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位於中國的南部,珠江口的東部,靠近南海。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包括大嶼山和230多個島嶼)組成。北跨深圳河與廣東深圳;西與澳門隔海相望,相距僅60公裏左右。
1840之前,香港還是個小漁村。從1842到1997,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壹,也是世界上最富裕、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區之壹。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清廉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制和完善的法制著稱。7月199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香港保持資本主義制度,除外交和國防外,壹切事務享有高度自治。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也是重要的航運樞紐和國際及亞太地區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壹,經濟自由度指數居世界首位。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購物天堂”的美譽。
在新石器時代,香港已經有人類活動。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中國秦朝出兵平定百越,設立南海郡,將香港納入版圖,隸屬番禺郡。從此,香港被置於中央政府管轄之下,明確成為當時中原王朝的版圖。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遊)。從這個時候開始壹直到清朝,隨著中原文明的南傳,香港逐漸發展起來。[1]
在漢代,香港屬於南海縣博羅縣。
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屬東莞縣寶安郡。東晉鹹和帝六年,撥出南海郡東部,另設東關郡,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縣。寶安縣的轄區包括今天的香港、深圳、東莞,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投市。
隋朝還廢東莞郡,將其轄區並入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也被改為南海縣,而香港仍然是壹個寶藏。
香港(12)
安縣管理層。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寶安縣改為東莞縣,香港仍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大量內地人口移居香港,促進了香港經濟文化的大發展。在元朝,中國是江西省的壹個省。元朝在香港西南的屯門和廣州外港的屯門設有巡檢司,駐軍防止海盜入侵,保衛廣州地區。
明朝萬歷年間,從東關縣劃出壹些地方建立新安縣,也就是後來的香港地區。港島自萬歷(公元1573年)至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為英國殖民地,壹直由廣州府新安縣管轄。
1662年清朝出兵新界,命令村民留辮子。清朝時期,香港在對外貿易中壹直占有重要地位,因為香港與廣州唇齒相依,廣州是清朝唯壹對外開放的商埠。[2]
在英國占領香港之前,香港基本上是壹個荒島。壹些漁民居住在島南部的赤柱、大灘篤和石牌灣,東部的阿公巖和水鏡灣。在其他地方,如黃泥湧、燈地洲和七姐妹,有壹些小村莊海灣。當時,島上大約有3000名居民。[2]早些年,英國人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它有成為東亞優秀港口的潛力。直到19世紀後期清朝戰敗,領土被分批割讓租借給英國,成為英國殖民地。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中英鴉片戰爭,清廷戰敗,香港島割讓給英國。鹹豐十年(1860),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光緒二十四年(1898),新界也被英國人強行租借,香港全境歸英國人管理。香港的三部分(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來源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1841年65438+10月26日:第壹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占領香港島。後來,清政府試圖用武力收復失地,道光為此發布了許多命令。然而,清朝永遠無法捍衛自己的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清政府被迫在壹艘英國軍艦上簽署了《南京條約》。
(原名:江寧條約),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1860 65438+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割讓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署《擴大香港邊界條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262個島嶼99年(截止於1997年6月30日)。
1941年65438+2月25日:二戰期間,日軍侵香。
中國和英國官員在邊境豎起了壹座紀念碑。
香港方面,駐港英軍無力抵抗,時任香港總督楊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領。
1945 9月15: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投降書,撤出香港。
二戰後,香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成為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它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壹,也是亞洲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1982至1984,中英就香港前途實施問題進行談判。1984、12、19簽署了《中國人民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1997。
香港(4)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中國承諾在香港實行壹國兩制。香港將保持其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在除外交和國防以外的所有事務上享有高度自治,即“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壹個特別行政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原有的經濟模式、法律和社會制度五十年不變,實行“壹國兩制”。除國防和外交事務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
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有65,438+08個區。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在這18個區中,只設立非政治性的區域組織:中西區、東區、九龍城區、觀塘區、南區、深水埗區、黃大仙區、灣仔區、油尖旺區、離島區、葵青區、北區、西貢區和沙田。
香港實行行政主導的管治模式,建立了由行政長官和行政機關組成的管治體系
香港風景(7張照片)
會議領導下的治理體系和代議制政府結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是行政長官,由壹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根據《基本法》選出,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行政長官負責執行《基本法》、簽署法案和財政預算案、公布法律、決定政府政策和發布行政命令,行政會議則協助制定政策。香港首任行政長官是董建華。2012 7月1日,梁振英正式就任香港特首。
英國議會上院
立法會的主要職能是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審查和批準預算、稅收和公共開支;並對政府的工作提出問題。立法會也有權批準終審法院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並有權彈劾行政長官。香港第五屆立法會由70名議員組成,其中35名由地方選區直接選舉產生,其余35名由功能界別選舉產生。第五屆立法會選舉於2012年9月9日舉行。根據《基本法》和《立法會條例》(香港法例第106章)。542),第五屆立法會任期自2012 10 1開始,任期四年。立法會主席1由立法會議員選舉產生。[15]
廉政公署(ICAC)〔香港〕
廉政公署(ICAC)於2月正式成立,1974,以執法、預防、教育三管齊下的方式打擊腐敗。成立前,香港警務處反貪部負責相關事宜。最初,ICAC的調查對象是公務員,後來擴大到公共機構,包括所有私營機構。ICAC成立後的第壹個重要任務就是抓捕彼得·葛柏並回港。1975年初,ICAC成功將彼得·葛柏從英國引渡回港受審。結果,Peter Godber被指控犯有共謀腐敗和受賄罪,並被定罪和判處四年監禁。葛柏案充分體現了ICAC反腐的決心,在港掀起了壹場無聲的革命。[16]
對外事務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所有外交事務由中國處理。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17]
中央人民政府負責。中央人民政府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行處理有關的外交事務。香港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獨立地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和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系,簽署和履行有關協議。香港參與14個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洲開發銀行、國際結算銀行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4]
政治策略
壹國兩制
壹國兩制是中國人民和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的基本方針。香港有自己的區旗和區徽。同時,它有著不同於中國大陸的社會形態和經濟模式。香港發行自己的貨幣和郵票。在國際體育比賽中,香港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加。[4]
普選行政長官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於2014年7月6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大常委會)提交了《關於修改2017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報告》,這標誌著香港政制發展“五步走”的第壹步,也標誌著香港向2005年普選行政長官邁出了壹步報告指出,2017年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需要修改,以達到普選的目標;2016年立法會的產生辦法無須在《基本法》附件二中修改。行政長官要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決定。同時,行政長官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人大常委會)提交了2017年行政長官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公眾咨詢報告及其所有附件。[18]
2065438+200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閉幕。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和20170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19]
警告英國不要幹涉香港
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於2014年9月初向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發出“措辭強硬”的信函,敦促英方取消調查,並警告會擾亂香港政改。信中嚴厲指出,英方的調查“是對中國內政的幹涉”,“極不恰當”,這樣的調查“向外界發出了錯誤的信號”,中國“不會容忍英國和任何其他外部勢力的直接或間接幹涉”。並警告說,這種調查將對兩國關系產生負面影響。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也向英國議員施壓,要求他們放棄調查。[20]
區旗和區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以紅色為底色,紅白兩色象征壹國兩制,中央有五星雄蕊的白色紫荊花圖案。盛開的紫荊花象征著香港的繁榮,紅色的背景象征著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17]
總是回到祖國。[21]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為圓形,周圍寫有標準字樣“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香港”,中間為紅底五星紫荊花雄蕊圖案,與區旗含義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