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導遊詞1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歡迎來大佛觀光。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舉世聞名的千年古佛——樂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雕刻彌勒佛,高71米,肩寬24米,頭徑10米,耳長7米,口眼長3.3米,眉鼻長5.6米,頸高3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足寬8.3米。樂山大佛氣勢磅礴,人們形容為“山是佛,佛是山”。
樂山大佛始建於唐玄宗初年(即公元713年),完成於唐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可以算出樂山大佛已經在這裏站了1200年了。
現在請看看大佛兩邊的巖石。這種巖石叫紅砂巖,是壹種疏松易風化的巖石。樂山大佛就雕刻在這種巖石上。那麽大佛為什麽能穿越1200年呢?首先,我們來看看大佛的位置。大佛位於淩雲山西邊的陰坡上。此外,周圍森林茂密,地質結構穩定。大佛位於河灣,藏於山中,減少風雨侵蝕和水蝕,所以巖石風化緩慢。不僅如此,樂山大佛還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大佛背後有左右相連的排水洞,可避免山泉對佛像的侵蝕;在佛頭上的發髻的4、9、18層,有壹條排水道,與佛衣的褶皺相連,形成排水道網,避免雨水對佛身的侵蝕。可見樂山大佛的設計是非常科學的。此外,大佛建成後還建有13層的亭子,但毀於明末戰亂。
雖然樂山大佛有著完善的保護體系,但在10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它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各種各樣的破壞,既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所以在各個朝代壹直保持著。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樂山大佛進行了多次維修,其中主要工程是1963維修。65438年至0982年,樂山大佛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峨眉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目前,樂山大佛的保護已經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關註,樂山大佛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
海石堂
那麽,是誰為我們創造了這份財富?建造這座佛像的目的是什麽?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壹起去參觀石海音樂廳。
海石堂的三尊雕像是建造樂山大佛的英雄。首先我們來看中間這位,大佛的創始人——佛教高僧海通,他是貴州人,在淩雲山出家。
古代樂山,三江交匯處,水勢相當兇猛,經常發生沈船死亡事件。海通和尚慈悲為懷,準備建壹座大佛拯救小鎮於洪水之中。所以我四處乞討,籌到了很多錢。當時有壹個朝廷官員貪財,準備敲詐他。海通法師嚴厲地說“挖出妳的眼睛是罕見的。”
意思是我可以為妳剜出自己的眼睛,但是妳得不到這個佛祖的財富。朝廷官員粗暴地讓他試壹試,傑克遜海通壹手大義凜然地拿著盤子,壹手挖出了自己的眼睛。朝廷官員嚇壞了,再也沒有為難他。海通大師造佛的時候已經很老了,所以當大佛到了他的肩膀的時候,他就死了,大佛的建造也就停止了。大約十年後,張秋和我們的劍南淅川使者瓊捐贈了20萬元繼續建造樂山大佛。由於工程浩大,需要巨額資金,於是朝廷下令繳納麻鹽稅,使得工程進展迅速。樂山大佛到了膝蓋,繼任者張秋、瓊轉任住建部部長,去了北京,工程又停了。
40年後,劍南淅川使者魏高捐資50萬元,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下,歷經90年,樂山大佛終於徹底完工,渾身鍍金,華麗的佛衣與寶具莊嚴的佛身相映成趣。
曲折的懸崖路
既然大家對大佛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們就通過九曲棧道去大佛腳下看全景吧。我們腳下的九曲棧道是和樂山大佛壹起修建的。* * *有173級臺階,最寬處1.45米,最窄處只有0.6米。沿途可以欣賞懸崖上留下的石雕神龕。這些佛像神態各異,工藝精湛,可與中國四大石窟佛像相媲美。不幸的是,它們的風化現象非常嚴重。
我們來到了大佛腳下。請擡頭看看大佛,感受壹下它的高度和雄偉。遊客還可以近距離觀看大佛中心新發現的小佛頭像。
宗教內涵
順便再給大家解釋壹下樂山大佛的宗教內涵。樂山大佛是唐代莫言造像中的壹朵奇葩。這是壹尊彌勒佛。為什麽要造彌勒佛?這與唐代的彌勒佛崇拜密切相關。根據佛教教義,彌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它象征著未來世界的光明和幸福。佛祖釋迦牟尼死後,56.7億年後,彌勒將接替佛位,在華林園龍華樹下傳播佛法,利益眾生。佛經上說彌勒佛出世後會“太平人間”,所以人們自然渴望他早日來到人間,於是全國各地都流行塑造彌勒佛像。武周時期,武則天皇後曾下令編造壹幅大圖,證明她是彌勒佛轉世。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民眾對彌勒的崇拜幫助她登上了王位。因為武則天的大力倡導,塑雕彌勒佛之風風靡全國。樂山大佛的修建距離武則天時代只有20多年,所以海通修建樂山大佛時,自然選擇了彌勒佛,而彌勒佛是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與鎮江大佛平息洪水的要求是壹致的,所以樂山大佛的彌勒佛身份也是確定的。
可能有遊客會問這個問題:為什麽樂山大佛的彌勒佛像和寺廟裏的彌勒佛像不壹樣?這是因為廟裏的彌勒佛是按照中國五代時期壹個叫齊本的和尚的形象塑造的。這是浙江奉化縣人。他樂善好施,能預知天氣和人的吉兇,經常帶著布袋到處乞討施舍。他生前曾說:“彌勒佛真的是彌勒佛,壹直給世人看,世人卻不知道。”所以大家都認為他是彌勒佛的化身,寺廟裏的彌勒佛也塑造了他的形象——壹個笑得很大,挺著大肚子的布袋和尚。
事實上,在中國的漢傳佛教文化中,彌勒佛的塑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壹階段是嬌嬌彌勒從印度傳入中國。第二階段是“中國特色”的古佛彌勒;第三階段是現在寺廟裏的彌勒佛。樂山大佛是壹尊“中國特色”的古佛,名為彌勒佛。根據《彌勒經》中的描述,彌勒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善”,這就要求他的五官、頭、手、腳、身都要有異於常人的特征。樂山大佛的整體造型非同凡響。他頭上的發髻,寬寬的肩膀,又高又長的眉毛,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典的規定造出來的,但是他的臉卻有著和漢人壹樣的特征。印度佛像的“寬肩細腰”已經從大佛身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強壯的肩膀和飽滿的乳房,體現了唐代崇尚肥胖和美麗的時尚。樂山大佛的姿勢是雙腳自然下垂,與印度佛像的“打結”姿勢不同,因為大佛是為了節水而建的。這種穩紮穩打的坐姿,可以給船工戰勝激流險灘的信心和決心。隋唐是中國佛教造像藝術史上的輝煌階段,造像展現了佛的“樣子”。
樂山大佛溫和的表情,和藹可親的表情,沈思中的智慧,威嚴中的慈祥面容,讓人感到崇敬和親切。我想每個人在驚嘆樂山大佛的高度和宏偉的同時,都會情不自禁地贊嘆其精湛的雕刻技術。好了,現在我邀請大家自由活動。十分鐘後,我們將走上新建的淩雲棧道1983,參觀馬號崖墓。
馬濠河上的洞穴墓
女士們,先生們,在這裏,我想介紹壹個古老的樂山葬俗。
說到葬俗,大家可能對川東長江兩岸的懸棺比較熟悉。但在川西,尤其是樂山,流行壹種鑿山為墓的葬法。它的主要特點是:沿著淺丘和山谷挖壹個方形的洞穴,然後將屍體、棺材和隨葬品放入洞穴。墓室系統的結構完全模仿現實生活中的房屋,但從外面看,它是壹個幽深而神秘的洞穴。這種墓流行於18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故稱東漢崖墓。樂山大約有上萬座這樣的崖墓,而在這些崖墓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群是馬號崖墓,長約200米,寬約25米,共有544座墓。眾所周知,生老病死是必然的。無論妳是樂觀還是悲觀,生死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所以,人對死亡的無奈,不得不衍生出壹種祈禱,壹種願望,希望死後能過上比活著時更好的生活。再加上受當時道教思想的影響,認為西王母、女蝸等神仙居住的地方都是石屋,又說雕山可以成仙,所以這種形式的墓制逐漸流行起來。東漢時期,樂山地區經濟發展迅速,地處交通要道,人口不斷增加。社會階級關系和政治結構也在不斷變化。最大的變化是地方宗族的形成在思想文化上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忠、孝、仁、信、廉、義”的觀念最為突出。在“仁孝”的觀念下,活著就要孝,死後就要葬,這是必然的。為了滿足這種需求,花巨資修建崖墓應運而生,至今已流行400年。
好了,現在我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先擡頭看看這塊牌匾“馬號崖墓”。馬濠是我們身後的河。它是先秦蜀郡太守李冰為了避免沫水的危害而開鑿的泄洪道。因此,該墓地被稱為“馬號崖墓”。此匾是我們的文學大師郭沫若先生題寫於1965。在這裏我想問大家:妳們覺得樂山最值得壹看的是什麽?可能遊客朋友會不假思索地說——樂山大佛吧?是的,但是咱們老郭說只有樂山崖墓能與樂山大佛媲美。用他當時的話說就是“有個頭”(四川話,意思是很有研究價值)。所以,除了觀賞大佛,來樂山還應該去看看摩崖墓。馬號崖墓於1956、1980年被評為四川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妳可以在我的右手邊看到這個銘文的記錄。我左手邊的石碑上記載著1988年馬號崖墓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是建了這個博物館。牌匾上的“馬號崖墓博物館”是現代學者楊超題寫的。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墓群的內部結構。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壹個巨型的馬俑仿制品,以墓中的馬俑為原型。到了那裏我會給妳詳細介紹它的意義。現在我們在馬號1的崖墓。我們面前的空地是壹個模仿現實生活建造的地下世界的庭院和花園。門上有許多畫像和石雕,雕刻技藝高超。其作用是引導死者靈魂升天歸地,以歸地為主要目的。同時,每張圖片也展現了墓主人不同的思想、觀念和宗教信仰。讓我們從左到右看壹看。這裏最著名最有特色的就是這幅荊軻刺秦王的圖。反映了以“忠孝”為核心的封建倫理,也反映了墓主人的反秦思想。接下來是《西王母賜藥圖》。
西王母就是我們神話傳說中的王母娘娘,是漢代人們心目中的祭祀對象,保佑長生不老,繁榮昌盛。畫面中,西王母坐在中間,給許多跪在地上的人上藥。得到長生不老藥是夢寐以求的事,所以在很多墓葬中都可以看到西王母的雕像。山洞旁邊的圖是剛才大家進門看到的“馬圖”藍圖。大家壹定發現這張圖和壹般的車馬行列很不壹樣。畫面中,壹匹兇猛的馬被馬夫拉著。作者用非常簡潔的手法描繪了馬夫專心駕馭烈馬的姿態和烈馬桀驁不馴的雄姿。這種力量和速度的結合很有觀賞性。故畫不凡,故刻於院中。這幅圖可能反映了墓主生前有打獵和騎名馬的愛好。請擡頭,這尊佛像是整個墓中最值錢的。它高28厘米,身著齊肩長裙,右手做“無畏印”,寓意“萬事如意”。這尊佛像是中國最早的佛像之壹。
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但最早的佛像出土於樂山的崖墓,證明佛教在樂山的傳播並不比其他地方晚。這是研究中國早期佛教歷史、佛教藝術和佛教傳入中國的路線的重要資料。右邊刻的是店頭,壹般刻在門梁、門框、過梁中間。它的作用是驅邪,保護主人。門的右手邊有壹個拿著掃把的女人,告訴大家要進門就要先把灰塵掃幹凈,這也體現了主人的好客。現在我在裏屋。這裏的壹切都是模仿死者陽宅布置的陰宅。當時人們對死亡和遺體的理解是:“人死了,就說鬼;鬼死了,又回來;精歸天,身歸地”,所以人們在這裏可以看到主人的客廳、廚房、衛生間等等,追求的是壹種雖死猶活的生活。根據家庭的大小和墓制的形式,專家將墓制分為單制和雙制。就像我們現在所說的兩室壹廳三室壹廳。墓地的盡頭有壹口棺材。壹對夫婦通常被埋在棺材裏,象征著壹個小家庭。死者生前就像住在同壹家醫院,不同代或兄弟成為小家庭。分房住可能是壹家人。由於壹些客觀原因,墓洞無法延伸擴大。如果要容納全家,很可能需要把整座山開辟成壹個巨大的墓群。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高壹點的客人朋友進來的時候總是彎腰,因為墓頂太低了。當他們進來的時候,有更多的無憂無慮的人。那是因為為了排水,他們故意把崖墓的地面做得內高外低,還在地面上鑿了壹條排水溝。請隨我到陵墓兩側的展廳參觀隨葬品。這些隨葬品都是陶器,唯壹的復制品就是這本《書丫鬟》。在崖墓發展的不同時期,這些隨葬品的種類和組合形式都有所發展變化,大致可分為早、中、晚三個階段。櫥櫃裏陳列的陶制雞和豬也有不同的含義。比如陶豬和陶鴨,代表了墓主人的家居風光。陶狗在墓葬中比較常見,因為漢代養狗之風非常盛行。它們出生時被當作寵物,死後被放入墳墓,以防盜賊。其中最具觀賞性的是1978出土的陶樓。從建築的富麗堂皇和厚重的檐下,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很有錢。好的,請在這裏自由參觀,參觀結束後請在門口集合!
樂山大佛導遊詞2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來到世界文化遺產之壹的樂山大佛。我是妳的導遊。我的名字叫余。妳可以叫我小雨。我希望我能和妳有壹次愉快的旅行。
現在,我們坐在車裏,我給妳講壹個樂山大佛的來歷。唐朝的時候,有壹個叫海通的河嘎。樂山大佛建成前,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匯處水勢相當兇猛,經常發生沈船慘劇。海通走遍全國各地,募集資金,建造樂山大佛。在路上,他遇到壹個貪婪的人,問海通要錢。海通告訴他:“我不能給妳錢,我寧願把我的眼睛挖出來給妳!”那人不相信。海通真的把自己的眼珠子挖出來給了那個人。後來人們知道海通死了,都很難過。幾十萬人壹起建造了樂山大佛...好了,故事結束了,該下車了。
現在,我們正前往樂山大佛,它原本有108米高,現在被雨水風化後只有71米。以前有三年自然災害,很多餓死人的屍體在三江匯合處流淌。整條河都是屍體,大佛不忍看,閉眼流淚。
看,這是樂山大佛。有興趣可以沿著棧道看壹看。下去的時候要小心。這條棧道最窄的地方只能通過壹個人。對於帶小孩的遊客,請照顧好自己的孩子。高血壓老人最好不要下去。還有,遊客下去壹定不能碰佛腳,否則工作人員罰款300元,讓妳抓到下壹個碰腳的人再走。請享受下面的時光。我希望下次能見到妳。旅途愉快。再見!
樂山大佛導遊詞3
遊客們,妳們好!我是妳今天的導遊。我姓洪。請叫我洪吧!今天,我將帶妳參觀四川省樂山市的樂山大佛...好吧!我們到了。進了大門,我們來到了壹座山腳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尊巨大的佛像,是古代工匠在山上栩栩如生地雕刻出來的。如此險峻的山脈,即使是今天的人也未必能創作出如此完美的藝術品,古代建造佛像的人是怎麽做到的?多麽精彩的作品啊!
告別了兩尊大佛,我們又來到了“藏佛洞”。為什麽叫藏佛洞?因為古代發生過幾次“滅佛行動”,人們破壞文物,燒毀寺廟,屠殺僧侶,很多佛像也被破壞。為了保護這些佛像和文物,僧侶們把它們藏在壹個山洞裏,等風暴平息後再搬出來。在這些災難中,藏佛的僧人無壹幸免。直到很久以前,有人偶然發現了這個洞穴,裏面有幾尊佛像和數百件文物。走進山洞,首先看到的是壹尊千手觀音像。看起來很嚴重,手數都數不過來。每只手都有壹個器皿,箱子上有壹個網瓶,裏面有幾根柳枝,非常奇妙。在菩薩的兩側,有兩尊大佛的守護神。兩個人,壹個拿著禪杖,壹個拿著法器,神情嚴肅,仿佛誰敢對大佛不敬,他就毫不客氣地給他。
出了藏佛洞,我們繞過亭臺樓閣,來到山頂。妳看,真是人山人海,遊人如織。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大佛的頭部。妳看,包子無數,裂縫裏長滿了青苔,說明很老了。只有來到山腳下,才能看到大佛的真面目,不禁感嘆:好大的壹座大佛啊!大佛的頭部與山頂齊平,表情肅穆,耳朵有三米多長,比壹輛汽車還長。大佛是端坐的,坐在河邊,雙手平放在膝蓋上,十幾個人可以站在他的手上!很大,對吧?難怪有人說樂山大佛很神奇,但真的是“佛是山,山是佛像”。
樂山大佛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壯麗的樂山風光凝聚了多少人的血汗和智慧!嗯,我們的參觀今天結束了。祝您愉快!
樂山大佛導遊詞4
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俗話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很高興,因為朋友和朋友的到來。首先,我代表大佛景區歡迎您的到來。其次,我想介紹壹下我自己。我是妳們的導遊萬將軍。妳可以叫我小萬或者萬道。祝妳今天旅途愉快。
好了,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我們在樂山大佛頭部右側的壹個平臺上。現在相信很多遊客朋友都有壹種心跳加速的感覺!但也不要太激動,以免心跳過快,控制不住。現在大家覺得這個大佛很大,但是到底有多大呢?我來給妳重點說壹下。樂山大佛是中國唐代摩崖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石像。大佛高度為71米,相當於24層樓的高度,比號稱世界第壹的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還要高18米。大佛的眼睛和嘴巴長3.3米,我的長1.7米左右,相當於我的兩倍長。眉毛長5米多,鼻子6米左右,耳朵7米高。在他耳中,兩個壯漢可以並肩而立。大佛肩寬24米,相當於並排兩輛大巴士的長度。大佛足有8.5米寬。這是什麽樣的概念?這相當於能夠容納超過100人坐在它周圍。對於我們愛打麻將的朋友來說,在上面圈個五六桌不成問題。正因為如此高的高度,樂山大佛才成為世界第壹。
遊客朋友,請這邊走,註意臺階。在這裏,妳可以俯瞰樂山大佛。樂山大佛建於公元720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整個大佛的建造耗時90年,於公元820年,也就是唐德宗十九年完工。相信大家都註意到了,大佛兩側的巖石都是紅色巖石,是紅色砂巖,地質松散,容易風化。那麽為什麽樂山大佛還能在這裏屹立1200多年呢?這是由於它的地理位置和自己的排水系統。首先,樂山大佛位於山體的凹部,淩雲山的陰坡上。其次,大佛的頭髻4樓、9樓、18樓各有壹條排水溝,大佛的衣領、衣服褶皺處也有許多隱蔽的排水溝,構成了壹個徹底的排水系統。不僅如此,建成後還修建了壹座大佛閣加以保護,但在明末戰亂中被毀,但妳仍能清晰地看到大佛兩側的痕跡。
樂山大佛目前是中國4A級風景名勝區。古有“峨眉上,淩雲下”之說。這個峨眉當然是指峨眉山,淩雲自然是指我們樂山大佛。各位遊客,參觀樂山大佛有壹句話,叫“不到長城非好漢,真可惜。”請隨我走下九曲棧道,去參觀大佛腳下。
樂山大佛導遊詞5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樂山大佛景區。我是壹名風景導遊。我叫魏春雲。妳可以叫我魏道。今天我會帶妳四處看看。希望妳們做文明遊客!
首先,我給妳介紹壹下景點的概況。樂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彌勒佛石像,歷史悠久。建於公元72017年,在這裏屹立了1200多年!許多工匠花了90年才建成。接下來,我們邊走邊聊。
樂山大佛位於中國四川省西南部,被岷江、青弋江、大渡河環繞,合稱“樂山三江”。坐在船上,從正面看大佛,妳會發現大佛坐落在淩雲山西面的陰坡上,四周樹木茂密,地質結構穩定。所以大佛雖然四周都是紅砂巖,但並沒有完全風化。但是國家經常撥專款給大佛洗臉。
人們都說:山是佛,佛是山。大佛的高度是71米;肩寬24米;耳朵長7米,每只耳朵能鉆進兩個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長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長度是5.6米。沒想到,它的頭部直徑是10米,高達五層樓!但是它的手指有8.4米長。它從膝蓋到腳背總長28米,腳寬8.5米。如果人站在別人旁邊,它的每壹只腳可以站100多人!樂山大佛頭上有1021個結。怎麽樣?厲害!
相傳,樂山大佛是壹個叫海通的和尚建造的。當時閩江洶湧澎湃,路人經常被淹死。和尚海通不忍觀看,於是籌集巨資建造樂山大佛,希望它能抵禦洶湧的河水。當時有個財主想得到這筆巨款,海通和尚對財主說:“我寧願把自己的眼睛挖出來也不願意給妳這筆錢。”當他看到富人不相信他時,他用雙手挖出了他的眼睛。富人壹看,嚇得魂不附體,這才放棄了主意。後來,海通號召很多人來建造樂山大佛。當時沒有挖掘機、鏟車等現代化工具,用了90年才造成功。
好了,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裏。希望我的介紹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謝謝妳的到來。樂山大佛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希望妳能把這壯觀的壹幕介紹給更多的朋友。謝謝大家!
樂山大佛導遊詞相關文章五篇;
★四川樂山大佛5名導遊。
★四川樂山大佛詳細導遊詞
★關於四川樂山大佛的5個導遊詞。
★八位導遊介紹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導遊詞範文五篇
★樂山大佛導遊詞3個,400字。
★樂山大佛導遊詞範文精選
★簡化樂山大佛的導遊詞
★介紹樂山大佛的優秀導遊詞。
★樂山大佛最全的6個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