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行業協會在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的作用】技術創新項目

【行業協會在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的作用】技術創新項目

摘要:加強企業與科研單位之間的信息交流,對於增強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設計壹種公共產品,即提供科技信息咨詢服務,為裝備制造業服務。但是誰來提供這種公共產品呢?是政府還是行業協會?本文運用公共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分析了這壹問題的效率,並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壹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行業協會;* * *產品;科技創新

1簡介

裝備制造業是為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需要而制造各種技術裝備的行業,在國民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對我國經濟發展、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提高和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具有特殊的意義。中國的裝備制造業在世界市場上有自己的比較優勢。隨著世界新壹輪產業轉移,中國有機會成為新的世界裝備制造中心。然而,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如此之差,以至於中國裝備制造業與世界其他裝備制造業巨頭的差距很大,即勞動生產率和工業增加值率較低;低水平產能過剩,高水平產能不足;技術創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識產權。

為了解決這壹問題,需要整合我國現有的企業生產能力和科研單位的科研能力,促進生產部門和科研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科技信息咨詢服務和公共產品與服務。並由第三部門提供。第三部門又稱非營利組織,是指政府部門和營利性市場部門以外的組織或部門,與裝備制造業相關的重要第三部門之壹是裝備制造業協會。

2科技信息咨詢服務,公共* * *產品屬性分析

我們設計這樣壹個科技信息咨詢服務,由壹個機構提供,這個機構可能是政府、行業協會或者企業創辦的。通過持續收集企業對科技產品創新的需求信息,關註科研部門的科研活動和科技新成果的供給信息,不僅可以促進雙方在新技術研發方面的合作,還可以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科技信息咨詢服務作為壹種公共產品,具有明顯的特征。

首先,這個服務的效用是分不開的。如果這個服務是政府提供的,因為政府的運行成本是由社會全體成員共同承擔的,只要政府生產這個服務,就必須為社會全體成員提供這個服務。如果這個產品是貿易協會提供的,情況也是壹樣的,只不過這個“集體”的範圍更小,是會員企業的集合。

第二,這項服務是非競爭性的。因為信息咨詢服務壹旦產生,由於信息的可重用性和廣泛受益性,多壹個企業並不會減少其他企業對這項服務的消耗,同時收集到的對壹個企業無用的信息大部分可以應用到其他企業。這說明它的邊際成本為零。

第三,這項服務的好處是非排他性的。所謂非排他性,就是產品壹旦提供,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為此付費(至少從合理成本的角度來說)。因為假設壹個企業不分攤這項服務的成本,就被排除在這項服務之外,而這項服務確實能為它提供有用的信息,那麽排除這個企業提供這項服務,就很可能使它失去壹次科技創新的機會,而沒有提高它的勞動生產率或產品的附加值,從而使社會失去獲得巨大利益的機會,這就是排除這個企業的機會成本。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個服務是非排他性的。

3公共產品不同供應商的效率分析

薩繆爾森的公共產品最優供給模型假設存在壹個萬能的計劃者,他知道每個人願意為消費公共產品支付的價格。然後把這些價格反饋給總體規劃,計算出整個經濟中各種公共產品的組合。在壹個只有公共產品和少數消費者的經濟中,每個人可能都要承擔生產公共產品的相當大的壹部分成本。隨著群體規模的擴大,個人為公共產品承擔的成本減少很多,這樣即使他不貢獻,公共產品的供給也不會減少。對於公共產品,個體數量多,個體扭曲偏好的動機比人少的時候更強。

現在分析壹項政府政策。假設政府決定成立壹個部門,為企業和科研單位提供信息中介服務。新部門的壹切費用由企業負擔。假設企業以年產值的壹定比例P為該部門支付費用,以承擔該部門的運營成本。政府面對的是兩類企業,壹類對部門提供的服務有較大偏好,如裝備制造業,另壹類對部門提供的服務偏好較小,如服裝業。

政府最初的思路是根據兩種偏好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確定不同類型企業的P值,確定公共產品Q* *的供給量,在Q*確定後再根據不同的需求曲線確定P1和P 20。對於偏好大的企業,P較大,對於偏好小的企業,P較小。至此,公共產品的供給達到了帕累托最優。

但實際上,D1中的企業可能有這樣的考慮,即由於公共產品的成本由大量企業承擔,其份額很小,因此其自身的決策不會對公共產品的供給水平產生影響。所以,如果妳隱藏自己的偏好,偽裝成D2企業,妳享受的是同等水平的公共產品,妳承擔的成本會降低,也就是從原來的P1降到P20。

在這種情況下,如圖1所示,需求曲線D1將被偏轉成為D1,總需求曲線D也將被偏轉成為D’。此時該部門願意提供的公共產品水平為Q ',降低了Q的供給水平,偏離了真實情況下的最優結果,造成了三角ABC的效率浪費。極端情況下,所有企業都可能隱藏自己的真實偏好,假裝對該部門提供的科技咨詢服務不感興趣,以為其他企業會承擔公司產品的成本,自己享受收益。此時總需求線成為過零垂直線,在P軸上與S相交。此時公共產品供給為零,意味著政府的計劃根本無法實施。

這壹嘗試失敗後,政府決定不考慮企業的偏好區分,對所有企業確定相同的P軸。這時,情況如圖2所示。

假設政府決定公共產品的供給水平為Q*,兩類企業要分攤的成本嚴格在P1和P2之間。此時政府服務為c點,對於D1企業,供給水平不足導致的效率損失面積為DCE,而對於D2企業,公共產品供給高於其需求導致的浪費,對應的效率損失面積為ABC。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政府提供壹項公共產品,要麽面臨無法實施的尷尬局面,要麽存在效率的浪費。

如果政府改變策略,將為企業提供科技信息咨詢服務的供給職能交給行業協會。假設:①行業協會能夠真實反映會員企業的偏好,誠實地為會員企業提供公共產品;(2)有足夠的行業協會提供多樣化的公共產品供給水平;③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行業協會並加入。

如圖3所示,其中D1和D2分別是兩類企業的需求曲線,S是該公共產品的供給曲線。D1和D2企業分別加入兩個不同的行業協會。此時,這兩個行業協會根據這些企業的需求曲線,設定不同的P1和P2,提供不同水平的公共產品Q1。此時,Q2經濟已經達到帕累托最優,不存在效率浪費的問題。

從圖3中我們發現,如果兩個行業協會提供同質的公共產品,D2企業的行業協會提供的低水平公共產品是對D1企業的行業協會提供的公共產品的重復投資,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這說明,如果兩個行業協會提供同質產品,仍然會有效率損失,但實際上它們提供的產品往往不是完全同質的,因為企業不僅要考慮自己要分攤的成本和公共產品的供給水平是否符合自己的偏好,還要考慮這類產品的品種組合是否符合自己的偏好。企業的選擇就是整合這壹點。與政府相比,行業協會更貼近會員企業,更了解會員企業的成效和需求;同時,不同的企業可以對不同品種、不同數量的公共產品或服務的行業協會施加影響,從而更好地服務於多元化公共產品組合的會員企業。可見,更加多元化的公共產品供給也是行業協會比政府更有優勢的地方。

4結論和政策建議

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是當務之急,提高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整合現有生產能力和科研能力是當務之急。因此,需要在生產部門和科研部門之間建立壹個中介,提供科技信息咨詢,在效率上明顯優於政府。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分配公共產品的效率優勢的必要條件之壹,就是行業協會能夠真實地反映會員企業的偏好,誠實地為會員企業提供公共產品。行業協會為公共產品提供科技信息咨詢更有效率。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優勢的另壹個必要條件是行業協會的數量足夠多,能夠提供多樣化的產品組合和供給水平。這就要求政府在行業協會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不對行業協會的設立設置過多的地域、行業、數量等不利於誘導競爭機制的限制,打破行業協會在提供公共產品方面的壟斷地位,讓不同的行業協會在競爭中生存發展,市場可以選擇合適的行業協會為不同的目標企業提供公共產品。

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的第三個必要條件是,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合適的行業協會並加入。完善裝備制造業各個企業的產權制度,讓各個企業真正成為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市場主體。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對自己的利益有明確的偏好,自發地建立和選擇行業協會,推動行業協會的創新,從而更好地為自己提供公共產品。而且,只有在企業對公共產品有明確偏好後,行業協會才會根據這種需求更高效地提供公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