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維康
創造壹個了解市場和企業的可預測溫度的商業環境。
海珠創新島十八條緊扣“創新”二字,突出“服務”功能,聚焦新興產業、新興平臺、新興人才,針對性和便利性突出。為進壹步營造懂市場、懂企業、有溫度、有預見性的營商環境,構建重點突出、簡明清晰的扶持政策,海珠區13部門對原有政策體系進行重構,濃縮為現有的18。
“對於創新,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真正突出政策的引領作用。”海珠區相關負責人說。
“長期在壹線投資,我們註意到企業越來越重視和註重人才引進。”海珠區招商局楊曉局長表示,為了減少高房價對人才進入壹線城市的阻礙,我們對原有的人才政策進行了梳理和重構,最終為海內外人才奉上了“支持創新人才集聚”的大禮包,打出了“組合拳”。除了財政獎勵,區招商局制定實施的CSO首席服務官制度,為每壹位引進人才提供“戶口+公寓+住房+學位+醫療+交通”的壹攬子待遇。
大筆資金吸引企業入駐落戶。
大幅提高獎勵標準,鼓勵總部企業在琶洲片區落戶集聚。
與以往相比,“海珠創新島十八條”最吸引人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字:上不封頂。“大部分獎項都沒有上限。企業對海珠區的社會經濟貢獻越大,所能獲得的獎勵就越多”。海珠區工業招商處負責人解釋說:“海珠區以最大的誠意,把寶貴的財力給了企業,讓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享受發展成果。”
為使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粵港澳大灣區試驗區充分發揮創新引擎的驅動力和吸引力,海珠區不僅根據條件和要求保障和供應廣州濱江最寶貴的工業用地,還鼓勵總部企業在琶洲地區落戶和集聚,並大幅提高財政獎勵標準。
目前,全國首個創投大廈已在琶洲鮑莉天目廣場掛牌,入駐此處的創投管理機構可獲得最高3300萬元的管理規模獎;去年9月,全國第三家互聯網法院、廣東首家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在琶洲揭牌。
科技創新板即將到來。海珠區迅速在廣州率先創建了科技創新板上市獎。《海珠創新島十八條》提出,對在科技創新板上市的企業,最高可獎勵350萬元,以大紅包鼓勵和引導企業抓住科技創新板戰略機遇。“對與海珠區協議建設的新R&D機構和科技創新平臺,考核指標合格後,最高可獎勵10萬元。”海珠區科技創新處相關負責人說。
推出了“戶口+公寓+住房+學位+醫療+交通”的居家套餐。
據介紹,海珠區希望借助《外商投資法》的頒布,加大國際產業投資力度,吸引更多優質海外企業來廣州發展,建設國際創新島。“海珠創新島十八條”設立了新的投資獎勵平臺。各類社會專業機構和入駐企業每引進壹家符合條件的優質企業,最高可享受600萬元的財政獎勵,以全新的招商引資激勵制度提升產業招商效率和質量。
此次推出的人才新政包括“行業領軍人才:傑出領軍人才、名家大師;產業精英:有戰略性新興產業急需人才、總部企業高級管理人才、高級金融人才、成長型創業人才、初創型創業人才等兩大類七大類人才,讓海內外人才進得來、留得住、住得好。
同時,海珠區貼心定制了“戶口+公寓+住房+學位+醫療+交通”六大項組成的“安居樂業”大禮包,涵蓋生活方方面面,確保人才安心工作,無後顧之憂。有很多措施是整個城市獨有的。比如行業領軍人才教育保障沒有名額限制,按需分配;交通保障的廣州車牌補貼也是全市獨壹無二的。
登陸壹個平臺完成十幾個申報。
為打造個性化、便利化、企業化的營商環境,讓政策申報不再復雜,海珠區推出了專門的申請app和海珠區產業扶持政策申報服務平臺,統壹政策宣傳、申報、受理、答疑、兌現等全方位渠道,實行“壹窗對外、壹口受理、壹鍵申報、網絡流轉、綜合服務”的辦理模式。
企業可以通過網站和微信服務號瀏覽產業政策、接收精準推送、實時申報、查詢狀態。後續的補充資料都是在網上進行的。通過實質性審核後,再去統壹窗口提交紙質材料。
服務平臺上還有CSO首席服務官綜合超市,細分為首席服務官、首席工商官、首席稅務官、首席施工官等。企業留言或電話咨詢後,服務人員將在24小時內回復。後期,服務平臺還將探索增加重點樓宇和園區與法律顧問的對接渠道。
“真方便!”小吳是海珠區壹家電商平臺公司的會計。試用服務平臺後,她感嘆道:“在區裏的支持下,我們公司發展很快,每年能拿到幾十萬元的獎勵,但政策申報真的很麻煩。仔細研讀每壹份申報指南,準備好材料分別送到相應部門,既費時又費力。現在,我們只需要註冊登錄服務平臺,就能獲得十幾份保單申報!”
目前,該服務平臺已經搭建完成。經過壹段時間的試運營,將於4月3日廣州國際投資大會海珠分論壇當天正式上線,後期還會做壹個版本的微信小程序,讓壹部手機就能完成整個流程。