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離開後,他瘋狂地在網上搜索拯救她的方法。這時,“情緒恢復大師”的出現給他帶來了希望。我以為是救贖之光,卻不知道壹個“狩獵”的開始。202116438年2月30日,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宣判“情感恢復大師”詐騙案,分別判處肖某某、王某某等55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壹年、拘役四個月,緩刑四個月,並處罰金20萬元至2000元。
幾分鐘後,壹位自稱“金牌情感分析師”的Y老師電話聯系了汪洋,詢問情感危機的情況。汪洋隨後傾吐了心中壓抑已久的郁悶。Y老師聽了汪洋的情感困境,做了“專業”的點評:“妳老婆常年積累的負面情緒無法釋放”“妳不知道她真正想要的是什麽”,並進壹步說:“妳會通過情感恢復獲得重生。”最後,Y老師提到了自己“輝煌”的戰績:“我處理過八個類似的案例,成功挽回的概率在92%以上。妳復合的希望很大。”Y老師說公司有專門的情感專家,都有心理咨詢師證,會有針對性的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壹個月的咨詢費是3888元。
說到費用,汪洋猶豫了。Y老師立即通過微信發來了公司資質、辦公環境以及相應的榮譽條幅,以證明公司的合法性,並進壹步誘導:“有壹個千載難逢的挽救機會,需要專業的指導。結婚和壹點學費哪個更重要?”汪洋思慮再三,聽從了Y老師的建議,交了3888元的咨詢費,雙方簽了協議。
交款後,Y老師為王洋建立了壹個9人的微信群。他說有分析師、顧問、客服、客戶投訴等。在團裏,和* * *都為汪洋提供服務。
很快,“專業”的田老師就作為“首選人”上線了。他對汪洋的“恢復計劃”第壹步就是斷開。“這段時間不要再主動聯系了。等過幾天,妳送個花,買個小禮物,時不時給老婆壹個小驚喜。”隨後,田老師發來戀愛類型量表和學生信息表,要求王洋如實填寫,並不時推送壹些心靈雞湯的文章。
過了幾天,汪洋對田老師感嘆:“送禮物效果不明顯,她還是不理我。”田老師建議:“可以嘗試升級服務。升級後可以采取‘雙向輔導’的形式,方便兌換。就是我們會虛擬壹個人物,通過微信給妳老婆做心理輔導,幫助修復情緒。”
在田老師的誘導下,王陽對其服務進行了升級,並支付了升級費10500元。在簽訂合同時,田老師強調,“家教”的內容會對所有人保密,包括汪洋本人。幾天後,汪洋坐不住了。田老師讓汪洋耐心等待,拒絕了汪洋查看聊天記錄的要求。
近壹個月後,田老師突然上線:“要想挽回,需要重新升級服務。”他說,可以采用“分離第三者”的方法,“即冒充虛擬人物聯系‘小三’勾引他,實現他與汪洋妻子的分手。”這壹次,汪洋選擇了信任田老師。他升級了服務,交了20500元的升級費。
轉眼壹個月就要到了,好消息還沒來。田老師顯得挺尷尬:“妳的事情比較復雜,需要用我們金牌分離主任。”當我問價格,要35000元的時候,汪洋沈默了。“我真的沒錢……”
冷靜下來的汪洋仔細想了想。兩個多月來,他除了收到壹些心靈雞湯的文章,沒有享受到任何服務,也沒有看到任何恢復的效果。這更像是壹個騙局。
王洋不是唯壹壹個被追殺的失戀者。18的高三學生小雨也把復合的希望寄托在了“感情挽回大師”身上。因為付不起2880元的咨詢費,分析師建議她向柏華借錢。在後來的咨詢環節,小宇聽取了情感導師的意見,認真寫了反思和總結,但最後還是被男友黑了。
法院經審理查明,上述系列詐騙案的被告人成立心理咨詢公司,招募不具備相應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員工,將其包裝成情感專家,通過公司培訓或介紹新方式傳授“說話技巧”,並在網上發布廣告吸引被害人。壹是員工以“分析師”的名義謊稱公司有專業團隊和業務能力幫助受害人解決情緒問題,承諾在服務期內大概率挽回受害人情緒,並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後。之後,受害人被誘導到服務部,然後員工以“顧問”的名義在網上聊天。“顧問”以提高追回率為由,再次推出公司並未實際開展、也無法開展的相關業務,如客戶需要通過第三方技術部門了解追回對象的相關動向的微信等交友軟件的技術植入;通過虛擬人物與被追回對象的現男友或女友的接觸,引誘第三者,受害人欲追回對象並與第三者分手;或者以各種理由要求受害人延長服務期限,誘導受害人繼續簽約付費。其中,被告人王某某等人通過上述方法騙取被害人300余人200余萬元;被告人肖某某等人以上述方式騙取被害人1.7萬余元。
法官的陳述
隨著人們對情緒咨詢和情緒恢復需求的增加,各種情緒恢復機構相繼誕生。他們利用分手時壹方突發疾病、無序就醫的弱點,推行所謂的“三離”、“感情復蘇”,遊走在法律與道德的邊緣。
本案中,涉案被害人遭受感情創傷,試圖通過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尋找解決方案,卻受到二次傷害。心理咨詢是通過語言、詢問者的陳述、咨詢師的詢問、雙方的討論等溝通媒介,找出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進而尋求擺脫困境的解決方法。
然而,上述案件涉及的55名被告人中,23人只有初中或高中學歷,最高學歷為本科,僅有3人沒有工作經歷或職業教育背景。員工招聘後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以老員工和新員工的形式熟悉公司的業務和“溝通”流程。該公司將相關人員包裝為“情感導師”、“高級婚姻家庭導師”、“形象對話心理咨詢師”進行宣傳,虛構職業能力開展情感挽回業務,但國家職業資格目錄中並無婚姻家庭咨詢師職業資格。其行為的欺詐性質明顯,危害嚴重。
需要提醒的是,遇到感情挫折時,要保持理性,提高防範意識。不要被所謂的“情緒恢復”咨詢服務所迷惑,以免造成二次傷害。壹旦發現此類騙局,請保留相關證據,盡快報警。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