出席開幕式。她臨摹了敦煌壁畫,陪她在國外度過了幾十個寒暑。

在當時的封建時代,邵芳是走在時代前列的新潮女性。她熱愛運動,65438-0936入選第六屆全運會河北女子壘球隊。她天生有壹副好嗓子。輸給美國後,她去了辛辛那提音樂學院深造。“那時候,我想成為壹名畫家和歌手。」

邵芳當時是名門望族,很強勢。李昌鈺發現了天津名媛邵芳1934、1935、1936的四張照片,拍攝於她16歲至18歲之間。其中壹個是1936。

從65438年到0947年,美國建築師萊特創辦的TaliesinSchool在世界各地招生,中國只有壹個名額。萊特看了邵方的畫,尤其是臨摹敦煌的,欣然接受。29歲的邵芳能夠輸給美國。

萊特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師之壹。他的代表作包括紐約的古根海姆美術館、賓夕法尼亞的落水村和東京的帝國酒店。1923東京大地震,建築幾乎被毀,但帝國酒店屹立不倒。他的“草原風格”和“有機建築”理論影響了幾代人。他去世後,美國由他設計的50多座建築已被改建為賴特紀念館。

海外生活

第二年邵芳來到美國,盛盛寶也接受萊特的邀請來到美國,在俄亥俄大學建築系擔任兼職教授。他曾有機會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但最終還是放棄了,並把建築作為自己的人生基礎。

盛夫婦來到美國後,在費正清和費的幫助下,進入了美國的主流社會。費正清夫婦和邵芳1946在重慶相遇,在南京相遇,在美國重逢。他們的友誼非同尋常。

65438-0953年,盛盛寶和邵芳從羅德島南下,為俄亥俄河西側的AmericanCyanamid工作。1957年,盛盛寶跳槽到瑪麗埃塔水泥公司。他在土木工程和哲學思維方面比普通人更有見識。在塔利森和弗吉尼亞州都受到尊重和重視。

1955年,盛夫婦為了安居樂業,看中了位於俄亥俄河東岸西弗吉尼亞州威廉姆斯鎮東山坡上的壹塊風景林地,決定打造自己的夢想。

作為壹名土木工程師,盛盛寶為了實現自己早期的夢想,按照自己的想法造了壹棟房子。早在1941的時候,盛盛寶還在修建滇緬公路的時候就有這個夢想。他給邵方寫信:“我總想自己蓋些房子。昆明城的西邊,也就是西山的方向,確實比東邊好,風水好,因為房子總是背山朝東建的,每天早上太陽很早就照在房子上,讓我們起得很早,壹切都充滿了生機。」

幾年後,盛盛寶的夢想在美國實現了。他們利用業余假期建造自己的房子,從設計到施工,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還向萊特建築學院交出了壹份漂亮的成績單。為了回歸自然,建築材料以原木為主,盡量少用鋼材和水泥,不需要炫目的裝飾。壹棟三層建築面積約350平方米的玻璃房已經建成。1955建成後,在方圓引起了轟動。

今天,在“張宗為館”裏仍然有壹個鋸木廠,它是那段歷史的見證。

盛盛寶夫婦認為“好的建築美化了環境和生活”。這座全木結構住宅東面是全玻璃外墻,西面是半玻璃墻。實際上是按照萊特的“草原建築”和“有機建築”理念建造的建築,與周圍環境相協調,東邊是山坡,西邊是樹木環繞的草坪,綠草如茵。東墻的全屏玻璃讓陽光完全透入。從室內可以將青山綠水盡收眼底。

從山腳向上望去,矗立在山坡上的玻璃屋,像壹只翅膀,狀如淩空,氣勢非凡。所以根據歐陽修《醉翁亭記》中“有翼之亭”的典故,命名為“翼亭”(英文名:WingedPavilionStudio)。“張宗為亭”背山面向東方,是為了永遠保持“活力”,而美“是上帝與自然在相關領域的交匯”。

這兩個小鎮雖然被俄亥俄河分割,分屬兩個州,但在居民的心理空間裏卻像壹個* * *同體,因為可以跨河架設兩座大型鐵路橋。

《瑪麗埃塔日報》(marietta Daily)在頭版左上角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報道了這座玻璃屋及其主人的故事,標題為“非常幹練美麗的盛女士”,並刊登了邵芳身穿黑色旗袍的半身像照片,端莊秀麗,看上去是典型的中國貴婦。標題是“被保護人勞埃德·賴特”。盛夫婦和他們的玻璃房已經成為當地居民新聞和媒體采訪的焦點。

盛少方後來在當地舉辦了藝術展。她的畫風很獨特,藝術表達有點像畢加索。有人稱她為“畢加索在中國的女兒”。她平易近人,喜歡交朋友。她的魅力吸引了整個社區的居民,在當地主流社會贏得了廣泛的尊重和喜愛。大家都視她為“東方神話中的天使”,這是邵芳50多年前給當地居民留下的印象!

2000年6月,165438+10月,她所在的城市再次為她舉辦了個人攝影、繪畫、編織、陶藝、珠寶展覽,當地主流報紙在頭版用圖文並茂的方式進行了報道。

怪不得給她寄信,她收到了也沒寫詳細地址。壹個去過她的朋友回憶說,他在威廉斯敦迷路了,在當地壹個加油站問路。他壹提到玻璃屋,馬上就有人給他帶路。可見名不虛傳。

盛少方在俄亥俄州西岸的瑪麗埃塔(Marietta)也有壹套俯瞰河流的公寓,與威廉斯敦僅壹河之隔。美國俄亥俄大學訪問學者、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教師李昌鈺曾於2000年造訪邵芳的兩處住所,並多次稱贊她家的“風水很好”。

邵芳自豪地說,她的兩個家分別位於俄亥俄河東西兩岸,兩個州,壹個在南方,壹個在北方,就像大周日和小周日壹樣。因為在兩座橋的中間,大周日和小周日連在壹起,形成了壹條無盡的循環曲線。“這樣的風水哪裏找得到?”原因之壹是她年近90,依然充滿活力和青春。

她在瑪麗埃塔的公寓用來招待客人和休息;她在威廉斯敦的玻璃房子“永然閣”被用作住宅和工作室。經過50多年的風雨,房子已經變得斑駁,散發著歷史的滄桑。

邵方近況

邵芳已經90多歲了,但她長得像十二生肖中的龍馬,沒有耳朵,沒有駝背,沒有手抖,沒有眼睛。她不戴眼鏡也能穿針。拿著管子刷走。她年輕時是個美人。時至今日,這位“老婦人”依然如以前壹樣迷人美麗。更難得的是,她健康、樂觀、豁達、思路清晰、靈活、腳步輕盈、沒有老態。

在日常生活中,她崇尚“平衡之道”,認為首先最重要的是平衡。她提倡走路、吃飯、生活和精神的平衡感。她說,人老了,人生的舞臺越來越窄,要註意平衡。她每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也有人認為她是個孤獨的老女人,生活會很孤獨很無聊。“我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我怎麽會孤獨呢?”」

她自得其樂,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裏享受生活。她自稱是工作狂和夜貓子。給她打電話,晚上找她會比較容易。她交友甚廣,朋友按興趣愛好分組。喝咖啡聊天;練氣功、太極拳的;有唱京劇的票友;有學美術的畫友;有麻雀朋友打麻將,打四方城。

她很節儉,很節儉,家裏沒有豪華家具。她坐在1000元的椅子上很不舒服。她喜歡逛當地的GarageSale,穿幾毛錢的衣服也很開心。她對他人非常慷慨,曾資助多名中國大陸學者赴美留學完成學業。她還捐了很多錢給萊特博物館。

她說,當壹個人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榮華富貴就像過眼煙雲,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唯有藝術永存,精神不朽。她用多姿多彩的人生,書寫了壹個紮根異國他鄉的“怪姑娘”傳奇。她不追求精致的食物,但她的精神世界是堅實而豐富的。

邵芳多才多藝,畫畫、編織、縫紉、制陶、做首飾、唱京劇,幾乎是十項全能。秋冬春是邵芳做首飾的時候。她擁有壹整套珠寶加工工具,包括切割、切割、焊接、鉚接、研磨、鍛造、鑄造等。,以及高溫窯爐。

美國的女士和先生們熱衷於佩戴具有復古懷舊、異國風情和原創性的珠寶。邵芳憑借在敦煌臨摹積累的藝術功底,掌握了陶瓷和人造瑪瑙寶石的窯燒技術以及金屬的切割、鉆磨技術,以金屬和陶瓷為材料,制作出簡單、典雅、美觀、典雅的實用首飾如耳環、項鏈、手鐲等。她做的首飾不重復,千變萬化,有很強的藝術性。她使用的材質雖然不是貴金屬寶石,但設計獨特,能滿足美國上流社會的審美需求,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紐約以西的肖托誇萊克(ChautauquaLake),是壹個點綴著帆船的大湖,煤油般的路燈依然矗立在湖邊的小城。紅磚路兩旁是古色古香的房子,處處洋溢著濃郁的節日氣氛。社區的中心廣場經常舉辦手工藝展覽。每年夏天,盛少芳都會從維多利亞西部開車到肖托誇(Chautauqua)出售自制珠寶,這是她40多年來的主要收入來源。這個小區居住著很多註重生活、有藝術品味的人,購買力很強。提供當地教育、藝術、宗教和休閑活動,經常舉辦交響樂、歌劇、戲劇和舞蹈活動。

盛少芳還在肖陶克的壹所高級暑期學校任教,美國名人都來這裏避暑。她教他們中國功夫、氣功、太極拳和水墨畫。她是這所學校唯壹的語文老師,是壹棵常青樹。

熟悉她的李昌鈺指出,邵芳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永遠有成就感、自豪感和興奮感,永遠與社會保持聯系,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不斷激發創造力,追求新的目標。這就是她“春來老”的奧秘,也是他多次采訪她的發現。

李昌鈺說她能“安度晚年”,還有壹個原因,就是“盛盛寶會永遠活在她心裏”。

盛夫婦壹生恩愛,可惜沒有孩子。從65438年到0987年,身體壹直很好的盛盛寶突發心腦血管疾病去世,享年73歲。邵芳喪妻,幾近痛苦,但她生性樂觀,終於走出了翅膀折斷的痛苦。

她不僅喜歡藝術創作,還喜歡做家務。她從不把打掃房子的工作留給別人。她認為事情要做得勤快,有條不紊,有條不紊。她說吸塵拖地是運動。“這麽好的事,別人怎麽能做?”。每當有遊客從老家來,她都會追到地道的常州話,而即將失傳的常州著名的爛面餅就是她的拿手菜!

盛少方也是京劇愛好者。他曾師從程,又師從青衣的擔角。她的口頭禪是:臺上壹分鐘,臺下十年。她說唱京劇就是做有氧運動,練氣功。她每天自娛自樂,堅持吊嗓壹兩個小時。雖然身處龍鐘之中,但她依然唱得字正腔圓。從程派青衣清脆的唱腔,到他輕盈的身姿,靈巧的蘭花指,看起來就像壹個專業的京劇演員。有壹年冬天,她去北京走親訪友,住在北京飯店。每天早上她都把嗓子掛在大堂外的空地上,壹個人唱歌做,引來很多人圍觀,保安還得給她清場!

她孜孜不倦地學習,活到老學到老。2002年5月18日,84歲的盛紹芳被西弗吉尼亞大學授予人文藝術榮譽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