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克導演的《地徐人傑四大天王》最近上映了。由趙又廷扮演的迪徐人傑變成了武則天通往權力之路的致命威脅。這種解讀,老狄是不能忽視的。
電影中的迪徐人傑和歷史上真實的迪徐人傑完全不同。對於這種“玩笑”的成分,我只能說,或許是出於對影片視覺藝術和票房表現的綜合考慮,徐老怪毫不猶豫地把劍收到了壹邊。
火山總有爆發結束的壹天,何況人!所以,即使徐克的才華像壹座火山,也不能保證他不會結束噴發。在江郎壹籌莫展的時刻,“朱妍的話猶如鏡中花,但最重要的是他不能留在世上”。徐老怪不得不厚著臉皮將這種怪異進行到底,甚至不惜讓迪徐人傑成為中國唐朝的007。從徐大俠到徐老怪,徐克也不過如此。畢竟時間不等人啊!
他想用壹生的電影經驗,做壹個又壹個肯定能賺到錢、對得起良心的文化事業。可惜大部分觀眾早就把他的作品當成爆米花了。
我覺得《迪徐人傑》系列是從2010第壹部《迪徐人傑帝國》開始的。八年,徐克出了三部,我看了三部。
驀然回首,發現壹個情況:雖然徐克像圍棋大師壹樣,在每壹部影片中都精彩地植入了壹些續集彩蛋,但這部奇幻懸疑武俠片在壹個人的反復炒作下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老徐,是時候改變了!繼續升級,空間不大。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人說看了陳凱歌的《無極》,我覺得張藝謀的《英雄》還不錯。現在我想說,看了陳凱歌的《妖貓傳奇》,我覺得徐克的《迪徐人傑》系列還是不錯的。
為什麽這麽刻薄?因為迪徐人傑系列所謂的商業元素,難怪有兩句話14字:陰謀大場面,科學搞笑武則天。
我想用老狄的大IP,但又不想老老實實“源於歷史”。我就想天馬行空,甚至來點所謂的“關公vs秦瓊”,不僅搞笑,還搞笑。
說白了,很多觀眾看電影,不是沖著迪徐人傑來的,而是沖著徐克來的——買贈還珠!妳看的是電影《迪·徐人傑》,不是電影《徐克》。我想徐克很清楚這壹點:反正嚼爆米花的都不認識迪徐人傑,所以我能做到!於是,壹個接壹個的“迪徐人傑爆米花”就這樣冒了出來。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下迪徐人傑的“花邊”小知識,總比被人牽著鼻子走傻了好。
歷史上的迪徐人傑首先是壹個地方官員,級別很低,但他工作出色,勤奮。有沒有破案的天賦?是的,他在地方上積累了近20年的破案經驗。上元二年(675),老帝調任中央,成為程大利。
這個官職級別不高,不過才從六年級起,但地位重要——用普通人的話說就是“蘿蔔不大,長在背上”——負責死罪案件的審理和判決,還審核全國各地的判決書。
迪徐人傑到大理寺工作後,被稱為“絕望的三郎太”!經過壹整年的日夜奮戰,積壓案件清理完畢,涉案人數多達17000人。事後壹句委屈都沒有,更別說所謂的“國家賠償”了!用今天的眼光來看,也是很神奇的!
但當時的皇帝不是武則天,而是她的丈夫唐高宗。皇帝很高興,於是提拔迪·徐人傑為“謀士”。建議史是建議史臺的官員,屬於監察系統,類似於今天的監察部。
這個官員的等級仍然不高,就像程大利壹樣,他仍然是從六級到平調。但是不要小看這個官位。這叫“入圈官”,類似於中央黨校畢業。通過這個官職,相當於進入了圈子,晉升速度也比在其他事業單位快。於是,皇帝把迪·徐人傑列入了“重點培養監察幹部”的名單。
建議是官員中的“憲兵”。因此,在他的任期內,帝粗暴地彈劾了的兩個寵臣:農業部長魏宏基和左司大夫王。前者為高宗皇帝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使其富麗堂皇,耗資巨大。
迪徐人傑彈劾魏宏基,引導老板追求奢靡。老板壹看,這下好了,替罪羊來了,魏就這樣被辭退了。驕者必敗,王也不例外。因為受寵,他得意忘形,利用了他的善良。當迪徐人傑被彈劾時,他不得不拎起錢袋,乖乖地走了,“朝廷為之肅然起敬”。
大家看完這個都會覺得似曾相識——這不就是唐朝的包拯嗎?沒錯,迪徐人傑的執行力超強,判斷力如神,大公無私,真的很像老包的形象。這大概是迪·徐人傑被公認為“偵探”的重要原因。
歷史往往會使人變得單純而不露臉。其實歷史的核心是政治。有政治的時候,往往伴隨著陰謀。迪徐人傑三部曲的每壹部都是以陰謀為主線,但是到了迪徐人傑四大天王之後,就轉陰了,陰謀的分量明顯降低了。陰謀的始作俑者也從傳統的大boss變成了魔族復仇的“神來之筆”。
“方圓,妳怎麽看?”
“回大人,壹定有陰謀!”
這個“陰謀”是徐克覺得過於依賴陰謀推波助瀾似乎更費力。與其浪費時間和精力,不如換個思路,換個生活方式。所以他與新版007的導演不謀而合——無論是迪徐人傑系列還是007系列,都不難看出電影越來越註重場景和特效。
大福利——“羊很美”!不僅是中國電影觀眾,全世界的觀眾都有壹種對電影場景的天然熱愛。為什麽?激動人心!在電影院裏,無論是007的屋頂飛車還是空中格鬥,無論是“異形團”的祭法還是迪徐人傑系列中穿上衣的龍,場面之震撼足以讓吃爆米花的人目瞪口呆。但本質上只是對徐老怪的技術迎合,並沒有太多新的人文內涵。
雖然我覺得徐老怪的這些迪徐人傑電影都是爆米花,但作為壹個理科生,我還是很欣賞他的科學精神。比如《天國帝國》中,迪徐人傑對化學知識的應用令人耳目壹新;《四大天王》中,老狄壹直嘮叨著“壹切魔法都是騙人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人物的理性之光。
另外,值得壹提的是武則天。毫不誇張地說,武則天是徐克新片中唯壹真實的歷史人物。歷史上,她和迪徐人傑確實是“相愛相殺”,互相欣賞,互相猜疑。
壹個細節足夠生動:康龍鐧的得與失,凸顯了武則天對權力的向往與恐懼,也為武則天從最初對迪徐人傑的警惕與警惕,到後來的信任與倚重的偉大轉折做了鋪墊。
工作高了也不用撼主——權力和能力都是外在和內在的,矛盾解決得當自然會化解。
至於基情和笑話,我覺得這完全是徐克商業片的有意點綴。就像西遊記裏的豬八戒,這個角色對於放松觀眾的緊張情緒,避免過度疲勞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無論是唐代第壹男團狄徐人傑和尉遲,還是《四王》中的女術士水月,成為沙陀的故鄉,然後相戀相殺,鬧了不少笑話,其實都是不可或缺的點綴。“萬綠叢中壹點紅,不需要太多動人的春色”,只為觀眾在洶湧的觀影氛圍中,臨時構造壹些相對輕松的時光隧道。
總之,《四大天王》仍然是壹部嚴肅的作品,盡管我把它視為徐克的“迪徐人傑爆米花”。老徐是陌生的,也是古老的,我希望他和他的團隊在中國電影的長征路上繼續跋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